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埠屯杀人事件真相调查:一个电脑城的孤独守望者为什么会变成绝望者?

2016-09-24 热门要闻



没有人想到

一个时代会以这样的方式落幕


广埠屯

华中最大的IT交易市场

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

武汉昔日经济最繁华之所在

也是中国IT科技商业的发源地之一


过去十余年里,伴随中国的城市化

这里的兴盛与繁华

支撑起了整整一代人的城市梦


靠做“电脑生意”

他们在这座城市生存、扎根

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然而市场饱和,行业剧变,经济衰落

在时代的重压下

每个人都背负了沉重的转型压力与生存焦虑

并最终演化成一场绝望中的凶杀事件

以一种惨烈的方式

宣告了一个行业的没落

和一个时代的终结

                                                                    


 


7月23日,在被老王一口气捅了10余刀之前,段吉霞原本打算8月电脑城租约到期后,就不再续租,结束自己在广埠屯做了十余年的电脑耗材生意,彻底转型。


“生意越来越差,做不下去了。”1974年的段吉霞出身京山农村,1997年大学毕业来到广埠屯打工,成为广埠屯最早的一批电脑商户。


事实上,7月23日珞珈电脑城凶杀案涉案的8名当事人,包括凶手和三死四伤的7名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特征——都是电脑城的资深老商户,在广埠屯做电脑相关生意,已超过十年。


他们有着几乎相似的经历,出身农村或乡镇,以打工或上学的名义陆续进城,适逢新技术革命,IT产业蓬勃兴起,他们来到电脑城打工,然后租下铺面经营。靠做“电脑生意”,他们得以在这座城市扎根,安家,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但十余年过去,整个行业沧桑巨变,电脑生意萧条;大浪淘沙之下,身边人纷纷转型离开,他们成为了电脑城最后一批留守者。却不曾想,在时代大变局的重压下,一场绝望中爆发的凶杀案,摧毁了他们过去十余年里,为事业和家庭所付出的所有希望与努力,也成为一个时代终结的缩影和寓言。



事发地:广埠屯武汉珞珈电脑城


过去的两年里,段吉霞一直在摸索转型。做淘宝店失败后,她转开汗蒸馆。出事前几个月,因为忙着汗蒸馆的新生意,她已很少来电脑城,平常都是让侄儿帮她照看位于珞珈电脑城三楼东厅的铺面。


出事这天是周六,侄子要去学车,段吉霞便早早来到电脑城守店,不料却与隔壁摊位的“老王”发生了口角,她没想到,自己随口说的无心之语竟惹怒了老王,引发了一场积蓄已久、三死四伤的杀身之祸。


“两句话,只有两句话。”躺在病床上,刚刚经历脊椎手术,侥幸保得性命,却终身瘫痪的段吉霞喃喃说。


 

杀身之祸


7月23日早上9点过,段吉霞带着一碗热干面到铺面。刚吃两口,隔壁摊位做二手电脑维修生意的摊主“老王”便朝着段吉霞的铺面,用吹风机给一台旧电脑机箱吹灰,灰尘径自扑到了段吉霞碗里。段吉霞有些生气,觉得对方有点故意找茬,说了一句:“你搞么事呢?”


老王瞪了她一眼,继续吹灰,嘴里却开始骂骂咧咧。段吉霞见状不再吭声,背转身去。这时,清洁工来做清扫,准备清理段吉霞铺面丢在地上的矿泉水瓶,段吉霞见铺子里还有矿泉水没喝完,就说了一句,“不忙,等会儿一起清走。”


段吉霞说,正是这句“清走”,刺痛了老王的神经。他丢下机箱,突然拔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跳到段吉霞面前,厉声喝问:“你想清我走?!”嘴里骂个不停,段吉霞惊诧莫名,“我一个女人,你拿刀干什么……”没想到话音未落,脖子一凉,水果刀已然划过,献血喷涌出来,她在恐惧中尖叫倒地,竟又被老王不解气的在身上连刺了十几刀。


杀伤段吉霞后,丧失理性的老王,彻底变身杀人狂魔。他径自冲向三楼大厅,挥刀刺向误以为是吵架争执而走出来劝架围观的商户,连续捅伤了商户钟勇和游茂军,其中钟勇被捅两刀,手臂受伤;游茂军从三楼被追到二楼,捅了四刀;随后老王又冲到一楼,去找跟自己有过生意过节的朱继明寻仇。


寻人未果,竟将朱继明铺面里一对年轻夫妻刘敏和李建英夫妇双双捅倒在地,对面铺面循声探身出来,不明就里的袁勇刚也被老王一刀刺倒;他跑出电脑城大门时,又刺伤了门口卖手机贴膜的老刘,还追着老刘绕着电脑城跑了一圈,见追不上,才拦了一个出租车逃去。



事发当天,触目惊心的惨案照片刷屏了朋友圈


因为伤势过重,救援不及,刘敏李建英夫妇和一刀刺中心脏的袁勇刚当场身亡。段吉霞和游茂军靠同在电脑城的家人及时送医,才侥幸保得性命。钟勇和老刘幸运只受了轻伤。


这起三死四伤的血案,让整个电脑城瞬间变成了修罗屠场,献血涂地,人人惊魂。


而就在事发前一天,老王还跟钟勇一起斗过地主,事发当天早上,游茂军还跟老王散了一支烟,互道早安。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那个在电脑城已经做了十几年生意的老王,怎么突然变成了肆意杀人的杀人狂魔?


但这一切,其实早有征兆。


 

杀人者老王


段吉燕说,事发前,老王已多次扬言要杀人,那把刀也随身携带了好几个月。“他说谁敢搞他生意,他就搞死谁,反正自己是个癌症病人也活够了,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事发前,老王跟他周边几乎所有的商户都发生过争吵和冲突,“他总怀疑别人抢他生意或者影响他生意,看到谁比他生意好就心生怨恨,乱发怨气”。


但以前,老王并不是这个样子。


《电脑报》2014年采访老王时拍摄的工作照片


与老王相熟的商户说,老王以前待人亲和,经常笑眯眯的主动跟人散烟,打招呼。他喜欢披一头长发或扎成小辫,有几分艺术家气质,兴致来了,吹牛谈天,“喜欢跟人讲大道理”。


“怎么说呢,他不算一个好人,但也并不是一个坏人。”躺在病床上,被老王捅了四刀,脾脏被切除的游茂军说。


他曾是老王在电脑城最欣赏和信任的朋友。游茂军大学毕业到珞珈电脑城(当时叫武汉电脑城)打工、做生意,就跟老王在电脑城相识,两人相交已有10余年。在游茂军妻子吴露露面前,老王曾多次表达对游的欣赏。用老王的话说,游是他在电脑城碰到的,最有素质,最有修养的一个,“说话从来不带一个脏字”。


游茂军夫妇做的是新手电脑生意,遇到维修或卖二手电脑的客户,常常推荐给老王。老王对游夫妇投桃报李,经常主动买好烟给游茂军抽,把自己买来下酒的板栗送给吴露露;有时,也跟二人吐槽自己家庭的烦恼与苦处,对两个儿子不太争气的抱怨,“他觉得我们能理解他,他对我们也一直很好,出事前,我说他杀谁都不会杀我老公。”吴露露说。


老王本名王家永。1964年生,身份证显示为汉阳人。十多年前,曾在一家国有证券公司做行政,后因公司业绩不好,被要求内退,自谋出路。因为曾罹患甲状腺癌,身体不能承受高强度工作,老王在跟当时公司IT部门的同事交流时,听说卖电脑挺赚钱,也轻松,便来到广埠屯,租下电脑城一个铺面,开始学做电脑生意。


彼时,正值IT产业初兴,广埠屯的电脑城生意红火,只要有摊位就有生意;自小喜欢无线电的老王自学了电脑维修技术,又靠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实诚的价格,迅速招揽了一批忠实顾客,与电脑城的商户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靠在电脑城做二手电脑销售和电脑维修,老王成功实现了人生转型。


在电脑城的十余年里,他赚钱买了两套房,结过两次婚,还把高中毕业的大儿子也领进了这一行。


老王购买了虎泉街蓝天名苑一套住宅,事发后,老王儿子小王手机换号,拉黑了所有商户,从住处搬离,音讯全无。


但最近这两年,吴露露明显感觉,老王的性格脾气变得越来越乖僻暴躁,总是无缘无故的跟人争吵发火。比如怀疑有人锁上楼梯口的一扇小门,故意挡住他的生意;嫌弃有的商户放任小孩在楼道里跑来跑去,影响了他的生意;怀疑周边商户低价拦截他的客户,抢他的生意,为此还专门装了摄像头监视谁在抢他生意。


凡是被怀疑抢自己生意的对象,老王就在背后指桑骂槐的破口大骂,“也不指名道姓,但谁都听得出来骂的是谁,骂得很难听,所以经常引人吵架”;


慢慢的,周边商户都变得怕他和疏远他,有的干脆从三楼东厅搬走,“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凶杀事件当天,因为没在电脑城而躲过一劫的朱继明就是搬离的商户之一。朱继明是武汉电脑城1996年开业时入驻的第一批商户,在电脑城做了20年,是某品牌显示器的湖北总代理。今年年初,他在老王旁边租了一间铺面做仓库。没想到,老王频频与厂家送货的工人发生冲突,甚至把旧电脑摆到过道上,阻挡工人进出运货。“他觉得运货的工人在他的铺面门前进进出出,影响了他的生意,他不高兴。”朱继明说,沟通几次无果,反而遭遇老王的暴力言语威胁,朱继明索性搬走,从三楼搬去四楼,“几千块租金都不要了。”


以往,遇到老王与一些商户起冲突,只要游茂军去劝解安抚,老王都会听从,情绪平静下来。


但7月23日事发当天,当游茂军以为老王又与其他商户发生冲突,准备去劝解时;从三楼东厅,一路杀到大厅的老王,却一刀捅向了刚走到楼梯口的游茂军。


“我是小游啊!老王你怎么连我都捅?”游茂军大呼。但杀红眼的老王表情漠然,浑然不顾的举刀又朝游茂军捅来,中刀后,游茂军才如梦方醒,转身逃跑,一直逃到二楼楼道,被老王追上又捅了几刀,游茂军反身奋力朝身后的老王踹了一脚,把老王踹开,才得以脱身。


“他当时已经疯了。”吴露露说。


“关键还是电脑城这两年的生意越来越差,”一位电脑城商户感慨说,“农村有句土话叫‘鸡饿生盗心’,生意好的时候,大家各自都忙不过来,谁会天天计较这些?”


 

广埠屯的兴盛与没落


电脑城的衰落并非起于今日一时。


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过去十年,这里曾是华中最大的IT交易市场,也是武汉经济最繁华之所在。


事发的珞珈电脑城,原名武汉电脑城,紧挨武汉大学南门,是广埠屯最早的一个电脑城。


2000年左右老王来到这里时,正赶上广埠屯1998年--2005年最赚钱的时光。卖一台电脑能赚上千元,电脑城内一铺难求。后来成为全国最大网吧管理软件提供商的盛天网络创始人,湖北女首富赖春临,当时也只抢到电脑城走廊的一个摊位,是从走廊卖电脑起家的。


广埠屯是曾经华中最大的IT交易中心,如今繁华不再。


当时的广埠屯吸纳了大量进城的流动人口,无数人进入这里寻找在城市扎根的工作和致富机会。过去十余年里,这里的兴盛与繁华,支撑起了整整一代人的城市梦。


7·23血案中的几位当事人,当年也都是被广埠屯的繁华吸引,来到电脑城打工,然后陆续成为广埠屯的商户。和老王一样,靠做“电脑生意”,得以在这座城市立足安家,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但转折点也出现在广埠屯最鼎盛的2006年。当年,太平洋电脑城、广埠屯资讯广场和赛博电脑城三家大型电脑卖场同一年开业,加上已有的武汉电脑城(一年后装修改称珞珈电脑城)和南极电脑城等,广埠屯电脑一条街,盛极一时。


但此后,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发生剧变。


到2008年,随着笔记本电脑价格走低、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出现以及网吧的减少,DIY电脑的市场需求增长大幅放缓,加上国内OEM厂商涌现,主板、显卡等DIY配件的利润日渐下滑,以及淘宝电商兴起,PC卖场内商家的生存状况开始恶化。


广埠屯开始行业洗牌。一部分商家选择了向线上转型。如今已是国内最大DIY电脑电商霸主的宁美国度,就是那时决定砍掉所有线下业务,转型线上。


同时,从中关村沿袭而来的一整套“话术”销售模式,开始成为电脑城实体店商家提高利润率,挽救销量与利润下滑的救命法宝;“先钱后货,低价转型,销售洗脑,搭售配件,售后收费”等销售模式在电脑城盛行,虽然因此延续了实体店一时的高利润,却劣币逐良币,透支了广埠屯商家的集体口碑信誉,给社会留下了广埠屯“黑”、“坑蒙拐骗”的不好名声,加剧了线下客流减少的恶性循环,为广埠屯的彻底没落埋下了伏笔。


此事发生后,网友的评论耐人寻味


进入2011年,市场的饱和、互联网品牌电商的崛起以及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彻底改变了PC电脑市场的需求格局和用户消费习惯,传统PC电脑市场加速萎缩;失去价格与服务优势,在需求萎缩、房租人力成本上升和品牌电商挤压的三重冲击下,依靠地段优势,占据市场中心地位的传统实体电脑卖场江河日下,大势已去。


和全国形势一样,近五年来,广埠屯的电脑城相继倒闭转型。广埠屯资讯广场和华中电脑城转型手机卖场,南极电脑城转型美食餐饮,赛博电脑城去年倒闭后,转型商场服饰;只剩下珞珈电脑城等少数几家电脑城勉力支撑,卖场规模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


为了维持运营,电脑城也做过一些节省成本的努力,如减少开支、降低房租等。7·23血案发生后,珞珈电脑城物业方饱受商户质疑的一点就是,偌大的电脑城,竟然没有配备保安。而当初生意红火时,每一层楼都配有穿制服的保安巡视,后来,因节省成本,保安被裁减。


由于客流持续锐减,生意日益清淡,电脑城大批商户亏本撤离,广埠屯的繁华一去不返。


 

从孤独的守望者到绝望者


大浪淘沙之下,也有一批资深商户选择留守下来。


他们大多在电脑城经营了七八年以上,手上积累了一批固定需求的老客户资源,如公司、网吧、学校、政府机构等,有相对稳定的销售服务渠道;靠着这些老客户,他们得以在这个行业剧变的寒冬幸存下来,虽不复往日的红火,尚可维持生计。对他们而言,电脑城的铺面已失去招揽客户的营销功能,变成一个维护老客户的办公场所。


“现在如果没有老客户资源,根本活不下去。”多名商户跟光谷客坦言。



广埠屯的人行天桥曾是武汉人流量最大的天桥,见证了广埠屯的兴衰起落


当身边商户纷纷转型,去留之间,老王也选择了坚守。


2014年,老王的一位老顾客,电脑报记者目睹了广埠屯电脑城的萧条,采访老王,以《一个电脑城的孤独守望者》为题,讲述了老王的遭遇,和他经历的广埠屯电脑城的兴衰变迁。


当时,老王跟记者吐露了自己对未来的纠结与迷茫:“继续做吧,一年亏一万;不做的话,一年亏三万,毕竟还要吃饭啊;而且如果不上班,精神上忧郁……”


他也解释了自己为什么没有选择转型:“我已经转过一次行了,再要我转,我都五十多岁了,老了,转不动了。”


当时他认为,DIY电脑虽然日趋边缘化,甚至变成小众市场,但不会死掉;维修和二手交易也依旧有需求,“只是要不了那么多人了”。他跟记者表示,只要电脑城还在,就会坚持把生意做下去,他的心愿是坚持到儿子小王成家那天,就可以退休了。


谁也不曾想到,两年后,竟是这样的结局。


当时,电脑报记者在采访手记中,就表达了隐隐的担忧,“坚守意味着他必须承受收入的减少、生活压力的增大,意味着他的笑容变为愁容。当然,五十多岁的他可以随时退休回家,但他年轻的儿子呢?或许很快,他也将面临类似的考验。”


事实上,50多岁的老王依然承担着养家的重担。他曾跟吴露露抱怨,大儿子小王太自私,他把生意位置最好的铺面给了小王,小王却挣钱只顾自己花,房贷和家庭开支还要老王全部负担;而老王的小儿子初中毕业后,就不再上学,也没有工作,天天躲在屋里打游戏……


一方面承受着养家糊口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电脑城人气的衰败和经营形势的持续恶化,又让老王的生意难以为继。


随着电脑城的客流萎缩,留守的商户纷纷转向老客户维护或者主动上门服务开拓客源,但老王依然延续着原来的业务模式。



位于珞珈电脑城三楼东厅,紧挨楼梯口的铺面,老王租了十多年,一直没挪动过。


过去十余年间,老王主要的生意模式就是依附于电脑城带来的客流收售二手电脑,兼做电脑维修。随着电脑城客流减少,老王收售二手电脑的周转周期不断拉长,电脑存货量越来越大,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萎缩,电脑更新换代频率加快,很多电脑收来卖不出去就被淘汰,变成了废品。



2014年,电脑报记者采访老王时,他收售的二手电脑已经堆满了租下的铺面


期间,老王也尝试过开淘宝网店,向线上转型。但发现二手电脑并不适合网销,售后服务问题太多。


而他过去积累的老客户又主要以个人电脑用户为主,“行业性客户和团体客户很少”(吴露露语)。


像老王这样,缺乏自有客户资源,守着铺面依靠电脑城带人流的个体商户,在这场行业大变局中,基本都已被淘汰出局。


2014年面对记者时,老王自述自己能坚持活下来的原因是“手艺杂,装机、维修硬盘、主板、显卡、显示器、笔记本,什么都做”,为了生存,他也学会了“坑蒙拐骗”。


但不管怎么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运用销售手段,随着电脑城客流的萎缩枯竭,老王的生意注定愈发艰难,难以为继。


或许正是因为对电脑城客流业务的依赖,和强烈的生存危机,导致老王最近两年来,情绪变得暴躁郁愤,与周边商户不断发生“生意摩擦”,总是猜忌他人争夺和影响自己的生意客源,进而将生意不好的怨气投射在电脑城其他商户身上。而他之所以追杀电脑城门口卖手机贴膜的老刘,据商户传言,也是因为老王一直认为,老刘把门口的客户拦走,介绍给了别人。


但这种情绪的发泄,也让老王陷入与电脑城商户之间关系恶化的恶性循环,愿意跟他合作和帮他介绍业务的商户越来越少,他在电脑城也变得越来越孤立。有同在三楼的商户说,因为老王的脾气,至少半年没有再踏入过三楼东厅。




事发三楼东厅的铺面依然锁着,重重卷帘门背后,是电脑城传统商户面临的转型之困


在这种情势下,老王在电脑城的坚守已经变成了困守,对未来的守望也变成了绝望。


与老王仅一墙之隔的段吉霞说,从去年到今年,整个电脑城的生意越发冷清,老王开始拖缴物业费和房租,遇到交房租的日子,就躲着不来。物业因此与老王也发生过几次冲突,一度想把老王“清走”,但都被老王用“恶狠狠”的威胁话语吓走了。


到后来,只要看到铺面门口有陌生人走动,老王都怀疑是物业派来想要清自己走的。他开始随身带刀,并不时用言语威胁,谁敢赶他走,他就杀人。


让段吉霞醒来后耿耿于怀的是,为了避免与老王正面冲突,物业曾借口跟老王说,是周边商户要求“清走他”;她觉得,这种说辞加剧了老王对周边商户的猜忌与愤恨,在老王心里播下了仇恨的种子;而正是对物业和周边商户要把自己从电脑城“清走”的恐惧,成为了7月23日,老王听到段吉霞嘴里冒出“清走”两个字后,情绪爆发失控,杀人泄愤的诱因。


“他越是恶语威胁不准物业清他走,说明他内心其实越害怕被人从电脑城清走。”


 

广埠屯杀人事件的启示


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了一周。


在公众关注焦点不断转移的网络信息碎片化时代,这起残忍的凶杀事件就像一个泡沫倏忽而起,又似乎很快恢复了平静,从广埠屯街头走过,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冰山之下,暗流依旧涌动。隐藏在这起血案背后的真相,是一个产业经济从繁华兴盛走向衰落萧条之下的转型困境与生存焦虑,它仍然影响和困扰着留守于电脑城的每一个人。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当下,这样的转型困境与情绪焦虑显然并不止于PC电脑行业,而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时代缩影。




8月1日,在商户集体的强烈要求下,因凶杀事件关门歇业的珞珈电脑城重新开门营业,但死者家属仍在为死者讨要说法。


这场看似无妄之灾的血案,彻底改变了几个家庭的人生命运。


段吉霞终身瘫痪;游茂军脾脏被切除,不能再干重活;遇害的袁勇刚和刘敏、李建英夫妇,撒手丢下了尚待抚养的小孩一个7岁,一个才刚刚3岁。


段吉霞和丈夫唐大红、游茂军和妻子吴露露、袁勇刚和妻子夏爱芳,以及双双遇难的刘敏李建英夫妇,都是在广埠屯电脑城打工相识相恋,结婚生子,买车买房,在武汉安家的商户。他们的家庭命运与广埠屯的兴衰紧紧牵系在一起。


在这场血案发生之前,他们在各自探寻着转型的路径。“电脑城的生意靠老客户维持,每个月收入只够维持生计;家里还有房贷要还,小孩要养,社保要交,将来怎么办?”吴露露说。


但游茂军转型开公司卖监控设备和段吉霞开汗蒸馆,都不是太成功。出事前,袁勇刚曾跟夏爱芳说,干脆回农村老家算了,夏爱芳问,那房子和房贷怎么办,袁勇刚陷入了沉默。


只有相对年轻的刘敏和李建英夫妇,在朱继明的铺面打工10年后,去年底,朱继明决意引退,把铺面、代理的品牌和客户资源都转给了夫妇俩。终于有了自己的铺面生意,夫妇俩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却不幸在这场血案中双双遇难。


“怎么说呢,时代淘汰了电脑城,电脑城又淘汰了我们。”段吉霞的老公唐大红说,“我们这批人在电脑行业做了十几年,现在人近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背负各种生活压力,要转型太难了。”


广埠屯的繁华与落寞,是一个时代转变的背影


作为曾经IT科技商业的起点,广埠屯也孵化出了盛天网络、宁美国度等一批新兴的武汉互联网IT企业,但如今它们都已经搬离了广埠屯,搬到了光谷。


对广埠屯而言,它也在经历着艰难的转型,它的繁华与衰落,同样值得深思与借鉴。


 文/老久



延伸阅读:

转型之痛



当下社会各界对经济的讨论不少,对行业前景的研判会不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经济下行的乌云笼罩头顶,制造业萎靡、房地产泡沫已经影响到了人们具体的生活。我们发现,所有传统企业都有非常严重的危机感,就是大家突然都找不到路标了!都不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转型?未来之路如何走?利润好的企业发愁,利润不好的企业更发愁。企业最大的危机,不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是对未来能否清晰把握。



总结下来,中国传统企业在2016年遭遇的核心问题有10个方面:


第一:传统营销的势没有了


不管在哪个行业,传统营销都找不到“了,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如果你的企业商业模式还是老一套,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这一套路早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行活,闭着眼睛都会干。大家突然产生了疲劳感,发现兴奋不起来。无论怎样的成功学培训,也难以激发团队的斗志,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就是传统行业的穷途征兆。


任何事物,不怕小,就怕没有势。小米雷军说,站对了风口,母猪都能飞上天,风口就是势,没有这个势,企业就是一潭死水,是非常可怕的。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是所有传统企业老板最大的命题。


第二:不转型等死,转型怕转死


转型,这个词汇已经被2016年说烂,但这两个字的确关乎企业生死。尤其是大企业,年销售额过10个亿的企业,靠的就是传统的渠道和团队,转型谈何容易。转的动吗?很难。诺基亚的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专利创新都是全球顶尖的,但为什么消失?答案很简单,诺基亚和成就他的时代一起被消失了。


对于企业,转型有两种。第一种,被迫转型,当问题集中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倒逼企业转型,这种转型成本是很大的,也是很痛苦的,但不手术必须死亡。第二种转型,是预见式转型,是企业领导人的战略洞察能力超强,这种企业家是稀缺的,比如IBM当年把PC业务卖给联想,就是在PC机快不值钱的时候提前卖了个高价,IBM提前完成转型,非常成功。但这种企业家在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


人,往往不愿意割舍过去的成功与光荣,恋旧情节是人之常情,但商业不能恋旧,李嘉诚警告自己的儿子绝对不能喜欢上任何一个行业或业务。往往动感情的时候,就是失败的开始。



第三:传统企业的高管年龄大了


中国传统企业老板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高管年龄在35岁以上,这些人在传统营销领域经验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互联网不精通。企业改革的最大障碍就在这两个人身上,底层员工都是年轻人,不存在问题。


40岁以上的,在传统企业打工的高管,未来3年有可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且是大概率事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往往因为什么成功,就往往因为什么失败。让老板换掉一批高管,然后引进一批年轻人,这种风险谁能扛住?咨询公司不能,企业自己更是发抖。所以,这就是企业转型的矛盾和痛苦。


对于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没有历史包袱,他们可以轻装上阵,而传统企业不能,他们的肩上扛着全国数百家渠道经销商,怎么办?这是最痛苦的地方。


第四:传统企业家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


对互联网这玩意儿,传统企业家是拿不准的,尤其很多老板手机上都没有微信或者微博,他们对这东西感觉不到成就感。与新事物中间隔着一道墙。


其实传统企业家感觉没错,目前为止,互联网电子商务还没有诞生过100亿的实体群体,只有零星几个新公司做到了,比如雷军的小米手机。天猫和淘宝上的企业以个体户为主。如果让鲁花这种百亿级别的企业搞转型,必须告诉他百亿级别的互联网操作模式,否则小打小闹的网络营销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


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注,背后是新旧思维的碰撞。雷军的模式,是粉丝经济模式;格力的模式,是传统产业链模式。究竟谁输谁赢,我们看没有答案。格力积累了巨量财富,光纳税就100亿,如果想转型,那是太轻松了,毕竟格力手里握着遍布全国的售后服务系统,这个是互联网解决不了的。所以,雷军可以卖不需要服务的手机,但卖需要售后服务的空调就有点难了。


我们遇到很多企业家,他们普遍对网络营销心理没底,企业家对不确定的东西是不敢投入的,风险是他们的第一考量。所以,企业家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对互联网心理有底,我们看办法只有一个,自己下水玩玩互联网,掏点钱当学费。



第五:错把网络当销售渠道之一


我们与很多传统企业高管谈互联网,他们很大一部分人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渠道。比如公牛插座,4年时间从3个亿做到30多个亿,走的就是传统分销路线。安全吗?一点都不安全,虽然我们给创意的“安全插座概念”在传统市场很管用,但今天的时代已经让公牛很危险了。比如,雷军如果发现小插座的高利润,搞出一个设计更漂亮,以出厂价作为零售价,那公牛的经销渠道会哀鸿遍野。这就是说,互联网是一个销售渠道,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就像马云说的,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最后来不及。很多传统企业正在这么做,未来的确非常凶险啊。


第六:传统营销思维根深蒂固


面对未来,我们想奉劝所有传统企业人:不要用已知否定未知。


比如传统营销,产品需要广告语,需要提炼独特销售主张,这些都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尤其平面设计理论更是行活。但我们发现,广告语在推销产品的力量越来越差,你能想起来小米手机的广告语是啥吗?你能回忆起苹果手机的广告语是什么吗?但这两个品牌都大成了。


仍然有很多传统企业用传统思维做互联网营销,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马应龙做的一个视频广告《屁股欢乐颂》,放在互联网上,以为是网络营销,其实传统的不能再传统,创意感非常弱,典型的传统思维创意方式。


其实,不一定非要在互联网上卖,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卖!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就是与目标人群打成一片的思维方式,就是C2B,最后形成粉丝经济,建立起企业自己的粉丝帝国。


第七:产品越来越不好卖了


大家上网查查,三只松鼠休闲食品卖的很火,包装设计的动漫化,销售语言的动漫化,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精神。其实里面的坚果和大街上卖的没啥区别。那消费者为什么趋之若鹜?因为今天的年轻一代买的不是产品,买的是一种精神或者乐趣。


传统食品越来越不好卖,尤其很多传统历史悠久的食品企业,仍然在搞什么文化包装,这种做法是把企业往绝路上推。中国及中国企业再也不要贩卖过去的传统文化了,可以作为品牌故事背景,绝对不能作为第一诉求。


白酒是传统文化的典型贩卖者,结果怎么样?白酒股票皆被市场腰斩,不是因为限酒令,而是传统文化的贩卖之路走到头了。江小白,搞出了时尚白酒概念,与传统文化切割,只针对年轻人说话,卖了几个亿,让传统白酒直呼看不懂。

未来一定拼的是创意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产品必须充满人情味,而不是自我的夸张与包装。产品必须成为消费者肚子里的蛔虫,才能成功。



第八:五年战略规划失去意义


凡客陈年说了一句话,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互联网会发生什么。他说对了,互联网时代做3-5年战略规划,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是自己骗自己的。


今天你看到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腾讯曾经搞过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但失败了,今天的微信却成功了。所以,企业再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1年战略,策略战术变化以周为单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与时俱进。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越来越累,因为越来越快,传统企业时代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我们经常建议传统企业家,未来出路有两条,第一出路,赶紧卖掉企业,就像IBM提前卖PC机一样,现在卖还能卖上价,再过3年就卖不出去了,然后把钱投给年轻人,做他们的股东;第二出路,自己冒险转型,向禇时健学习,80岁也可以搞互联网,当然前提是有好产品。


第九:搞不懂商业模式创意


因为互联网世界是平的,没有区域市场之分。传统时代,还可以做区域品牌老大,互联网上没有这个机会。所以,一个商业模式只能存活一个企业,这就是为什么腾讯模仿阿里巴巴失败的原因,反过来阿里巴巴模仿微信搞来往,我们也不看好。


能否直接面对消费者搞出新商业模式,我们看是对所有传统企业转型的考验。未来是直销时代,渠道必然消亡。三种直销模式会畅行天下,互联网直销、人联网直销、社区连锁直销。离开这三种直销模式,传统企业没有其他出路。

大分销的时代未来不存在了,因为渠道的存在是因为过去物流、信息不发达造成的,今天渠道的价值没有了。消费者不会为渠道成本买单,消费者需要出厂价购买,这就是阿里巴巴存在的价值。


所以,传统企业必须好好思考,你的产品如何能直接到达喜欢你的消费者手中,而且让他们爱不释手和广为传播。


第十:2016年考验老板的一年


2015年,准确的说是后半年,让中国众多传统企业觉醒了,开始着急了,也开始彷徨了,因为我们没有前车之鉴可参照,只有不再管用的过去经验。一个企业的成功,99%归功于老板;一个企业的失败,99%归咎于老板。2016年,考验的是老板。时代会无情的淘汰那些所谓传统企业家明星,会不断的迸发新颖甚至是新奇的商业模式,草根创业英雄会崛起。


对于规模过10个亿的传统企业,转型最难,但因为手里有钱,一旦痛下决心转型,成功概率很大;相反,对于5个亿以下的中小企业,存在颠覆行业的弯道超车机会,船小好掉头,找对商业模式,开发好产品,就能一夜之间火爆。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世外,都必须转型。转也得转,不转也得转,倒逼转型会发挥威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