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7

点击上方人民武警可订阅哦!



“沈阳大厂子那么多,何必大老远跑去看鞍钢?”起初,听说把鞍钢选作现地教学地,总队机关一些干部并没当回事。鞍钢作为一个企业,论创新创造,不算高精尖端;论市值产值,不是行业龙头;论新奇看点或历史积淀,机关驻地就有知名军工企业和百年老厂……舍近求远去鞍钢,看啥?


陶冶在钢都洪炉

——武警辽宁总队党委机关官兵赴鞍钢现地教学深化主题教育侧记


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的鞍钢像一本书,无论哪一页,都写着一代人的奋斗史。4月25日,武警辽宁总队在“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开展之际,组织党委机关干部及直属队官兵专程赴鞍钢开展现地教学,感受奋斗力量,奋进强军征程。总队政治工作部主任王广华感慨地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当我们翻开鞍钢这本书,如同走过一条昏暗的矿道、经过一座火热的高炉、挺过一通艰辛的锤炼,深入其中,深受陶冶。”


“矿道”

漫步


“沈阳大厂子那么多,何必大老远跑去看鞍钢?”起初,听说把鞍钢选作现地教学地,总队机关一些干部并没当回事。鞍钢作为一个企业,论创新创造,不算高精尖端;论市值产值,不是行业龙头;论新奇看点或历史积淀,机关驻地就有知名军工企业和百年老厂……舍近求远去鞍钢,看啥?


在鞍钢博物馆里的所闻所见,却让大家一致感到不虚此行。


有人说,鞍山资源丰富,炼铁炼钢是老天爷给的买卖,得天独厚。而馆内记载:“东北沦陷前后,日寇从鞍山地区掠夺钢铁超过1000万吨,近10万工人成为亡国奴;二战期间,美军出动近百架B-29轰炸机,对鞍钢进行三次大规模轰炸;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对鞍钢大拆大卸,整个工厂几乎丧失生产能力……”日本专家濑尾喜代三对时任鞍钢工会主席王群说:“这里只能种高粱,恢复重建至少需要20年。”



看着一片狼藉、满目萧条的复原场景,官兵陷入了沉思:“是什么力量支撑鞍钢从废墟中站起来?”


这样的思考,官兵并不陌生。回顾党史军史,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饱受磨难的人民军队为什么能够走向胜利?金一南称其为“地火”,恰如其分地描绘了那一代奋斗者的境遇和特质。


“工人老大哥,不容易!”总队组织处干事李全德激动地说:“历史告诫我们,勿忘国耻,落后必然挨打,不败唯有自强。”


矿有脉,树有根,水有源。走过“沧桑岁月”展厅,读到毛主席发出的恢复生产电令,看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署名赠予“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开炉贺词,遍览鞍钢工人与敌特、歹徒搏斗护厂的英雄事迹,触摸鞍钢神奇崛起、提前完成“三大工程”建设的壮举,官兵深刻体会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动力源泉。


历史的矿道,有深厚的精神宝藏。“跟着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当年,鞍钢工人、老英雄孟泰的话,此刻在官兵听来,更加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高炉”

热议


透过博物馆玻璃窗可见,与厂区内现代工艺最先进的新一号高炉遥遥相望的,有一个近百岁高龄的老一号高炉。官兵环绕这座高炉徒步观展,看到了鞍钢人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唱出了怎样的青春之歌。


在“奉献鞍钢”展厅,官兵了解了鞍钢在支援北京“十大建筑”、数座长江大桥和三峡大坝、青藏铁路等项目和国防军工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在“摇篮鞍钢”展厅,三位青年背负行李远赴他乡的雕像,再现了当年鞍钢向全国各地输送人才的历史;在“鞍钢宪法”展厅,官兵们逐字逐句地看毛主席亲笔批示的“鞍钢宪法”661个字批语;在“英模鞍钢”展厅,一座由孟泰、王崇伦、雷锋和郭明义等人物形象组成的大型浮雕,展开了绵延几十年的英模画卷……


出了钢材出人才,出了经验出精神,鞍钢的成就令人震撼——


一家工厂,竟能“生产”出这么多有形无形的宝贵财富。


一座营盘,又该作出怎样的贡献?



年初,总队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青年官兵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每天只求得过且过,对学习训练不上心,对集体活动没兴趣。班长段龙强直言,“佛系”青年的标签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看似无欲无求,实则内心彷徨;看似随遇而安,实则斗志丧失。“和鞍钢工人那股子激情比,当兵只是尽义务、增阅历、拿津贴的想法弱爆了。”战士刘泽航说。


“来鞍钢看看,仿佛回到了一个火热的年代。新时代,注定是一个更加火红的年代。能不能把一腔青春热血化成钢水,浇铸出坚不可摧的钢铁柱石,就要看我们的了。”固定通信中队指导员苏航说。


警勤中队战士董天晴读到刘少奇批示“要全国都有鞍钢的人”,看到“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历史片段,深有感触地说:“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恶劣,只要祖国召唤,优秀工人和技术骨干二话不说就奔赴他乡。今天,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我们更应该有所作为。”


“向前、向前、向前!”熟悉的旋律响了起来。大家惊讶地发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公木,正是鞍钢第一任教育处处长。公木当年认定,鞍钢不仅是一个大企业,更是一座大学校,开创了全国企业教育事业的先河。


“大熔炉、大学校!”这样的共鸣,回荡在官兵耳边。“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为强军伟业添砖加瓦、输送栋梁!”总队宣传处处长王振兴说。



“冷轧”

凝思


昔日的鞍钢,黑烟蔽日、污水横流;如今的鞍钢,层林叠翠、绿荫环抱。


“全集团实现扭亏为盈!”官兵横穿院区,来到鞍钢股份冷轧厂的生产线上,讲解员欣喜地讲起去年鞍钢集团结束了连续5年亏损的好消息。而这也是鞍钢一次次解决困难的一个缩影。


当年改革开放,对鞍钢来说既是一个机遇,更是一场冲击。观念与技术革新慢、产能过剩、下岗分流等问题接踵而至。鞍钢人苦难过、烦恼过、犹豫过,但又一次次挺过寒冬。


“国家一五计划期间,鞍钢成为新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钢都’。而上世纪90年代的鞍钢,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积压,外欠债款,当时有人断言,白给50个亿也救不活鞍钢……”当讲解员说起鞍钢遇到的低谷,在场官兵心里都揪了一下。



如今,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载春秋。与青年岗位能手座谈交流,官兵感到春风拂面。新一代鞍钢人闯深水、涉险滩,坚持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红利,依靠技术改造摆脱困境,由鞍钢制造向鞍钢智造转变,立足自主创新,实现旧貌换新颜……


征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提及总队建设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带队的总队政委吴俊义直言不讳又充满信心:“当前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关键期,各级党委班子决不能被困难和挑战吓住。遇到问题不退缩,遇到困难不推诿,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能不负重托,拥抱改革强军的春天!”归途中,他为此次见学出了一道思考题,随着手机电波传递开来,启发官兵更好地创新、求实、拼搏、奉献。


邹韬奋曾说:“这伟大时代的洪炉,陶冶了多少中国现代的青年战士,陶冶了多少中国未来的青年战士。”鞍钢一行,让官兵对新时代的从军之旅充满了新的憧憬,燃起了新的斗志。他们纷纷表示:“军营更是大熔炉,千锤百炼出真金!”


记者:邢佩伟、陈宇、茅欣鹏

摄影:吴成钢、张洛诚、骆玉全


你可能还喜欢

 

1、历史和现在竟然惊人的相似!

2、守卫红色热土——走近赤水边的武警遵义支队

3、女兵在部队里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4、超燃!看武警特战队员如何花式玩枪

5、H5丨这“十红”教你读懂“红色基因”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杨敏、孙延东、刘凤桥
图片监制:刘海山

主编:王文、魏国荣
编辑:冰晶、化炜、别特、马帅、明阔
邮箱:wjxinmeiti@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