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G-17 | 杭州分会场国际癌症组学专场圆满召开,华大智造单细胞测序技术助力癌症组学研究
9月7日,第17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杭州分会场癌症组学专场圆满召开,会议就单细胞测序技术助力癌症组学研究展开了深度探讨。
大会由浙江省肿瘤医院/中科院医学所苏丹主任和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吴逵研究员联袂主持,众多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和创新者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专题研讨和成果演示的方式与参会者们分享他们的成果与观点,为癌症肿瘤领域专家提供了一个深度沟通交流的平台。
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经典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计算生物学引入单细胞层面,为多维度分析复杂细胞,探索细胞进入新的科研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敏的研究方法。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应用广泛深入,这项先进的技术促进了单细胞完整图谱的构建,通过运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整合单个癌细胞的多层信息,能够帮助全面理解癌症进化机制。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高栋教授以《前列腺腺癌-神经内分泌癌谱系转变的驱动因子与治疗新策略》为题带来了主题报告。该研究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平台,通过对完整的腺癌向神经内分泌癌转变的小鼠前列腺肿瘤样本进行单细胞多组学测序,研究工作表明Foxa2 驱动了前列腺腺癌向神经内分泌癌细胞谱系转变,为去势抵抗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靶点和治疗方法。高栋老师特别感谢了华大智造便携单细胞系统DNBelab C4,他表示,方便易用的用户体验和质量可靠的数据产出,让癌症组学研究变得更容易。
华大研究院超级细胞所专项科学家冯驭博士以《肿瘤-间质边界免疫》为题带来了学术分享,报告主要探讨“癌症边界问题:通过单细胞-空间转录组研究结直肠癌中PD1响应率低下的关键区域与机制”。在该报告中,冯驭博士将肿瘤免疫学分为了三个时期进行了总结,其中单细胞分辨率的研究主要兴起于第二个时期,即单细胞分辨率研究阶段,在该阶段中细胞分化路径、细胞互作、细胞状态评估及高精度细胞分群等相关研究均可以轻易实现;而第三个时期在单细胞及空间转录组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实现对微观结构的深层次解析。
冯驭博士以肿瘤-间质边界为例分享了结直肠癌中抗PD1免疫治疗的关键响应区域及机制,揭示了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与癌症细胞的相互作用在PD1耐受与免疫细胞排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为临床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与思路。同时,冯驭博士提到其学术成果中的测序数据均基于华大智造DNBelab C4单细胞建库系统和DNBSEQ测序平台,并对华大智造提供的技术支持表示感谢。
单细胞测序技术作为基础科研和临床科研的底层技术工具在癌症、免疫、发育、神经等生命科学和临床科学研究中优势明显,也加速着临床疾病溯源机制的探索革新。华大智造单细胞组学产品DNBelab C便携式系统优势独特,经济友好、性能稳定,极大降低研究门槛,助力单细胞科研人人可做,推进单细胞进入规模化时代和临床科研普适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