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人说|干得好,真的不如嫁得好吗?

2018-04-04 陈蒙 缪斯夫人


夫人说


很荣幸被邀请作为缪斯夫人本月的轮值主编!本月将会推送与家庭婚姻相关的8篇文章。


其中有5篇从实证角度启发大家思考,包括陈蒙博士的《干得好,真的不如嫁得好吗?个人成就和婚姻生活影响下的城镇女性幸福感》,蒋莱博士的《二孩时代的爸爸进化论》,我写的对于多边性关系的思考,胡扬博士的《中国家庭中的性别不平等: 算上孩子》,以及杨帆博士撰写的有关农村中小学校园暴力受害者的探讨


同时,本月我们还会推送三篇非学术类文章,包括李丹律师对于中国高离婚率的反思,某匿名作者写的自己母亲与自己先后“出柜”的故事以及其中的挣扎,以及我写的《对于“一份带有'女性主义'元素的婚礼发言稿”的回应》。敬请期待!


沈洋


撰文:陈蒙(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助理教授)

责编:沈洋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在中国是句老话,可谓家喻户晓。有老人以此告诫未嫁的姑娘,有朋友用它来劝慰面对“工作-家庭”困境的女性,也有闺蜜们在日常聊起某位职业无成但生活光鲜的已婚老同学时叹息:


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这句话何时开始广为流传的,似乎无从考证,但近年来却是有所回潮,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性别观念。从2010年的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来看,四成男性和近半数女性认同这种观点,大大超过以往;同时,近三分之二的男性和过半数的女性认同“男人应该以社会为主,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参见往期缪斯夫人推送《从“妇女能顶半边天”到“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认同的人多了,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干得好,真的不如嫁得好?抱着这样的疑问,我搜索了现有的性别、家庭、婚姻文献,发现并没有学者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关注过这个问题。好奇心之下,就有了这篇在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上发表的文章,以2003-2013年间八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的16-55岁已婚女性数据来看一看个人成就和婚姻匹配对城镇女性幸福感的影响。


具体来说,我用 “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来测量“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中的“好”。鉴于这句老话清晰地刻画出当今中国城镇女性就业和私人生活的对立,我用职业阶层、教育成就和个人收入来测量“干得好”,用夫妻两人在调查时的职业阶层和教育程度对比来测量“嫁得好”。也就是说,“嫁得好”是从两个更细致的方面来观察的:既包括与经济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夫妻职业匹配,也包括与生活机遇、情感、思想交流都密不可分的夫妻教育水平匹配情况。理想的情况下,还应该将夫妻两人的收入对比纳入考虑,但遗憾的是,CGSS问卷中并未包括配偶的个人收入。作为一个弥补措施,我也关注了受访人对家庭经济的贡献(也就是她的个人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


文章主要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有工作的女性往往更幸福。但是,就业和个人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可能会因就业部门而异。此外,在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加剧的现实下,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境遇并不相同。那么,就业(而非成为家庭主妇)、个人较优势的职业阶层和较高的个人收入究竟会不会让已婚女性感到更幸福呢?


2

不可否认的是,婚姻生活的质量常常受到社会主流婚配观念和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时候,无论就收入、社会阶层还是教育水平而言,我们在中国家庭中看到的都是“男高女低”或“旗鼓相当”,而“女高男低”则可能被看作是一种非常规的婚姻,意味着丈夫和妻子都没有适当履行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义务。于是,就有了相应的问题:这种在职业阶层和教育方面的不同婚姻匹配模式对女性的幸福感有什么影响?以及,在“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影响下,妻子的幸福感会不会随着她对家庭经济贡献的增加而降低?



我的分析显示,职业阶层和教育两方面的夫妻现状对比情况并不影响女性的幸福感。也就是说,“男高女低”、“旗鼓相当”、“女高男低”的差异并不会让一个女人更幸福,或者更不幸福。然而,女性的幸福感确实同时受到个人职业阶层地位、个人收入和丈夫社会经济特征的左右。即便对于从事中产职业的已婚女性而言,丈夫社会阶层对幸福感的影响也大于自身阶层的影响。同时,女性自己的社会阶层越低,她的幸福感就越有赖于丈夫的社会经济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成就完全无益于改善她们的幸福感。


文章还发现,已婚男性和女性的幸福感背后有着虽不大相径庭、但也差异鲜明的发生途径。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跻身中产职业阶层、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的增加都无疑会提高幸福感。有趣的是,男性的幸福感不会因为自己对家庭经济贡献的变化而改变,而女性的幸福感却会随着她个人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的提高而降低。此外,对于男性来说,有一个从事中产职业但并不位高权重的妻子似乎有助于提高幸福感,但除此之外,妻子的阶层地位几乎完全不会影响他的幸福感。女性的情况则是,丈夫的阶层地位越高,她就越可能感到幸福,而且这种“嫁得好”的作用往往遮蔽了女性自身职业阶层的积极影响。


总体来说,这项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地区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有着深刻的“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模式的印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受到女性的广泛认同。从上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到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再到改革深化后的全面社会转型,中国女性在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等公共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在私人家庭领域却迟迟不能享受到真正的平等地位。随着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日渐加剧(参见往期缪斯夫人推送《学人说|越市场化越不平等?城镇女性就业轨迹的变迁》,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的观念也被不断提起和强调。


诚然,我的这项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然而,这篇文章的用意绝不是要在已经难以撼动的保守性别观念高墙上再加一块砖,更不是为了鼓励女性放弃职业发展去寻找一位“金龟婿”。恰恰相反,我希望能借此研究指出,已婚女性的幸福感是她们在公共领域和私人家庭领域现状的合力作用结果。


我们常常在一些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报告)幸福,但很少关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意。从这项研究,我们可以窥见深度内化的“男外女内”传统性别观念。已婚女性基于丈夫社会经济地位的幸福感极有可能既意味着女性在婚姻中对传统性别分工的服从,也可能是她们在心理上对难以改变的性别分工的合理化。换句话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助长公共领域和私人家庭领域的性别不平等。而对于年轻一代的女性来说,它甚至可能成为削弱追求更高远教育成就和职业成就的严重障碍

 


参考文献:


Chen, M. (2018). "Does Marrying Well Count More Than Career? Personal Achievement, Marriage, and Happiness of Married Women in Urban China."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1-35.



更多相关文章:

数据|东亚家庭的变与不变

学人说|发达国家的家庭分工平等与婚姻稳定研究

学人说|职场女性半边天,家庭男性也应是半边天


权威、严谨、客观

我们带你体验不一样的

情感婚姻生活

如需获取本文授权转载,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