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实故事计划:非虚构写作如何商业化| 浑水课堂干货

浑水小二 蓝鲸浑水 2021-07-09




这是浑水的第【52】次线上分享


所有的学习都会点滴积累汇成河流,

从知识里选择自己需要的,是一门功力。


从众多公众号中,找到能为你提供灵感的公众号,

是一种缘分。




| 第52期 |


本期嘉宾:真实故事计划



▲真实故事计划公众号名片


今年7月11日上线,每天发布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目前积累超过40万用户。上线之前就获得由平安创投和高樟资本合投的300万天使轮。


“真实故事计划”的第一个故事《临终者联盟里的布道人》,以数十万元的价格同剧魔影业达成版权合作协议。


目前,“真实故事计划”已经同十几家影视公司达成了合作框架协议,将就合适的故事版权展开合作。


以故事参与影视剧项目,或者直接售出版权,“真实故事计划”一直在推动非虚构文学与影视行业的联结,实现真实故事的价值。


分享嘉宾介绍




▲雷磊


雷磊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


曾就职于《南方周末》 、《GQ智族》,从事特稿写作,代表作品有《张小龙的性暗示与孤独“华科男”的创造力》、《天亮之前死去》等。



【本期分享内容】

一、“真实故事计划”要做什么


1.创建“真实故事计划”时对市场前景的预判?

 

我先说下为什么我们叫“真实故事计划”。


真实故事可以叫做非虚构。非虚构是针对虚构的这样一个概念。为什么不叫“非虚构计划”,因为我们国内大部分人对非虚构还没有什么概念,更多人熟悉的是真实故事。比如说,你可能会看到一个电影是真实故事改编,可能看到某个纪录片也会标明是真实故事。


提起真实故事,很多人都会想起报告文学。比如说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魏巍、写《包身工》的夏衍这些大师们。但报告文学算不算非虚构,其实有很多争议,因为报告文学是可以虚构部分成分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非虚构”的概念都是来自于国外,比如说普利策的特稿还有一些传记的方法。所以我们先要把这个概念弄清楚,确定一个范围,然后再去探讨。国内现在流行非虚构的这一支,其实是起源于新闻媒体,我们以前称之为特稿。这样的一个特稿作品逐渐衍生,积累了一批读者,范围不停扩大。


我们现在认为这种特稿或者是非虚构的作品,读者主要是城市的中产阶级,或者说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一批人。


在做“真实故事计划”的时候,我们先研究了一些国外的资料。好莱坞在过去20年当中一共上映了12000多部电影。其中改编自纪实文章、传记这种我们说的“真实故事”的电影达到了2102部,占总体接近19.5%的份额。


好莱坞电影的三大故事来源,分别是小说改编、漫画改编以及真实故事改编。可见,真实故事在电影垂直细分的市场里面,占有20%的份额。


研究完美国电影市场之后,我们又去研究了一下美国的出版市场。有一个数据让我感到非常震惊——美国人在传记阅读上的消费占到了整个图书出版业10.02%的码洋。但是在国内,这个码洋数可能将三皇五帝、所有科学家和伟大领袖加在一起,也差不多才1%-2%,这是我们在市场上的一个很大不同。


离我们比较近的韩国最近几年大热门的影视,有非常多的数量都来自于他们对历史事件或真实故事的改编。比方说我们看到的《请回答1988》、《辩护人》等。


我们发现,其实国内还没有一家专门做真实故事或者说非虚构故事的平台,在电影层面也很少看到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影视可能有人会说我们有《焦裕禄》、《孔繁森》,但它们并不是纯商业式的。在纯商业的电影中我们有看到《亲爱的》、《中国合伙人》这样的一些作品,但是它们的出现是导演个人或者偶然的一些因素。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能够把非虚构文学类的作品源源不断输送影视行业。


因此,我们做“真实故事计划”的初衷就是,想要以这样一个项目,连接非虚构写作人群和影视业。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实现真实故事它本身的商业价值。


如果能够形成一个真实故事平台,影视行业需要真实故事时,就可以直接到我们这个平台上面来找。


2.“真实故事计划”想要做什么?


就像我刚刚所说,真实故事计划想要连接非虚构创作的人群和影视行业的需求,起的是一个桥梁的作用我们说到真实故事或非虚构类的故事,主要集中在传媒人士和记者编辑这样的行业,因为他们对这个社会有比较多的接触,在之前也生产出很多社会故事的新闻。但是他们相对于其他的作家来说,整体离影视行业是比较远的。

 

3.创建5个多月以来取得哪些成就?


“真实故事计划”从七月底上线以来,五个多月的时间里,一共聚集了全平台超过40万的粉丝微信上将近20万粉丝,知乎超过20万,在其他的一些内容分发的平台上面,也有一些固定的订阅用户,这是我们目前在用户数上的一些进展。


我们现在单个的故事,平均阅读量会达到100万以上,其中有部分故事阅读数可以达到1000万以上


目前,有将近三百多位的影视人、导演、制片人或者影视公司里面的版权经理,通过后台及其他的一些人际关系联系到我们,沟通版权方面的一些事情。在10月底11月初,“真实故事计划”发布到50多个故事时,就已经有十余个故事进入影视改编环节。


这其中,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将从“真实故事计划”的故事当中挑出12个,制成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成的网剧。


第二个就是包括我们早期发布的故事。比方说《临终者联盟里的布道人》,讲的是一个身患绝症的中年大叔面对死亡的故事,很像《滚蛋吧!肿瘤君》的中年版。也同影视公司达成协议,售出了故事的版权。


而最近,我们刚刚谈定了真实故事计划系列电子书的合作,将和知乎书店等一些平台合作,按照一定的次序,陆续推出此系列的电子书。每一本都非常薄,有4到6个故事,大概有一两个小时就可以阅读完。


另外,我们最近也将和出版企业达成合作,联合推出“真实故事计划”的书系。同时,部分优秀作者上午个人故事集也将按照一定的序列推出。我将要重点打造我们平台上面的签约作家,以及我们部分写作非常勤奋也非常有特点作家,将作者本身推成作家,将作品推成比较热门的IP


2017年之后,“真实故事计划”版权的衍生品、出版物和一些电子书等,会在各个平台上和大家见面。


同时,平台上的一些作家也将以多种形式介绍给大家。如果说大家喜欢他们,可以与我们产生联系,也可以来参与我们的一些活动。


二、如何持续生产优质的非虚构作品


1.平台内容来源有哪些?


很多人问到,真实故事计划的故事质量都比较高,并且分布的领域非常广泛,那你们怎么能够持续找到这些好的故事呢?我们从一开始产品设计时就已经想过了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不是很担心故事可能会枯竭故事会重复,没有什么可写的问题。


最近30年对于中国来说,变化是非常剧烈的。这30年里面,除了我们所见到的物质方面的巨大变化,更多时候,变化是产生于我们人本身的。我们的观念、知识结构等。


时代的变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故事。我们的人口量是世界最大的,每一个就是一个行走的故事但是为什么我们所讲的好故事非常少呢?是因为我们大部分的人缺乏发现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


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有了比较好的物质条件,在饱满之后,就会进行一些精神方面的探索。我觉得人在进行精神方面的探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表达自我,表达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所以,这个项目最初的时候,我们就接受投稿的方式。只要我们的曝光量足够大,就不用担心我们的故事会枯竭。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现在每一天收到的投稿都在100份以上。


目前的话,真实故事计划的内容来源一共有三大类,第一大类就是来自用户生产的原创类故事第二类是我们平台的编辑向媒体人作家群体约来的一些稿件第三类来自于签约作家主动生产一些当下热门或者大家比较关心的选题


非虚构作家的加入,使得我们整体故事质量会得到一个根本性的提升。


2.怎么判断故事的真实性?


“真实故事计划”的编辑有6位,之前都是来自人物类杂志、新京报或者京华时报深度部的一些青年媒体人他们之前都参与了很多大案要案、社会热点事件采写报道。所以他们身上有非常好的媒体人的素质,可以去做事实的甄别。一般一个稿件来到编辑面前,我们读完这个稿件,对事实做一些分析、对信息做一些核实之后,基本上八九不离十了。


另外,我们倡导的是编辑跟踪投稿人,一起把他的故事表达好这样一种理念。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编辑会和写作者之间有比较多的沟通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些事实性的核验,来保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不排除有作者写的故事非常棒非常有真实感,令人信服,但他在一些事实或者细节上进行了隐瞒和虚构,我们没有核验出来。如果说一个人写到这样的一个地步,水平也是令人折服的。


真实故事计划是一家提供内容服务的商务机构,我们并不是一个媒体。真实是一个限定词,我们的落脚点还是在故事这个层面上。我们之前也考虑过这样的一个问题:需不需要把事实核查放到极端重要的位置?后来我们和伙伴交流之后,决定通过我们目前的一套信息核验的方式,去检查文章的真实性。真实是我们的追求,但不是一个道德上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我觉得,达到真实,始终只是内心的一个感受,就算我们在新闻报道的时候,也会遇到信息不准确或者没有反映出真相的一些时候。在我们“真实故事计划”的这个层面,很多时候生产的是不牵扯公共利益、比较个人的故事。


可能故事已经过去比较长的一个时间,作者无法完全复原当时的全部信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做出对当时的一些行为、话语进行核验。


3.有哪些选稿的标准? 


关键词:硬派故事


在“真实故事计划”上线前,我们对市面上所有的非虚构写作项目做了研究。根据已有的一些非虚构项目,我们选定了自己的风格,希望走故事本位这种路线,就是强故事的取向,最终落脚点还是在故事这两个字上面。


如果说一个文章投过来之后,我们判断他的故事核心是不成立的,那么就算他写得比较好,我们可能也会放弃。我们希望本身故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状态,故事本身是成立的。


那大家可能说到,故事本身成立有哪些标准?我觉得标准是比较多的。


前一阵子看到比较好的电影《血战钢锯岭》,最核心的故事并不是说这个小伙子不停从钢锯岭下面一直扛人下来,而是在于他一开始不拿起枪的举动受到人们的鄙夷,到最后作为一个医疗兵,在战场上把自己的战友扛出的举动受到大家崇敬,这才是这个电影本身的故事内核。


故事的成立与否很大的一个判断标准是,故事里面核心的价值量有没有变化,有没有从a到b。如果说我们整体上看到他一直在描述a,或者是描述了a,走了一段,但是也没有结果,这个故事就不成立。


我刚说了,我们最重要的选取标准是故事本位,也就是硬派故事。如果故事不成立,我们绝对不会选取。在故事成立的基础上,我们对作者的写作要求是非常简单的八个字,叫做“线条清晰,语言简洁”


为什么说要线条清晰呢?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包括我们看到的许多文学作品经常使用倒序、插序以及非常花哨的一些结构,比如说多时间线的结构来讲述一个故事。


但是在我们讲述故事,特别是通过文字讲述故事的时候,如果用这样的结构,其实很多时候容易把读者绕晕了。我们希望的是,一个好的故事,所包裹的价值以及价值的变化,或者是你对它的意义的选取,是通过一个比较简单结构比较简洁的文字展现出来的


我们把表达的难度,或者是阅读的难度整体降低。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真实故事里面很多东西,体现了一种人生的经验和人生的状况,他表达的很多是一种很微妙的情绪。


如果说这样的一种情绪下,我们在语言的层面也让文章更加难以理解,其实就已经拒绝掉了非常多的读者。我们希望语言是简洁的,要体现一个意义一个价值,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把它展现出来。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故事水准的下降。我们要用非常简单的语言,去展现一个复杂的人生或者意义,要求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很多时候一个人表达情绪时,需要借助一些复杂的句式或者特殊词汇,然后借助很多形容词、副词、介词,或者是更多的心理描写,这样做其实会使整个文章变得非常难看。


从我的角度来说,要用最简单的语言去表达最复杂的感情,这里面需要作者和编辑的功力是非常深厚的。


4.如何培养团队的写手和编辑? 


目前的话,我自己工作着重点之一就是整个编辑团队的搭建。我们的编辑团队,选取的都是一些青年媒体人,有比较久的非虚构故事的写作经验。我们通过这些编辑去联系到更多的写作者,更多的投稿者。


当一个故事过来之后,我们编辑会陪伴着他们一起来修改打磨。很多时候编辑会跟他说:你这个故事当中,有一个点你说得有些模糊,但是这点特别有意思,信息非常多,我想给你重新拟个框架。


我们的编辑会跟写作者重新拟定一个框架或者一个顺序,这样的话,更有利于写作者把思路理得更清晰。因为写作者在写作时,会陷入材料比较多、不知道怎么写怎么精简、不知道哪些是重点的纠结之中。这个时候就站在稍微外面一点,以更有经验的姿态来对他们做一些引导。


对我们公司来说,目前最核心的还是我们的编辑团队。


关于写手培养,在我们刚刚上线的时候我们举办了三期故事学院,当时邀请了王天挺、鲸书等,来给大家讲述自己平时怎么去观察生活当中的细节,怎么去提炼生活当中美好和重要的时刻,向大家表达自己的故事。我记得第一期的时候就有1200人报名,那个时候我们微信公众号的粉丝,还不到一万人。


所以说,我们是通过“有经验的编辑作者带领广大的写作爱好者”的方式来培养写手的。


三、非虚构写作如何商业化?


1.目前的商业化渠道有哪些?


关键词:影视改编,出版,广告


我们在最初的时候,就对自己的商业变现做了一定的规划,已经想清楚了我们的目的是要走向影视化方向。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和超过400家的影视公司建立联系。我们打造我们的版权运营链条,从互联网的分发到电子书的出版,到纸质书的出版,打造畅销书,这样的一个方向,不停去加持我们的版权。最后,希望能够从故事走向影视改编。


我们的一些好的真实故事,特定的、有职业特点的真实故事,还可以改编成话剧或者是网剧。现在我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网剧项目——和五星传奇共同出品的,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成的网剧。


另外几块为出版和广告。


广告更多是在我们不停积累用户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现在做的是故事类型的产品,经常会在现实当中挖掘到一些比较好的故事细节。


我们也想过将这个过程当中比较好的故事做商业上的开发。比如说,我们也想和一些商业机构共同去挖掘他们领域内的故事,这样的话既能跟他们达成传播效果,也有利于我们积累更多门类,更多职业特点,更多领域内的故事。


2.怎么把真实故事与影视产业进行对接?


我觉得需要一些中间商或者是做一个产业上的联结,这样是可以解决的。并不是说真实故事和影视产业隔得有多远,中间有多少不能理解的地方。


最重要的问题是,整个影视行业,单去年好像就成立了3000家影视公司,呈现出了一种大爆发的状态,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国产的、比较好的片子还是比较少的。


这么大体量的影视行业,需要好的故事内容。好的故事内容不仅包括小说或者一些文学作品,也包括真实故事。真实故事改编占到影视行业、IP版权总体的20%。所以当影视行业有重大需求时,我们真实故事的需求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问题是,谁来生产真实故事?


我们之前说了,真实故事比较早期的一些生产者,都是来自于媒体。比如说那个时候的《南方周末》特稿版、《南方人物周刊》、《南都周刊》、《人物》杂志等。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传媒行业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以前传媒业的人才都散了,都去做公关或者其他的一些职业,大家都不写了。


所以需求一直是有的,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没人来写好的真实故事。这个行业的人才都去公关行业了,没有好的人就生产不出来好的作品,就没有办法满足影视行业的需求。


3.哪类作品适合影视化?“真实故事计划”影视化的案例有哪些?

 

我们自己平台上面,目前已经进入影视改编的一共有14个故事。我们对这些故事进行了总结,发现他们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职业群体,包括律师、医生、教师、警察、公务员。


这些比较有特征的职业群体创作出来的故事,或者是以这些职业群体所在环境作为背景的创作出来的故事,是比较受影视公司喜欢的。


一些案件或者故事性比较曲折的历史往事,也比较适合改编。我以前有幸参与到“山东鲁荣号渔船事件”(太平洋大逃杀的特稿作品)售出给影视公司的售卖过程,当时这个作品出来,第一次介绍到导演影视人的群体时,报价很快从5万块钱涨到100多万。因为这种故事在我们之前的影视圈还是很少见到的。


就像刚刚说的,我们总共有十多个故事已经进入影视改编的环节,目前也有好几个故事有影视公司来报价,但是我们还没有和他们达成合作。


可能会在明年初,等我们的电子书和“真实故事计划”的书出完了之后,我们才会向影视行业来推广我们的故事。

  

4.如何与作者分成?擅长非虚构的写作者有哪些机会?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设置了一个模块,实际上就是希望我们一个小的、垂直门内非虚构类的故事平台和作者是一种共生的模式。所以目前的话,我们首先会通过比较优厚的稿费来支持作者的写作,让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聚焦到写作这件事情上面。


我们在整个分成的比例上面和作者也是比较透明化的,比较直接的分成模式。目前的话,素人作者是比较平均的一个分配模式。


在这种需要和作者共生的商业模式的基础上面,我们和作者的分成比例也是五五分成。除了之前支付给他的稿酬之外,在这个版权上面形成的利益也是五五分成。


我们目前,除了和作者有稿费、有版权的分成的形式之外,还会在其他的一些环节中为非虚构写作者提供一些机会。


比如说我们第一个卖出去的版权,《临终者联盟里的布道人》,在我们拿到钱款之后很快就将其中一半的收益支付给了它的作者王栋梁。而且我们最近也在和影视公司谈,让原作者加入到这个故事所做的大电影项目当中,担任联合编剧。


这样的话在编剧的层面,也能够为作者带来一部分的收益。如果说这个作品能够成功上映的话,作者也会有其他更多收益的可能性。


我觉得随着中国观众的观影水平越来越高,大家对于影视剧、电影的审美层次越来越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具有真实故事气质的影视作品。


在这样的趋势之下,越来越多的作者可以加入到编剧这个行业。以前你可能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成为一个写作者,到最后转为一个剧作家。


5.“真实故事计划”未来的发展愿景是什么?


真实故事计划的愿景是希望能在2017年,启动我们的第一个电影项目。


六、互动问答


1.相对来说,真实故事改编成影视会更接地气,生活化和社会性。但针对目前的电影审查制度,你们选取的推送题材、或转化成影视作品,会有相关限制和考虑吗?


做任何事情,首先都得考虑天花板这个因素,因为你碰或者是不碰它,天花板始终都会在那里。


我以前做记者的时候,经常和这个天花板贴身搏击。但是现在我们做一家基于内容的服务商行,是一家企业,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和天花板硬碰硬。


但是我觉得丝毫不气馁,那些触碰体制的故事我们抛开不做,但中国整体有13亿人13亿故事,即使和天花板很接近,依然还有很多故事是值得讲述的。


所以我们在目前的范围当中,尽量选择一些不那么敏感的题材。但是我们会不会做那些不是很适合的呢?我们也会。


比方说,之前我们在“真实故事计划”中写了天津港牺牲的那些消防员,虽然很快被删了。我们也去写了一些知识份子的思考。我们也去写被性侵的一个小女孩儿。在我们中国,男童和女童被性侵的比例相当高,但是从来没有展现过他们的影视作品出现。那个女孩儿现在40岁,我们写了她从这种性侵的阴影当中走出来的整个过程。我们也希望能够拍出《熔炉》或者是《素媛》这种电影,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拍拍《韩公主》。


2、“真实故事计划”影视化成功率是多少?


故事的文字呈现与影视呈现是两回事,进入影视化流程和最终上映也距离很远。我们目前的成功率是1/10。


3、一个作者本身的故事性是会枯竭的,后续会不会让他们去采访,深入生活?


我们为什么会选定非虚构这样的一个领域,也在于非虚构和虚构存在一个生产方式上的根本区别。我们说,虚构考验的是一个作者的想象力,非虚构首先考验的是写作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就是你是否能够把信息采集到手,仅接着才是你在基础信息上面结构故事的能力。


所以在这个层面上,非虚构相对来说是有一道职业门槛的。


但是非虚构不存在我们说的表达枯竭这样的问题。因为很简单,当你自己没有故事的时候,别人还有故事。


非虚构更具有职业化的特征。比如说我们选定了一个选题,然后你仔细对这一个选题所关联的信息进行采集。之后你再在这些信息上去结构故事,不存在说没有东西可写的窘境。


4、会参与影视剧的投资吗?


好的故事,不排除。


5、“真实故事计划”现在的盈利情况如何?


真实故事计划现在的团队不大,成本也比较低,我们希望在2017年实现盈利。

 


【重要消息】


浑水推出APP啦


主要功能:

1、浑水自媒体江湖(首页、资讯):有故事、有爆料,为自媒体人提供有价值的报道

2、自媒体直播:零距离与自媒体人互动,眼见为实的行业“真相”

3、自媒体大咖文友圈:获取自媒体圈动态,和你喜爱的大咖实时互动,共同打造我们的自媒体江湖


下载方式:

可以在各应用商店搜索“浑水自媒体”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之后,你可以在APP上看到浑水曾报道过的【自媒体大咖直播】哦~


【浑水自媒体江湖】独家深访

只报道最有料的自媒体人

  深夜发媸   姜思达 胡辛束

六神磊磊  顾爷 王左中右

吴晓波 李岩 范卫锋

 秦朔  迟宇宙  黄章晋

毒舌电影 鬼脚七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三表  黎贝卡  杜绍斐


如果你也是有故事的自媒体人

浑水备酒,与君共话自媒体江湖

联系微信 浑水小二:lolitayamede


点击下载浑水自媒体江湖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