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翔讲刑法,网红还是老师?

程杰 蓝鲸浑水 2021-07-09
 撰文 | 程杰
内容总策划 | 郭楠


《B站与知乎的媒体化宿命?》中,我们谈到B站的两个特征:
 
其一,B站的流量聚集效应正在进一步显现;其二,B站作为一个泛娱乐的视频化社区的定位长期不变。

按照现有趋势,B站第一个千万粉丝级别的UP主不久就会产生。
 
那么,成为B站百万UP主需要多长时间?
 
最新刷新记录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受邀在B站开通账号“罗翔说刑法”后,仅仅三天时间,罗翔的B站个人账号粉丝就超过了一百万(截止发稿204万)
 
目前,罗翔在B站发布的四则视频、三则图片投稿的动态,浏览量最高的已经达到490万,最新的一则微信图文的搬运帖也有407万浏览量,累计获赞超过184.2万。
 
在微博上,罗翔的个人账号@刑法学人罗翔 已经发布了接近三千条微博,各种课程通告、生活分享、转发抽奖,活跃的“像一个营销号”。


1、讲段子的“法治之光”
“我的刑法课不可能这么有趣

 
“我就曾经碰到过一个案件,极其搞笑。”
 
罗翔的刑法课程中,很多案例是类似这样的开场,“搞笑”、“段子”、“相声”是网友们对罗翔授课最直观的感受。
 
   (罗翔的很多视频被打上”搞笑“等标签)

 

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寓教于乐,几乎是数千年以来人们理想中最佳的授课状态。
 
作为生僻的刑法学课程的讲师,罗翔在互联网尤其是年轻人中走红后,不少网友都表示罗翔幽默、细致的授课形式很“上头”。
 
“老师您的课以案例出发、生动有趣的讲解不仅只对法学生们有所帮助,对我们这些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有很大帮助。您在让同学们记住枯燥知识的同时,还拔高了主题,融入了您对法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从您身上学到法律倡导的善和正确的价值观,无论对哪一代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这则B站用户给罗翔的动态留言中,颇能反应出一些学生的感受。

粪坑案、白嫖案、流氓案......这些“名场面”是罗翔广为流传的几个经典案件讲解。


罗翔讲到的“流氓案”,说在1983年陕西日报登载的一个特大流氓团伙,长期组织家庭舞会的马某,跟好多男的跳过舞,还跟其中五个男的上过床,最后以“流氓罪”处以死刑。
 
在80年代,两个小伙子打赌10块钱去亲一位女性,被当场抓获,以“流氓罪”处以死刑。
 
 
最后,他将这个案例推及到当下,调侃道:

“如果今天还有流氓罪,在座的有多少同学要被判死刑的呀?”
 
他提醒大家法律问题中明确性是相对的,但要朝着明确性的标准去前进,“只要模糊一定会成为选择性执法的一个依据。

在普及主客观同一原则的时候,罗翔设问“为什么法律不像科学一样精准?”
 
他指出法律问题的原则存在例外,因为法律不是自然科学,它要反复的借助我们内心的公证感,来筛选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法律追求公平和正义)


2、网红还是老师?
“兼职网红

 

“法益作为入罪的基础,伦理作为出罪的依据。”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在罗翔的课程视频中,往往伴随着对案件本身的探讨,虽然大多数观众是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法学答案,但罗翔的很多法学、伦理、道德等理念依然被大家习得。


罗翔,首先是一位刑法课老师,其次,才算作是一位网红。


我们可以大致回顾下近些年的网红老师,形成了比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其实非常少,比如张雪峰、戴建军等人,或者一些大学讲师偶尔在网络上走红的授课片段。

这些走红的老师大抵都有一个共同因素,授课的趣味性、善于使用最新的语言表达等等,又或者可以概括为段子多、会玩梗、讲话形式有趣、脾性和善等。

这些要点本身对于任何一个我们在生活中认识的人而言,都可以说是一种苛刻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更不能说是必须要素。

在新的媒介形式中走红的教师,受到人们关注、乃至喜爱的,往往其实就是超出了课程本身的形式上的讨喜。

老师的身份向网红靠拢的过程,受到了大众娱乐性的审美迁移影响,并且被互联网放大了更加注重娱乐性这种选择标准。

毕竟讲课有趣、又有料的老师从来就是受欢迎的。

这中间发生了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其一,是网红老师的授课内容的传播往往也是被选择出来的,观众更喜欢查阅的是其中某些特别有趣的片段。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网红老师的走红,最基本的特征仍然是一种娱乐化的产物,它很难上升到最根本的知识诉求以及体系化学习上去。

以罗翔为例,他的网络课程最完整的部分还在“厚大法考”这个法考网课平台或账号上,整体而言系统的法学传受仍然发生在法学教学内部。

其二,这些网红老师,其实往往也是线下课堂里的授课能手,甚至是最优秀的那部分。

从这个角度去看,网红教师的走红,是建立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之上的。


比如,罗翔本人的讲课风格一向比较受到学生欢迎,他是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以来历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之一。


另一方面,或许你身边本身就有罗翔这样值得学习的人,理当回归到对课堂老师的尊重,对身边人的尊重。



3、课堂之外的教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看待网络红人似的老师?他们会持续出现吗?

这在各种私陪机构兴起以及社会化营销继续普及的当下,是一个影响颇为深远的现象。

就公共人物而言,教师是最具有跟大众对话的能力的一类人之一,而在其中的老师群体依然存在特殊的“可信赖性”。

这是一种社会教养以及尊师重道传统的体现。

信息化社会中,无论课堂的教育水准有多高,人都在不断接受日常信息的影响,这种“信息的教养”比“课堂的教养"更加强大、持久,但想想我们日常接受信息的冗杂程度,就可知其前景的暗淡。

某种程度上,教师对人的影响是超出课堂之外的,求学期间被老师的一两句话提点终身的故事一直在不断上演。

正如同罗翔的网课,虽然在各种平台被截断成几分钟的片段,但他对于每个案例能够推延出的对法律、对人性、对善良与正义的那几句话,或许是段子式的讲解中最能够触动人心的。

韩愈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师生关系中,知识的传受往往是短暂的,迈出课堂之外后,老师言传身教带给学生的教养才是影响深远的。

“同学们是不是经常觉得每天所从事的工作、生活太过于平庸。”



如何对抗平庸的生活?

罗翔引用阿奎拉的话,“我们今生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超越今生”,告诉同学们人生需要寻找超越的方式,但吸毒等手段是错误的。

对于快乐,他认为,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高级的快乐,所以我们之所以读书、行路,就是希望我们能不断地享受高级快乐。

“你的眼目如果永远只关注地下,你永远不知道向上看有多么快乐。”


人的教养也如罗翔而言,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


— END —


【蓝鲸浑水】聚焦泛互联网行业 

 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战疫”在行动】蓝鲸财经专题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