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资本在 VC 领域崛起?
最近看到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The Rise of the Solo Capitalists》,这里的 Solo Capitalists,我把它理解为个人或者个体资本家。文章由曾经做了 10 多年 GP 但现在开始做 LP 的 Nikhil Basu Trivedi (简称 NBT)所写。
NBT 说,他发现最近一些由个人主导的大型融资活动时有发生,这些投资已经超出了所谓的天使投资人或者超级天使。
比如 Noiton 在 2019 年进行 8 亿美元估值的那轮融资,在融资的 1000 万美金中,领投方没有一家 VC 机构,而是由 Daniel Gross、Elad Gil 和 Lachy Groom 三个个人领投,现有投资者(Felicis Ventures、First Round Capital、Sherpalo Ventures)参与跟投。
而在今年年初,Front CEO Mathilde Collin 宣布公司获得了 59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她在公司博客文章中强调,本轮投资“由一群个人投资者领投,而不是传统的 VC 机构,这对于这种规模的融资来说是不常见的。"英文原文如下: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about this funding is that it is led by a group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as opposed to a traditional venture fund, which is an uncommon feat for a round of this size. They’re some of the biggest leaders in technology: Atlassian co-CEO and co-founder Mike Cannon-Brookes; Atlassian President Jay Simons; Okta executive vice chairman, COO and co-founder Frederic Kerrest; Qualtrics co-founder and CEO Ryan Smith and Qualtrics co-founder and CTO Jared Smith; and Zoom CEO Eric Yuan.
从上面我们看到,领投的这些个人都是各个公司的 CEO 或者 COO、CTO 等,其中还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 Zoom 创始人袁征(Eric Yuan),这是我最近发现袁征参与投资的第二家公司,前两天介绍 Bond 这个项目时,袁征也是投资人之一。
同样在最近,一家名为 NexHealth 的公司宣布获得 15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其领投方为 Mino Games 的创始人 Josh Buckley。
我们知道,天使投资人一直是整个创投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成员。NBT 说,但在过去的几年里,不仅在公司的最早期阶段,而且在 A 轮及以上阶段投资的个人也在增加。
这些个人不仅仅投资于自己的机构,也从传统的 LP 那里募集资金。他们不仅仅与 VC 机构一起参与融资,这些人还往往在与 VC 竞争领投,在这些公司准备向 VC 介绍自己项目之前就与他们签了投资协议。最重要的是,创始人选择与他们合作,在某些情况下代替了与 VC 的合作。
在我看来,他们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在当今的融资生态中,他们独立于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机构。
从天使投资人到超级天使再到个人资本家
十年前,“超级天使”这个词被创造出来,用来描述 "曾经是天使投资人,随后募集到小型风险投资基金 "的投资者。NBT 举了一些例子,如 Aydin Senkut, Jeff Clavier, Josh Kushner, Mike Maples, 以及 Roger Ehrenberg 等,他们后来有了团队并打造了一些非常成功的投资机构,如 Felicis Ventures、Uncork Capital、Thrive Capital、FLOODGATE 和 IA Ventures。但还有一些像 Manu Kumar、Michael Dearing 和 Steve Anderson 这些人,一直独来独往。
国内其实也差不多,现在的很多投资机构都是几年前从天使投资人开始。在维基百科的定义里,超级天使专注于“比大多数 VC 轮融资更小”的融资轮次。但在过去十年里,许多超级天使开始远离了这个定义。
NBT 发现,2013 年 Twitter 上市时,上市前最大的外部股东是一个叫 Rizvi Traverse 的相对不知名的实体,持股比例为17.9%。
而这个实体曾是 Twitter 早期投资人,超级天使 Chris Sacca 与一位名叫 Suhail Rizvi 的朋友合作设立的,他们在 IPO 前通过这个实体从一些老员工和投资人那买了 10 亿美金的老股,IPO 后这些投资带来了 50 亿美金的回报。
因此,可以看到,这类个体资本的规模已经非常的庞大。而他们作为创投生态的一部分,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他们是其基金的唯一普通合伙人(GP)
他们是投资团队中唯一的成员
基金的品牌=个人的品牌
他们通常比超级天使募集更多的资金,投出更多的金额--即 5000 万以上的资金,能够投资 500 万以上的轮次
他们争相领投种子轮、A 轮和后期轮,与传统风投公司竞争
NBT 认为符合这一定义的人包括 Elad Gil、Josh Buckley、Lachy Groom、Oren Zeev(Zeev Ventures)、Ray Tonsing(Caffeinated Capital)和 Shana Fisher(Third Kind Venture Capital)。
同时,在投资决策上,因为你是唯一的决策者,不需要说服任何合伙人,所以他们的优势更加明显。能够更有效地将时间集中在新的投资和帮助被投企业上,你不用在管理公司上花费时间,同时在股份和董事会席位上也更具有灵活性。
这一切对创投生态意味着什么?投资机构 Haystack 的 投资人 Semil Shah 在 Twitter 上说:
如果说 2010 年的十年是关于新的/种子 VC 基金的崛起--Felicis、Initialized、Costanoa、Uncork、Freestyle 等,那么即将到来的十年可能是 LP 支持个人/巨头基金的模式,这些基金在 A/B 轮阶段直接与传统 VC 竞争。
有很多从 LP 那里募集资金的个体GP(solo GP),比如这个 Semil 本人也是,他们符合个体资本的一些属性,但不是全部。
大多数人的基金规模都比较小,很难在 A 轮做领投,所以他们反而专注于pre-seed 和 seed 的投资。这些投资者看起来更像过去十年的超级天使。
还有一些人已经走上了建立团队的道路,这样他们在未来就不会单独运作了。
这一点凸显了个体资本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这种模式如何扩大规模?"
就目前而言,风险投资是一个非常难以规模化的业务。当你独自经营的时候,就更难了。
在遇到瓶颈之前,观察个体资本能管理多少基金、多少被投企业,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不过,这种模式无法规模化的事实或许正是它成功的原因,因为在一个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的行业,对于 LP 来说,投资于个体资本(solo capitalist)的主要吸引力,可能只是他们的基金规模有明确的上限。
不过也有人认为,从长期来看,这些个体资本的崛起可能是传统 VC 面临最大的威胁。
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投资人的个人品牌在风险投资中的重要性一直在稳步上升。在融资的过程中,创始人更多的时候是根据与这些投资人建立了某种关系,根据他们的品牌和专业知识,而不是公司的品牌,来选择一个他们希望在融资中合作的某个合伙人。
因此,从逻辑上来讲,下一步就应该是,公司是个人,品牌是个人,这就是个体资本的情况。
与大多数传统的 VC 机构相比,个体资本可以更快地做出决策。创始人只需要和一个人对接,同时在股份、董事会席位等结构上更加灵活。而且由于他们的基金规模不可能急剧膨胀,所以个体资本的基金是有可能产生更高回报的。
但这个趋势还处于早期,未来还有很多东西要解决。而对于国内的环境,似乎全在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前两天跟一个投资朋友闲聊,他甚至认为未来规模小于 10 亿的基金,将很难有生存的机会。不过我倒觉得,solo capitalist 在未来未必就没有机会。
延伸阅读:1.关于 Notion:《下一个袁征》2.关于袁征参投的 Bond:《高盛万事达和袁征投了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