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庆祝建党百年 巡礼健康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临沂专场实录

健康临沂 2022-03-26

       9月22日下午,省卫生健康委举行“庆祝建党百年 巡礼健康山东”主题新闻发布会(临沂专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沂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

       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赵西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林红,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张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韦伟,临沂市兰山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振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临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介绍


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赵西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沂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传承“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担当作为、锐意进取,推动健康临沂建设开启新篇章。我市连续10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十三五”期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增加到103家,比2015年增加了41家,增幅66%。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99岁,比2015年提高了0.9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6.89/10万、2.24‰、3.61‰,沂蒙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坚持党建领航让发展动力更强劲


坚持“医心向党”“公立医院姓公”,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全市公立医院创新推广“支部建在学科上”,共有246名科主任担任支部书记;向79家民营医疗机构派驻党建指导员,以党建促业务,基层堡垒战斗力持续提升。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学百年党史 做百件实事”活动,谋划推进120件民生实事。其中,2019年以来开展的“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累计有2794支团队、1.5万名医护人员参加,开展义诊27.3万人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13.61万人次,走访患病群众8.3万户,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聚焦行业作风建设,组织开展“双知双强”“十讲十有”等活动,持续对市直1.3万名职工落实“廉政谈话、廉政承诺、廉政测试、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四个全覆盖”,筑牢系统内党员干部绝对忠诚政治底色。连续3年在全系统开展财经纪律大检查,整改解决问题近2000个,对群众来信来电来访、12345热线、问政节目等反映的问题进行重点督办并逐一回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市卫生健康委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市共有244家医疗单位创建为各级文明单位,比例达到83%。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基层诊疗更方便


临沂市成功入选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建成4个城市医联体,以点带面提升全域医疗能力。2016年起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药品实现零差价销售。在全省率先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全面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实行单病种收费309种。各县努力打造县域医共体,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县域卫生一体化管理助推乡村振兴十条意见(试行)》,打造以“费县经验”为代表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经验。16个县域医共体内部实现服务一体化、标准化。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的政策投入,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补助资金近6亿元,为2.5万名乡村医生发放离岗补助6.6亿元;3500多位乡村医生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基层医疗机构活力得到有效释放。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所有自然村居方圆2.5公里范围内均设置了村卫生室或服务点,努力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看病更舒心


大力实施医疗能力“攀登计划”,市人民医院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肿瘤医院和市精神卫生中心分别建成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9家县人民医院全部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并建成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17家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连续4年选派112名“业务院长”下沉基层,助推薄弱卫生院内涵建设。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259亿元建设109个重点项目。2020年,投资34.1亿元推动20个“补短板”项目落地;全市争创3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39个专科联盟。出台了改善医疗服务60条措施,连续开展“看病就医便民惠民服务行动”、 “送健康、送温暖、送知识”三送义诊活动等。大力开展电子健康卡工程,将智慧医疗与传统医疗深度融合,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上线运行,实名注册用户917.8万人,累计在线结算9.2亿元,群众看病就医实现了“码上结算”、“一码通行”,诊疗体验得到切实改善。我市医疗卫生群众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



突出以人为本让全民健康屏障更牢固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市动员36万余名干部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不到1个月就成功遏制住了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以后,全市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66家,日检测能力达到19.1万份,提前完成任务;成立198支队伍全覆盖包保乡镇卫生院,以最严标准防范院感发生;累计管控重点人群超过73万人,为849.1万人接种新冠疫苗1660.9万剂次,覆盖全市12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的95.5%。公共卫生网底不断夯实:全市共建立规范化电子居民健康档案975.7万份,组建家庭医生团队4329个。健康扶贫圆满收官,累计为贫困人口减免医疗费用超过1亿元;市卫生健康委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十三五”以来,累计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长寿津贴1.4亿元,为计生家庭发放各类扶助金4.2亿元。适龄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在全省首个实现市级全覆盖,全市二级甲等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占比全省最高。人居环境更加优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8个、国家级卫生乡镇26个、省级卫生乡镇92个。2018年所有县区实现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全覆盖,2020年在全省率先创建为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市。12个县区全部被命名为省级健康促进县区。2019年颁布实施《临沂市献血条例》,今年7月又颁布施行《临沂市健康乡村条例》,是国内首个健康乡村领域的地方法规。《临沂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立法工作正式启动。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发布仪式今年7月在我市成功举办。



坚持守正创新让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彰显


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全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出台了《临沂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市、县卫生健康部门增设中医药管理科室16个、人员编制38名,分别增长45%、81%。市人民医院创新性设立“中医超市”,3家综合医院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市中医医院成功申报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单位,全市组建县域中医医共体4处、共享中药房7处,建成基层国医堂194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1100个。连续4年举办中医药文化节,“人人信中医,人人用中医,人人爱中医”的氛围初步形成。

以鲁南制药、罗欣药业、翔宇集团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省首批“雁阵形”产业集群。近2年36个项目列入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全市9个县区创建为省级医养结合先行示范县区,兰山区金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康养结合”模式获评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

回望耕耘路,展望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谱写新篇章、实现新跨越,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发布会答记者问


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林红回答记者提问

请介绍一下临沂市中医药发展情况,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提升中医药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我市中医药底蕴深厚,发展优势明显。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沂蒙山被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蒙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5%,被称为天然氧吧,水资源占全省1/6,温泉养生传承2600多年,要山有山、要水有水,形成中医药发展“生态”优势。我市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多、产量高、质量好,是全国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平邑金银花、郯城银杏、蒙阴丹参等道地药材及较名贵药材有26种,中药材种植面积130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34%,形成中医药发展“名药”优势。我市历史文化悠久,出土石器时代用于治病的砭石,是针灸发源地之一,名医辈出,记载于史书的名中医有61人,著有《外科心经》等医书20余部,我省现代中医药事业的奠基者、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山东省中医医院第一任院长刘惠民就是临沂沂水人,形成中医药发展“传承”优势。群众有使用中医药防病治病传统习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均寿命延长、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对中医药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形成中医药发展“需求”优势。近年来,我市中医药工作抢抓机遇,守正创新,推动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群众获得感。

一是高点推进中医药体制机制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去年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县卫健部门独立设置中医药管理科室;今年又出台《临沂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9月17日刚刚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市财政设置每年180万的中医药发展专项经费,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医保部门制定针对中医药的医保报销倾斜政策,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卫健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织密中医药服务网络。抓强市级龙头,投资20亿元建设市中医医院高铁院区,成功申报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单位,投资3000万元建设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治未病诊疗模式试点,牵头成立市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全面提升诊疗水平,争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抓活县级骨干,投资35.3亿元实施中医医院提档升级工程,建成县级中医院新院区1个,在建7个。平邑县中医药“三化”工作法入选省委改革办2020年重大改革案例,9个县区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抓牢基层网底,19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国医堂”,建成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1100个,打通中医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是推动中医药服务同质化。坚持“同标同质同行,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市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全市中医药发展联盟和城市中医医联体,4家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中医医共体,5家中医医院参与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县域共享中药房7处,实行中药饮片采购、人员调配、医疗质量、诊疗规范、专科建设、人员培训“六统一”管理,做到从中药采购储存到煎煮配送全过程同质化,实现了“看病费用减少、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成本降低”三个突破,让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四是强化中医药传承普及。整理收集中医药名方名术200余个,有效抢救民间珍贵的中医药诊疗技术资源。实施学经典、用经方、传经验“三经传承”战略,建设引进国家级中医工作室11个、省级工作室6个。连续4年成功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扎实开展中医中药进万家等活动,4家单位创建为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持续提升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

下一步,我市将以“建高地、强基层、兴产业、育名医、补短板、推创新、扬文化、保健康”为工作主线,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打造中医药强市,推动全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不断提高群众就医可及性和满意度。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张林回答记者提问

临沂市是人口大市,还是物流之都,疫情防控会有很大压力,请问临沂市这两年在疾控和疫情防控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市疾控事业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打赢了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筑牢了疫情常态化防控,做好了全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新冠疫情防控平稳有序。疫情发生伊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立即响应,迅速建立了以委党组为核心的高效指挥体系,团结带领全市9.7万名医务人员筑起全市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第一时间发现了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率先对密接者扩两圈离家单间隔离、对有相关症状的发热病人进行免费CT筛查,做好了49名新冠患者诊疗救治工作。省委指挥部对临沂的防疫工作作出了高度评价:“既有创新,又有发现,为全省调整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起到重要作用”。我市卫生健康系统1个党支部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17个集体、38名个人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我市严格按照“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纵深防御策略,盯紧“三个关键”,筑牢常态化防控底线。盯紧“外防输入”关键卡口,今年以来累计服务管理境外来人6974人,摸排国内重点地区来人44.2万人,检测环境、物品82.7万余份,及时做好77例市外输入治愈病例健康管理。盯紧“应检尽检”关键人群,严格落实重点人群“应检尽检”,累计定期检测148.6万人次、即时检测人员165万人次。盯紧“院感防控”关键环节,13个市级督导组、198支督导队全覆盖包保乡镇卫生院,整改问题3400余条,41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改造完善发热门诊,19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发热哨点诊室。

二是坚持便民利民,新冠疫苗接种稳妥高效。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卫生健康委的正确指导下,全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扎实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坚持便民利民原则,按照摸清需求、探清路子、搭好服务的工作思路,以村居为单位建立台账,搭建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居卫生室为辅助,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保障,驻地提供服务的流动接种体系,为群众就近提供便捷的接种服务,群众接种意愿、接种满意度显著提升。全市累计设置接种台2000余个、投入接种人员6750人、救护及保障车辆342台,平均单日接种超20万剂次,最高单日接种达38.8万剂次。6月6日、6月28日分别提前3天、2天完成上半年接种目标,8月22日总接种量达1504万剂次,提前9天完成8月底前接种目标。截至9月17日24时,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660.9万剂次,811.8万人完成全程接种。我市组建覆盖所有乡镇的流动接种服务队工作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2篇疫情防控典型做法被新华社采用。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公共卫生改革持续深入。一方面持续推进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改革。投资1.95亿元建设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2.5亿元改造提升市传染病医院(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工程推进状态良好。总投资9.6亿元的17个县域疾病防控和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全部开工。另一方面持续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强化疾控能力建设,全市疾控中心共建成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21个,6家疾控中心改扩建面积46405.5平方米,10家疾控中心开展了应急处置等中心建设。扎实推进疾控队伍建设,以市疾控中心为例,对岗位进行重新设置,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88%,先后完成2批36名急需紧缺和综合岗人员的招聘工作。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疾控业务工作成效显著。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扎实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18年实现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区全覆盖,2020在全省率先创建成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全市法定传染病疫情保持平稳;常规免疫7岁以下年龄组全程接种率均在90%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等主要数据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创新“医、校、家”三方联动的心理健康动态管理模式,订制启用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智能体检系统,对41.6万名大、中学生进行了大规模心理健康状况筛查;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尘肺病攻坚行动省级评估,职业健康工作取得新进展。



临沂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韦伟回答记者提问

临沂是人口大市,山区也比较多,基层老百姓对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需求很大,请介绍一下临沂市是采取什么措施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


我市有1197万人口,辖3区9县3个开发区,是全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加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坚持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医疗服务体系优化两手抓,精准开展人才、技术和专科建设,有效提升了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069家,比“十三五”初增加1311家;床位数达到70195张,比“十三五”初增加16248张。目前,全市已形成农村地区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初步构建起了“重病不出市、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分级诊疗格局。

一是“优市级”。积极推动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省级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打造鲁南医疗高地。上半年,该院完成门急诊152万人次、出院患者9.53万人次、住院手术4.25万例,三、四级手术占比70.22%,平均住院日5.93天,各项运营指标持续优化,运营结构更趋合理。该院荣获2020年度“全国医院质量管理奖”,综合服务能力连续3年位列艾力彼全国地级市医院排名第7位。推动市中心医院打造了辐射4市8县覆盖800万人口的沂蒙山区域医疗中心,建成了国际沃森肿瘤医疗中心、省远程医学中心分中心、区域盆底中心和区域急诊急救中心。2020年,市人民医院、市肿瘤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成功创建了呼吸、肿瘤和精神专科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市33个专科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投资35亿元,建成市人民医院北城院区、市中医医院北城院区、市肿瘤医院新医疗区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有力支撑了城市建设发展进程。

二是“强县域”。“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重大改革事项予以推进,组建16个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建成影像检查、医学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远程医疗等医疗服务中心51个。费县整合县域内21家医疗机构资源,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科室联动、双向转诊”的服务新模式,改革经验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马晓伟主任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医改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沂南县人民医院创新“床旁结算”一站式服务,推动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全市县级医院专科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9个县人民医院每家都拥有1个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投入71亿元,建成了沂水县人民医院、平邑县人民医院、费县人民医院、临沭县人民医院等一批县级医院新院区,均衡了医疗资源分布,增强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活基层”。2019年,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助推乡村振兴十条意见(试行)》,大力推行基层机构“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政策,有效破解了基层卫生公益性保障不到位、积极性调动不充分、体制机制僵化、服务能力偏低的瓶颈。自2019年开始,共落实乡镇卫生院一类补助资金4.3亿元,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1.7亿元。“十三五”期间,各级共投资14.79亿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建设,重点对131所乡镇卫生院、2273所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提升改造,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2020年,全市15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收入达到千万元以上,占比76.8%,36家达到3千万元以上,占比18.2%。目前,全市有96家乡镇卫生院达到甲等水平,67家达到乙等水平,17家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31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基层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有效加强,群众的就医获得感明显提升。

四是“稳村医”。我市现有在岗乡村医生12891人,稳定保持在每千人口1名乡医以上。积极推动3521名乡村医生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占比33.7%;完成4.5万名乡医认证,累计为2.5万名乡村医生发放离岗补助6.6亿元;5085人通过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助理医生)考试,医师化率达39%。2020年,我市出台《临沂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管理办法》,从准入退出、待遇保障、培训考核、奖惩政策等方面全面加强乡医队伍建设,同时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招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时,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打通了乡村医生晋升“天花板”。今年共有57名优秀乡村医生通过考试成功进入基层医疗机构编制,极大提高了乡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增强了乡村医生扎根基层的信心。


临沂市兰山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振勇回答记者提问

乡村两级医疗服务对于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问兰山区在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上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的成效如何?


近年来,我区以推进县域医共体为抓手,改革创新基层医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灵活运用政策,形成了服务水平大提升、基层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健康事业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政策机制“活”,有效解决基层留人“难”的问题。一是多元投入,强化财政保障。2017年以来,累计对全区14家基层医疗机构投入7.62亿元。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扩建8家基层卫生院综合楼、病房楼;投入1107万元整治提升589家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一体化村卫生室每年拨付728万元运行经费。二是配强班子,优化人才结构。适时对基层医疗机构班子进行调整,主要负责人均为医学专业出身,具备15年以上临床经验,平均年龄45周岁。同时,近2年引进医学专业高层次以及急需紧缺人才105人。三是改革绩效,完善激励机制。扩大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分配自主权,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贡献突出的医务人员倾斜,让优秀医疗人才安心扎根基层。目前,辖区基层医疗机构在岗职工2332人,高级职称183人。2017年以来,新增专业人才783人,其中新增高级职称人才14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22.16%增长至77%,空编率从36.8%下降到14.3%。2020年,14家基层医疗机构年收入全部超过1000万元,其中超过2000万元的7家、超过5000万元的6家、超过1亿元的1家,有11家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绩效工资超过区级综合医院平均水平。

二、服务能力“强”,有效解决病人往外“流”的问题。积极打造特色品牌,依托乡镇卫生院成立区内分泌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精神病医院,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范围由乡镇逐步辐射到周边县区;与省、市医院建立医联体,搭建信息平台,开展专家坐诊、科室共建、进修培训、远程会诊等合作,为基层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业务团队,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投入9000万元,为基层医院引进核磁共振、奥林巴斯胃镜等高端先进医疗设备,实现镇级卫生院CT配备全覆盖;投入2000万元,实现14家基层医院核酸实验室全覆盖。目前,全区有5家基层卫生院成功创建二级乙等医院,有7家基层医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4家基层卫生院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和“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1-6月,全区基层医院门急诊人次达133万,住院人次达5.5万,县域基层就诊率达75.6%,群众满意度达96.58%。

三、医防融合“准”,有效解决医疗公卫“分”的问题。精准定位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以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管理为支撑,建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级协同、医防融合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发“三高共管”信息管理模块,利用“三高共管”服务平台审核优化“三高”患者的治疗方案,做细做实“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服务,探索出了“预防-筛查-诊断-治疗-转诊-随访-自我管理”的医防融合服务“兰山模式”。目前,我区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531个,常住人口签约65.12万人,一般人群覆盖率达到47.4%,重点人群签约23.4万人,重点人群覆盖率达80.3%,高血压患者签约率达86.6%,糖尿病患者签约率达91.7%,基层慢性病首诊率达到86.7%。

四、智慧医疗“全”,有效解决就医体验“差”的问题。为减少农村患者重复检查、过度检查,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全区不断加强区、镇、村三级“互联网+医疗”一体化建设,立足基层医疗机构实际,建立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智慧兰山系统、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智慧查体系统、智慧随访系统“一平台四系统”,整合医疗服务、妇幼保健、药品管理等各项应用模块,实现数据互通;全面推广应用居民电子健康卡,实行预约诊疗、电子支付等便民惠民措施,实现区域范围内诊疗信息、电子病历等健康信息共享共用;全面启用门诊诊间报销系统,居民医保的患者,系统自动扣除医保报销费用,只需支付自己承担的费用;住院患者配戴腕带二维码,实现床上押金支付、结算、报销“一站式”完成,在病房直接办理出院,全面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目前,我区实现了群众持电子健康卡全区域就诊,切实解决了挂号、缴费、检查排队时间长、诊疗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累计发放电子健康卡56万余张,预计减少实体卡发放40余万张。2021年1-6月,基层医疗机构持电子健康卡就诊82.11万人次,占基层门诊总量的62%,诊间支付占门诊缴费量的37.4%,门诊诊间报销占门诊报销量的38.5%。义堂中心卫生院、方城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医院先行开通住院床旁结算系统,床旁结算率达50.2%。

下一步,我区将严格按照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三年规划要求,抓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档升级,加快完成各项规划目标任务,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这篇大文章,全方位、全周期保障辖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党史天天读

1949年9月22日       

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作关于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报告阐释没有把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写进总纲的原因,表示: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而且这个纲领中经济的部分里面,已经规定要在实际上保证向这个前途走去。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制度问题,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它完全不同于旧民主的议会制度,而是属于以社会主义苏联为代表的代表大会制度的范畴之内的。但是也不完全同于苏联制度,苏联已经消灭了阶级,而我们则是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问题,指出:基本精神是照顾四面八方,就是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的构成中,国营经济是领导的成分。在逐步地实现计划经济的要求下,使全社会都能各得其所,以收分工合作之效,这是一个艰巨而必须实现的任务。这篇报告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


1999年9月22日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他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需要始终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当然也需要始终接受一直同自己保持密切合作的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和批评。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坚持并不断完善这种民主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人民政协五十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这两大主题应该继续贯穿于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中。

他谈到人民政协要协助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这些新情况带来了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对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必须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以防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对于各种社会矛盾,要区分不同情况,通过改革和发展,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各种手段,妥善加以解决。这篇讲话以《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为题,收入《江泽民文选》第二卷。


2009年9月22日    


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基本需求。归根到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应该也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推进,应该也只能靠共同发展来解决。

他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更关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基本需求,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提高发展中国家发展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他指出,当前,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该坚持以下几点。第一,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第二,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第三,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第四,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 


2020年9月22日

      

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此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好落实工作,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他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他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他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时期,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紧急提醒!福建两地调为高风险地区!临沂发布最新防控要求

双节临近!这些人来临沂需持核酸阴性报告!

@所有人 电子健康卡有变!亲情账户需重新绑定

●权威!最新!临沂市卫生健康事业概况发布!

临沂市各县区新冠疫苗接种咨询电话公布!还有这些接种注意事项要知道!


编辑:王巧  校审:张珊  主编:郑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