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斗转星移,齐国故城今何在?
为了不狗血的生活,清明小假期继续出发,前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淄博。
夕发朝至的火车,小假期汹涌的人潮,我的大脑从出发开始就一直处于觉醒状态,大脑皮层一直兴奋,以至于和同伴聊天至深夜,凌晨4点多钟就已踏上了淄博的土地。
临淄是我国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自公元前九世纪五十年代姜氏第七代国君献公由薄姑(今山东桓台田庄一带)迁都于此,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为止,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长达六百三十余年之久。是列国中最为繁华的都城之一,也是当时候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故城位于今临淄县城的西面和北面,北至古城村北,南至西关村南,西依系水(即今泥河),东临淄河,故名临淄。
齐国历史博物馆位于临淄区齐都镇镇政府驻地,是全国十大异型博物馆之一。它是在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文物陈列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以齐国故城大城与小城相互衔接的特殊形制作外形,青砖砌垒,形似古城堡,别具一格,内部装饰古朴典雅,陈列内容是以齐国历史为纲,以时代先后为序,分先齐时期、周代齐国,以此为重点,突出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最后是秦汉时期。
镇馆之宝——牺尊,有“国宝牺尊”的美誉。
尊是盛酒的器皿,其通体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嵌饰的几何云纹。设计独特,工艺娴熟,是战国时嵌金银工艺的佳品。
孔子闻韶处位于齐都镇韶院村。1995年在齐国故城内发现了古琴减字谱《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早期齐国韶乐。清嘉庆时,曾于城东枣园村掘地得古碑,上书“孔子闻韶处”。后又于地中得石磬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时,古碑已无下落,本村父老恐古迹湮没无传,故于1911年另立石碑,仍刻“孔子闻韶处”,并增置“乐舞图”和简述孔子在齐闻韶石刻。
秦汉时此台称“环台”,魏晋时称“营丘”,唐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
故城的城墙多数已湮没于地下,少数因挖土及河水冲刷而了无痕迹,现仅存一些断垣残迹。经文物部门钻探考证,城墙早在西周时期就存在,春秋、战国、西汉时又多次修补,城墙全部用土夯筑而成。
晏婴墓晏婴墓在齐国故城宫城北门外,今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墓高约11米,南北50米,东西43米。墓前立有明万历二十六年五朋石碑一幢,刻有“齐相晏平仲之墓”和清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三年重修碑两方。晏婴作为齐国一代名相,辅政四十多年,齐景公有言曰:“无晏婴政不清,无田穰苴国不宁。”这说明了晏婴在齐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庞大的殉马葬式,看出了齐景公的奢侈豪华,反映了齐国当时国力的强盛。同时也为研究春秋时期齐国历史,特别是对齐国的经济、军事和殉葬制度等方面,都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齐国故城排水口顾名思义,就是齐国时期临淄城的排水道口。据考古学家挖掘,现已探明有三大排水系统,四处排水道口。这一处排水道口于1980年发掘清理,用天然巨石垒砌而成,水口分上下三层,每层5个方形水孔,孔内石块交错排列,水经孔内间隙流出,人却不能通过。齐故城排水道口是一处既能排水又能御敌的科学建筑,为世界同时代古城排水系统建筑史上所罕见。
中国古车博物馆位于临淄区东北部的后李文化遗址,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展出内容分为中国古车陈列馆和春秋殉车马两大部分。古车陈列以大量的文物、模型、古车复原、照片、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商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古车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春秋车马展厅为殉真车真马,其时代之早、规模之大、配套之齐全、马饰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属世界罕见。虽历经沧桑,仍见其宏伟壮观,不失当年齐国霸业之雄风。
在临淄城东南的鼎足山上。传为齐桓公、景公之墓,据今人考证,此桓公非指姜齐小白,乃田齐第三代国君桓公午,与之为邻的则为田齐的第二代国君田剡之墓。 二墓东西并列,方基圆顶。因山为坟,封土高大,其中西冢高12米,周长190米,堪称山中之山的高冢。 《水经注》、《礼记》、《齐记补遗》、《山东通制》、明嘉靖年间《青州府志》、顾炎武的《四王冢记》都对此有明确记载,这两座高大的陵墓为齐桓公与齐景公墓。齐桓公和齐景公墓东西并列,在鼎足山三个山头的环抱之中,犹如山上之山。从下向上观望,巍峨雄伟。西冢可看出有好几层,逐层收缩,东冢高于西冢,传说晋永嘉末年曾被盗掘,现在还能看到一个洞口遮蔽在荒草丛中。
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齐长城受自然和人为破坏严重,如今多已倾圮,原貌不可复见,于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把眼中与心中感受到的美丽与您一起分享!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