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你读诗:我们怎么围绕诗歌做内容、活动,吸引200多万用户?|干货

浑水小二 蓝鲸浑水 2021-07-09

这是浑水的第44次线上分享,所有的学习都会点滴积累汇成河流,从知识里选择自己需要的,是一门功力,从众多公众号中,找到能为你提供灵感的公众号,是一种缘分。





| 第44期 |

本期嘉宾

为你读诗 联合创始人、总策划

张炫



▲张炫


嘉宾介绍


张炫,「为你读诗」联合创始人、总策划。1984年生于湖北,200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61日,创始人潘杰客与张炫共同推出「为你读诗」。 


截至目前,「为你读诗」已经播出和录制了1200多期读诗节目。累积传播逾5亿次。播出嘉宾包括彭丽媛女士、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爱尔兰总统迈克尔·希金斯先生、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世界指挥大师祖宾·梅塔、马友友、汤唯、李宇春、李彦宏、北岛、席慕蓉、贾樟柯、星云大师等在内的近千位各界翘楚


「为你读诗」是一个以诗歌为纽带,链接人与人的国际文化艺术平台与诗意生活方式分享平台,致力于为人们提供具有诗意美学气质的相关产品与服务,倡导“给灵魂片刻自由”的生活方式。


分享内容



· 1 ·

“为你读诗”怎么生产内容?


第一、怎么挑选诗歌?


读诗是一件极其私人化的事情,不是表演。在诗歌选择上,我们与嘉宾是采用双向交流的方式,嘉宾会自选,我们也会推荐。选诗的时候,主要看诗歌本身是否足够打动人。

 

所以在这里补充的是,每一个人来这里读诗,不是演员读诗,驻华大使读诗,企业家读诗——也就是说,不论这个人是谁,不是一个头衔在读诗,而是一个人在读,这是我们最看重的。

 

我们其实不喜欢大家说,“为你读诗”是“名人读诗”,我们希望大家关注事情本身。

 

有朋友开玩笑说,不懂“为你读诗”的人才说“为你读诗”是名人读诗,其实“为你读诗”最大的魅力在于把名人的“名”去掉,给大家一个机会,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不过幸运的是,“为你读诗”的听众,都能理解到这一层,他们关注诗歌,关注声音,关注用情,也关注与自己的共鸣。

 

“为你读诗”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平台,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只对内容负责,不会向任何其他的东西妥协。


第二、有哪些特色板块?


其实大家关注“为你读诗”就会发现啦,我们是一个挺追求“静止”的平台,我们曾用一句诗安慰自己:我们身上总要保持某种静止不变的东西这句诗在我们的录音间里很醒目。

 

虽然追求静止,但是我们又是格外多动的。我们的脑洞比较大,想象力比较丰富。所以,我们还是在悄悄地捣鼓一些事情。

 

“为你读诗”公众微信头条节目,目前包括:


每周大概4期各行各业的嘉宾读诗,以一诗、一画、一乐、一文、一嘉宾的方式展现,大概在5分钟以内。



▲“为你读诗”文章


每周1期带话题的FM,主播中既有网络平台非常受欢迎的主播、也有一些非专业的声音爱好者,比如音乐人、技术男、演员等。FM一般在15分钟以内。目前这个节目很受欢迎。


每周大概2期听众读诗节目。这些读诗节目既有听众投稿,也有从我们发起的 “每个7天,寻找一个声音”征集而来。


“为你读诗”的节目形态保持了三年多的一个状态[我们做了很多细节的变化],从今年秋天开始在做一些持续的变化与尝试。我们很希望自己能够伴随大家的生活,而不是去掠夺大家的生活。本周一,我们推出了第一期THE UNRECORDED(录音间) 视频节目,专门讲述嘉宾在录制读诗之外的一些闪光瞬间。之后这个栏目会持续推出。把我们自己看到的一些,也分享给大家。真的很幸福。

 

今晚(11月3日),我们还推出了第一期联合制作的节目,诗歌心理节目。这个节目是与知名电台主持人和心理咨询师青音联合制作的。今晚的节目,我们会谈论“爱”。除了头条节目,我们也在第二条和第三条做更多的探索,到时候会和大家一一见面。

 

如果大家去关注我们的官方APP(为你读诗)上,会有录诗功能、为你读诗读本库、互动小站、声音礼物分享功能这些特色的板块呈现。我们还在提高,会有越来越多好玩、贴心的功能上线。


第三、“为你读诗”是怎么开始运营的?


“为你读诗”是2013年6月1日儿童节诞生的。虽然在推出之前,很多人都对我和我们创始人潘杰客先生的这个决定感到难以置信,但是我们同时幸运的是,在推出之前,包括李彦宏、杨元庆、沈南鹏、郎朗、张国立、陈鲁豫、姜昆等19位联合发起人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在三年半前,“诗歌”还是极其边缘化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艺术家朋友微信讨论读诗的事情,他很吃惊:读诗?读诗多假,多装啊。其实这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的想法。比如在我的记忆里,只有学校的朗诵会上才会有诗歌,而且都是慷慨激昂。往往这个时候,一些同学就会在下面捂着嘴笑,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有同样的体验。

 

但为什么,我们这19位嘉宾会却没有这种反应,想都没想就答应成为联合发起人,而且还认为是一件大好事呢。其实是源自于“为你读诗”背后的推出平台Be My Guest,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在做小型的音乐诗会,他们几乎都参与过其中的朗读,亲身体验过把诗句读出来时的那种触动;也现场聆听过其他朋友为自己朗读。



▲“为你读诗”日常更新


我们之所以有信心推出这样一个平台,也是因为在过去十年中,我们看到每次举行小型诗会的时候,无论多么外表坚硬的人,在朗读诗歌或听诗的时候,都会变得柔软和温暖。现场的气氛也会变得非常纯粹和干净。如果没有试过的小伙伴,可以试一试,真的很奇妙。

 

我们一直坚信人们天然趋向于美好的事物。”——这是“为你读诗”想要对所有人传递的一种气氛:干净、温暖、纯粹、明亮。

 

还有一个最近让我突然就陶醉其中的视频,也是我们新尝试的一个小节目,录音间THE UNRECORDED。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的小伙伴把视频发过来,我点开,突然整个人外界什么都听不见了。当时我正在看我们其中一位嘉宾在我们的录音室弹唱张枣的诗歌《镜中》,就是下面这个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42lgc7f0&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为你读诗”在推出之时,我们就有一个小目标:这个小目标和企业家王健林的不同,我们的小目标真的很小。

 

我们的小目标是:让诗歌跳出小众圈层的范畴,让人们看到诗歌不仅是诗人的诗、教师的诗、课本上的诗、舞台上的诗与研讨会上的诗,我们希望诗歌是许许多多个人的诗,生活的诗。它是鲜活的,灵动的,充满了生机,它是能触动我们感官的……



· 2 ·

怎么涨粉?


第一、在积累200多万用户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节点?


我们现在微信是210多万,App上线5个月左右是80多万。诗歌作为文学题材是小众的,但作为“共鸣”来讲绝对是大众的。诗歌最精妙的地方在于诗人以精炼的语言,以Ta的触角唤起了一种叫“共鸣”的东西。


我们目前的粉丝是自然增长的,比较大的一次帮助是2014年春天,受到汪涵与《天天向上》的邀请,做了一期90分钟的《为你读诗》特别节目,让“为你读诗”被更多大学生与年轻人知道。

 

这期节目是国内综艺节目首次触电诗歌。大家可以检索来看哈,还是很好玩儿的。不过如果我们再去《天天向上》应该会更好玩儿了。因为我们的玩法就更多了,那时候大家会看到更多面的“为你读诗”。


第二、有哪些有效的推广方式?如何保持粉丝粘性?


其实在推广运营上,我们是比较稳重又多样的。我们同时在运营FM、直播、广播电台、媒体、公共空间甚至大品牌等渠道。我们现在和很多电影公司、音乐会、话剧也有合作,未来大家应该会在更多的渠道看到“为你读诗”的身影。比如汤唯主演的《北京爱上西雅图2》,会有朋友在电影的片尾看到“为你读诗”。

 

如果说,我们如何抓住大家的痛点。这个我一直觉得“为你读诗”从来做的都是人物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呀。我们应该是最早以专业化团队,用严肃心态来做新媒体的平台了。

 

如果大家有机会去看我们的一期节目的制作过程,就会了解到其中蕴含多少心血。至少几十道工序。我们讲究细节,注重在细节之中寻找到那些闪光之处我们还做一些线下活动。这个嘛,因为Be My Guest过去十多年都是做线下活动的。所以比较有经验,一脉相承。


第三、做过哪些线下活动,活动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为你读诗”做过的线下活动比较多,也有自己的体系。我们与诗歌相关的活动包括:诗歌音乐会、沙龙、晚宴、展览、人文艺术讲座等等。仅仅是“诗歌音乐会”,我们就有一年一度的“世界诗歌日音乐会”、“夏季诗歌音乐会”以及其他特别主题的“诗歌音乐会”

 

比如去年11月,我们就有做纪念叶芝诞辰150周年音乐会当时,爱尔兰总统也有特别参与。这种诗歌音乐会一般是千人规模,非常注重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与跨界。所有演出的作品,一般都是专门为该次音乐会策划并首演。

 

大家可以关注我们明年3月21日的世界诗歌日音乐会。那个又会是一次对于我们自我认知的大挑战。

 

除了活动,我们也有自己的电商业务,出版业务,之后也会有人文艺术类的课程等等



·3 ·

怎么做用户运营?


第一、有哪些传播渠道,各自的特色和功能是什么?


1、我们一开始就得让跨行业的人参与进来,要让人看到企业家可以读诗、律师可以读诗、航海家可以读诗、马球运动员、医生可以读诗;一个国家的驻华大师可以读诗,甚至一个国家的元首可以为你读一首诗;当然主持人、演员、配音演员、朗诵家,还可以以非舞台的方式,像是在你耳边说话似的读一首诗。


除了大家认为具有知名度的人士可以读诗之外,我们也让普通人加入进来,这样三岁半的小孩可以读诗,八十多岁的老人可以读诗,一个科学家可以读诗,一位家庭主妇可以读诗……

 

2、我们在做Be My Guest的时候,在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方面有很多的积累。我们看到了很多他们与诗歌的关联,并在一些私密的场合进行过精彩的实验。于是我们也想在大众的平台上,试试推动诗歌的表现和表达方式多样化。诗歌其实与很多艺术形式是相通的,它可以读,可以唱,可以舞,可以演奏,可以成为一个戏剧段落,可以是一个电影的灵感,也可以是一幅画……

 

这种尝试,被我们运用在了很多方面,比如我们的微信图文,就是一诗、一画、一乐、一文、一人;我们的诗歌音乐会则是更多的表现方式,去看过的小伙伴都知道,每次我们都不同,我们没有一模一样的节目,即使是同一首诗,在不同场合表演,也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为你读诗”是最早实践和推动诗歌在新媒体、在舞台艺术上进行多样化表达的平台。

 

稍后可以分享给大家一些我们的演出的现场,我们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尝试,非常好玩。每次在做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有机会如此打开想象力,不局限于任何事物。

 

当然,如果大家去看“为你读诗”举办的晚宴,更会看到诗歌在其中以食物、酒、花艺、灯光等其他的介质呈现。

 

3、我们推出了一个项目,叫“你为所爱之人读首小诗,我们赠予你烛光晚餐”。就会有3位幸运的听众受邀参加~ 一共是12人的晚餐。我们的主题是“我想起了你,内心是完整的”(佩索阿的诗句)



▲烛光晚餐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推动诗歌在多种介质上的传播。与其说是借助于新媒体,不如说,我们在寻求诗歌可以触达人心的各种渠道与方式。因此,我们不把公众微信作为唯一的渠道,也不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来划分。我们只看重,我们的内容应该在什么样的渠道上触及到哪些人。所以,我们会做很多很多的尝试。

 

很多人形容“为你读诗”是老干部,哈哈。其实我们内心很年轻,真的。我们的小伙伴眼睛都很清澈,想象力都很丰富。如果有机会了解我们,会发现我们在用一切方式爱人,爱自己。

 

刚刚谈到介质,我们在很多介质上都在尝试。比如,现在大家通过公众微信、App,可以听到和阅读到我们的内容;通过我们合作的11家FM可以看到我们的部分优质内容;也可以在一些广播电台的节目中听到;有时候甚至在报纸上看到。比如11月10日开始,走在马路上的行人或者是坐车的市民,就会在深圳的街头偶遇到“为你读诗”诗歌巴士。

 

如果群内有小伙伴在深圳,11月中旬你就有机会邂逅一辆诗歌巴士。


有的会说:万物都把我带到你那里,有的会说: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你只是虚度了它之后,大家还会看到在很多我们可以触达的渠道,了解到诗歌,了解到为你读诗。我把这种邂逅,称为“诗歌在眨巴着眼睛,对你说话”

 

这是诗歌巴士的介绍,里面有一段我们想对大家说的话~基本表达了心声。

 

无论如何,我们希望很多介质,由诗歌传递出一种温暖的、有趣的、有态度的生活理想。




诗歌巴士 



  • 深圳巴士集团除了贡献200辆巴士外,还将再提供200块候车亭广告牌,用于支持本次公益项目届时,人们在等候巴士时,也可以在候车亭阅读到诗歌,并通过扫一扫二维码参与其中,为所爱之人录制一首温暖的小诗啦。

  • 知名设计师、艺术策展人韩湛宁和他创立的深圳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将无偿参与本次公益项目。


(来自“为你读诗”)



·4 ·

互动问答


1.为你读诗1200多期了,你们每一期制作内容,一般几人参与,多长时间完成呢?


每一期都是一个编辑主要负责,但是同时有嘉宾邀请、音乐编辑、录制/后期制作等工作。


2.我是一所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今年在我们学校成立了第一个诗社,也是抱着可以让诗歌被更多的人喜欢,可是这样真的好难,希望您给些建议。


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能把它变作刻意为之的写作。我在上学的时候就挺排斥类似的诗社,年轻人还是爱玩。诗歌的来源更多还是在生活上。有时候未必要写出一行诗来,如果能够让年轻的孩子们,去感受自然,去体验生活,这样就很好。


3.是否会跟高校自媒体合作,举办活动?


我们与高校很快就会有具体的联动了,我们与北大,还有清华附中、人大附中的合作,正在筹划。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让年轻的朋友加入。



【浑水自媒体江湖】

只邀请有内容的自媒体人


「日食记」「宋小君」

 「商务范」「阿司匹林博物馆」

「蝉创意」「政商参阅」

「企鹅吃喝指南」

「陈十四」「咋整」

浑水每周组织一次线上分享

如果你有想听的分享主题

可以在后台留言告诉小二


点击阅读原文

看更多分享干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