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投资人范卫锋:自媒体早期融资到底如何估值?

2016-02-01 何欣珂 浑水自媒体江湖

新媒体这件事,如果要做成“赚钱的小生意”,也无可厚非。不过,要想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改变世界”,太早地成为“赚钱的小生意”,恐怕并不是最优选择,选择做好“暂时不赚钱”的事,把对于用户的价值做得更大,希望未来能够成为“赚大钱的平台”,这不正是很多风险投资给它们的本意吗?

——《新媒体十讲》范卫锋




“聊了不超过X分钟XX万的融资就敲定了。”


“早期项目估值多少一点都不重要,但是找谁做你的投资人是重要的。”


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在很多获得融资的自媒体人以及有自媒体投资意向的投资人聊天时出现频率极高。


这两句话背后意味着什么?


2015被称为自媒体融资元年,“内容创业”的概念走热,许多笔令人振奋的自媒体融资敲定。在吴晓波所执掌的狮享家形成一个投资成规模的自媒体矩阵后,11月初又杀出“第一期3亿资金只投资新媒体”的高樟资本——至今,85天完成了13个自媒体项目的投资。


另一方面,有了粉丝数、规模、名声、现金流、准确定位……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开始主动寻求资本的力量推进以进行更好的扩张。下一个问题来了:如何主动寻求投资人?如何得到一个靠谱的估值?


1

高樟资本的自媒体投资版图


判断一家新媒体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是不是该细分行业里最有“价值”的新媒体,核心要害就是3个字:垄断性。

——《新媒体十讲》


如何主动寻求投资?江湖称号“新媒体参谋长”的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不断在说,“你肯定有朋友认识我,要一个我的微信,直接和我们联系。”


范卫锋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媒体人,所有的媒体他都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2013年开始做自媒体“范言直谏”。他说自己的本职工作非常多的是在见人和看各种项目,而这个公众号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他因此认识了很多自媒体人,也能够以自媒体的身份混迹于自媒体的圈子。


我们投的绝大部分依然是他什么都没有,连公众号都没有开,也没有任何商业计划书,我们没有数据可以看,基本在聊他过去的人生历程中来看,如果觉得聊得来就会很快投。新媒体是一个大圈子,我自己、我的合伙人都在这个行业泡了多年,上上下下、四面八方的人都比较熟悉,大家也比较信任我们,我们经常是大家有创业计划时、第一个寻找的基金,我们也很乐意于帮他们出谋划策、一起成长。”


从2015年11月9日范卫锋正式宣布全身投入高樟资本至今85天,他按照“坚定不移的投资内容极客”的原则,到底布局了怎样的天使投资地图?谁才是他心目中“对的人”?以下几个案例给出了好答案。


读懂新三板,是新三板领域绝对意义上的领跑者。这个创建于2015年9月的公众号数篇研究报告一经发布就被大量转发,最后被监管层引用,而成功引起新三板市场政策的变化。


扑克投资家,定位为大宗商品和期货的知识库,已经拿到下一轮千万融资。创始人林辉曾分别在商业价值杂志、彭博商业周刊做新媒体传播工作,后任职申银万国。


商业人物,一出江湖就以连续三篇10万加,成为商业新媒体领域的现象级媒体。创始人迟宇宙曾先后在履职一系列著名传统媒体:《南方周末》、《经济观察报》、《新京报》、《华夏时报》、《东方企业家》等,发起记录时代的“中国故事”,联合发起做虚构小说的“果仁”,联合发起支持非虚构写作的“地平线”。


有马体育,2016年1月6日第一次发布内容便来势凶猛,在体育媒体界掀起风浪。创始人龚晓跃在南京紫金山下扛过枪,在广州瘦狗岭下写过球评,栖身传媒多年,曾操盘《新周刊》的“中国不踢球”专题,曾创办《南方体育》、《竞赛画报》并任主编。


新经济100人,创始人李志刚则是《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传记)、《创京东》(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传记)的作者。


蓝鲸传媒是他投资的第一个新媒体天使项目。他第一次听说时“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还只是一些QQ群,如今已于2015年7月获得5000万A轮融资。




2

自媒体融资,早期价值到底怎么定?


行业定位、市场空间大吗?创始人团队素质,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差距?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如何?……等等,想负责任地对一个新媒体有多少“价值”说出个所以然来,即使做了很多的技术调查、细节研究,在判断事物“价值”这件事情上,还是有很多直觉、“拍脑袋”的成分。

——《新媒体十讲》


 投资机构对自媒体的估值算法是什么样的?会考量他们的粉丝数、阅读量和商业计划吗?

 

老实说,我们并没有一套对于自媒体的估值的所谓“算法”、公式,主要是根据对创始人、想做的事情的直觉判断。以商业计划书来说,我们成立以来投了十几家新媒体,没有一家给过我们高大上的商业计划书PPT,创始人直接和我们沟通足够有效了。我们自己都是从媒体人过来的,彼此沟通完全没有障碍。


一句话,我们投资于对的人、对的事,重视“定性”的判断。


本质上的估值是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但是因为我们投的项目都是还没有启动的,不能以此衡量。我们投的都是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大部分是用1000万来估值(具体数额根据项目情况而定)


我们在价值上不太盲目追高。我们的核心在于能够在没有任何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未来,当然肯定也会有误差。我们目前投的项目中有6个是完全没有推出产品的,完全只是一个想法,而且有几个还是和我们敲定之后,才去辞职创业。这种情况下,确实没有任何的数据可言,但我们的核心能力在于没有任何数据的情况之下,我们去看他有没有可能做成这件事情。


因为如果是进入一个看数据的领域,那我们专业媒体投资人的优势何在呢?好歹我们也是做过十几年的媒体,大概了解这件事情的一个概率。


早期项目估值多少一点都不重要,但是找谁做你的投资人是重要的。


范卫锋也曾经将这个问题抛给合鲸资本合伙人霍中彦,得到了与自己异曲同工的答案:大家都知道早期的项目很难估值,所以我们一般倒过来看,你需要多少钱,然后我们拍一个数出来,双方觉得差不多就行了。现在钱很多,我们看到一个数据,过去12个月,中国在VC领域募集资金超过150亿美金,我们身边太多朋友创业,大家谈好一个估值,我说你找其他的,他们不投的,我来兜底,无一例外的都被别人拿走了。


3

作为投资人,对自媒体行业的预测


当今中国的新老媒体人面临着历史性的重大机遇。我们可以预言:几年之内,每一个细分行业、品类、概念、地域、场景、人群,都可能产生1+X家新媒体,占据统治地位。    

——《新媒体十讲》


您在《向死而生:驳“自媒体必死”论》中提到“自媒体是生物大爆炸,很多自媒体会因为无米之炊而慢慢冷却,但是,只要有1%的自媒体坚持、成功,就会造就空前的繁荣。”您认为现在自媒体进化到了哪一步?离大繁荣还有多远?


现在应该说还是在原始营养汤的状态,距离进化史上真正的物种大爆炸还早着呢。现在入场,依然大有可为。自媒体人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成为该细分领域的内容极客。


 “您一直在改变自己、一遍遍推翻自己,寻找自己的定位。”最后找到的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我目前的定位是:帮助新媒体创始人实现梦想。

 

 您怎么看待投资者和被投资人的关系?


投资人是被投资人的参谋长、军火库、后援队。


 高樟资本投资新媒体的标准,只有两条:对的人、对的事。“对的人”压倒一切。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对的人”呢?


我们坚定不移地投资于内容极客。孙子兵法里讲到了五点:智是聪明,信是正直,仁是有责任感且善于分享,勇是勇敢,严是严于律己。


我们希望创始人必须正直诚信,热爱并擅长媒体事业,具有内容极客精神和企业家天赋,能够演好“总编辑+总经理”的角色,其过往经历已经证明其能力和潜力。


对的人很重要,这是一票否决制的。为什么呢?在一个媒体中,真正具有优秀的内容生产能力的人,比例非常低。绝大多数是在一个非常成熟的业态里,就好比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所以我们既不能被所谓的职务title所迷惑,不要以为这个人成了编委或副主编,能力就很强,也许只是因为他的上下沟通能力很强而已。同时也和他的资历无关。


还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偏向于资深的或者是90后的自媒体?我们对年龄没有任何偏向性,为什么?因为,媒体的体力投入对创始人来说没有那么可怕,这件事是能干到比较大年纪的,至少四五十岁的时候。但是,我们投资的13个项目中,目前最年轻的创始人是1989年出生的,目前为止年龄最大的创始人是1970年的。我非常想投资1989年以后的媒体人,也特意去见过好多人,也会特意去看很多优秀的文章。

 

我们后来分析出,在中国媒体的人才中,在1987年至1992年出生的人,出现了一个个断层。这批人中,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没有进入媒体行业。我们那个年代,进入媒体的有很多是北大、人大毕业的,但今时今日这种学校毕业的,很多没有进入这个行业了。那个时候的媒体人有很好的待遇。举个例子,我当时进入《证券时报》作为新人转正后2001年的时候,第一月就拿到税后1万2千的工资,此外还有另外一张卡是部门的钱,也有大几千块钱的。在2001年这样的待遇确实可以招到很好的人。

 

我们看到前两年南方周末的记者,采访了多少大师,但很多新媒体,完全没有当年的机会。因此,很多时候,你需要见过足够多的优秀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阅历与历练。

 

因此,中间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断层,我非常高兴看到在这一两年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回到媒体行业,特别年轻的人,92、93年名校毕业,或者国外留学,都是资历很好的毕业生,然后进入了媒体行业。他们看好这个行业会有更好的机会可以成长,也许未来会有变化。因此,我也特别想投89年以后的人。

 

从能力上来说,这个人必须同时具备总编辑和总经理的双重身份。


传统媒体采编和经营是严格分开的,如果你单位的采编和经营是合二为一的,我只能说这个单位确实不好。但今天在新媒体时代,采编和经营如果严格分开的话,就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直到前两年,我进入投资行业之前,我还经常和别人说的一句话:我不认识一个公关公司的朋友。任何一个公关公司的人找我,我都直接让他去广告部,但是今时今日这么做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第二,他需要强大的进化力。如果他没有进化力的话,只是一个简单的纯媒体,它们能够生存,能够做得不错,但是空间有限。试想,一年365天,每天都发一条广告,你能赚多少钱?每条10万,一年3650万,好像也不是个特别吓人的数额。


 您提到“高樟资本的第一期基金,将专业、专注地投资于新媒体。不会碰O2O、P2P、电商、游戏。”为什么选定了“新媒体”,并且那么坚定地要专注这个领域的投资?


过去15年我一直在做媒体、投媒体,这是我的核心能力圈。巴菲特说了嘛,投资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在新媒体领域,我们有强大的比较优势,能够对创始人提供确实有价值的、货真价值的帮助。


 单个自媒体的未来发展,您更看好哪种形式?


我们投资于垂直领域的优质内容。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这要根据它的垂直领域、创始人的特质来看,也不能简单地教条化。


《孙子兵法》说“道、天、地、将、法”,“道”指的是事物、人性的基本规律,“天”指的是社会大趋势,“地”指的是行业格局、特点、地形,将指的是创始人的本身特质, “法”指的是战略、战术,根据这套东西,可以分析分析这个新媒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您说会专注地投资内容极客。投资布局在内容领域有选择吗?


在内容领域的选择上,我们的面还是比较广的。不过,因为我本人做了十几年的财经媒体,在这个领域更熟悉,所以,我们在财经领域的布局更多一些。除了财经领域,各个领域我们都有投资,比如体育、娱乐、生活等等。


福利:最后浑水将送出30册限量签名版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所著《新媒体十讲》,愿所有奋斗在自媒体、新媒体领域的朋友们从中汲取到经验和营养,在新的一年锦上添花。


自媒体自成江湖,虽不是腥风血雨,但绝对卧虎藏龙


长按二维码
浑水自媒体江湖,等你
|江湖人物榜|求贤令|专栏||行业新闻|在线分享|运营智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