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清明必读10首最美古诗词,天地清明人清明

2018-04-05 京博国学 京博国学



京博国学

最 35 36228 35 12885 0 0 5165 0 0:00:07 0:00:02 0:00:05 5164有 格 调 的 国 学 微 刊

关注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寒食过后即为清明。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

清明寒食期间,古人称之为“在春最为佳节”,人们拜祖、踏青、郊游,曲水流觞,这一天喜忧参半,颇令人感怀万千。

中国人的习俗,几千年来都离不开氏族的根系之情。


落叶归根,无论漂泊何方,清明期间都会再次踏上乡土,以酒慰藉已故的先祖,感怀消逝又寄托未来。也只有带着这一份特有的虔敬,才能不负春光。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这首千古传诵的《清明》是清明诗歌里的极品。它真切流畅地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和节令风习,将思乡的怅惘融入清明迷离恍惚的烟雨之中,因此特别能打动游子的情怀。牧童和春雨,与故乡那么相似的村落和温情足以触动行人心底最纤弱的琴弦。


整首诗的格调清新,诗中画面活现眼前,使人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赏析】

唐代天宝年间,孟云卿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苦的生活。就在这样漂泊流离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愈显孤独凄苦。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为纪念先贤介子推。故而诗人说不生火做饭不单是为纪念介子推,主要还是贫困所致。


清  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赏析】

古代清明,有插柳赏花、踏青饮酒以及扫墓等习俗,可是诗人既无花可赏,又无酒可尝,就像一个野僧一样,索然无味。


清明节一天是寒食节,禁绝烟火,节后重新取火,称为新火。昨天作者从邻家讨来新的火种,并不是为了做饭,而是点燃了窗前的油灯,在淡淡晨光之下潜心读书。诗人那寒窗苦读、心境淡泊之态宛若眼前。



寒  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刻画出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赏析】

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在望。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此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寒食行

王建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

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

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

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赏析】

祭扫中烧纸钱之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但因寒食期间禁火,墓祭不能火化纸钱,人们便将纸钱插、挂在墓地或墓树上,有的压在坟头,于是挂钱成为唐代墓祭的特色之一。


诗人就对此提出质疑:“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而那些无人祭扫的孤坟,就常会惹得诗人生发出许多唏嘘喟叹:“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二联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词写得不像晏殊那样轻松偷快,而是写一个少女在这春光淡荡的时刻,幽闺独处,甚感无聊,春梦初回,斜欹山枕,对着香炉里缕缕残烟在出神。


下半阕是写江梅已谢,柳絮初生,燕子虽然还未从海上飞来,而那些天真的女伴,已经按捺不住青春的情怀,走出闺门,去做斗百草的游戏。


而她自己直到天晚,还是足不出户,默默地看着疏疏落落的细雨打湿空挂着的秋千,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



采桑子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赏析】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一路之上,花头攒动。


唐宋时,人们有采花簪头之俗,无论男女。形成于春秋时期的上巳节,最初的活动有三项:水边祭祀、洗浴、除去旧岁污秽,即“祓除”、水边招魂、踏青。魏晋以后踏青活动逐渐凸显,成为“上巳”主要活动的标志。


由于清明节多在农历二月末三月初,与“上巳”相接近,甚至有些年节二者重合,所以“上巳”活动逐渐转移到清明节。



望江南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赏析】

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既然不能回归故里,索性不耽溺于怀思故人、故乡之情中,且用新火来煎茶,聊以自慰。春未老而诗人年华亦未老,世事纷纭而自身又无法掌控,何不趁着年轻以诗酒自娱呢。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转载请注明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不丢传统,不忘来路,不失本心

扫描二维码,进入京博国学微信交流群

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或添加小编微信(ID:672500880)进群




京博国学

点击“关注”获取更多内容

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