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位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联合发布“开化倡议”

“开化倡议”正式发布

     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的力量,7月22日,在“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总主题的全国交流平台”——“开化论坛”上,来自16所全国知名高校的20位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联合发起“开化倡议——社会科学学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倡议”。

展示“开化倡议”


“开化倡议”从扛起使命担当、立志大有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深耕学术研究、创新行动试验、培训乡村人才、传承优秀文化、推动合作交流、贡献中国方案、构建理论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奔赴乡村田野等12个方面发出社会科学学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倡议。

倡议指出,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此,社会科学学者必须扛起使命担当,必须大有作为。社会科学学者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致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社会科学卓越人才和担当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科学学者要秉承重视调查研究的传统,关注基层现实,深挖基层经验,直面时代课题,把研究做在乡村的广阔舞台上,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社会科学学者要总结提炼行动试验的经验和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的“创新策源地”和“典范样板地”。社会科学学者要积极传播乡村振兴的思想和理念,分享乡村发展的实践和经验,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一懂两爱”人才。社会科学学者要推动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切实保护、有效传承和适度利用,充分发挥其在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社会科学学者要推动合作交流,为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政策设计和实践行动输送新要素和新动能。社会科学学者要全面总结乡村振兴的中国经验,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问题贡献中国方案。社会科学学者要把研究乡村振兴诸议题作为主攻方向,在理论思想、立场观点、概念范畴上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社会科学学者要通过有力的话语体系和有效的话语表达,向国际社会讲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乡村振兴中国故事。

     倡议强调,社会科学学者要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事业中笃行不怠,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和乡村的全面振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化倡议”文本由开化县本土书法家小楷毛笔抄录于纸寿千年的中国顶尖开化纸上。在开化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罗必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教授、上海大学张文宏教授、吉林大学田毅鹏教授、厦门大学胡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张安录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仇焕广教授、清华大学王亚华教授、北京大学卢云峰教授等11位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共同宣读了“开化倡议”。

倡议发起人还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清华大学景军教授、中山大学周大鸣教授、北京大学邱泽奇教授、浙江大学毛丹教授、武汉大学贺雪峰教授、北京大学周飞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高圣平教授等9位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共同宣读“开化倡议”


 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教授表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社会科学大有可为,社会科学学者应该主动扛起使命担当,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行动中必将大有作为。“三农”工作的重心正在发生历史性转移,社会科学学者更应直面时代主题,积极奔赴田野,奔赴乡村振兴一线,用脚下的泥土和心中的真情担当强农兴农使命,用理论和思想的力量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做出实实在在的硬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指出,乡村振兴是一项改善人类状况的伟大社会工程,需要举国参与,需要共谋共建,需要积极行动。开化倡议搭建理论与实践联结的桥梁,以智慧和知识服务于乡村振兴,是一项极具开创意义的率先之举。华南农业大学罗必良教授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历史沉淀、“大国小农”的运行逻辑、农村发展演化的内在机理,能够为“三农”研究提供独一无二的鲜活样本。“开化倡议”的发起者均是我国乡村振兴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学术带头人,一定能够立足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讲好中国“三农”故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三农”研究的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提升“三农”研究的国际话语地位。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教授指出,在上世纪初社会动荡的时刻,一大批前辈挺身而出、奔赴乡村,广泛开展乡村建设运动,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乡村发展,还催生了享誉世界的学术大师、泽被后世的学术经典以及大地书写的学术典范。一百年后,我辈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全面振兴乡村之大机遇,理应追寻先辈足迹,不忘学者初心、担当开化使命,用我辈之心力、献中国之方案、创人类之未来。上海大学张文宏教授强调,“开化倡议”是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这份倡议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和新乡村建设、总结农村发展的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提供开放的平台,将成为乡村振兴创新行动的策源地和试验田。吉林大学田毅鹏教授表示,“开化倡议”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其“行动性”和“实践性”,将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者组织起来,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具有极强实践取向的学术研究平台,扎根本土,向人民学习,向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者学习,凝聚起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运用社会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深入总结提炼中华文明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智慧,并将其置于新时代的背景下加以弘扬和光大。     中国人民大学仇焕广教授谈道,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问题更加复杂、更具挑战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进一步协调发展等亟待社会科学学者进一步探索和解答。浙江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排头兵,在浙江省发出“开化倡议”表达了“三农”领域学者的心声。作为一名“三农”学者和老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扎根中国大地,把研究做在田野,让理论服务实践,是我们“三农”研究者一贯的情怀,也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国家的厚望和历史的重托。


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叶敬忠

在“开化倡议”上签名


众智之为无不成。7月22日,“开化倡议”隆重发布,社会科学学者将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把培育时代新人作为乡村振兴“顶梁柱”工程,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把乡村振兴中国故事传播至更多更远的地方。


延伸阅读


重磅发布!开化倡议 ——社会科学学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倡议


“开化论坛”在浙江省开化县举办



编辑/邵念念 王树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