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资金断裂,金融机构被动“债转股”
来源 | 21财经
本轮地产调控已持续多年,融资环境持续高压,宏观经济承压,行业的洗牌重组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现在明显感到行业门槛提高了很多,一些小公司玩不转了。”一位地产公司人士表示。
今年以来,人民法院网公告的房地产开发商破产文书已有500余件,虽然有部分重叠,且很多破产案件始于更早之前,但是去年全年为450余家,数据维持在高位。
由于房地产行业高现金周转、高负债的属性,行业洗牌波及面非常广泛。
一方面,牵涉大量购房者,另一方面又涉及多家银行、信托等债权机构,甚至有结构化设计的私募股权、信托产品、资管计划等,并牵涉到大量个人投资者。
最近一两年,多家信托公司无奈接手了不少这样的案例,被动“债转股”,成为诸多地产项目的股东。
但金融机构并非开发商,处置和管理地产项目不是其业务能力所及,接手项目股权之后进度缓慢。然而交付购房款项后交房遥遥无期,可能产生各种矛盾,且暴露出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制度漏洞。
开发商资金危机项目停滞
但在严峻的资金危机面前,位置再好的项目也可能遭遇问题。近期,上海多名购房者反映,一个位于浦东御桥板块,贴近中环的项目出现了问题。
一位购房者在2019年4月与上海海东房地产有限公司签订购房意向合同,购置了上海颐盛云景苑的期房,6月交了七成房款500多万元,正式签订网签预售合同,8月份办理银行贷款获批。
随后,海东地产母公司三盛宏业爆出资金链危机,股权相继被冻结。海东地产90%股权被转至母公司债权人之一的民生信托。同时停止了房子的抵押撤销和产权预告。
该项目共有198户,均是2019年的期房,按照约定,2020年12月20日为交房日,现已全部停滞。
7月8日,海东房地产出具的一份承诺书显示:
截至目前时间已过,撤抵押的工作没有解决,仍有60%的业主房产处于抵押未解除状态。
“首付款都交了,现在很担心,一旦公司真的宣告破产,我们业主都不是第一债权人。项目本身也没有推进的迹象。”上述购房者表示。
在此过程中,还发现此前支付的购房首付款,并没有进入到购房合同中约定的监管银行账户,而是流至其他的账户。而海东房地产的代表承认部分购房首付款被母公司挪用。
这并不是海东房产唯一的项目,该开发商在全国其他地区的项目,均是同样困境。
债主变股东,项目处置难
地产商三盛宏业成立于1993年,2002年总部迁至上海,历经多次股权变更、增资扩股,注册资金超过10亿元,2018年位于中指院百强房企第54位。
该公司还曾公开表示,将围绕集团“三年千亿”的战略目标,2019年将“确保600亿销售额,争取800亿销售额”。与此同时,该公司的债券开始违约,行权遭遇劝阻回售;公司的股权也被法院冻结。
这只是近几年中小型开发商遭遇的缩影。从融资角度来看,2016年前后该公司发行了大量私募债,通过信托、融资租赁、私募股权等方式大量融资。截至2018年底,有息负债已经达到300多亿。
近几年,监管部门对房地产融资维持高压状态,尤其银行和信托机构的涉房贷款业务进行严格监管。而此时,开发商的债务已经累积到一定规模,只能通过其他成本更高的融资方式续借滚动,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民生信托此番接手90%的项目股权,无奈变成了股东。通过工商资料变更记录发现,多家信托公司都被动成为了大量房开企业的股东。
如民生信托去年被动持有的瑜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0%股权,变成合肥文一地产公司的股东;持有的武汉原绿英赫置业有限公司的股权,持股比例66.67%,接手武汉原绿创变置业公司等。
一位信托公司旗下房地产股权管理机构人士表示,“信托不是开发商,本身缺乏项目处置和管理能力,就算被动接盘了,应该也不会去管理。”从而使项目的处置越加艰难。
一位接近海东房地产的人士告知:
政府牵头的债委会当然希望尽快落实,但是各方利益很难达成一致。一方面信托和银行等不同债权人对引入哪家代建方有分歧,另一方面对于引入代建后的撤资比例意见也不统一。
”相关阅读
半年超200家房企破产,法拍房激增百倍
凛冽!超2亿房产打折拍卖!又一家开发商破产清算!
继发的信托违约潮,信托业怎么了?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加
《疫情常态化房地产特殊机会投资闭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