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 | 《感性生活: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三部分导读》

西北大学出版社 政治哲学研究 2023-10-08


新书速递 | 《感性生活: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三部分导读》


[1] 书籍信息


[法] 皮埃尔·马舍雷,《感性生活: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三部分导读》,赵文 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22年11月。



[2] 作者/译者简介


作者:皮埃尔•马舍雷(Pierre Macherey,1938— ),法国当代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研究专家、文学思想研究者。1938年2月17日出生于法国的贝尔福小镇。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的学生,现为法国北部里尔大学荣誉教授。著有:《读〈资本论〉》(和阿尔都塞、巴里巴尔、朗西埃等人合著)、《文学生产理论》、《黑格尔或斯宾诺莎》、《黑格尔和社会》、《文学在思考什么?》、《马克思1845》、《规范的主体》等。


译者:赵文,北京大学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批评理论、文学批评思想史、近代唯物主义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进行学术文献的翻译及相关研究。代表性译作有阿尔都塞《马基雅维利和我们》(收入《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阿甘本《无目的的手段》、巴利巴尔《斯宾诺莎与政治》、韦纳《福柯:其思其人》等。



[3] 书籍简介


该书是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舍雷对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三部分“论感情”的导读,对斯宾诺莎在“受感致动的情状的起源与自然”的公理、命题、证明、附释、绎理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从概念、推理、推论的体系中,还原了斯宾诺莎对人的感情的唯物主义理解。在马舍雷的导读中,斯宾诺莎所说的“感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的心理情绪,相反,“感情”的规律和万物的规律一样,是处在同一个顺序和联系之中的。“感情”的拉丁文原义即为“受感致动”。普遍联系、相互保持交换关系的一切事物,都在相互关系中受到相互作用而“受感致动”,观念作为事物的观念,也同样以这一规则而动。马舍雷对这部分的导读尤为细致,“快乐”和“悲伤”的基础是身体的观念保持自身存在的“欲望”,“欲望”一“快乐”一“悲伤”,在“想象”作用机制之下同外部身体的观念发生复杂的致动性交换,可以显现为波动的情感、双向的情感,以及在“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中的复杂衍生情感(受感致动的情状),从而构成了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感情(激情)的现象学结构。



[4] 书籍目录


前言
“论受感致动的情状”部分的主题与谋篇布局
对受感致动的情状的理性观照(“论受感致动的情状”的标题与序言)
从被动情状激情到受感致动的情状
感性生活的组织方式
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定义和公设)
定义一和定义二
定义三
公设一和公设二
第一章 感性生活的自然基础和基本形式(命题一到命题十一)
1.心灵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命题一、命题二和命题三)
2.Conatus(努力)(命题四到命题八)
3.受感致动的基本情状(命题九、命题十和命题十一,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一、定义二和定义三)
a/欲望及其双重决定(命题九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一)
b/快乐和悲伤的对子(命题十、命题十一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二、定义三)
第二章 受感致动的次级情状表现和对象关系的形成(命题十二到命题二十)
1.爱与恨(命题十二和命题十三及其绎理和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六和定义七)
2.联系与转移的机制(命题十四和命题十五及其绎理和附释,命题十六,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八和定义九)
3.受感致动的情状的双向特征(命题十七及其附释)
4.受感致动的情状系统的时间性投射(命题十八及其两则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十二和定义十三,定义十四和定义十五,定义十六和定义十七,命题十九和命题二十)
第三章 受感致动机制在人际间的表现形态和受感致动的情状的模仿(命题二十一到命题三十四)
1.二元组情境与三元组情境(命题二十一和命题二十二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十八和定义十九,命题二十三及其附释和命题二十四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二十三和定义二十四)
2.指向他人的感情和指向自我的感情(命题二十五和命题二十六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二十一和定义二十二、定义二十五和定义二十六、定义二十八和定义二十九)
3.受感致动的情状的模仿(命题二十七及其附释、绎理一、绎理二、绎理三,以及绎理三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三十三和定义三十五)
4.他人注视之下的动作(命题二十八,命题二十九及其附释,命题三十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三十和定义三十一、定义四十三和定义四十四)
5.受感致动的情状模仿机制的讨回效果:为自己和为他人的欲望与被欲望、爱与被爱、恨与被恨(命题三十一及其绎理和附释,命题三十二及其附释,命题三十三和命题三十四)
第四章 感性冲突(命题三十五到命题四十七)
1.爱何以会转化为恨(命题三十五及其附释、命题三十六以及其绎理和附释、命题三十七和命题三十八,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三十二)
2.拒你所欲和欲你所拒(命题三十九及其附释,命题四十及其附释和绎理一与绎理二及绎理二附释,命题四十一及其附释,命题四十一绎理及其附释,命题四十二、命题四十三和命题四十四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三十四、定义三十六、定义三十七、定义三十八、定义三十九和定义四十二)
3.厌憎和迷恋(命题四十五、命题四十六、命题四十七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五和定义十一)
第五章 感性生活中的偶性和变动(命题四十八到命题五十七)
1.固着(命题四十八、命题四十九及附释)
2.预感(命题五十及其附释)
3.无常的喜怒哀乐(命题五十一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二十七、定义四十、定义四十一)
4.心灵的几种走锚情状(命题五十二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四、定义五、定义十和定义四十二)
5.忧虑与偏好(命题五十三及其绎理,命题五十四,命题五十五及其绎理、附释及该附释之绎理和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二十五和定义二十六)
6.关于偶性的感性行为的推导以及对受感致动的被动情状的一般定义(命题五十六,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四十五、定义四十六、定义四十七、定义四十八,以及受感致动的情状的总定义)
7.个体感性体验的差异性(命题五十七及其附释)
第六章 受感致动的主动情状(命题五十八和命题五十九)
主要受感致动的情状形态索引
《伦理学》第三部分纲要
代译后记








近期书讯


○ 新书速递 | 玛莎·努斯鲍姆《政治情感:爱对于正义为何重要?》

○ 新书速递 | 卡尔·施米特《关于权力的对话》

○ 新书速递 | 文艺复兴经典书系《瓦尔堡选集》

○ 新书速递 | 《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 新书速递 | 《教化:古希腊的成人之道》(新译本)

○ 新书速递 | 《新唯物主义:阿尔都塞、巴迪欧、齐泽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