被时间遗忘的崞阳古城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寻古迹的莲莲”
崞阳,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古城,连同城里星罗棋布的古迹。
或许你会问我,崞字怎么念?guo,一声,确实有些不多见。对于这座古城的昨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崞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城北近20公里处,当我们打开浩繁如烟的史册,由于历史的演变与自然原因,崞阳这座古城已被时间掩盖,更有不同版本的传说为古城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历史的遗迹是有的,早就听说崞阳的古迹众多:文庙、普济桥、城门、天主教堂等。走进这座并不大的古城,穿过时间打造的隧道,剥开岁月尘封的记忆,去想像这片苍老而顽强的土地上曾驻足过多少风骚一时的文人雅士与智者贤哲。
文庙是古城标配的建筑,当崞阳文庙跃入眼帘,一种繁华消散、流水无情之感便会油然而生。封建科举是文庙最后留守的一块阵地,当这块阵地随着帝国王朝的覆灭也迅速崩盘,何况又过了将近一个世纪,文庙的结局自是苦不堪言。
然而,崞阳文庙是幸运的,作为儒学圣地且规模仅次于代县文庙的晋北第二大州级文庙,崞阳文庙的整体框架至今犹存,几棵古树点缀着昔日莘莘学宫,将文脉的儒雅风范浸入崞阳表里,使得这座古城的人文与建筑,无不彰显出儒士入世的固执和出世的睿智。
崞阳文庙建于元大德年间,大成殿、棂星门、泮池这些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旧存在,院子里古柏古松绿荫如盖,文庙的犹存,像是尊儒尚文的风气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延续着。恍惚中,仿佛看到了孔子须发冉冉端坐圣坛儒雅的微笑着,一言不语的打量着这个他熟悉又陌生了的世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殿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我也是个爱读书的女子啊,世间嘈杂,我独爱这份静谧。先生,若是两千年前,我可否做您膝下虔诚的弟子呢?
作为古城,老城的城门至今幸存三座。中门“景明门”正对北门“宁远门”,一条老街连接着两座城门,在这条悠长的巷子里,不远不近点缀着支离破碎的文庙,门前冷落的天主教堂,和改头换面的关帝庙,还有风光不再的老房子若干。倘若拂去古城历史的尘埃,悠然信步寻几分天籁,将心里那点灵犀与古城相遇相通,于是,千百年的浮沉往事便会扑面而来。
千年的尘埃没有抚摸到,百年活生生的印痕就在南门外。提起金代,留给后人个更多的印象不是阴谋就是杀戮,汉族正统论的根深蒂固导致我们在解读宋金对峙这段历史中往往忽视了金代对中华文明史的贡献。
金泰和三年建造的普济桥,集桥梁结构的精巧与建筑设计的缜密于一身,无不渗透着中原的考究和草原的旷达。拱券三孔的普济桥又称南桥,雄踞于崞阳的南门之外,桥下轻佻的流水从远古一直呻吟到今天,普济桥在中国古典桥梁建筑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普济桥长约30米,分为车辇道和人行道,因为时间久远,桥面石板已被压出了深深的车辙。除了结构奇巧外,普济桥更多的价值在于券面的雕刻技艺,大券顶部为吸水兽,两侧分布着蛟龙吐水和人物故事的浮雕,这些有关宗教、军事与生活的画面折射出金代社会生活的林林总总。其中军事题材的“征战图”与“守城图”隐隐的反映了金王朝强大的扩张野心;生活题材的“垂钓图”、“推车图”等,是金人对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宗教题材的“龙王图”、“人鱼图”等,则杂糅了佛道因子,给后人讲述的是金代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与地域特征。如今800多年过去了,古桥依旧在老城外忠实服役,这般结实耐用,完好如初,才能堪称是良心精品、世纪工程吧?!
有南桥,自然也会有北桥,北桥在崞阳城北门外,名曰“来宣桥”。可惜的是如今的“来宣桥”是后人效仿前人的赝品,已褪尽了原有桥梁文化的深厚底蕴。曾经的来宣桥遭遇过战火,最终在上世纪一场地震中灰飞烟灭,那史书中记载的镂空的牌坊与隽永的碑碣已被岁月的风刀削成漫天飘零的柳絮杨花,八百年的沧桑历史顷刻在彼时划上了句号。
于是有灵知的人们便仿若那一棵棵沉默的树与这座讷言的城,古老的事物缓慢舞动着着时光的韵律,古城沧桑的本色便是历史的见证。
走长城 寻古迹 幸好一路有你
全文完
往期精彩推荐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