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印度终于从“后洞朗的微醺”中清醒了些

2018-04-03 百姓时事焦点

 提醒:点上方(百姓时事焦点)即可免费本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来源:补壹刀

今天是中印关系的大日子。

68年前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印度,这个集大国、邻国、发展中国家等身份为一体的重要力量,与新中国开始了跌宕起伏的新征程。

去年洞朗对峙,是近些年中印关系的重要节点。很多过去被掩盖的分歧和矛盾暴露出来。虽然最终中印两国凭借理性和克制,妥善化解了洞朗危机,但一些微妙的变化发生了。尤其是印度的心态,从那时到现在,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轨迹。

洞朗对峙结束之初,印度有相当一部分媒体欢呼这是“印度外交的重大胜利”,再次充分体现出三哥的迷之自信。印度舆论在这种微醺的状态下持续好久。

印度《金融快报》标题:印度外交重大胜利:洞朗危机随中国撤出结束

该文章写道:印度没有回应中国的口头攻击,而是坚持通过对话找到和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两个国家的决定被媒体解读为印度外交的胜利,受到了其他国际大国的赞扬。

再看看印度《经济时报》标题:印度不费一兵一卒赢得洞朗战争。

类似这样“扬我国威”的报道,印度应该是数不胜数了。

在这里讨论中国和印度到底谁“赢了”那场对峙,是没太多意义的,缓解紧张局势,对两国都是有利的,如果用民族主义的视角解释这个决定,永远都会各说各话。

洞朗之后,中国在该边境地区增加了永久性驻军和军事装备,还进行了数次大规模实战演习,印度洋上也开展实弹演习。可以说,洞朗危机的确提升了中国对该地区的军力部署和重视程度。想必,印度若想在该地区继续折腾些幺蛾子,要难上加难了。


不少人因此想起了几年前的钓鱼岛“国有化”危机。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让中国实现了对钓鱼岛的常态化巡航,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些中国学者认为,这种类比是不成立的,毕竟钓鱼岛是我方并没有实际控制的争议地区。而印度洞朗事件之后,我方增加军力的仍然是我实控领土。

不过,虽然短时间内路修不了了,但中国保持并发展了对西里古里走廊的威慑。中国最大的改变就是补上了一些威慑力的漏洞。

印度当然也是有所变化的。最起码原先更乐于对周边国家挥舞大棒的印度人,胡萝卜给的是越来越粗了。下面这张图可以明显看出,今年印度对周边邻国的援助有了显著增长。

印度在加强对这些国家的控制力上更为积极了。洞朗之后,中印之间有过好几次风波,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每次几乎都被印度媒体冠上了“下一个洞朗危机”的称呼。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危机好像就要重演。

幸好,印度决策层还是比咋咋呼呼的印度媒体,要清醒得多。

过去几个月间,印度不断做出改善印中关系的举动。印度外交秘书顾凯杰早些时候访问中国,印度内阁秘书要求资深政客以及国家公务人员不得参加达 赖纪念流亡60周年的活动。这是向中国释放一个信号,即印度尊重中国的敏感点及核心利益。印度驻华大使班浩然称,印中政治层面的交流已经恢复。

“印度正寻找共同利益,重新校准与中国的关系。”这位大使说。

这些迹象,对中印关系来说,无疑是积极的。

需要看到,中国实力的快速增加,的的确确让印度很难淡定。

印度在南亚次大陆处在中心地位,经济在南亚也是超强地位。咱们看看地图,除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相邻之外,整个南亚其他国家都是围着印度、彼此互不相连。

印度一直把南亚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也一直把防范区域外任何大国进入南亚当做原则,他们当年对美国就很防范,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加,这些国家对我们亲近感不断增多,印度闹心可想而知。

一些印度人可能会觉得目前中国“将强未强”,是印度“欺负”中国的一个窗口期。但如果印度人足够聪明,就不会像个小国一样,将时间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挑衅,而是抓紧时间修炼内功。

两国有不少合作的空间和机会。维护西北安全,抵抗非传统威胁,印度实际上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盟友。

经济上看,两国双边贸易额去年达到创纪录的845亿美元,中国小米手机甚至已成为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名牌产品,中国60%的航运经过印度洋。中印两国有很多贸易空间可以挖掘,如果印度不是出于政治考量对“一带一路”冷眼相待,莫迪完全可以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中国愿意和平解决洞朗争端,也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将印度视为“敌人”或者战略对手,看到了与印度仍能坐下来好好谈,给与两国更多和平发展时间和空间的机会。

稳住印度,相信也是中国外交一个重要课题。印度是中国战略环境中的一个变量。印度是否与中国为敌,印太联盟是不是能够真的立起来,对中国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危险方向。毕竟现在的印度自信心爆棚,对中国又心存不满。

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权,可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