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生产力工具继续吸金,ClickUp单轮融资4亿美金

StartupBoy 投资实习所 2022-09-16

这两年,各种类型的生产力工具都得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估值更是不断刷新记录,比方说我们熟知的 Notion(100 亿美金)、Figma(100 亿美金)、Canva(400 亿美金)以及 Airtable(57 亿美金)等。

成立仅 4 年的 ClickUp 如今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虽然之前对其了解不多,但在最近的 C 轮融资中,ClickUp 直接融了 4 亿美金,应该是这个领域目前单笔融资额最大的一笔了,由 a16z 和 Tiger Global 联合领投,投后估值 40 亿美金。

之前的融资也比较简单,去年 6 月份第一次对外融资 A 轮融了 3500 万美金,后在年底的 B 轮以 10 亿美金估值融了 1 亿美金,加上这次,不到一年时间其估值也整整增长了 4 倍。

ClickUp 成立于 2017 年,直到 2020 年才第一次融资,其目标是用一个 App 取代所有单独的生产力工具,一开始提供的就是 All-in-one 解决方案,不希望人们在不同工具之间切换来切换去,进而节约时间,实现真正生产力的提高。

它想取代的工具包括:Monday、Ansana、Jira、Trello、Airtable、Notion、Basecamp 、Todolist 以及 MS Project 等,几乎包含了所有与工作场景相关的需求。

在产品方面,它没提什么新概念,但是整体整合的非常好,基本上每一个独立产品具有的功能它都有,并且还有大量这些产品没有的功能,比方说跟 Jira 相比,ClickUp 具有大量 Jira 不具备的功能(如下图),其它产品类似。

而在费用方面 ClickUp 反而比单独购买一款独立的产品更加便宜,这体现了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优势。

我简单体验了一下产品,整体的布局和类似产品都差不多,简单就速度方面来看,它已经比目前 Notion 的响应速度要快,而 Notion 具有的所有特性它几乎都已经包含,同时还具备了大量工作场景需要的其它功能特性。

仅就视图这块,它还提供了各种工作场景需要的其它视图效果:如甘特图视角、活跃状态视角以及思维导图等视角,以满足不同部门工作的需求。

目前使用 ClickUp 的团队已经超过 80 万,而去年这个数字是 20 万,因此估值增长 4 倍也基本上同频。其客户里包括了 Google、麦当劳、Nike、Uber、Airbn、Netflix 以及 Booking 这样的大企业,虽然 Google 自己有整套办公套件产品,但还是有不少团队在用 ClickUp。

其中 40%左右的客户都来自美国以外,特别是欧洲。蛮有意思的是,Notion 80%的用户也来自美国以外,只不过其中韩国占了很大一部分。

根据去年 ClickUp CEO Zeb Evans 披露的数据,当时其营收就已经接近了 3400 万美金,按照现在的客户来简单测算,今年的营收超过 1 亿美金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2017 年创立公司后,Zeb Evans 就决定不依靠融资完全独立发展,直到完成自己设立的四个目标:

  1. Focus on the product, not the money(关注产品,而不是资金)

  2. Make our own decisions, move at our own pace(我们自己做决定,按照自己的节奏行动)

  3. Build a product for everyone and every vertical (which no VC would ever fund)(为每个人和每个垂直领域打造一个产品)

  4. Be sustainable: too many companies nowadays burn heaps of cash with no end in sight(具有可持续性:现在有太多的公司花费大量的现金却看不到尽头)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作往云端迁移,生产力工具得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机会,一开始大部分工具都是解决单独某个群体或者某个领域的问题,产品往往比较简洁轻便,可以快速的让用户使用起来。

工具越来越多,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生产力问题。企业经常在他们越来越多的工作流中切换不同的产品,导致整个成本、效率、管理、安全和注意力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逐渐的大家都往 All-in-one 方向延伸,从工具到平台再到生态去发展,这是目前大部分产品的发展路径。

不过最近我发现,一开始就往 All-in-one 方式打造产品的公司也越来越多,除了 ClickUp,前两天介绍的 Rippling 也基本上是这个思路。这对团队的综合要求显然更高,资金、方向把握、团队能力、时间成本等的要求都不一样了,像 Rippling 的团队里曾经创业过的创始人就有 47 位。

整体而言,我更倾向于从一个小的点切入逐渐发展的路径,但如果团队能力和资金都足够时,也未必不能一开始就走 All-in-one 的模式。

延伸阅读:1.一年估值提升5倍到65亿美金,Rippling将捆绑策略带回ToB2.Notion再融资2亿,估值103亿美金了3.一年涨5倍,Figma估值晋升100亿美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