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车辙记单桥
像是倒映在水里的一弯月亮,又似一条腾跃在黛色青峰中的蛟龙。
引一渠细流汇通全国,想来这应该是每个前朝帝王的理想吧?从春秋到隋唐到宋元再到明清,从夫差,到杨广,到忽必烈,再到朱厚熜和康熙,从通济渠、邗沟、永济渠、到江南运河;从隋唐运河到京杭运河、浙东运河,一条条沟渠就是一道道历史的印迹。
对于大运河,这条占据了中国东部平原的工程,挤满我脑海的文字远不如它的流水浩瀚。北方小城沧州,如今只是河北省的一个下辖市,一座老桥横卧在沧州一条古河之上,老桥叫单桥,古河便是滹沱河故道。这里曾经浩浩奔流,舟楫相继,皇旗浩荡,千百年的时光里,沧州这座古城就像一幅着墨的山水画,古朴、厚重、沉静、素雅。单桥很近,就在献县城南,碧水青天下,越发显得古朴凝重,光滑的青石闪着青灰的光,缝隙中冒出的点点野草活泼了整个桥面。凭栏远眺,凉风习习,绿柳婆娑,沁人心脾。
关于单桥修建的历史有这样一个记载:单桥所在的单桥村,在明代之前叫万柳村,燕王扫北之时,在两岸屯兵,有一单姓大户在此地修建了一座木桥。因为滹沱河水泛滥,几十年中,木桥屡修屡毁。到了明崇祯二年(1629年),大家商定募捐建石桥,邻村的一个绅士听说要募捐建桥,便捐银三十两,置买瓦罐一万个,并动员周围村民自愿认领,每家每月攒盈头米一罐、盐菜钱一文。单桥建桥十三年,道姑裴秀和义子王金云游四方,行程万里,也募来大批善款。
因建桥凝聚了无数善行,自此村名改为“单桥”,这座桥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善人桥”。
关于单桥的结构也是足以让后人称道的,可以说集众家名桥之大成,依水而建,南高北低,五拱既讲究了力学原理还体现了了尊卑之意,桥的栏板就是一条中国历史文化长廊,栏板上,雕刻着三皇五帝、明代先贤、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无一不有;从神话传说到人文历史,从忠孝节义到情爱悲欢。
凹凸不平的桥面上,两道深深的车辙竟是让人触目惊心!是经过多少铁箍木轮日复一日的碾压,才能把那些坚硬的青石板生生勒出两道深沟?可以想象古桥曾经的繁忙景象,无数次路人畜车的南来北往就像在古桥背上刀削斧劈凿出了两条沟壑。一块块青石板的缝隙中,只有那顽强的小草不时摇曳,以柔弱的身躯撑起一丝晴绿,衬托出石桥的坚韧,印证着它的久远。
浩浩奔流的滹沱河水,犹如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一路挟裹风云,以所向披靡之势咆哮而来;又似乎听到纤夫那古老而雄厚、悲壮而激昂、嘹亮而悠长的号子在天地间回荡。连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木轮车驶过的碌碌声交织在一起,这无数声音的混杂像惊雷一样,一时间让我不知所措。
所有的花卉、人物、动物形象都是那么逼真、婉转、流畅,这些没有生命的石头被塑造成了栩栩如生的形象背后,是石匠们用生命在创作的真实历史,他们在这些石头上注入了情感与血肉,才让后人对这些冷冰冰的石头看起来是别样的温滑与生动。一座桥,它不仅方便了两岸的百姓,还展现了中国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石雕文化,向世人展现了它独特的魅力。
于是不禁想起了同在河北省的赵州桥,河北当地有着这样的顺口溜:“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河北四大稀世国宝的。其中提到的赵州桥,在小学课本里读过的赵州桥伟大,原以为赵州桥是桥面凹凸、桥栏斑驳的意境,万万没想到实地探访赵州桥竟是一座 “新桥”,桥面平整,桥栏簇新,桥栏石雕的题材也缺少点古意。后来在赵州桥博物馆才知道,由于赵州桥损坏程度较大,所以除了对原来的桥基进行加固外,桥面和桥栏的石板全部换成了新的,拆下来的老桥板和老桥栏被收藏在展览馆里展出。虽然这样的保护措施可以理解,但还是感觉有点别扭:如今的赵州桥就像是戴了一副面具,古桥那些粗糙而生动的历史表情都被面具给遮盖住了。
而单桥古老沧桑得可以俯下身去仔细打量,那经过数百年风吹雨打已呈黄褐色的桥体,凹凸不平的桥面,桥面上那两条长长的深达20公分的车辙,还有那些模糊不清但精美纷呈的栏板石雕和镇水石兽,石雕中那些历史典故、神话故事、道教故事和动植物图案,无不原汁原味地展现出单桥饱经风霜的样貌,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明末清初民间文化艺术的成就。
单桥,像一位沧桑的老人,默默地看着身边的过往;也像一匹老马,经历了千里万里的跋涉,骨子里就有了一种豪迈的气概与巍然的担当。
访 古 桥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古迹探秘
扫码关注寻古迹的莲莲
微信号 : lianlian3368
愿用文字记录历史,行走在时间的长河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