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需要的究竟是长寿还是抗衰老?此前,人们对于这其中的差别并没有太多认知。事实上,“长生” 和 “不老” 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长期以来,不乏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和投资者对此做出诸多努力。学者探求知识,富豪抛洒金钱。目前为止,“长生不老” 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但二者难以兼得。
根据美国 CDC 的研究数据,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人类最大寿命(Lifespan)已经显著延长近 1 倍。但实质性的问题在于,现代医学已经能够在治愈疾病的基础上延长人类生命,却并没有显著增加健康寿命(Healthspan)的比例。
日前,以人工智能、云端超算驱动的抗衰生物技术研发公司 Regenerative Bio 宣布完成千万美元级天使及天使 + 轮融资。该公司以具有普适性的营养补充剂为切入点,致力于提高人类健康寿命,以延缓衰老及预防相应的老龄化疾病。
其天使轮由 IMO Ventures 领投,K2VC(险峰长青)、威诚资本、Taihill Venture 跟投。天使 + 轮由五源资本领投,雅亿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完善 Regenerative Bio 在国内的实验室建设、优化其 AI 筛选平台,并继续推广其科学抗衰品牌 LAIFE。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赵雪琛表示:“现代医学的发展延长了人类的最大寿命,但健康寿命的比例并没有随之增长,反而导致人类被病痛折磨的时间越来越长。当前阶段,Regenerative Bio 将以预防医学为起点推动抗衰老产业发展,以延长健康、有生产力的人类寿命。”
赵雪琛毕业于全美创业学排名第一的巴布森学院,是 2021 福布斯科学与医疗健康 U30 榜单最年轻上榜者,拥有成功创业退出经历。曾任职波士顿深科技早期基金 Taihill Venture 创始合伙人,是曦智科技、Manus Bio、Bioscience 等项目的早期投资人。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冯博士同样接受了生辉采访。冯博士先后获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士学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成化学博士学位,是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博士后。其作为 Forcefield Venture 合伙人,曾参与投资、孵化包括 Kula Bio、晶泰科技、METiS、Life Biosciences 等多家明星企业。技术源于科学。事实上,科学界从未停止过对于衰老机理的探究。2013 年,发表在 Cell 上的一篇文章列举了目前已知的九大衰老机制,包括:基因组不稳定、表观遗传改变、端粒磨损、蛋白质稳态丧失、新陈代谢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衰老、干细胞耗竭、细胞之间的通讯异常。图丨(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该分类方式沿用至今。围绕各项机理,科学家正在针对不同的适应症或衰老路径开展研究,部分工作已经崭露头角。其中,基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补充剂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产业界的注意。NAD+ 是存在于体内的一种辅酶,它通过细胞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多个种类的细胞代谢功能,以维持正常的物质代谢、脂肪酸代谢、能量合成、细胞 DNA 修复等功能。多项研究证实,细胞内的 NAD+ 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其后果包括线粒体能量产生的下调、氧化应激、DNA 损伤、认知障碍等,从而使得身体各种组织和器官功能下降。基于该通路的研究发现,研究人员认为提高 NAD+ 水平可能会减缓甚至逆转机体各方面的衰老,并可能延缓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进展。这一观点提高了人们对于 NAD+ 补充剂的兴趣,例如含有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烟酰胺核糖(NR)等成分的营养补充剂。图丨 NAD+ 代谢及其生理功能概述(来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NMN、NR 等作为体内 NAD+ 生物合成的中间体,通过补充该类成分可以提高体内 NAD+ 水平。多项体内研究表明,补充 NMN 对各种年龄引起的并发症具有治疗效果。在全球范围内,已有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广岛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研究所等数家研究机构开展多项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以调查 NMN 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国内,来自中国国家老年病学临床研究中心的研究同样表明,NMN 补充剂可减轻小鼠与年龄相关的生理衰退和肺纤维化。以该技术为起点,以抗衰老为靶向的科技初创公司 Regenerative Bio 正在致力于将 AI 制药技术应用于抗衰老研究领域。Regenerative Bio 诞生于美国波士顿,由生物科技早期基金 Forcefield Venture 孵化。该公司将 AI 制药技术与生物学结合,基于自主研发人工智能抗衰物质筛选平台 PASSTM,探索具有抗衰老功效的成分、配方及新兴疗法,以解决人类因年龄增长引起的健康问题,延长人类健康寿命。“多年以前,我们关注到 NAD+ 作为免疫代谢通道上最主要的信号通路分子之一,其在体内发挥重要且广泛的作用。并且显而易见的是,NAD+ 在其参与的众多反应之中,还需要依靠多种蛋白酶协同作用。”Regenerative Bio 首席执行官赵雪琛介绍道。今年一月,该公司旗下品牌 LAIFE 推出首个抗衰老系列产品。其围绕 NAD+ 通路相关研究,将抗衰成分非瑟酮(Fisetin)与 NMN 的作用逻辑重新解构,通过 NAD+ 多源前体复配、NAD+/NADH 比值调控、代谢产物排出,循环打捞通路激活共同构建 NAD+ 内循环通路,同时含有由高通量平台筛选出的多重抗炎、抗氧化增效剂。“单纯的 NMN 成分效果不佳。此前市场上大部分产品只看到单一的有效成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制剂优化。” 赵雪琛介绍,经 AI 技术优化的复合配方可将 NAD+ 补充剂的生物利用度提升 180% 以上,同时解决相关产品长期服用效果下降的问题。基于 AI 技术平台 “将科学问题转化为工业问题”目前,以 FDA Approved Drugs, OTC Monograph, Dietary Ingredient, GRAS 等已知物质的药理信息知识图谱及研发和临床数据作为数据基础,协同国内多家 AI 制药头部企业优势技术,Regenerative Bio 已建立起基于人工智能的抗衰物质筛选平台 PASSTM。该平台将在药物递送、药物制剂、成分配比等方面提供支持,不仅提升产品的有效性及稳定性,还将提升产品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据冯博士介绍,该公司将持续发展其技术平台,推进更多抗衰老方向上的成熟生物学实现落地转化。“具体的产品管线将严格围绕 AI 平台技术展开,不仅仅是营养补充剂,下一步还将包括部分针对老龄化疾病的疗法。除自研管线之外,该公司也将考虑以 license in 的形式拓展业务范围。”2021 年,该公司主创团队回国并落地杭州,目前已在波士顿、洛杉矶、杭州和北京四地建立起跨区域的研究和商业体系。“抗衰老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赛道,但目前这一赛道中有效的生物学技术并不多。” 冯博士表示,“同时占据波士顿以及国内部分领先机构的生物学技术优势,我们将尝试与全球最顶级的抗衰老生物技术公司开展合作。在先进的底层技术基础之上,将科学问题转化为工业问题,而这正是我们擅长的领域。”当前阶段,Regenerative Bio 通过 PASSTM 平台进行技术输出,协助合作方进行产品研发。其中,以 Regenerative Bio 赋能的抗衰产业链公司 “细胞伴侣” 专注于在干细胞产业中提供产品及服务,现已独立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具体到 C 端产品,除科学抗衰品牌 LAIFE 之外,Regenerative Bio 正在筹备口服抗衰的新营养品牌 YOUNG&,聚焦为 25-35 岁新锐女性消费群体提供可持续营养解决方案。“随着相关研究和中国市场的日趋成熟,Regenerative Bio 也将逐渐拓展更多抗衰老疗法并开展临床实验。” 冯博士介绍道。目前,该公司已经与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沟通并促进合作,其中包括与诺贝尔奖得主、英国卡迪夫大学校长 Martin Evans 基于干细胞方向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探讨,以及开展针对于阿兹海默症的预防和治疗研究。衰老是一种疾病?市场与监管仍是产业发展主要限制因素过去十年间,人类对于衰老的认知不断深入,相关学术体系更加系统并逐渐成熟。以抗衰老科学为种子,萌芽出的雷帕霉素、二甲双胍、原花青素等众多抗衰老明星候选者促成了一个朝阳产业。去年 12 月,投资机构阿波罗募集 1.8 亿美元,将广泛布局抗衰老初创公司。今年 1 月,Altos Labs 以 30 亿美元资金正式官宣,成为了 “即时的独角兽”。该公司一方面以包括山中伸弥、 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Wolf Reik 等在内的知名科学家的加入而声名鹊起,另一方面又获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DST Global 创始人尤里・米尔纳的支持以至于格外吸睛。该公司将致力于探索细胞重编程的深层生物学,以恢复细胞健康和活力。在众多抗衰公司格外崇尚硬科技的当下,为什么选择营养补充剂作为首个切入点?赵雪琛对此表示,主要是考虑到国内特有的抗衰老市场环境。事实上,随着各个衰老机制相继揭示,在 2015 年前后已有诸多国际学者推进议题,探讨将衰老视作一种疾病,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过程。这一观点获得了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终身教授 David Sinclair 等人的广泛支持,除此之外,他也是从事 NAD+ 分子研究的知名专家。截至目前,虽然 FDA 等监管机构尚不认可 “衰老” 是一种疾病,但相关论点的涌现正在提高监管机构对于该领域的关注,并为产业带来了更多机遇。在大洋的另一端,我国自正式推行 “健康中国” 政策以来,各类能够普惠大众的新兴生物技术收获了广泛关注与支持。特别是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逐渐严峻,促使抗衰老的相关市场需求日益高涨。“目前,国内大部分人群尚未建立对于衰老的系统认知,自然要选择更适合中国市场环境的落地方式。” 赵雪琛表示。基于 AI 技术平台的优势,把相对抽象的 “抗衰老” 概念转换成普适性产品并获得市场认同,这是 Regenerative Bio 针对于拓荒期制定的主要策略。另一方面,监管水平的滞后也是制定管线时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抗衰老领域中的部分技术尚未建立起相关临床试验的评价体系和金标准,法律法规的建立仍需探讨,也是各类老龄化疾病预防措施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其首要问题在于,广义的抗衰老将面向普遍人群,并不涉及某个具体适应症,也难以开展临床。更何况,衰老和抗衰老过程均较为缓慢,也将拉长整个临床试验的周期。此前,美国知名衰老研究机构 Kitalys 创始人 Alexander Fleming 博士发表评论:“我们在老年科学领域面临一些独特的挑战,特别是监管部门批准所需的证据。需要更长的临床试验才能获得证据表明该产品正在发挥作用,而不仅仅是用于批准药物的典型终点。”当前阶段,各大主要抗衰老疗法公司的主要策略在于针对具体的老龄化疾病展开治疗,自下而上推进抗衰老产业进程,成为了抗衰老产业化的突破口之一。据 Longevity Technology 网站数据库统计显示,在 2021 年各大企业共推进 13 项长寿试验进入临床。按照底层技术分类来看,线粒体功能障碍的试验比例最高,占总试验的 38%。图丨 2021 年由各技术公司完成的临床试验统计(来源:Longevity Technology)面对当前欣欣向荣的抗衰老产业,冯博士表示:“随着衰老机理的揭示与监管机制逐渐完善,其将有望在几年内获得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