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积极推广世界卫生组织ORS上门康复服务惠顾截瘫患者

2017-11-22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 截瘫之家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的健康定义(health)是: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而不是疾病或虚弱的消除。这一定义从原来的医疗二维:治病--救命,发展到三维:治病--救命--功能。从而把纯粹医学的生物模式便成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康复(REHABILITATION)是达到下述目标的一个过程:旨在通过综合,协调地运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截瘫患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部分截瘫位置较低的患者能重返社会,让截瘫位置较高的截瘫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尽管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是,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


       积极推广世界卫生组织ORS上门康复服务惠顾截瘫患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康复服务的方式有三种:A、康复机构的康复IBR。B、上门康复服务ORS。是指康复人员走出康复机构,到截瘫患者家庭或社区进行康复服务。C、社基(区)康复服务CBR。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水平较低,截瘫患者大多贫困,勉强温饱。积极推广世界卫生组织ORS上门康复服务惠顾截瘫患者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能够切实解决截瘫患者的实际康复困难。我国的脊髓损伤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有600多万截瘫患者,每年发病率为75人比100万人左右。患者均为青壮年为主,年龄40岁以下者占百分之八十。男性为女性的4倍左右,主要原因是:病理、运动损伤、医疗事故、高处堕落、砸伤、车祸等。这些患者走出医院,躺在家中,丧失劳动能力,经济困难。迫切需要ORS上门康复服务解决他们的康复问题。



         截瘫的种类和病理特征:截瘫一般分为完全性截瘫和不完全性截瘫。具体的特征如下:1、中央束综合症:常见于颈脊椎髓血管损伤患者。脊髓中央先开始损害,再向外周扩散。.上肢的运动神经偏于脊髓中央,而下肢的运动神经偏于脊髓的外围,造成上肢神经经受累重于下肢,因此上肢障碍比下肢明显。患者有可能可以步行,但上肢部分或完全麻痹。2、半切综合症:常见于刀伤或枪伤。脊髓只损伤半侧,由于温痛觉神经在脊髓发生交叉,因而造成损伤同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对侧痛温觉丧失。3、前束综合症:脊髓前部损伤,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痛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4、后束综合症:脊髓后部损伤,造成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而运动和痛温觉存在。5、脊髓圆锥综合症:主要为脊髓骶段圆锥损伤,可引起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偶尔可以保留骶段反射。6、马尾综合症:指椎管内腰骶神经根损伤,可引起膀胱、肠道及下肢反射消失。马尾的性质实际上是外周神经,因此有可能出现神经再生,而导致神经功能逐步恢复。马尾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可能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7、脊髓震荡:指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可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放射检查阴性的患者。脊髓并没有机械性压迫,也没有解剖上的损害。另一种假设是:脊髓功能丧失是由于短时间压力波所致,缓慢的恢复过程提示反应性脊髓水肿的消退。此型患者可见反射亢进,但没有肌肉痉挛。


         恢复期的康复训练:1、完全性截瘫患者的肌力训练重点是:肩胛和肩胛带的肌肉,特别是背阔肌、内收肌、,上肢肌肉,腹肌。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的训练重点是:残留肌肉的一并训练。2、床上的翻身训练、牵引训练、抬腿90度训练、独立坐立训练、床上左右移动训练、手膝位负重爬行移动训练等。3、坐立训练,患者坐于床边两脚踏地膝关节腰跨成两个九十度,扶膝盖保持身体平衡坐稳。4、床上的转移训练,监护人协助抬腿患者双手前后移动的训练。患者自己从床到轮椅的转移,轮椅到座便器的转移。轮椅到代步车的上下转移等。5、步行训练:A治疗性步行:佩戴骨盆托矫形器或膝踝足矫形器,借助双腋拐进行短暂步行,一般适合于T6--T12平面损伤患者。B家庭功能性行走:可在室内行走,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900M,一般见于L1--L4平面损伤患者。C社区功能性行走:L4以下平面损伤患者穿戴踝足矫形器,能上下楼,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连续行走900M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的基本条件是上肢有足够的支撑力和控制力。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则要根据残留肌力的情况确定步行能力。步行训练分为平行杆内步行训练和拐杖步行训练。先在平行杆内练习站立及行走,包括摆至步、摆过步和四点步,逐步过渡到平衡训练和持双拐行走训练。助动功能步行器ARGO的出现使SCI患者步行功能得到更大改善。行走训练时要求上体正直、步伐稳定、步速均匀。耐力增强之后可以练习跨越障碍、上下台阶、摔倒及摔倒后的站立等训练。目前,减重步行训练装置运用使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训练变得更容易。6、轮椅训练:伤后3--4个月脊柱患者如果能稳定坐立15分钟以上时,开始进行轮椅训练。上肢有力量及耐力是上好轮椅、操纵轮椅的前提。轮椅训练包括向前、向后驱动,左右转训练,前轮翘起行走及旋转训练,上斜坡训练和跨越障碍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越过马路镶边石的训练,过狭窄门廊的训练及安全跌倒和重新坐直的训练。注意没做20分钟,比需用上肢支撑起躯干,或侧倾斜躯干,是臀部离开座椅面,减轻压力以免坐骨结节处发生压疮。7、截瘫行走器器的使用:装配适合的截瘫行走器是截瘫患者站立行走的必需康复辅助器材。通常腰髓平面损伤有踝关节不稳,但腰、腹肌功能存在,尚能控制骨盆者可用膝踝足矫形器(KAFO);下胸髓水平损伤,腰腹肌受损时需用带骨盆托髋膝踝矫形器(HKAFO)。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SCI患者特别是四肢瘫患者,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尤其重要。自理活动如:吃饭、洗漱、穿衣等。9、心理康复:脊髓损伤给患者在精神上带来了难以描述的痛苦,但大多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康复回勇敢的面对现实。康复的目的是帮助患者从新回到尽可能的正常生活中去。康复工作绝不仅限于功能训练,还要强调患者在心理、社会方面的适应,这包括在患者悲伤时提供必需的社会支持,和帮助重新塑造自身形象,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对世界的重新认识。让患者重新设计未来的计划,帮助患者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合适位置。


        截瘫并发症的处理:1)脊髓损伤后两种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压疮并发败血症、尿路感染并发肾功能不全。2)痉挛、深静脉血栓形成、异位骨化。3)患者因为运动障碍、懒惰造成生理功能严重退化,肥胖,身体虚弱,上肢功能退化,手无缚 鸡之力。卧床不起,不能移动。4)抑郁症、精神病。脱离社会,不能与家人和睦相处,疑神疑鬼,打人毁物,怨天尤人。

    “学习”“再学习”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项目,不仅运动功能需要“学习”“再学习”,其他的一切功能和能力的恢复与重建也需要经过“学习”与“再学习”具有强烈的功能恢复或决心,是进行康复的基础。而学习、锻炼、坚持则是康复取得成效的关键。各种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截瘫患者,如果早期持续介入康复训练,必然取得很好的康复效果。我国的”半截人“彭水林,手术从腰椎以下截肢,经过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2007年装配腰部以下假肢,经刻苦训练成功拄拐行走。南非OSCAR.PITORIUS被称为“无腿飞人”取得了奥运会田联好成绩。


        截瘫患者自我康复意识:截瘫患者的康复成效,取决于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康复人员在患者的康复中起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康复的最终成果,决定于患者本身。常见一些患者在治疗室治疗师指导监督下训练认真,但是总体成效不高,多由于他们回病房或家庭后未坚持使用在治疗室所获得的功能。社会上也有许多截瘫患者,虽无康复专业人员指导、治疗,但是具有强烈的自我康复意识,经过成年累月的自己学习、锻炼,不仅达到生活自理,而且能够掌握一些职业技能,自立于社会,成就于社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