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冯学荣:清末的改革为何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清末的改革为何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文/冯学荣
问:我们许多历史爱好者都知道,清朝末年,清廷为了救亡,推行新政,可恰恰是这个新政,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废除,有力地推动了清政府的灭亡,我们许多人都听说过这个事,可是对于内部的逻辑,却了解得不深,可否用简明的语言,把内中的逻辑,讲演一下? 答:好。是这样的,1900年庚子国变之后,清廷背上了巨额的对外赔款,连本带利,压得清政府根本喘不过气,于是,清政府隐隐约约地,看到了自己的末路,为了挽救即将到来的财政危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廷接受张之洞、刘坤一等诸多大臣的建议,预备用十年的时间做过渡期,逐步废除科举制度,并且兴办新学,鼓励工商业发展,简单地说,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广纳财源,以挽救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问:废除科举就废除科举,可是为什么要留十年作为过渡期? 答:清廷当时其实就是怕步子迈得太大会扯着蛋,担心如果变革太快,就闹得社会不稳定,尤其是对那些从小读圣贤书的庞大读书人群体,你如果一夜之间废除科举制度,对全中国的广大读书人来说,打击是很大的,影响是很不好的,激起民愤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清政府的出发点,是稳重起见,所以一开始设定了十年作为过渡期。
大家记得添加老冯的微信号防止失联(长按扫码即可获得老冯优质文章合集)
问:清廷接纳了? 答:对。清政府接受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建议,决定下诏,正式、全面、彻底废除科举制度,其实提议者不止袁世凯和张之洞,还有岑春煊、端方、赵尔巽等人。诏书是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的,但实际上是慈禧太后拍板决定的。
问:天下哗然。 答:对。废除科举制度的消息一出,天下的读书人一片哗然,大家都说,我念了十几年、几十年的八股文策论,你现在突然告诉我不考了,这意味着我十几年、几十年的头悬梁、锥刺股都白费了,我的青春被你一句话作废了,你说我恨你不恨你?恨你。所以说,清政府一夜之间废除科举的做法,在当时确实是得罪了全中国的读书人。 问:恨你还是小事,严重的是,你断了天下读书人出人头地的路。 答:对的。但是,人是活人,你虽然断了我的路,我自然而然,就会去寻别的路,天下条条大路通罗马,断了我这条路,我就只好去找别的路,所谓天无绝人之路。
问:于是天下的读书人,都去学西洋之学了。 答:是的。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之后,全中国各地,马上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堂,以前读圣贤书、学八股文的读书人,现在都上新式学堂去了,学什么?学声、光、电、热、力,学银、铁、铜、氧、氢,都学什么呢?学物理,学化学。
问:学物理和化学不要命,要命的是,他们学英国法律,学美国政治。 答:对。说到要命之处了,新式学堂办学之后,中国的读书人,不但开始学习西洋的物理和化学,而且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开始了解西方人的议会、弹劾、竞选等事物,开始知道了什么叫议员,什么叫参选,什么叫国会,什么叫君主立宪,于是,学着学着,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变新了。 问: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变新了,于是就开始向清廷提出政治要求,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把权力让出来。 答:正是这样。清政府做梦都没有想到,它推行清末新政,废除科举,本意是为了提倡西学、解放生产力,以挽救清廷的财政危机,不料,废除科举还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副作用,那就是更新了全体读书人的思想,使他们对西方代议政治,产生了信仰和诉求。
问:所以在清廷的最后几年,全国各地的读书人,经常上街散步,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让这些读书人进入议会,参与国政,一展身手,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在废除科举中失去的前途,读书人希望能通过当上议员去补回来。 答:是这样的。但是满清贵族不愿意放开自己的权力,他们搞了皇族内阁,死死抱住权力不放,所以天下读书人,对清廷彻底绝望,后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的士绅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纷纷拥护革命,各省先后宣布独立,于是,大清就亡了。
问:能不能用逻辑演示的方法,总结一下。 答:好。逻辑是这样演示的:清廷为了救亡图存,废除科举制度→断了天下读书人当官的前途→清廷大办新学,鼓励读书人学习西洋物理、化学、商业、金融、财经、冶金、会计等新学→读书人学习西学,难以避免地接触到西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读书人开始信奉代议政治,对清廷产生政治诉求→读书人要求清政府尽快实行君主立宪,速开国会→清政府死死抱住权力不放→全国读书人对清廷绝望,立场开始转向,同情革命党→武昌起义,全国士绅和知识分子阶层纷纷响应革命→各省独立,截留税金→清廷财政破产,退位。
问:回首历史,真的是令人唏嘘万分,满清政府革新教育,本意是为了救大清,结果却是加速了大清的灭亡。 答:是的。晚清废除科举、推广新学,本意是为了加速工商业的发展,积蓄国力,以挽救危亡,不料反而因为推广新学,更新了读书人的思想,反而给自己培养了敌人,并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我打个比方,山村的穷汉子李大强,送儿子公费出国读书,本意是为了改变家庭的贫穷,不料儿子出国读书之后,思想变新了,逐渐和文化水平较低的父亲李大强,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共同语言,后来因为一些观念上的事,父子无法沟通,结果闹翻了,再后来儿子出走,多年不再回家。晚清废科举、推广新学的往事,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这些惊人的事实,真的令人难以置信
关于你的人生,我给你的13个小建议
明朝的宫女为什么要勒死嘉靖皇帝?
为什么东亚人比欧美人矮小?
不懂这些道理,算不上是明白人
万万没想到,事情的真相如此有趣
有的历史内幕,真的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