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北魏石窟,辽西走廊万佛堂
远远望去是一片广漠的田野,远处轻烟漫笼,近处绿柳成行,不时还有觅食的羊群点缀其间。涛涛大凌河驻足回首,万佛堂石窟便凿于悬崖峭壁上,宛若唐人诗境、宋人书卷。如此环境,让你访古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情趣美景。
于是便可自在于远离喧闹的尘俗,对访古者而言,东北地区吸引人的,是奉国寺及远去的辽国辽塔,是神秘的高句丽密码。要知道早期中华文明的核心在中原,南宋以后转为江南,另有一条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再有就是偏居西南的巴蜀平原,东北还有什么可看?远去的几乎被人忽视的辽西走廊上,万佛堂石窟便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大型石窟遗存,建造年代是北魏,没错,众人皆爱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与它同龄。
万佛堂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与同时期的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北魏最著名的三大石窟。虽然在体量上,万佛堂石窟无法与云冈、龙门这样的大型石窟相提并论,但万佛堂石窟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北魏宫廷秘史的见证者,也为辽王朝佛教信仰埋下了一枚坚实的种子。
万佛堂石窟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万佛堂村大凌河畔,如今鲜为人知的义县,倒退1500年前曾是辽西地区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它北接契丹,东接高句丽,地处交通要道,为中原文化向东北亚传播提供了先决条件,以至于辐射周边的北方民族的信仰,开始被中原文化融合。
然而1500年的时光过去,万佛堂石窟风化严重,昔日的万佛如今所剩不多,最为珍贵的遗存是西区六窟的弥勒像,他身披迦纱,慈眉善目,面带微笑,浓郁典型的北魏风一眼将你打动。紧挨他的是一块可以称得上是镇窟之宝的魏碑,这块魏碑被康有为誉为“远魏诸碑之极品”,是我国研究北魏建筑及书法的珍贵鲜活资料,另外稀罕的,还有一尊被称为“东方蒙娜丽莎”的笑面佛像。
传说中关于万佛堂石窟的开凿,是由云冈、龙门两大石窟的北魏国师昙曜法师主持修建,但是皇家石窟云冈由公元453年文成帝下令建造,到公元460至公元465年,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再到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 524年)云冈石窟的建成,前后共计建造了60多年。北魏太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为讨伐南朝,亲率大军三十万从平城南下直取中原决定迁都洛阳,一批支持他迁都并随他征战洛阳的王室贵族、文臣武将也纷纷在古阳洞内凿龛造佛,斧凿之声不绝于耳,龙门石窟也从古阳洞开始,拉开了长达百余年开凿的序幕。那么云冈和龙门都是有“实证可查”的昙曜法师主持修建的皇家石窟(昙曜五窟和古阳洞),同一时期,国师还有精力主持修建万佛堂石窟吗?已知确凿的是,万佛堂石窟西区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平东将军营州(今朝阳)刺史元景为皇帝祈福而凿,现存九窟,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六大窟,上层为三小窟,另有部分壁龛,保存较完整的是第六窟。
那最有代表性的交脚弥勒佛,波状发髻,细眉长眼,高鼻薄唇,叉脚倚坐,体现一种慈悲超然的神态,与他相望,便感受到浓浓的北魏风。窟顶有一个半圆,形如莲花宝盖,从如今现存的北魏石窟窟顶的莲花宝盖来判断,宝盖在开凿时均为完整的覆盖整个洞窟窟顶的,而万佛堂石窟的莲花宝盖只有一半,一眼望穿千年,千年的时光,已把万佛堂石窟最具代表性的这窟侵蚀毁坏到只剩一半。
天下名碑“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就在弥勒佛旁边,整个碑雕刻在东南角岩璧上,碑的下半部分已经风化,上半部分还清晰的留存着部分字迹,记述了凿窟的经过,字体个个遒劲挺秀,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此碑有过记载,称其为“书法精美,堪称魏碑之上乘”。
西区第一窟是北魏遗存下来的万佛堂最大的中心方形塔柱型石窟,窟内中心方形塔柱上部的佛像及供养人像虽已模糊难辨,却是最真实的北魏遗存,四尊佛像为后世补雕。方形石柱四面布满精细的雕刻,其中侍者及弧形华幔与窟顶的飞天,都是典型的北魏中期造像,活灵活现,形象生动。
东区是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尉喻契丹使韩贞联合驻地官兵开凿的私窟,现存7窟,所存早期的石刻造像几乎不见,最为显眼的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佛像”, 为清代的密宗泥塑。
1500年的空门顿悟,万佛堂的冥想禅坐无止无休。
尊佛不敬民如鬼,大爱如来不负卿。
虑不远不足以成大功,工不大不足以传永世,
物之坚者莫如石,石之大者莫如山。
一个苦难民族艰辛而又强劲的搏动,透过几个世纪恋恋风尘,笑看朝代更替的过往,回眸间,飞天舞起,舞动在千年的时光记忆中。
北朝石窟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古迹探秘
扫码关注寻古迹的莲莲
微信号 : lianlian3368
愿用文字记录历史,行走在时间的长河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