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就业指导】@毕业生,教你如何加强专业认知

文/孙浩源 等 毕业生就业与咨询 2023-09-05


问 题 

问题 1 


高中时我没研究过大学的专业,想着自己是男生,学一个工科专业不错,于是选了一个机械类专业。我目前大一,上学期和这学期学的大多是公共课、通识课,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我知道自己应抓紧时间多去了解,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有哪些便捷、直接、有效的途径? 


问题 2 


我现在大专二年级,有一门职业生涯规划课。开学时,老师就要求我们根据课堂所学,构思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期末时上交。那么,如何写好规划书里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认知”这些方面的内容? 


问题 3 


因为进了一个自己不怎么喜欢的专业,我打算中职毕业后跨专业高考。我对会计、数字媒体技术这两个专业比较感兴趣,可又担心自己“叶公好龙”,再次选错专业。那么,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我应该如何深入了解,从而做出合适的选择呢?


教师分析

学会主动


学生在深知自己对所学专业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关键要学会主动,可主动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从而加强专业认知—— 


其一,主动询问他人


新生往往既不了解自己在整个学习期间需要具体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不了解毕业后自己能做什么工作,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比较狭隘,因而在加强专业认知上,不仅要向高年级的师哥师姐、专业课教师请教,也要向就业指导教师请教,请他们分享经验。通过他们的讲述,新生大多能明白大学期间将依次学习什么、应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知道与所学专业十分对口及比较对口的岗位有哪些。


如果自己不认识这些人,或觉得不好意思直接找他们,那么比较妥当的办法是请辅导员推荐或引荐。此时,主动非常重要。很多同学习惯了中学时偏向接受型的思维模式,但到了大学就不能继续这样了,而要学会转变,变得更主动。这种主动做事的想法,应成为自我要求的一部分。对大学生而言,不能一切以学业成绩为重,还要注重提升沟通交流、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样的主动询问对大一新生而言特别重要。部分同学进校后会发现自己进了不喜欢的专业,如果通过加强专业认知,确定自己不想学这个专业,那么通过抓住大一第二学期的转专业或插班生考试,抓住转专业甚至转校的机会,这样就能避免浪费时间、学得特别痛苦的窘境。 


其二,主动研读专业教学计划 


一般而言,每个专业都会有一份教学计划,包括需要修满多少学分、专业必修课有哪些、专业选修课有哪些等重要信息。有的学校会将其印刷成册,在新生入学时发给大一学生 ;有的学校会将其电子版上传至学校或二级学院的官网,供学生下载。如果新生入学后没有拿到册子,也没在官网找到自己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可主动询问所在院系或专业的教务老师。 


在拿到教学计划后,新生应仔细研读其中的内容,了解专业学习的重点、必修课的学期分布、选修课的选择范围等,还可以通过课程名称上网搜索学习要点,做到心中有数,甚至找资料提前预习。


其三,主动聆听校友分享


对于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可以参照同专业校友的生涯发展,很多热情的校友都很乐意回母校做分享。因此,在校生要学会主动关注校园里的校友分享讲座等活动信息,多参与、多聆听。在活动中,不仅有机会与校友互动,还有可能获取其联系方式,以便今后进一步交流。


据笔者观察,当前不少学生对此类活动兴趣不大。这一方面是因为校园活动特别丰富,在活动时间上有冲突,部分学生选择参加其他活动 ;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打定主意考研的同学认为时间要花在专业学习上,不想花在听校友分享职场或创业故事上。上述两种情况中的同学,其实都应适当参加一些校友分享活动。特别是对想考研的同学而言,在考研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要做好升学、求职的两手准备。


(孙浩源,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


专家指点

三种途径 三点注意


不少在校生不知道未来自己能做什么、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人才,在求职时甚至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源于对专业及职业缺乏足够的认知。在校生想加强这些方面的认知,不妨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第一,向师长请教


这里的“师长”,包括本专业的师哥师姐、老师及业内前辈。高年级的师哥师姐,对专业学习内容比较了解 ;当年毕业及毕业一两年的师哥师姐,对求职比较了解 ;毕业三五年的师哥师姐,对就业情况及职场发展比较了解 ;老师较多接触行业及校招用人单位,对不同行业及单位的招人要求比较了解 ;业内前辈一般来自用人单位,既能分享人才需求,还能为后辈的在校学习及职场发展指点迷津。


除此之外,在校生还可关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学校一般每年都会发布。从中,能看到每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各种数据分析,从而为自己的求职就业提供参考。


第二,关注招聘信息


用人单位的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第三方招聘网站,市级及区级人才网及人社平台,学校就业办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当前,很多用人单位会通过这些线上途径发布应届生招聘信息。为了吸引求职者,也为了公开透明,招聘信息大多比较具体,包括职责、要求、薪资、班时等。还没到求职阶段的在校生,不妨多关注与所学专业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了解自己今后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向。


当然,单看一两条招聘信息不足以看出所学专业与哪些岗位对口。大量浏览招聘信息,通过比较、分析,有助于自己弄清专业与岗位之间的关系,摸清不同岗位的具体职责及需求,进而圈定几个未来的职业发展可选项。


第三,多跑招聘会


如果说分析招聘信息是相对简单的了解途径,那么招聘会就是相对有效的途径。毕竟光看招聘信息不够直观,参加招聘会可以收获更多。


首先,在与招聘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中,很容易知道岗位的核心职责和要求 ;其次,招聘会允许旁听,通过了解现场其他求职者的情况,可衡量与反省自身优劣势,进而明确应聘策略或以后 的努力方向 ;最后,在招聘会上能得到大量面试 实践机会,锻炼求职技巧。因此,笔者建议在校 生毕业前一两年就多跑招聘会,包括校招,在毕 业季之前先一步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和准备。


除了上述三种途径,同学们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不同行业对同一岗位的人才需求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很多行业的销售岗位要求求职者具备专业背景,而非毕业于市场营销专业。这是因为不同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同,面对的客户群体也不同,那些行业对口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更能胜任工作。即使在同一行业,由于产业链不同,供应商和客户不一样,用人单位对销售人员的专业背景要求也很有可能不一样。在校生在了解专业与职业、行业之间的关系时,切忌以偏概全。


其二,很多行业要求求职者持有“高含金量”证书


英语类的证书除了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外,还有托福、雅思、商务英语和口译等 ;计算机类的证书除了全国一级、二级外,具体要看目标行业、岗位的招聘要求,如招聘启事中写了必须持某张证书上岗,那么求学期间就应努力考出……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上岗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在校生多加了解,不仅有助于了解所学专业,在专业学习内容及侧重点上也就容易找到方向。


其三,求职准备工作应至少提前一年就启动


现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校招大多会提前一年。一方面,用人单位要在年前完成次年的人才储备计划 ;另一方面,学生求职者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岗位、适应实习工作,如果不满意还有时间更换。因此,在正式求职前,在校生最好在充分认识所学专业、做好生涯规划的基础上,至少提前一年撰写简历并进行模拟面试,这样才有助于“抢占先机”。


(孙炯,高级职业指导师、经济师、统计师)


专家指点

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问题 1 ~问题 3,从表面上看,目的是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实则包括加强对职业世界的认知,两者密不可分。笔者认为,在校生想做好这两个“加强”,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首先,要学会向内借力


对于所学专业,可以向有着同一专业背景的亲戚请教,尤其是亲戚中与自己年龄相差不大的哥哥姐姐。在请教过程中,可以着重询问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可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他们有哪些“过来人”的建议……当然,也可以询问他们在求学时如何确定职业目标并求职,初入职场后又有着哪些难忘的经历。 


此外,还可向父母及年长的亲戚请教他们如何看待并认识职场。其间,要尽可能多地扩大渠道,向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工作的亲戚请教,既要听他们中的一线员工分享工作内容与要求,也要听他们中的管理者讲述行业发展趋势、部门发展情况、用人需求、考查要点、工作心得等。这样,才能获得大量实用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他们所说的,要辩证看待,既不能全信,也不宜什么都不相信。很多人在提到工作时会忍不住吐槽其中自己不满的地方,但这仅限于吐槽,他们不会因此而离职。 


其次,要学会向外看 


在学校里,可以加入老乡会,与其中的师哥师姐多加交流,聆听他们对于专业能力提升、职业选择、求职途径等的分享。这对在校生来说,既能促进个人成长,也能积累一定的人脉资源。 


另外,随着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可以多关注一些职场类博主,定期观看他们的文字或视频分享。笔者建议多关注其中的两类博主 :一类是专业背景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另一类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平时经常分享不同行业及岗位的求职面试技巧、分析不同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尽管沉迷于社交或短视频平台不可取,但不可否认,这些平台上确实有一些“干货”,同学们不可因噎废食,也要带着清醒的头脑去观看、辨别。 


当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笔者还是建议同学们通过阅读正规出版的杂志(如《成才与就业》)及图书(专业类图书、生涯规划类图书、职场故事类图书)来增进对专业及职业的了解,因为这些“输入”内容更规范、更成体系,也更具价值。 


还有一个向外看的办法是尽早参加实习。大一、大二的同学可能平时课表较满,难以每周外出实习两三天,但可以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实习。有的同学担心自己刚进大学,专业能力尚不足,其实这完全不用担心。用人单位既然想招实习生,其实已做好从零开始带教的准备。更何况,实习生参加实习本就是为了增进对专业及职业的了解、不断提升自我并弥补不足,因而不用过分焦虑。 


通过实习,实习生会发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频繁用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可从中判断在校所学的哪些内容将是工作中要用到的重点,哪些内容只要知晓就行。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岗位、部门、单位及行业的观察,实习生还很有可能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存在误解。如,以前觉得与所专业对口的工作仅两三个,实习后才发现自己可选择的职业有近十个。 


举个例子,笔者在填报法学志愿时,以为自己毕业后会成为律政电视剧中在法庭上慷慨陈词的律师,在不同的单位实习后才知道,律师有诉讼律师和非诉讼律师之分。通常来说,后者不用打官司,其工作一般不涉及太多诉讼业务。法学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则很广,除了当律师,还可以进企业当法务专员、考法院编制、当老师、成为法学类刊物编辑等。到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求职,也是不少法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笔者正是如此。 

(袁峰英,上海禾宜有限公司 HR)



(本文原载于《成才与就业》杂志)


大专起报!2022年军队文职招考,今起报名!
【招聘信息】年薪15-25W!八险二金!国家电投集团国核电力院2023校园招聘来袭!
【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教育部打出“组合拳”新闻
【线上专场宣讲】中国宝武2023全球校招“国宝生”计划系列直播“智慧制造”专场
【校园招聘】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2023校园招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