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7年我看了哪些书

2017-12-11 冰月生 冰月生



每到年末的时候有些人比如我心里就开始长草了,今年段位最高打到了钻石2比去年略微有些进步,这应该是今年唯一可量化的一个不错成绩了。


但这一年也并不是特别孤独,还做了些“没用”的事。比如看了几本书。


说是今年看的书,更准确点应该是国庆之后看的书,因为那时候我突发奇想觉得,如果把每天的时间分成几个固定的段,是不是就不显得那么无聊了,其中的一段就给了阅读。至于剩下的几段会在后面的几个总结中记录都做了些什么。


我最先读的书目是哲学类的书籍。


因为宿舍原来有个深度阅读爱好者,深度的判定就是如果你和他抬杠,一开始你可能古今中外无所不知,但一旦就某一个问题持续抬下去就会看到自己的肤浅。


当时他在看哲学类书籍,我想以哲学入门,再看其他书时就可以带着批判的眼光,应该是很不错的。于是借了一本合集的《沉思录》,大部头。


看的很慢,理顺了确实每句话都很有道理。但这种书不适合坐在那看上几个小时,就像唐诗,每一篇都很美,但泛泛的看就和没看效果差不多,偶尔翻翻想想最为合适。


如果喜欢这种警世名言的形式,我推荐其中的一篇《智慧书》


这期间还看了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纲要》,也是感觉比较晦涩没能读下去。



其次因为对运营的兴趣,读了几本运营类的书籍,都十分推荐。


《参与感》:这是一本运营方法论,也算是一本小米传。以小米的具体事件为例,通俗易懂。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


  • 以做产品的态度,做每一个细节(演讲会、营销活动、客服等)。

  • 先做美誉度在做忠诚度最后做知名度的新思维。

  • 坚持、死磕、热爱、参与感的创业精神。

我们把产品、服务做得用心一点,让用户喜欢我们。用户喜欢我们了,“打赏”我们一点小费,我们挣这点小费就可以了。


这是我最喜欢的其中一句,这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为什么小米是互联网企业而不是手机生产商。


《运营之光》: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鼓励是对运营这项工作的肯定,收获最多的是对人性的解读方法,人类拥有三大硬性需求:求生本能、性冲动和渴望伟大。大部分的运营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只是有的人发现了门路而更多的人走向了低俗的套路。


现在是套路的天下,高晓松在《鱼羊野史》里说,科技和艺术是交替进行的,现在人工智能炙手可热,互联网大行其道。


但终究有一天,科技将无法在解释自身,就像工业发展到一战时已经可以大规模、高效率、短时间的杀人如草芥,科技就惊呆在那里,不能解释为什么这样。


我们也终将会抛弃“震惊”、“出大事了”、“投上宝贵一票”。


最喜欢其中的两句话,一句关于人性,一句关于方法。


对一个运营来说,要是认知和思维意识都还没跟上,直接奔着方法和技巧去,那你很快就可能走火入魔。


“一个人要想快速成长,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承受压力,二是背负风险,并能够试着在高风险或大压力的情况下去解决问题产出成果,除此之外无他。”


《腾讯传》:这本书相比上两本,读起来会快很多,主要记叙了腾讯的成长历程。在几年前甚至至今很多人都给腾讯定义“抄袭”、“伪创新”的标签。从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出腾讯很少有破天荒的创造,但他自由制胜的法宝。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点:


迭代试错,小步快跑。把一件产品做得完美基本是不可能的,要把东西拿出来接受用户的检验,在实践中快速迭代升级,不怕错,最忌闭门造车。

用户驱动策略。这一条其实是为了服务上一条,另外还很喜欢腾讯的极简主义。



还专门拍下来其中一段发了条朋友圈:这两点描述很准确,后来我做了很多刻意的锻炼,依然没能完全摆脱QQ带给我们这代人的后遗症。学会活在现实中,有些事情见面说就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学会冷静思考,不被网络操控情绪,那并不是血性。


然后看了些文学类的书籍,希望能够写出更好的文章,现在看来只看不练并没有什么效果。


《霍乱时期的爱情》、《在细雨中呼喊》、《黄金时代》、《平凡的世界》都十分推荐,小说这种东西似乎并不适合总结什么要点,更像看电影,读完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心始终没法着地,伴随着一阵失眠,也许这就是成长了。


只是在后来,在遇到一些什么事情的时候,会想到阿里萨、孙光林、王二、孙少平以及他们的故事。


读这些大师的作品体会最深的一点事一定要真实。怎么和我想的一样?但我可不好意思这么写。如果写的和想的不一样,也就没什么写的必要了,没有谁值得你去揣摩他的心思,也没有谁值得你去套路他,能做的只是以心交心加上陪伴。


最后摘抄下《黄金时代》中我划线的句子。


把时光再往前推,我是一个小孩子,站在我们家的凉台上,那时候我有四岁到五岁的样子,没有经历过后来的事情,所以我该把一切都遗忘。我的故事还没有开始,一切都是未知数。太阳照在我身上暖洋洋的,我扬起头来看着太阳,一点也不觉得幌眼,觉得幌眼是以后的事情;那时候它不过是一个金黄色的椭圆形罢了。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心里也不是空空荡荡。爱,恨,厌倦,执著,等等,像一把把张开的小伞,一样都没失去,都附着在我身上。


男人的性欲从来就没有过一个肛门时期,只有过自命不凡的时期。那个时候看不起一切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包括老头,老太太,小孩子,还包括和自己最不一样的人——女孩子。虽然心里很想和她们玩玩,嘴头上又不承认。 


小时候我看到那只公鸡离地起飞时,觉得是个令人感动的场面。它用力扑动翅膀时,地面上尘土飞扬,但是令人感动的地方不在这里。作为一只鸡,它怎么会有了飞上天的主意?我觉得一只鸡只要有了飞上五楼的业绩,就算没有枉活一世。我实在佩服那只鸡。 


它说明有过一个时候,所有的人都要当傻x,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当时我们还小,未到能作出选择的年纪。 而当我们长大之时,就有了两种选择:当傻x或是当亡命之徒。我们的选择是不当傻x,要做亡命之徒。 


写诗乃是我的大秘密,这种经历与性爱相仿:灵感来临时就如高潮,写在纸上就如射精。


我想到,用不着写诗给别人看,如果一个人来享受静夜,我的诗对他毫无用处。别人念了它,只会妨碍他享受自己的静夜诗。如果一个人不会唱,那么全世界的歌对他毫无用处;如果他会唱,那他一定要唱自己的歌。这就是说,诗人这个行当应该取消,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诗人。 


人生是一条寂寞的路,要有一本有趣的书来消磨旅途。


当时陈清扬也想大哭一场,但是哭不出来,好像被人捏住了喉咙。这就是所谓的真实。


这显然是因为我写的全是发生过的事。发生过的事有无比的魅力。 


我还告诉她说,我觉得她是好的,这世界上好的东西不多,我情愿为之牺牲性命。


从此以后,寂寞再不归我所有。这有好处,也有不好处。走进了寂寞里,你就变成了黑夜里的巨灵神,想干啥就干啥,效率非常之高。你可以夜以继日的干任何事,不怕别人打断,直到事情干成。但是寂寞中也有让人不能忍受的时刻,那就是想说话时没有人听。 现在我不再拥有寂寞了。我的事非常之多。我既然不阳痿,也就没有理由神经。没有了这两项毛病,就得上楼去开会。


像我这样的人,一点也不怕变成瞎子。睁着眼能看见的,闭上眼我都能看见。


这叫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生活,它也有阴阳两界。在硬的时期我生活在灯光中,软了以后生活在阴影里。


活在世界上就像一海绵,生活在海底。海底还飘荡着各种各样的事件,遇上了就被吸到海绵里,因此我会记得各种事情。 


而且那些任课教师总是这样讲:让你及格,我是昧了良心的。


我想女人都有一种冲动,要把自己脱光。 

在我的记忆之中, 有一朵紫罗兰熠熠生辉。 这轻狂的姑娘!我竟未染指!! 妈的,我好不后悔!! 


比较遗憾的事就是很多东西都没码下来,不知什么时候我养成了个离开电脑就不会写东西的习惯,但同时我又很不喜欢呆在宿舍的感觉,很少有机会独自一人蹲在宿舍写点东西。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很喜欢这句话。读写不废,共勉。



-END-


微博@冰月生7

做一个有趣的人,开一扇小小的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