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期特刊丨在琐碎与艰辛中传递温暖

人民武警 2021-09-21

点击上方“人民武警”可订阅哦!

一个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那些“事务”


在琐碎与艰辛中传递温暖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对于更好为退役军人服务、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好事办好办实。

——习近平


  
  2018年4月16日,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让5700万退役军人欢呼雀跃——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挂牌成立。随之而来的是,各省市县乡村实体化退役军人服务机构相继建立,像迎春花般绽放在那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是习主席亲自谋划设计、亲自部署推动的一项工作。
  
  那么,为什么要建立退役军人事务单位?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退役军人所期待的是什么?成立一年以来,他们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8月中旬,记者带着一长串问号踏上齐鲁大地,来到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寻找答案。
  
冲刺在与时间决战的赛程里
  
  8月13日6时许,张宁摇醒了酣睡中的儿子,她必须赶在上班前把他送到数学培训班。窗外,雨若瓢泼。昨天夜里,“利奇马”已登陆东营市,“油城”变成了“水城”。
  
  张宁是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名中层干部,从事党建和财务。作为党员干部,她是称职的,将这两块完全不搭的业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作为母亲,她却是焦灼的,从自己8个月前调整到事务局后,上三年级的儿子成绩从全班第一直接滑落到后几名。“太忙,根本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张宁苦笑着告诉记者,“可在局里,都是身兼数职,没有轻闲的人。
  
  是啊,在这个新组建的单位里是没有“清闲”这个词的。从去年年底挂牌成立至今,事务局的每个人到底为退役军人跑了多少腿、走了多少路,他们可能数不过来。但他们知道,“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里就会沉淀多少真情”。他们知道,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也是现役军人安心服役、专谋打赢的“思想压舱石”。
  
  老话说:“宁守三个摊,不垒一个灶。”但王福军偏偏就在55岁这年干起了垒灶的活。
  
  2018年11月22日,时任东营市政法委副书记的王福军被召到市委参加“退役军人事务局筹备会”。会议最后一项,宣布事务局筹备组领导成员名单,头一个就是他。“毫无征兆地被委以重任,当时都有点蒙。”王福军说,“一辆车拉过来的还有另外4名同志,直奔拥挤而又空旷的局机关。
  
  将“拥挤”与“空旷”并列,不是语病。
  
  拥挤,指的是事务局的临时机关与市税务局、新华书店等另外5家单位同在一栋楼里办公;空旷,是指给他们留出来的那个楼层全部为毛坯房,水泥墙、水泥地,空空荡荡的纯灰色调里面,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装修……
  
  副局长李迎雪是个干练的女同志,分管退役军人思想教育、权益维护工作。至今她仍能清晰地记起,五位局领导从拥挤的电梯中出来,看到那仿佛是工地的楼层时的各自表情。
  
  惊诧!没有比惊诧更能准确形容他们当时样子的词语了。因为,就在一小时前的会上,市委领导下的死命令是“3天后基础设施到位,5天后全体人员进驻”。而面前的一切昭示着,实现上级意图是有相当大难度的。
  
  王福军叫来施工队负责人,指着一间已铺好地砖、正在刷“大白”的办公室说:“抓紧刷完,今晚我就住这屋了!”对方把这句话当作玩笑:“这儿乌烟瘴气的,又没暖气,您可别逗了。
  
  “几天完工?
  
  “按计划是3天后交付,但是……”
  
  “没有但是!”王福军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工程监理,既监质量,更监进度!
  
  是夜,王福军真的住在了那间屋内;3天后,整层楼基础装修全部保质保量完工,办公家具连夜搬入;5天后的清晨,从各单位抽组的39名同志已经开始擦拭着自己的办公桌。紧接着,在充斥着湿漉漉涂料味道的会议室里,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第一次会议召开了……
  
  “家”建起来了,“家庭成员”到齐了,该生火做饭了。幸好,这次“巧妇有米”。
  
  东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授“尚方宝剑”:凡是涉及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事务,各个部门必须不讲条件、全力配合。相关部门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退役军人事务局与财政、编办、机关事务等部门对接后,短短几天内便完成了公务用车划转、辅助性岗位人员申请、服务大厅争取等工作。
  
  退役军人事务局机构编制代码尚未办理,导致保密系统无法连接、公章也刻不出来。市编办闻讯后特事特办,派出专人到省编办协调,三天后全部落实到位。
  
  “相关部门”高度配合,“基层组织”也在竭尽全力。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的全面展开,可不只是一层楼、几十口人就能担负起来的,是需要各区县乡镇多条腿同时走路才能运行的。通知一下达,“全家”齐上阵。几天后,5处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40处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1882处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部建成。全面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专业规范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机构成立后,工作怎么开展是个大问题,局长王福军提出的思路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指引。如“党建统领、文化铸魂(一条主线),打基础、建机制、强保障、谋创新(四项措施),牢牢把握管理和服务(两个永恒主题),切实维护好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一个目标)”的工作思路和“党建工作强引领、权益维护硬责任、移交安置硬指令、双拥共建硬任务”一强三硬的工作品牌。体制机制方面提出了“三有”“三基”。“三有”是“手中有粮、手中有人、手中有器”;“三基”是“基本能力、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做到基本能力抓提升,基础工作抓规范,基层建设抓服务。
  
  继续与时间赛跑。
  
  当时最为紧迫的任务是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其实,在“静候”办公区域完工的那几天里,事务局的人一点也没闲着。大家明确分工,分头打电话通知各所属辖区,要求各基层单位先动起来。座机还没有装上,就用手机打。“刚充了200元话费,不到两天居然就欠费停机。”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科员朱贞高告诉记者。
  
  先前,他们根据武装部门的一些数据估算,整个东营市大约有退役军人5万人。可随着采集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个数字直线上升,最终确定为87700人。累计处理、修订问题数据2077条,实现了符合条件的对象应采尽采、问题数据应修订尽修订。顺利完成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进度居全省前列。
  
  惜时如金。这个词在东营退役军人事务局体现得淋漓尽致。2018年12月29日9时,挂牌仪式开始。按照常理,所有人都认为,当一个新单位正式成立,肯定是要搞一次隆重的仪式,让这里的“新人”闪亮登场。可是,这次不同,完全不同。
  
  在那个飘着雪花的早晨,太阳正冉冉升起。东营市副市长戚思宇与事务局的领导站在门口台阶上,其他同志分成两列,周边围满看热闹的群众。戚副市长和王局长同时伸出手,将牌匾上的红绸子揭下,掌声响成一片。然而,就在大家等着聆听领导作“热情洋溢”的致辞时,却见两个人只是握了握手,接着面带微笑钻进一辆装满米面粮油的汽车。
  
  众人愕然,眼见其他几位事务局的领导也同样登车。此时,大家方反应过来,将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行色匆匆的背影。
  
  其实,早在确定挂牌日期时,他们就达成共识:鉴于时间紧迫,必须舍去繁文缛节。于是,仪式只有一项内容——揭牌。
  
  有人不解,“真就差那个把小时的时间?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新单位的历史一刻啊。”局领导回答:“说差也差,说不差也不差。
  
  说“差”是因为当时正值开展全市范围内的“退役军人大走访、送温暖”活动。整个东营市共有1.8万名重点优抚对象,他们要在春节前实现对这些人的走访慰问全覆盖。要知道,在揭牌仪式的头一天晚上,各个层面的走访人员还都是在深夜里踏雪而归。
  
  说“不差”也是事实,拿出个把小时时间搞个隆重的挂牌仪式也不为过,也影响不到走访慰问的全局。但局党组就是想通过这个举措树立一个导向——真心为退役军人服务是可以掐掉虚花的!

  
跑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
  
  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当秘书科科长张广远代表组织把7000元个案救助金送到军转干部宋培岳手中时,双目失明的老人颤颤巍巍地握住他的手:“我虽然看不见,但我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那一刻,宋培岳的泪水流得满脸都是。
  
  同一时刻,女干部毕惜兰正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行驶在风雪中。雪下了一整天,新兴社区通往市里的路也愈发泥泞起来。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毕惜兰的心情也随之不断下坠着。她心里充满了焦急。
  
  毕惜兰是3个孩子的母亲。老大只有4岁,去年要的二宝,竟是双胞胎,一下子又生了俩男孩。她在想:这个时间小宝贝们在干什么?是不是在哭着找妈妈?其实,她今天完全可以不跑这一趟的。由于这些日子忙得晕头转向,到了快下班的时间才想起今天是小年。“无论如何今天都得把这些慰问品送到刘汝伦家中,让他开心过小年!”刘汝伦是位老兵,曾荣立战时二等功,也是她的重点服务对象。
  
  想想刚才刘汝伦接过那些大包小裹时的感动样子,毕惜兰的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这个退役军人事务局里共有11名女同志,除了宣传干事刘秀杰因参加工作较晚还不是党员外,其他10位胸前都佩戴着党徽,小刘也在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采访中,刘秀杰多次用到“恐慌”这个词。“能力恐慌”“本领恐慌”“时间恐慌”,说自己压力山大。事务局成立时,她正在休产假。她跟别的二胎妈妈不同,儿子的出生非但没带来喜悦,反而是无尽的担忧——孩子早产了50天,足足在保温箱里住了37天。那一阵子,她每天下班后匆匆忙忙回到家里给二宝喂奶,再赶回来加班,晚上11点多离开办公室是常事。
  
  “战场上不分男女,我们这里也是一样,每天都过得跟打仗似的。”办公室主任李翠笑声爽朗。
  
  表面上看,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女同志个个泼泼辣辣,似乎都是撑起不止半边天的样子,可她们内心是柔软的、细腻的。采访中,有人讲了个李翠掉眼泪的故事。
  
  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李翠结识了一等功臣张吉旺。张吉旺参加过边境作战,荣立一等功。转业到地方后,在公交车上制止抢劫行为,被刺中好几刀,再次荣立二等功。看着张吉旺身上的累累伤痕,一向坚强的李翠落下眼泪。她说,自己真的被震撼了,同时也愈发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重视起来。“能为这些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的英雄人物服务,我内心充满自豪感!
  
  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提出的工作理念是“坚持以服务军人为中心”,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抓工作、促落实,尽心竭力为军人军属解难题、谋福祉。这一点,从悬挂光荣牌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悬挂光荣牌是所有穿过军装人的期盼,但怎么挂?谁来挂?事务局党组提出“找到人、送到家、挂上墙”的原则,要求不仅要保证悬挂工作落实到位,还要举行“简朴、庄重、热烈”的悬挂仪式。决不让光荣“悄无声息”。
  
  “那天风很大,也挺冷,但没想到王局长会亲自给我家挂上光荣牌!”尽管事情已经过去有段时间,老兵程德军仍激动不已。3月上旬,事务局局长王福军一行专程上门,为程德军家挂上了“光荣之家”的牌匾,邻里乡亲把小院围了个水泄不通,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上传“朋友圈”。光荣牌悬挂完毕,王局长握住程德军的手叮嘱:“有困难随时联系!”那一刻,程德军激动地立正敬礼:“为自己曾是军人而骄傲!
  
  事实上,程德军早就视王福军为恩人了。上世纪90年代,志愿兵程德军转业至某保险公司。但直到那家保险公司倒闭时,才发现自己的档案居然因保管不善而丢失。办不了身份证、住不了宾馆,后来实行实名制时,又买不了火车票……老程欲哭无泪,自己怎么突然间就成了“黑户”呢?他上诉到法院,四度仲裁后仍解决不了问题。信息采集时,得知他的情况后,王福军主动跟他结成对子,先是带着他跑到原部队,界定入伍、转业时间,接着打专门报告落实其工资待遇、补缴养老保险……遗留了20多年的问题一下子被解决得彻彻底底。程德军也从原来的“上访大户”成了事务局的义务政策宣传员。
  
  动不动真情,结果两个样。
  
  采访中,办公室主任李翠讲起了这样一件事:局里规定,凡是荣立过三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光荣牌”都由领导带队上门悬挂。有一天,王局长准备到前年退役士兵、三等功荣立者张俊江家里时,却几次联系未果。工作人员从邻居那里得知,小王一家已于去年到新疆打工。按常理说,事情到此即可告一段落,待其返乡再行补办。
  
  然而,王福军却不同意。他执意要来张俊江的新号码,添加为好友,开通了视频,让小张亲眼看着“光荣牌”被一下下地钉在了自己家门楣正中。电话那端,张俊江泪流满面……
  
拼搏在真心向往的阵地上
  
  匆匆赶回来接受采访的副局长潘文海满脸疲惫,他告诉记者,上午广饶县来了6位年近七旬的老兵,寻求界定曾经参战身份。讲政策法规、核实档案、对接乡镇……一忙就是一上午。刚刚自掏腰包请老兵们吃过饭,又派车把他们送回去。潘文海曾任武警东营支队政委,对退役军人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正聊着,会议室的门被敲开。一见来者,众人都起身相迎,是大家的“老熟人”——伤残军人张友光。上世纪90年代初,多次立过战功的老张退役返乡,被安置到一个乡镇企业。而今,那家企业早已破产,他却被查出肝癌。在普查登记时,张友光的病情引起局党委的关注。“一班人”达成共识,要让功臣真切感受到温暖,要让功臣知道党和国家从来没有忘记他!经过积极协调,利津县政府决定对他的医药费实报实销。这次老张就是借到东营市人民医院复查之机,特意登门致谢的。
  
  送走老张,迎来小孟。
  
  他们口中的小孟,是海警某部政委孟浩。孟政委1983年出生,事务局领导这样称谓让他感到格外亲近。此次,孟浩是来呈送海警工作站绿化方案的。
  
  听闻记者是人民武警报社来的“娘家人”,孟浩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东营市有着4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是山东海警某部所辖七个海防城市之一。上级要求4月底前将筹备工作落实到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营房问题。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福军亲自挂帅,带着他们到处选址、找房子。最终,一栋位于市区繁华地段的独立小楼进入他们的视线。那里交通方便,利于机动,尤为关键的是楼下有着一个大面积停车场,可以满足官兵训练、设备安放的需求。然而,当王局长按照对方留下的联系电话打过去后方知,就在前一天,那栋楼的管理部门已与一家保安公司草签了租赁协议。王福军没有丝毫犹豫,马上登门拜访那家国企单位负责人,讲国家拥军政策、谈社会责任,最终说服对方将楼房无偿提供给海警官兵使用。
  
  “部队已于4月19日整体搬入,提前完成了搬迁任务,现在已完全步入正轨。”孟浩告诉记者,在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的关心下,各县区海警工作站的营房也都落实到位。“甚至就连购置营产营具这些琐事他们也都积极协助,简直是事无巨细地帮我们!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退役军人事务局“一正四副”领导的办公室不设具体名牌,门口悬挂的都是“局领导”。“局里虽有分工,但必须保证所有的门都是敞开的——我们真诚欢迎每一名来这里办事的退役军人到办公室里坐一坐。就算只是聊会儿天、喝杯茶也好。
  
  然而,有一次副局长潘文海给一名退役军人倒了杯茶,对方没有喝,还泼到了他身上。
  
  那天,这位老兵敲开了门,是来寻求解决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待遇的。当年他转到了一家在当时看起来还算不错的企业单位,可几年后,这家企业破产了。对于这类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单位和个人,尚未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于是潘文海热情地给他泡了杯热茶,让他坐到沙发上,慢慢聊起了当前政策。谁知,这位老兵不买这个账,没说几句话,火气上来了,竟将手中的茶水朝潘文海泼了过去。潘文海一句玩笑话缓和了尴尬局面:“老班长,你这是典型的欺负新同志啊……”
  
  事实上,当茶水泼出的一瞬间,那位老兵就后悔了——自己太不冷静,人家不是正在耐心地讲政策吗?自己的肝火怎么就突然升腾起来了?万万没想到,面前这个比自己晚入伍几年的“新兵蛋子”竟如此有涵养。潘文海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有血性的曾经的军人,那一刻自己也的确有点恼火,但想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有火也不能发啊。只能带着责任和感情感化他们,让他们有更多的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
  
  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后,许多退役军人的期望也跟着在心里一个个冒了出来。他们希望遗留在自己身上的历史问题能随着事务局的成立迎刃而解。可现实摆在那里,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其实,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伊始,这个突出矛盾就摆在众人面前。随着工作深入展开,发现很多退役军人的诉求缺乏有力的政策依据,即政策碎片化问题。
  
  在台风“利奇马”过境东营市后的一个中午,记者见到了前文中提到的老兵刘汝伦。
  
  刘汝伦在那场举世闻名的边境作战中,作战勇敢,荣立二等功。退役后,家乡领导照顾功臣,特意安排他进入一家企业。在当年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那家企业属于热门。但仅仅过了10个年头,这个企业破产,他下岗了!其间,他也曾找相关部门咨询,得到的答复均为“没有相关政策”。
  
  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后,他仿佛看到了曙光,第一时间来找娘家人报到。事务局党委对他的情况高度重视,派专人调查摸底“当时荣立战功,现在生活无来源的退役军人数量”。
  
  最终,经过研究探讨、请示上级,退役军人事务局决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指导、综合施策”的解决途径,为全市存在此种情况的老兵发放生活补助。
  


奋斗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一个转身夏天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秋天就成了风景。站在六楼的会议室向外望去,夜空晴朗,虽然没有月亮,能见度却很好,星星亮闪闪地镶嵌在深邃的天幕上。
  
  采访中间休息,在等晚饭送过来。副局长赵世宇坐到记者旁边,一个劲儿地表达歉意:“我们每天加班都是吃盒饭,今天委屈你们了。”这期间,他向记者聊起了退役军人安置的事情。
  
  退役军人事务局梳理发现,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减员增效,指令性安置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市场导向配置人力资源,直接冲击了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虽然政府克服困难每年拿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指标,但前些年依然存在僧多粥少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单是“粮食不够吃”这一条,就让事务局的同志犯了难。但是,没粮也不能饿着啊,就自己想办法找吃食。或者说,被逼无奈的他们只能自力更生地生产“粮食”了。
  
  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范围内发放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现状和培训需求调查问卷1万多份,收回有效问卷8000余份。把未就业、无固定职业退役军人最基本的情况摸清、最迫切的需求摸透、最棘手的问题找准,为开展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这次问卷调查为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播种”明确了方向,从三个层面做好各类退役军人的就业保障工作。
  
  先说保障性就业。这是一项兜底工程,以开发公益性岗位为主,主要面向年龄较大、缺乏工作技能的退役军人群体。一名2003年到保险公司就业的老兵,因拉不来保险常年领不到工资,事务局就把他协调安置到了辛店办事处的公益岗上。
  
  再就是稳定性就业。这类就业对技术和技能都有一定要求,只要通过培训达到标准就可以推荐就业。目前,已有数十名退役军人在事务局的引荐下,奔赴各自岗位,重新书写军旅之外的新篇章。
  
  第三个层面是高质量就业。这类就业准入门槛较高,有的甚至需要专业资质,比如消防员、监理员等。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委托专业机构对退役军人进行培训,协助他们取得资质,推荐就业。
  
  “种子”有了,再寻“肥料”。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找寻的“好肥料”就是搭建“创业两库”。
  
  他们先是完成了创业导师专家库的建设,通过第三方和直面社会选聘方式,择优选聘创业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或社会成功人士,作为创业导师专家。根据退役军人需求,由创业导师专家为退役军人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增强退役军人市场竞争力。
  
  接下来,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始建设创业项目库。对社会优质创业项目进行广泛收集,聘请第三方进行梳理、评估,再综合退役军人个人愿望、素质能力、资本实力等因素,有针对性地为其推荐创业项目,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更好创业。
  
  黄河三角洲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董事长薄歆宁就是“两库”的受益者。薄歆宁是武警东营支队原支队长,2016年自主择业后主动作为,带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高度重视这一创业成功的典型,主动派出“两库”成员对其帮扶。经过一系列努力,薄歆宁的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越,先后成立了孵化企业10家,安置退役官兵179人,创造出近千个就业岗位。他本人也在今年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有一个共识:上级组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初心是服务管理保障退役军人,逐步让军人成为被尊崇的职业。它是退役军人的服务部门,绝不是维稳部门。由于以前各级对退役军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有短板、政策有欠缺,致使退役军人的信访量依然很大。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成了事务局的“事务”。但只要大家敢正视、敢担当,千方百计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撑腰做主,就会做好退役军人的“代言人”“娘家人”。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送岗位、进军营”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上看到,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邀请80多家招聘企业、培训机构和社会组织参加,人力资源、金融税务部门提供了政策咨询服务,820名退役军人参加应聘,603人达成初步就业协议,217人现场填写了求职登记表。
  
  记者正在招聘会现场采访,一个小同志主动上前打招呼。定睛一看,是武警青岛支队新闻报道员小刘。原来,小刘家是东营市的,年底就要退役了。听闻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这个活动,立马请假回来。他凭着发表文章的厚厚剪报本,已跟《东营日报》草签了应聘记者协议。“真没想到退役就有工作干,这完全得益于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牵线搭桥啊!”小刘感慨万千。
  
  此外,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煞费苦心地闹起了“网络服务革命”。
  
  在针对服务对象的方式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中,他们发现互联网不管“加”上什么,都会造成一场革命:加商品变成了淘宝,加货币形成了支付宝,加手机变成了微信,加出租车变成了滴滴……这是为什么?因为信息平台既是可用于衍生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环境,也是智库。
  
  于是,他们的脑海里灵光闪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在需求、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零散性,决定了事务局也是可以搭建“互联网+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平台的。深信只要抓好“线上与线下、实体和网络”的有机结合,通过“虚”的网络实现“实”的服务,就能让市场需求和退役军人就业供给精准对接。
  
  说干就干,且立竿见影!河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试点,率先与移动公司建立起云MAS信息发布平台,与相关部门、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先后发布用工信息2600多条,组织专业招聘见面会6次,向区交警大队、区交通运输局等单位输送了16名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这个结果让所有人满意。
  
  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才刚刚起步,他们仍在为退役军人的事务忙碌着。那是千万个奋斗在新事业、新岗位上忙于新事务的“新人们”的缩影。
  
  或许,他们的事务很平凡,但从事的事业绝对可以称得上伟大!因为,每一个新兵都会变老,每一个老兵都会离开,每一个退役军人都需要关怀。
  
  诚如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位同志所言:“这是一个崭新的事业。前方的路还很长,沉住气,慢慢地、坚定地走吧!
  



短评:


给退役军人一个“家”

  

李增瑞  潘明

  

有一种身份片刻未忘,有一种牵挂须臾未断。

    在接见第六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暨2014年军转安置工作会议代表时,习主席动情地说:“见到大家感到十分亲切,因为我也是一名军转干部。”他还要求各级“必须做好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该保障的要保障好,该落实的政策必须落实,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些滚烫的话语和殷切嘱托,蕴含着习主席对退役军人的深厚情感,温暖了无数现役和退役军人的心。    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是在国务院机构精简调整的大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厚植强军根基的战略考量,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人的关心厚爱。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广大官兵和退役军人纷纷点赞。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军人之所以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源于人民群众对军人的普遍认可、高度肯定,是军人凭不懈努力赢得的。战争岁月,无数军人舍生忘死,用鲜血与生命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和平年代,一代代军人保家卫国,用奉献和牺牲诠释忠诚、报效国家,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是对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无私奉献的总结,更是千千万万退役军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真实写照。    军人的荣誉感,需要全社会的尊崇来培植和呵护。涵养一种“全社会尊崇”的氛围,就能激励军人在献身国防的奋斗中义无反顾。所以说,做好服务退役军人工作,收获的不只是老兵的集体感和归属感,更是对军人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解决的不仅是退役军人的实际困难,更是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稳定的不只是退役军人群体,更是部队军心士气;推崇的不只是英模榜样,更是一种爱军拥军的社会风尚。    习主席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大量退役军人安置优惠政策,同时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设立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中心,全面推开了为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的工作,5700万老兵的热切期待成为现实,“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日益深入人心。    优待,一个都不能少。退役军人事务部的成立,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退役军人之间架设起心灵的桥梁,建立起感情的纽带,在此基础上做好服务退役军人工作,更需要负责退役军人事务的同志带着感情把好事办好,带着温度把实事做实,用悉心换取信任,用真心拥抱军心,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从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努力中,我们看到了这项事业的希望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为退役军人打造的这个“家”,会越来越坚实、越来越温暖。




文字:李增瑞、潘明

供图:程子健、聂广鹏、孙玉华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可能还喜欢

 

1、祖国,很荣幸我能守护你!

2、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节日赞歌!

3、震撼!国庆70周年阅兵装备图鉴

4、威武!威武!威武!

5、一首《我爱你中国》 唱出了中国军人的心声!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刘凤桥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张宇、王文

值班编辑:别特、王宝元

邮箱:wjxinmeiti@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