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和奇观:小小连城,一府两县……

平和乡音 平和乡情
2024-09-12

【平和奇观】

小小连城,一府两县……

黄 武 疆


      2020年6月13日,应邀参观考察即将修缮竣工的芦溪叶氏大宗祠“招卿堂”。趁太阳还没下山,挤出一点时间上去连城村看看,这是第二次造访此地。      第一次到连城村是多年前为芦溪镇做旅游规划设计时,当看完连城村就建议将这块地理环境十分特殊的高山盆地古村落打造成“世外桃源养生度假景区”。      在农家中喝茶躲避一阵山雨,天气略晴,在一位农民大叔引领下,赶紧拍摄一些民居老宅,一方面担心太阳下山后光线太暗,另一方面也担心再过不久的将来,这些传统民居就会被钢筋水泥房取代了。      在采拍照的访谈中,笔者把概括连城人文地理的“顺口溜”记录下来,让人们从这首“顺口溜”,了解这个名叫“连城”特殊的历史渊源。


小小连城,一府两县,

一水交汇,两族相望。

九街十八巷,路过四百溪,

纵横一百余里!


      以下笔者将用图片与文字对连城村的历史渊源做个介绍!






笔者曰


连接和靖五百载

城纳边陲两望族

汪氏近临清水界

杨家远展碧山图


      连城村位于平和县芦溪镇北部边陲,与南靖县书洋镇一山之隔。连城村领属三个自然村:汪厝(小连城)、旦坑、杨厝,全村面积16平方公里,共230户左右,1100多人。连城村海拔高度720多米,距离芦溪镇政府12公里。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蜜柚、芥菜,目前全村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芦溪镇区、平和县城、漳州城区以及远赴厦门、广东等地谋生。

  关于“连城”地名来历与渊源,已被世人所淡忘。笔者查阅了清朝道光黄许桂主修的《平和县志》得知:小连城属芦溪约、清宁里七图,距县(九峰)百二十里。小连城对面的杨厝则属南靖县永丰里版寮乡,1957年11月6日,因地域管辖方便,南靖县划出杨厝村到平和县芦溪区连城乡领辖,自此这座五百多年的杨厝纳入平和县的怀抱。 


      连城称之为“小连城”,应该是避免与汀州府连城县重名,实际上平和的“小连城”与汀州府连城县相距遥远,没有多少关联。这里之所以称之为“城”,说明这里具有军事要塞的地位,应是连接平和与南靖两县的“城堡”。《平和县志》载:县、芦溪等处,王文成设县时原有三团六隘,各置隘夫防守塞。大埔、上樟溪、可塘、永定、大溪及南靖船场各处地方往来路口,以截盗贼出入,久皆废弛。……曹充隘,在芦溪约。离县北经西溪乡一百三十里,与南靖之版寮分界。曹充隘与根竹隘、赤珠山隘、朱公畲隘、三莱洲隘俱明正德十四年巡抚王守仁所设。小连城与曹充隘毗邻,沿鸭母岭而上山路曲折蜿蜒,周围崇山峻岭,水口两边为百丈悬崖,易守难攻。入山口则豁然开朗,土楼屋舍俨然,溪岸两旁沃野平坦,是个真实版的“世外桃源”。


      正如“顺口溜”所言:“小小连城,一府两县,一水交汇,两族相望。九街十八巷,路过四百溪,纵横一百余里!”概括了:“小小的连城,同属于一府(漳州府)、分属两县(平和县、南靖县)所辖,一条溪水成为界线,汪、杨两姓隔溪相望;这里有九条街道、十八条巷子,跨过四百溪(溪名),围外山一圈、横直有百里”。这说明小连城曾是个行政管辖特殊、商贸繁荣、独立富足的世外桃源。笔者从小连城(汪厝、杨厝)的民居建筑中可以感受到连城村是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


芦溪镇在平和的方位图


小连城方位图
小连城地形图
小连城山路

溪水为界


溪中大石头(估计是当年两县的分界处)


位于杨厝的连城小学,现在成为连城村幸福院
道路中间有座桥,对面是汪厝

笔者牵牛图

(平和境内的珍稀动物)


连北杨厝


小连城杨姓渊源
      郡望:弘农      堂号:弘农堂、四知堂      开基祖名:杨北基      播芦时间:明朝,从广东梅州迁入南靖县版寮(今属芦溪连城村杨厝)            杨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据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和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杨姓出于姬姓,源于晋地之杨国(今山西洪洞县东南)。西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领地于今山西西南一带,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为唐侯。      杨杼(姬杼)(前1085--前999),寿年85岁,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之弟。又名平杼,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亦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
      唐末,杨杼六十三世孙杨辂,任江西吉州太守,因爱庐陵(今吉安市)山水之美,居家衙署背。九个儿子各有成就,其第五子杨云岫,以进士历官都御史,出任潮阳刺史,公务之余寓居梅州,在水南建屋立家,成为广东梅州杨氏的始祖,杨云岫墓在今梅州城百祖岗(梅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云岫生三子,长子杨思孝,移居福建汀州府;次子杨思恭,移居邵武府建宁县;三子杨思聪,宋代状元,居梅州城。
      云岫公16世孙杨北基,开基南靖县永丰里小连城(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属平和县芦溪镇连城村),北基公建有祖祠一间经历四次重修,第三次重修于清光绪年间(约1875年)曾有广东大池裔孙庠生杨更咸拜题的“重丹再刻澧异华彩詹何博保四知允距,燕子裔孙何以荣耀功德竭取三鳝根源”;厚田裔孙庠生杨文标拜题的“源开福建连城地,派朗广东遍处乡”(注:此处“连城”特指芦溪“小连城”);大埔裔孙戊子科解元杨裕芬拜题的。“茶城叶茂连荫大埔县小埔西......”等对联记载。
      目前,守居芦溪镇连城村杨厝的杨姓人口300人左右,但迁往广东潮汕、惠州(海陆丰)、东莞、台湾人口众多、子孙兴旺。


杨姓乡亲


杨厝村落

杨氏宗祠


连南汪厝


小连城汪姓渊源
      郡望:平阳      堂号:平阳堂      开基祖名:汪百二郎公      播芦时间:元末明初,由汀州上杭县金丰里奥杳乡(今永定县湖坑镇奥杳村)
      汪氏祖上本姓姬,应是周文王的后裔。汪鲁父亲叫姬黑肱,公元前573年,姬黑肱妻姒氏夜梦白兔,虹复其身,居期生子,手上有字曰“汪”,因该地当时属鲁国,取名汪鲁叫姬汪鲁。汪鲁的出身地是现河南太康县西面,嵩山东面,颍水流域的一村落,晋时该地是陈郡阳夏县西乡靖仁里。汪鲁长大后有功于鲁,被封为上大夫,卒葬河南阳城山南的颍川城南三十八里伏龙山下(共有十五祖合葬其中)。后人以其尊贵称他为颍川候,并以他手上的汪字为姓,这样汪鲁就成为汪氏一世祖。
  汪氏望出应是颍川而不是百家姓中写的汪氏望出平阳(现山西临汾市)。在“汪氏通宗世谱”中的“平阳辨、颍川辨、平阳后辨、汪茫辨”诸文中分析了这一谬误根由。特别是宋代大家歙县人罗愿在“平阳后辨”中指出了产生这一谬误的原因。他在文中指出,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国界多变动,犬牙交错,相互伸入可达千余里。考之古代有两平阳,望出平阳者有十五姓,为鲁平阳(在曲阜北面)者有三姓:衡、饶、汪;为晋平阳者有八姓,还有四姓不知何平阳。后来晋平阳比鲁平阳出名,又加上从汪氏一世到宋代过去了一千多年,宋人就误把汪姓归为晋平阳了。
      汪霄公自武夷迁居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癸未十月十六日逃乱避居上杭县金丰里奥杳乡,曾在奥杳吴屋开基(今佰川楼附近),钟屋山前汪屋开基,后迁至坎下。配魏氏,继配何氏;生三子,益光、益先、益尧(号甘泉)。
      益先,霄公次子,后裔居金丰奥杳坎下,五世孙百二郎公,再迁徙平和县芦溪小连城(上汪),分衍连新村(下汪)。      自明末清初开始,芦溪汪姓陆续迁往漳州、潮州、惠州、台湾等地区。


小连城观音庙


小连城汪氏大宗祠


小连城汪氏宗祠


小连城半围楼


这些土楼围屋面临因失修而倒塌


汪厝民居群


有眼光的乡亲住进重修的老宅


什么最美?人与自然和谐最美!




黃 武 疆

CCTV走進平和「文化向導」(平和縣蘆溪鎮旅遊整體規劃主筆者之一)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無疆文創旅遊規劃設計院

致力於

景區規劃設計、農莊設計運營

區域發展策略、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鄉土文化挖掘

歡迎合作。聯繫:626456114@qq.com

高度決定視野 文化指引規劃

精彩回顾


头条:中央电视台拍摄首届平和清溪楼太极文化节
闽粤边区第一寨:平和县霞寨镇寨里一座家风家训馆,推动了平和县芦溪镇东槐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平和新建藏深山,乡村振兴有达贤平和知县写下“奎璧联辉”楼匾后,不知所踪!故事发生在150年前……平和奇观:一村属两省,眠床跨闽粤平和“西柏坡”---大坪西爽楼中国乐坛高手为平和《洪濑口之歌》谱曲,将传唱全球!

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志》走进平和

掃碼關注平和鄉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平和乡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