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无所依时,我们的父母该何去何从?| 趋势

2016-08-02 钱岳 缪斯夫人
前几天,好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外婆病了,妈妈和小姨已经连续两天在医院陪夜了。老年照护的担子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都要落在女儿身上?以及,等以后我们的父母老了病了,作为独子独女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短短的这一段感慨,其实包含了很多人口学的现状和趋势。



撰文 | 钱岳

责编 | 李汪洋


在家庭研究领域,老龄家庭(aging families)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研究话题。老龄家庭受到关注,一部分原因是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由于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导致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国家的养老保障、医疗体制、社会服务等方面,是否能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也是学者、政府、家庭和普普通通的我们每一个人所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老龄家庭的照料问题(caregiving in aging families)。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为体弱病残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照料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了。“照料”代表了很广泛的活动,包括:提供个人护理、做家务、做饭、购物、财务支持、陪伴、定期问候、安排和监督被照料者参与的活动或外包的服务、安排协调医疗检查等。 那么谁是最常见的主要照料者呢?成年子女通常是主要照料者,而配偶是仅次于成年子女的人选。虽然配偶是重要的、普遍的照料者,但这个结论本身比较有误导性。因为研究发现,只有一半的年老体衰的老年人(frail order adults)处于在婚状态,并且配偶还活着、在身边、足够健康去照顾他们。 在老年照料领域的研究里,最一致的结论就是:女性比男性提供更多的家庭照料。由此看来,我好朋友根据她家的情况发出的感叹,其实代表了社会的一种总体形势。有一项研究综合分析了几百项有关照料的研究之后发现,相比男性照料者而言(male caregivers),女性照料者(female caregivers)往往提供更长时间的照料,更可能提供个人化的帮助,也因此承受了更大的负担、更可能感到抑郁。 同时,照料者越来越可能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如何平衡他们自己的工作和照料责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会给照料者带来很大的压力,并且这个压力往往对女性的影响比较大。研究发现,那些有全职工作的照料者提供的照料比较少,所以被他们照料的人往往更容易有未被满足的需求(unmet needs)。举个例子,如果父母生病,全职工作的子女几乎不可能寸步不离地守在父母身边,他们即使想提供无微不至的照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父母作为被照料者,身体和心理上的需求,都可能很难被完全满足。 

照料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团队的努力,即多方的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如护工等)共同协调、提供照料。很多时候,提供照料是一件具有层级的事情,往往有一个主要的照料者,然后这个人负责安排和协调其他次要照料者的活动。


不过,研究也发现,谁承担主要照料者的角色其实是会变化的。比如,美国研究发现,在两年之内,四分之一的主要照料者都换人了。这种主要照料责任的转移有助于避免照料者身心俱疲。


但研究也发现,近年来,每个被照料者平均拥有的照料者数量是在下降的。越来越多的主要照料者是唯一的照料者,没有次要照料者去帮助他们分担照料的重任。这已经成为一个很让人担忧的趋势,因为它意味着照料者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同时被照料者可以依靠的“安全网”也越来越脆弱。虽然这里主要是美国研究,但我想这在中国是更严重的问题。作为独生子女一代,我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照料父母的责任,我们的父母除了我们也没有别的子女可以依靠。就像我朋友所感叹的:“等以后我们的父母老了病了,作为独子独女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照料者有兄弟姐妹的话,兄弟姐妹之间往往会商量他们之中谁向年迈的父母提供照料。不出所料,这个商量、协调的过程本身,往往会给家庭内部带来争执和冲突,有时候也会对兄弟姐妹的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当兄弟姐妹之间的分工不合理时,主要照料者或许会责令没那么上心的兄弟姐妹多贡献一点,或者会改变自己的想法,自我麻醉,从而让这种“不公平”显得没那么不公平。比如,有人可能想:“那我工作没那么忙,我就多照顾一点。”或者“那我赚的钱比较多,多出点钱也是应该的。” 高强度的照料往往很耗费精力、压力很大,但它也不是只会给照料者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有研究表明,照料反而会提高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对照料者的情绪也有积极作用,因为帮助我们所爱的人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内在回报(intrinsic rewards)。同时也逐渐有研究发现,照料者在提供照料的过程中也是在成长的,提供照料的过程让照料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信度都有提高。 总体而言,作为独生子女一代,我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照料年迈父母的重任。同时,我们中的很多人或许和父母都不生活在一个城市、甚至不在一个国家。如果仅仅依赖家庭照料,我们和我们日渐衰老的父母,都是脆弱的群体。作为一个焦虑无力但又在强调孝道的中国文化下长大的家中独女,我想,将家庭照料社会化,或许是未来可行的出路。

参考文献:

Silverstein, M., &Giarrusso, R. (2010).Aging and Family Life: A Decade Review.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2(5), 1039-1058.



钱岳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专注研究家庭婚姻、社会性别关系。


权威、严谨、客观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情感婚姻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和我们一起玩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