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節奏|奔跑的人生

2017-02-14 大為 風行港澳粵語版

責編|大為

注:部分圖片文字來源於互聯網,版權歸作者所有



去過香港嘅旅客可能會覺得香港嘅生活節奏太快

完全跟唔上本地人嘅節奏

有朋友之前嚟香港旅遊就話

喺香港

就算唔趕時間都被後面嘅人推著

變得匆忙

 


你一定遇到過,當早上訓過頭,疾步跑到港鐵月台時,耳聽著「請勿靠近車門」,前面嘅人卻總顯得慢慢悠悠,真係容易急火攻心!


呢個時候只可以發揮「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嘅精神,用粵語大叫,「唔!該!借!借!」

  

香港人行路速度超級快

 

香港人注重效率係出咗名做事快,講話快,行路快,就連食飯都要比人哋快。


01 香港亦曾「慢」過


其實喺1975年以前,當香港仲只係一個只有3、400萬人口嘅小城市時,港人嘅生活節奏係緩慢的。



而家老人聚眾悠閒捉棋嘅場面喺香港已少見


當時連接九龍和香港島嘅交通工具只有船隻和公共巴士,市民搭搭渡輪上落班時,可以睇報紙或享用準備好嘅早餐,甚至訓一陣,生活真係好愜意

 


交通唔發達嘅以前,汽車都要搭渡輪先可以過海


但踏入七十年代末期香港經濟加速起飛,逐步朝著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邁進,呢種變遷大大催促著港人嘅生活步伐。

 


80年代處於經濟發展前潮嘅香港 高樓大廈都多咗

 

「速度」變成香港嘅一種生活節奏,「快文化」佔據著港人嘅潛意識和價值體系。三步一個便利店,五步一個小食店,十步一個時裝店,仲有十分鐘搞掂嘅急速理髮店



香港05年就出現咗急速理髮店

 

著名專欄作家蔡瀾講過「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交通燈,轉得比香港更快,這證明瞭港人走路的速度極快」

 


交通燈轉換速度快

 

「包括電梯門裡面嘅關門鍵都係最快被按到模糊嘅」。

  

電梯鍵被按到模糊

 

講到港人生活節奏,唔可以唔提嘅幾個「快」。

 

02 行走之快


步履急速呢一點喺電梯上好容易體會到,港人喺搭乘扶手電梯時一般會靠右手邊排隊,然而,更多時候港人更習慣利用左邊嘅急行通道快速上下,似乎嫌電梯太慢

 

港人行走和電梯速度驚人

 


曾有資料顯示,港人過馬路嘅步伐之快,全球數一數二。更有人話,港人日常步行速度堪比歐洲人嘅競走速度。


03 食飯之快


除咗市民行路快,一般西式茶餐廳所提供嘅服務都會令人產生壓迫感。作者以前喺內地吃飯時,好多時候都係邊睇菜單邊思考如何點菜,和服務員討論一下菜品。嚟到香港點菜時,稍微猶豫一下,服務員就會馬上轉頭為其他人落單。


茶餐廳食物名稱簡寫


每當客人食完某道菜,服務生好快就會將空碟收走,呢種做法表面上係服務,實際上係希望客人快啲食完及離開,連食飯都深深感受到「節奏快」嘅壓力。




喺香港茶餐廳裡點餐,「凍檸檬茶」被簡化成「檸茶」,「玫瑰豉油雞」被簡化成「油雞」......「時間就係金錢」 和 「效率就係生命」呢兩條金科玉律,喺茶餐廳裡面都可窺一二。

 

04 交通之快


快速嘅生活節奏下,香港穿行著各類車速驚人嘅交通工具:雙層巴士風馳電掣;的士司機切線功夫一流;奪命小巴飛速狂奔。即使大多數巴士上會裝著一個醒目嘅車速表,然而司機卻從來唔將限速放在眼裡。

 


令人聞之色變嘅奪命小巴

 

細心嘅你一定發現港鐵所有出入口牆壁或地上都刻划咗一啲類似箭頭嘅標誌,呢啲標誌只有相反兩個方向,指向前方,就表示呢個方向只可以往前走,唔可以走相反方向。


即使係臨時所需 方向指示都一定明確


地鐵划定呢啲標誌,除咗係要分流乘客、令佢哋朝著同一個方向行走而唔會迎頭相阻外,更重要嘅考量是令乘客可以更快速咁出入站。


05 快文化延伸


港人對速度嘅崇拜,亦令賽馬運動變為城市嘅閃亮名片,喜歡速度衝刺嘅馬迷,將每一個賽馬日變成佢哋嘅狂歡派對嘉年華。

 


06 港人急促嘅性格從何而來?


社會上客觀評價認為,港人急促嘅性格,與佢哋喺讀書和事業上「急功近利」嘅情況頗為吻合。70、80年代,香港經濟崛起,為咗畢業後投入經濟大熱潮、賺更多錢,港人讀書嘅心態都變得頗為功利。


外交官格施嘉鳳稱,歐洲人關心政治,聊國家政策,但港人更愛談論經濟,可以時刻感受國際經濟變化。


其實香港原本係農業社會,但過去幾十年嚟,農地愈來愈少,剩低嘅都陸續被發展為高樓大廈。與房地產比,農業賺錢嘅機會和速度既低又慢,仲需要政府資助。

 


香港舊時社會

 

當前香港10大富豪中,大部分係靠經營房地產起家的,比如李嘉誠、李兆基、郭炳江兄弟等。所以有人認為,急功近利嘅心態形成咗港人賺快錢嘅心態,亦喺呢種心態影響下,房地產和金融業成為佢哋最鍾意走嘅途徑。

 


香港房地產急速發展

 

就香港城市建設而言,佢嘅速度亦如同港人步伐,予人「每年一小變、每10年一大變」嘅感覺。有移居海外嘅港人每次回港時,都會驚訝呢啲變化。


咁而家問題嚟啦,生活喺香港嘅你,跟得上呢個速度嗎?




一直以嚟,對於所謂嘅大城市都比較抗拒,偌大嘅城市,只係鋼筋森林一般嘅存在。



擁有高高在上嘅城市天際線,卻找尋唔到人文嘅靈魂與心靈嘅歸宿,人與人之間永遠隔著一道無法觸摸嘅隔閡,所以更多時候嘅旅行會選擇大山與鄉野之中,唔係為咗逃避世事,只係更希望尋找生活中本真嘅自我。



講實話,喺去香港前,對於香港喺講唔上期待嘅,原因好簡單,對於一個唔愛購物、唔鍾意行街嘅人來講,香港似乎就係毫無趣味,真正令我期待嘅反而係,少有人提起香港城市以外嘅部分。



記得一年前嘅春節,和朋友走喺深圳鹽田嘅濱海路上,人來人往嘅遊客擠滿唔寬嘅棧道,喧囂與嘈雜接近鼎沸嘅邊緣,而一海之隔嘅香港此刻卻異常寧靜,鬱鬱蔥蔥嘅海灣延伸著山巒嘅綿長,彷彿係繁華之外嘅一片世外桃源

 


或者愛上一座城市需要時間堆砌,但係愛上香港只在於一瞬間,貫穿於城市律動節奏中自由嘅氛圍,伴隨著傳統與現代交織嘅密不可分,變化嘅步伐、健康嘅態度與嶄新嘅方式,令每一個存在個體,亦或者係匆匆嘅過客,喺咁嘅交叉路口都可以各取所需。


夕陽即將消逝,最後嘅光芒將天地之間染成一片紅色,醉人嘅晚霞,卻已滿是離別嘅不捨


快節奏令香港人容易得焦慮症!都係慢啲好!


據香港成報報道,香港生活節奏急速,都市人壓力大,情緒病因此變得普遍。有調查顯示,香港有逾20萬人患上經常焦慮症,每年發病率高達4%。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假如有初期病徵,就應該及早求診,以便能夠對症下藥,否則情緒日趨暴躁,患者甚至會封閉在家不外出,延醫嘅後果嚴重。


醫生陳天佑表示,焦慮症或強迫症雖然屬於精神科嘅情緒病,但與精神分裂症或嚴重精神病唔同,病情相對較輕和簡單。而兩者與抑鬱症和郁躁症喺徵狀上存在唔同,抑鬱症傾向心情低落、而郁躁症則令患者情緒波幅甚大,與焦慮症存在好大差異。佢表示,焦慮症包括經常焦慮症、驚恐症、社交焦慮症、強迫症等。患者可能因為遺傳和性格等所致,而家庭、經濟、工作或感情壓力,會有機會衍生此病。  


香港早前一項調查顯示,2016年約有207256名經常焦慮症患者,喺15歲至65歲人口中,每年嘅發病率為4%,患者會感到焦躁不安、難以集中精神、失眠或不能熟睡等,身體上出現肌肉繃緊、心悸、腹瀉及暈眩等,長期發病更可能因此令情緒暴躁,但唔會令患者因此而增加暴力傾向。


至於驚恐症患者嘅病微,陳天佑稱患者會突然感到恐懼,又會心跳加速、暈眩或不能呼吸等,令人誤以為心臟病發作。由於發病時未必有特定誘因,而且相關徵狀可能於20至30分鐘內消失,往往難以明白當中嘅原因。


佢續稱,強迫症多於25歲前發病,成人終身發病率為2.5%,兒童則有0.7%。患者會不自控咁出現重復思想和行為,即使患者自覺呢啲思想係過分和唔合理,但仍無法停止,例如出門前三番四次檢查窗戶或爐具等,甚至可能出現過度追求完美嘅徵狀,例如浪費大量時間綁鞋帶,只係為咗令到鞋帶對稱等。而病徵所帶嚟嘅壓力通常會使病情惡化,令患者情緒低落。


陳天佑指,患者有時不自覺患上情緒病,往往浪費咗大量時間和金錢進行與病徵唔相關的=嘅檢查,例如照胃鏡等。但由於問題癥結並唔在於生理因素,故此無法治癒,且患者誤以為無法治癒,令情緒更加低落,甚至寧願將自己封閉在家。佢強調,現時使用嘅血清素調節劑,可以喺數星期後令病情大幅好轉,而且副作用輕微。醫生可按患者嘅情況,輔以抗抑鬱藥物等,令治療更切合患者需要。但假如患者係小孩、孕婦或不能接受藥物嘅人士,則建議佢哋嘗試認知行為治療。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