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阳一中,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高考——绿野文学社成立30周年特邀作品

魏济明 元阳梯田网 2021-01-30

关注元阳梯田网、每天生活从这里开始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高考






曾居里



(笔者注:曾居里,女,四川资阳人,1996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元阳一中1992届高57班学生。现为武警警官学院政治工作系副主任,教授,专业技术六级。本文是绿野文学社成立30年之际应邀而作,其曾是绿野文学社成员)





      多年来,我一直想说:感谢高考!因为,走过高考,才能化蛹为蝶。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这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在这个特殊的2020年,当我以一名家长的身份,陪着儿子经历这个因疫情而推迟的7月7日的高考时,再次重提一直以来我都在思索的这个问题:高考,究竟意味着什么?同时,也勾起了我对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的高三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虽然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但是考生偏科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不少人因此与大学失之交臂。不过,对于1991、1992年的湖南、海南和云南(简称“三南”)的考生来说,偏科不再是梦魇。早在1990年10月18日,《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考科目设置的通知》正式公布,提出“4× 4”方案,目的是改变现行高考中考试科目偏多,而有些科目与学生入学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但在决定考生能否入学时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弊端。这场被称为“三南改革”的试验将过去高考的文理科分组变为文史、理工、医农和地矿四类,每类只考4门。文史考语文、外语、历史和政治,理工考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医农考数学、外语、生物、化学,地矿考语文、数学、外语和地理。考生可根据个人情况挑选其中一组。尽管直到今天我们对这场试点改革的优劣也很难评说,但这次改革,客观上使得一些偏科严重的考生有机会考取理想的大学,比如文科出类拔萃而数理化较差的考生,可以选择第一组;而文科尤其是语文基础较差而理科较好的学生,可以报考第四组,这给“偏才”们一个学习和自我实现价值的机会。虽然我不属于文科“出类拔萃”的考生,但对于三角函数不会做、化学方程式记不住,结构和原子数目搞不懂的我来说,这种搭配近乎完美,于是,我毫不眨眼地选择了第一组。 

  







                   

     高三是一段充实的日子。尽管有过迷茫,有过失落,但更多的是对飞向更广阔的蓝天的无限憧憬和向往。高三的日子,是在倒计时中一分一秒度过,在刷题中一步一步前进。各式各样的形势报告会上,老师家长慷慨陈词,从正面反面前面后面苦口婆心规劝、鼓励、分析形势,营造恐怖气氛——提醒我们丢掉负担,轻装上阵;要紧握“钢枪”,准备纵横疆场。连平时天天看电影、迷小说的同学都圣人般虔诚地说出“电影诚好看,前途价更高”时,更感觉到同自己一起奋斗,过独木桥的“不是一个人”。经历过十多年不说是挑灯夜战、寒窗苦读,起码也是寒来暑往的日子,大家都想在关键的时候坚守那份执著,一定要对得起多年的忙忙碌碌。



     高考前也是一段迷茫的日子。常常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困惑、担忧和紧张蜂拥而上,什么梦想、追求都通通抛开不管了:为什么我就非得考大学呀?如果进不了理想的学校怎么办啊?考试迫在眉睫,怎么还是看哪儿哪儿不会呢?……和同学调侃时发现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担忧。不仅仅是对短期内无法取代的选拔人才的机器的无奈,更因为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路,没人逼迫我们。高考从来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但经历过就不会留下遗憾。抱怨完了大家还是要背上行囊,继续踏上未知和不确定的征途。我们学校自己设有考场,一切都并不陌生,我还感觉自己占了“主场优势”。我,并不是那种眨眼就能走进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没有成竹在胸的自信,也没有如临大敌的紧张,更多的是夹杂着些许兴奋的平静。考场上隐隐看见前面同学大汗淋漓,全身都已湿透,对着试卷伤心欲绝地叹气,甚至能听到她心脏“怦怦”狂跳的声音。我心里默默地想:努力做好就是了。在考完第一门——自认为是优势的语文后,我惊讶于自己居然可以那么平静、从容和专注,完全没有想象中的慌张和手足无措。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文,想起考前李老师的反复叮咛: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切忌标新立异,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偏题现象。于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依据材料落下了《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的标题;还有那题量巨大的政治考试,不给我们一丝喘息的时间,考试结束以后都还魔怔一般:是不是最后一页漏做了?两天鏖战结束,有人胜利,旌旗招展,欣喜之情难以言表;也有人自觉失败,偃旗息鼓,痛苦无奈,而我觉得高考并没有他们渲染的那么恐怖,没有失眠,没有半夜噩梦,也没有因为没答出“吃在碗里,看着锅里”这个成语的顿足捶胸。那时候脑子里面只想着,高考赶快结束,考了考了,考完就了,好多美好的事情都等着考试结束呢!这可都是支撑自己走过高考的动力。当我走出考场的,清风徐来,突然发现元阳的天空很蓝很蓝……







     虽然对高考成绩自己还是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但在身为元阳一中副校长的父亲(即曾隆泽。编者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中,只敢把预估分数少报了20分,可能大概也许这么多分吧!分数出来的当天,有忐忑也有激动,万一分数比自己预估的少了很多,那还不被笑掉大牙?可是,真正拿到成绩单时还是小有激动,语文成绩居然是班上应届生中的最高分,也不枉语文老师(即李志军。编者注)平常的一番苦心;政治分数给美丽柔弱的段老师(即段惠莲。编者注)保了唯一的一个及格分……自此,高考这一篇算是翻过去了。



     后来的读大学,到部队,结婚生子,至今已从事了25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了儿子的成长和高考,期间的酸甜苦辣,鸡飞狗跳,母慈子孝……。我也常常在反思和自问:高考,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读书,真的就那么重要吗?但老父亲的“读书不是万能,不读书万万不能”总在耳边萦绕。我也时常怀念高中的时光,怀念那些充满目标和斗志的日子。大学生活很美好,但很多人过得却是毫无意义;高中生活有些枯燥,但人人心中都有梦想。常常在想,快乐是什么?应该不仅仅是天天开心,不是整日悠闲,也不是放纵和浪荡,倒像是品尝奋斗果实后的那种满足和喜悦吧。当一个人取得成绩回首昔日付出的种种艰辛时,心中涌起的那种欣慰和坦然吧。高考是堵墙,墙内墙外都可以收获美好的风景,可却都离不开坚持和努力。




     

     感谢高考,它让我在堆积如山的试卷中渐渐学会了坚持,真正体会到为了梦想和希望挥汗耕耘的充实和快乐;感谢高考,它让我在情绪低落时鼓励自己奋进,认识到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论什么样的困难都能从容、轻松地面对;感谢高考,它让我在为人妻为人母中感悟幸福之道,体会人生百味。我一直觉得高三就像是分娩一样,经过了很多年的孕育,怀着一种紧张害怕而又兴奋的心情,在一种极端的痛苦中品味甜蜜。考试过后,不管结果如何,因为努力过,我们都完成了一次化茧为蝶成长的蜕变!高考仅是一场考试,真正让高考有意义是备战高考的那一段时间。那些踌躇满志,那些美好期待,那些老师恨不得把自己生平所学都塞进我们的脑子里的努力,那些共同为高考奋斗的师长、同学,才是让我们走过高考后真正值得回忆的。
                                                               2020年12月28日



文 / 曾居里 女士
编辑 排版设计 / 魏济明
审核 / 江买银  王阳

来源:元阳县第一中学

  

   他们都在看.......     

    航拍元阳    

     元阳电影及MV.......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元阳梯田网"公众号

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投稿及网络,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24小时内删除

视频、图文、音频等投稿邮箱或微信410999158@qq.com

18687380428(微信同号)广告可联系。

微信公众号、元阳梯田同城:

↓↓↓长按二维码有惊喜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