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冯学荣趣说历史:饥荒,蒙汗药,河西走廊,坦克
饥荒,蒙汗药,河西走廊,坦克
01
古代闹饥荒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不上山打猎、下河捕鱼?打了野猪野兔、抓了鱼虾,不就可以充饥了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猎物不足以承载人口。 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单凭猎物,不足以养活庞大的人口。 不要说在饥荒年代,就算是在不闹饥荒的年代,河里的鱼虾、山上的野猪野兔,都不足以养活规模人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汉人的祖先,要发展农耕,要种植大米和小麦。反过来说,如果鱼虾野猪够吃,那么我们的祖先,根本就不需要耕田了。 因为,向大地索取大米和小麦,理论上说,可以索取无限多。 但是,向山河索取鱼虾野猪,则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一旦捕捉完,就再也没有了。 所以在古代闹饥荒的年代,确实有少数能干的人上山下河,捕捉猎物,但,这只能解决少数人,不能解决多数人的饥饿。 02 古代真有蒙汗药这种东西吗? 答案是这样的: 蒙汗药这个东西,并不仅仅是武侠小说里的东西,蒙汗药在古代中国,是真实存在的。 古代中国的蒙汗药,主要的原材料,就是曼陀罗花。 我们的古人把曼陀罗花晒干、磨碎,然后经过一些复杂的工序,把它制成了“蒙汗药”这么一种麻醉药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古代虽然确实存在由曼陀罗花制成的“蒙汗药”,然而,在1970年代,我国曾经组织医疗专家对曼陀罗花的麻醉效果进行验证,发现曼陀罗花制品,虽然确实有一定的麻醉效果,但是麻醉效果并不佳。 换句话说,中国历史上的“蒙汗药”,虽然存在,但是它药力到底有多好,则可能不排除有夸张的成分。 参考资料: 《本草纲目》:“作麻醉药。秋季采曼陀罗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觉痛苦。” 《本草纲目》:“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其苦也。” 《七修类稿》:“又《桂海虞衡志》载,曼佗罗花,盗采花为末,置入饮食中,即皆醉也。据是,则蒙汗药非妄。” 《扁鹊心书》:“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亦不伤人。此方由山茄花、火麻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一服后即昏睡。” 03 许多人都听说过“河西走廊”这个词。 可是,所谓“河西走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河西走廊”,顾名思义。 河西,是指的黄河以西。 走廊,是指一条长长的、两边地势高、中间地势低的,而且平坦的一条通道。 这条长长的通道,就叫做“河西走廊”。 事情是这样的: 在古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等物产,出口到西方,需要从中原运往西方。 往西南走不通,为什么?因为有青藏高原。 往西北也不好走,为什么?因为有蒙古高原,和戈壁沙漠。 不过,在黄河以西,夹在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有一条狭长的天然通道,看起来,就像是一条走廊,所以,叫河西走廊。 所以对于古人来说,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走这条河西走廊。 当时有商队走通了这条路,它从甘肃的乌鞘岭开始,出玉门关,沿着祁连山脉边上的平原,一路往西走,避开了西南的青藏高原,也避开了北方的蒙古高原。 这条路,相对来说,最好走。 所以,自古商队,大多从这里走。 所以叫“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是什么令人类比禽兽更聪明? 答案是:熟食。 是的。学会用火、吃上熟食,使人类的脑容量剧增,智力飞速发展,和禽兽拉开巨大的距离。 简单地说,具体的逻辑是这样的: 早年类人猿吃生肉的时候,脸部需要强大的咬合肌,强大的咬合肌,压迫了大脑持续发展的空间。 而且,吃生肉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咀嚼,费力费时间,整个消化系统需要长时间工作,才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 然而后来类人猿发现:火烧过的肉更好吃,于是改吃熟肉。 被火烤熟的食物,容易嚼,更好吃,烤过的肉,杀死了寄生虫和细菌,也更卫生,于是,消化系统耗能小了,为大脑的发达提供了更多的耗能。 于是,身体吸收热量的代价大为降低,消化时间大为减少,身体有了可以腾出的能量,其结果是大脑容量的不断扩大,可以处理越来越复杂的信息。 与此同时,吃上熟食之后,头部咬合肌的空间腾出来、给大脑提供发展空间,导致了脑容量持续增加。 吃熟食可以在短时间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而充足的能量使大脑进化出超出普通哺乳动物的数倍的神经元,这就是人的智商突飞猛进、并且迅速和动物拉出巨大距离的原因。 须知:这不是老冯的研究成果,这是全球生物学界达成的共识,老冯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把知识整理一下,把信息用简单的文字转述一下,跟大家分享,仅此而已。 05 坦克为什么叫“坦克”呢? 它的历史是这样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人秘密制造坦克。 当时属于极度保密的军事机密,所以当时的坦克的研发基地,一律对外宣称,这是“大水箱”的制造基地。 大水箱,英语里面的单词,叫Tank。 对参与这个项目的技术人员、勤杂人员等,也统一口径,一律称“大水箱”(Tank)。 一直到坦克制造成功,量产了,运往前线的过程中,一路上的运输标签,也统一贴上“大水箱”(Tank)。 这一切,都是为了掩人耳目。 所以当时,德国所有的侦探、间谍,都被骗了,都以为英国人这些都是大水箱,是装水运往前线的,没什么值得注意的。 结果,当英国人的坦克突然出现在前线战场上的时候,德国兵都吓呆了。 后来坦克的真相就公开了:原来不是“大水箱”,而是一种新型的铁甲战车。 不过,英国人叫惯了Tank(大水箱),也就懒得改了,就这么一直叫下去。 Tank(大水箱)的音译,就是“坦克”二字。 所以,也就一直叫“坦克”了。 是的,直至今天,在英语里,“坦克”和“大水箱”都是同一个单词:Tank。
冯学荣将于5月15日下午在上海举办线下讲座活动,欢迎参加,识别下方海报内二维码报名
近期精彩回顾:兵勇,大洋,烽火戏诸侯,孟姜女
瘴疠之地,鞑靼人,1念幺,211工程,东北大米
莱特兄弟,喇叭正露丸,蒋纬国,北洋水师,汉语的声调
黄河文明,曹冲称象,斯里兰卡,热河省
石达开,施琅,女真人,李秀成落网
越南船民、溥仪晚年、日本忍者、不到长城非好汉
郑和下东洋、倭寇、紫禁城、天子守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