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世间情为何物——访元好问墓

寻古迹的莲莲 古迹探秘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寻古迹的莲莲”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千百年来流传的凄婉词句几乎人尽皆知,可这凄美的绝句出自哪里呢?


上图为网图

 

1205年,年仅16岁的才子元好问,独自一人赴山西并州参加科举考试。

在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说,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

少年听后悲从中来,眼泪情不自禁流出。于是他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悲愤之情化作这首《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咏物词,表面上写忠贞不渝的大雁形象,其实是借物抒情,谱写一曲哀婉缠绵的爱情悲歌,成为后世咏叹爱情的千古绝唱。


 

初春乍暖还寒的午后,与友人驱车前往位于忻州市南不到十公里的元好问墓,高高的围墙内松柏掩映墓园门上刻有“元墓”二字,为清代忻州知府汪本直所书。墓园内残存着石刻:石虎、石羊、石人相对排列,从北至南依次排列有元好问曾祖元春、祖父元明善、父元德明、叔父元恪、元好问及其长子元怃、长孙元若祖。墓前有享堂,内壁嵌有清乾隆五十九年,忻州知府汪本直所作“遗山墓图”“元遗山先生世系略”。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出生于贵族世家,祖上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他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著名政治家孝文帝的后人。

 

孝文帝后来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一切的一切觉得不够彻底,于是直接把姓氏拓跋改成了“

 

孝文帝的改革,对中国北方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增进了民族间的融合,为隋唐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奠定了基础。

 

在唐代,元好问先祖里出了一个大文学家元结其代表作《大唐中兴颂》和《舂陵行》等,深得诗圣杜甫赏识。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同样才过人,可惜屡试不中,心灰意冷后便放浪山水间,以诗酒自娱。

 

到了元好问,元好问生活在金朝后期、元朝前期在金朝先后做过县令、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官,金朝灭亡后,他怀念旧朝,拒绝在元朝做官,于是埋头于著述。


 

中年时期的元好问亲历蒙古族对金朝的进攻,生活不定也正由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使他看到了战争带来的土地荒芜、百姓流离的景象,因而写下了许多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被后世誉为可与杜甫相齐并论的现实主义诗人。除诗歌外,他的散文也继承了唐宋古文的遗风,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古树掩映下的另一个小院子便是“野史亭”,是民国十三年根据元好问曾经居住的“野史屋”修筑的匾额“野史亭”三字为徐继畲所书,亭内正壁有元好问画像石刻




西风、铁马、胡茄使元好问稚嫩的身心,过早绽放出光芒四射的才华。然而,多舛的命运还未来得及临风昂扬,几缕腥风血雨便匆匆闯进愤懑的眼眶。昔日丰衣足食的家园,烈烈的蹄音中凄楚凝固成羁旅天涯的凄惶


 

忧忧之中,元好问选择了锋芒内敛,左手牵着宦海浮的惆怅,右手携国破家亡的断肠,怀中揣着汉字活蹦乱跳的志向独自徙步在迷茫的思绪里,将无处安身的悲伤,仰天豪饮仰天高唱。


 

金朝覆已不可阻挡,令元好问最割舍不下的,便国可亡,而史不可灭,流亡生活,他暗自记录着金史的研究工作为后世留下了一部金朝历史使这段文明不致没在岁月的尘埃里。历经二十余年的努力,元好问皓首穷经,终于完成了《中州集》和《壬辰杂编》等数部宏篇巨著,其中《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断代诗史的新体例。


 

1257年,命运多舛的一代文豪元好问溘然而逝,享年68岁。巨星陨落,天空失色,大地同悲。元好问一生最最看重的还是那些诗歌弥留之际,他嘱咐后人在其墓碑上只题七个字:诗人元好问之墓


 

青松无言挺立,禽鸟啁啾声声

厚厚的落叶覆盖着冬未早春的灰。

人生百年有几何?

念良辰美景,虚过……



往期精彩推荐


祭 苏东坡


辽国古寺,千年开善


繁城的三国往事


竹林七贤,古塔神话


唐太子塔林秘境寻踪


三晋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12

作者莲莲

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平时朝九晚五,业余寻古探幽。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愿用文字记录岁月,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