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期特刊|新兵成人礼:那副红肩章到底有多重

人民武警 2021-09-22

点击上方“人民武警”可订阅

新兵成人礼:那副红肩章到底有多重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初入军营的他们,正试着从内打破,在破壳之际,遇见最好的自己。
  
——题记
  
  今年9月,武警北京总队对新入伍的战士进行调研。他们中既有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也有创业团队的领导,还有直播平台的网红……3个月前,这批新战士还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3个月后,他们都经历了新兵授衔仪式,戴上了红肩章,完成了在军营的“成人礼”。
  
  面对与以往日常状态相去甚远的军旅生活,这批新战士是怎样适应部队严格管理、紧张生活和艰苦训练的?时值新兵入伍100天,记者走进武警北京总队新训团,沿着新兵们成长的轨迹,倾听他们成长的声音,感受红肩章承载的重量。

  
明白了琐碎,就理解了生活的本质
  
  “冲,向前冲……”
  
  “集合了,赶紧起床!”一只大手不停地摇晃着新兵一大队战士杨俊杰的肩膀,耳边传来班长周永帅急促的声音。
  
  入伍第一天,杨俊杰是被班长晃醒的,而就在睁眼的前一刻,他还做着一个关于拯救世界的梦。
  
  杨俊杰还没完全清醒,迷迷糊糊地披上了作训服,起身就往楼下跑。他路过一楼的军容镜,瞥了一眼,愣是没认出镜中的人:鞋带散着,衣服纽扣没扣上,体能服的下摆还露在外边……记忆碎片闪烁着梦中的影子,他是谍战大片中的特工,正与队友追踪一伙盗窃了毁灭全球核军事密码的恐怖分子。
  
  “杨俊杰!”“到!”
  
  中队长浑厚的嗓音像是一双无形的手,把杨俊杰从遥远的地方拉到了现实。梦碎了。
  
  从小看着谍战大片长大、梦想成为一名特战队员的杨俊杰万万没想到,入伍后的自己竟然会那么狼狈。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
  
  “没有比叠被子更琐碎的事情了,这简直是在考验我的耐心!”
  
  好汉难过“被子关”。杨俊杰入伍前不要说叠被子了,连洗碗、晒衣服都是稀罕事。“家务干得再多,也不如考试拿个前十。”在强大的考试竞争压力下,杨俊杰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而父母几乎包下了他学习之外的一切琐事。自从离开父母后,杨俊杰像是缺了一根行走的拐杖,在军营里跌跌撞撞碰了不少壁。
  
  “10分钟内必须叠完被子,而且必须保证质量,不然会影响班里的内务评比。”老兵眼中的“家常便饭”,却是杨俊杰起床后的头疼大事。看着这床承载着时间、荣誉甚至是一个人情绪的被子,记者体会到了杨俊杰内心的苦。
  
  和杨俊杰一样,双胞胎弟弟杨俊翰面对生活中的琐碎也会不知所措。入伍第一天晚上,杨俊翰就遇到了难题:不会洗衣服。“那天晚上点完名,我把内衣内裤和袜子放进了脸盆,正准备添加洗衣液时,班长喊停了。后来我才知道,袜子和内衣裤要分开洗。”一提到这件糗事,杨俊翰显得很不好意思。
  
  “我高中时就会缝衣服、蒸馒头,这些事在多数新战士看来,几乎完全无法想象。他们有问题可以找父母、可以找出很多办法解决,但直到最后才会想到依靠自己来解决。”中队长任晓伟指出了个中原因。
  
  看着新战士薄弱的自理能力,带兵骨干有点担心,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也料到了这个情况。11月的一个晚上,记者拨通了杨俊杰家长的手机号。这是典型的小康之家,父亲是城建部门的职工,母亲是律师,双胞胎兄弟从小和父母生活,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自从今年高考结束后,兄弟俩想要锻炼自己,于是报名入伍。当提及俩孩子入伍报国的选择时,母亲毛晓颖欣喜之余表现出担忧,“他们都是我们的‘掌中宝’,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就让他们远离了生活的琐碎。”
  
  连生活都不会的人,怎么成为男人?又怎么成为军人?带兵骨干反映,近几年,战士们的文化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但自理能力却大不如前。他们入伍前怎么生活?杨俊杰说,肚子饿了点外卖、衣服脏了送干洗店、交通出行打“滴滴”,一部手机就解决了生活的琐碎。但是,来到部队后一切便利都止于手机。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父母怀抱,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热血军营,00后们说,来到部队后,感觉像穿越到了上个世纪。
  
  生活并不像谍战大片那样惊险刺激,平凡琐碎才是本来的面目。新战士们看到能力上的短板后,选择了积极的应对办法:“干,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
  
  新训大队巧妙地设计了值班副班长轮流制,新兵轮流担任副班长,开启了“倍速成长模式”。
  
  杨俊杰担任副班长的那个星期,要做的就是繁琐的小事。他学会了最后一个离开,因为他要仔细检查一遍宿舍的物品摆放,水杯、凳子、鞋子、毛巾,想方设法地摆成一道线;他融入了集体,战友的被子没有叠好,他也会替他们操心,试着帮忙整理得棱角分明;他担起了责任,班里打扫环境卫生,他成了最忙碌的身影,就怕内务卫生流动红旗被其他班抢走……生活的琐碎一斧一凿地雕刻着杨俊杰,在调整改变中,他慢慢地适应了部队的生活。
  
  10月24日,指导员黎淇在课上问大家来到部队后学到了什么。有人说学会了感恩,有人说学会了坚持。杨俊杰给出了简单的答案:学会了叠被子。
  
  座位间发出一阵笑声。杨俊杰有点激动:“来到部队后,最难学的就是叠被子,我曾畏惧过它,想要逃避,但是这并不能解决问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生活的琐碎都无法应对,更不要说冲锋上战场了。战友们,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像叠被子那样的困难,那么请正视它、面对它、战胜它,让自己首先成为生活上的强者,再当战场上的王者。”话一说完,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严格,凿刻着军人应有的性格
  
  刚走进梦寐以求的军营,新训十三大队女兵叶祥莉就吃了一记“闷棍”——
  
  那天夜里,叶祥莉正睡得香甜,突然,走廊传来一阵急促的哨声。她从梦中惊醒,摸黑开了灯,随即走廊传来一声命令:“关灯,紧急集合!”
  
  这是新兵入伍的第一次紧急集合。几天前,班长提醒大家,一旦听到短促的哨音,就要绷紧神经,以最快速度打完背包,到操场集合。
  
  哨音打破了寂静,屋里漆黑一片,只有星点月光散落在床头。这让人怎么整理装具?走廊上哨声不断循环,叶祥莉焦急地寻找鞋袜,战友们手忙脚乱地翻着柜子,屋内乱成一团,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正当叶祥莉忙着穿衣服时,一束手电光从门外射了进来。电灯再次被点亮,屋里一片狼藉,床铺和地上凌乱地放着衣服,脸盆、牙具散了一地。开灯的是班长栾魏雪,她站在门边,面容严峻,随后转身走了。
  
  等到叶祥莉跑到操场时,大部分新兵已经列队完毕。栾魏雪面无表情,看得出她对这次紧急集合很不满意。她拿出手电筒照亮了手表,长叹一口气,“用时17分钟。同志们,要是担负处突任务,17分钟战斗可能已经打响甚至结束了。是军人就要上战场,上战场就得在分秒之间赢得战机!”
  
  入伍前,叶祥莉是大学“大学生军训教官团”的一员,她曾经连续三年担负新生军训任务,而且还是学校“女子国旗护卫队”第一任女队长。从小憧憬绿色军营的叶祥莉,也早早地为参军入伍做了准备。然而,军营之严,还是让叶祥莉有点吃不消。
  
  “摸着黑干啥都不方便,太不讲理了。”“白天和晚上紧急集合没有可比性,17分钟集合完毕,这速度不慢啊。”“白天打背包也没少练,可怎么一紧急集合就不会了呢?”……回到宿舍后,大家趁班长不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开起了“吐槽大会”,连声埋怨班长“刁难”人。
  
  就寝的哨音再次吹响,叶祥莉关上了灯却没有一点睡意。她睁大眼睛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散落一地,她曾期待自己能像阅兵方队的队员一样,飒爽英姿,沉稳干练。但回想起刚才发生的那一幕,叶祥莉久久难以入睡。
  
  “‘自己的韵律不被外界打破’‘能够自己打发时间’‘一言不合就拉黑’,00后新战士在性格上普遍自我,与严肃紧张的部队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带了2次新兵的班长栾魏雪深有体会,当初她来到部队,也是对起床要读秒、被子要直角、内务整到不胜其烦、训练训到咬牙切齿体会最深,谁还不是这样挺过来的?
  
  “只有在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下,一钎一凿雕刻出来的军人和军队,才会具有不差毫厘的执行力。”第二天早操结束后,栾魏雪在班里说起了自己第一次紧急集合的经历。
  
  “和昨晚一样,紧急集合的哨音在熄灯后没多久就吹响了,我们反应很快,动作也很迅捷,不到3分钟就冲到楼下集合了。虽说这是中队第一次组织紧急集合,但在平时,班长带着大家训练了无数次,在无数次打背包中我们找到效率最高的捆绑方式,在无数次携装物品中我们发现了利用背囊空间的窍门。”
  
  显然,栾魏雪们在日复一日的矫正和雕刻中,把服从意识根植在了灵魂和血脉中,成为职业的条件反射,而这种坚决的执行力,在关键时刻决定着战场的胜负。
  
  没有严格,哪有战斗力?叶祥莉恍然,同样是第一次紧急集合,自己的17分钟和班长的3分钟,看似是时间上的差距,实则是打仗之弦是否绷紧的问题,而这种敏锐的条件反射和军人意识,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在长年累月的训练中打磨出来的。
  
  一向不苟言笑的栾魏雪总给人高冷的感觉,而经历了昨晚紧急集合的事后,栾魏雪组织训练变得更严格了。在队列训练时,新战士齐步摆臂达不到整齐划一的标准,栾魏雪会反复训练十多遍,为了形成肌肉记忆,手臂和腿部定形训练的时间也增加了一倍。经历了紧急集合这一课的女兵们也慢慢理解了,训练只有高标准、严要求,脑中才能形成不差毫厘的执行力,最重要的是要让班长看到进步,这是对她最大的安慰。
  
  一天训练结束后,大家都很疲惫,但在晚饭后,女兵们主动要求班长教打背包。这个主意是叶祥莉提出的,其实她也是想和班长交流感情安慰一下她,因为紧急集合时,女兵们掉链子,导致班长挨了批评。
  
  栾魏雪一进屋,就看出了大家的用意。“其实第一次紧急集合都很紧张,也会闹出好多笑话。排长批评得对,严是爱、松是害,不严格训练就带不出好兵,就是失职,就要栽跟头、打败仗!”
  
  栾魏雪的话句句打动人心。之后的每个晚上,叶祥莉在入睡前,都会把装具收拾得整整齐齐。也许,夜里大家酣睡之际,楼道还会传来紧急集合的哨声,但女兵们都时刻准备着。
  


冲破枷锁,要通过岁月的历练
  
  “我叫王承遥,来自新训十五大队四中队,贵州三都人,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高中毕业没找到工作,做过小生意投资失败,年轻人吃过的苦,王承遥也吃了许多,对于来部队当兵,家里是非常支持的。但对部队的了解,王承遥仅限于爷爷的军功章。
  
  接到人武部入伍通知书后很激动,王承遥希望人生的抱负能在军营实现。接兵干部问他能不能吃苦、吃大苦,他想都没想就点了点头。“当兵吃苦,这和农民下地干活一样天经地义。”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懵懂地一点头,从此应下的是什么样的神圣使命、走上的是什么样的艰苦军旅。
  
  来到部队后,王承遥才感到,比起做生意时起早贪黑、奔忙拉货,部队的训练可是苦多了。队列训练,王承遥居然成了笨手笨脚的“痼癖动作大王”;站军姿,他直直地站着,就是没别人显得挺拔帅气,班长一个劲地提醒:“承遥,收小腹收小腹,队伍里就你肚子突出来一块”;长跑,他还没跑上一里路就累得气喘吁吁,班长在一旁鼓着劲儿让他赶上队伍……
  
  基础薄、体能差,好几次在深夜,王承遥捂着被子偷偷地抹眼泪。他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当兵的料、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10月的一个周末,王承遥静静地待在角落里,翻看手机上的老照片。入伍前与父母的合照、生意合作伙伴阿东、老家池塘的荷花、爷爷的军功章……一幕幕画面像放电影一样,当翻到这张军功章照片时,王承遥身上一下子涌上了一股暖流。
  
  这是爷爷的珍贵荣誉,也是王承遥的宝贵财富。来部队前,爷爷特地将这枚军功章交到王承遥手中,他希望孙子能够像自己在朝鲜战场上那样勇猛、荣立军功。王承遥的耳畔回响着爷爷的嘱托,“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遇到困难不要怕,像爷爷那样,熬过黑夜就是光明!”
  
  看着手机中的照片,王承遥在温存的记忆中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力量。面对挫折,谁愿意当弱者轻易服输?到部队会遇挫折,这是王承遥早就做好心理准备的,或许比想象中更苦,但王承遥始终相信,年轻就意味着可塑,他必须坚持下去。
  
  王承遥首先制订了减肥计划。减肥,谁都知道就是节食加运动,可真正实施起来,王承遥却感到像扒皮一样困难。每次长跑到15分钟,王承遥就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两腿发软,上气不接下气,两条胳膊想要摆动却不听使唤,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让王承遥想要放弃,但是每次想到爷爷的军功章和父母的期望,他就会慢慢地往前迈一步,再迈一步……
  
  “哪怕现实再残酷,我都不能打退堂鼓,终有一日我要拿到像爷爷那样的军功章,让父母为我骄傲!”
  
  新训一天天过去,就像班长说的那样,越来越残酷、越来越严格,从白天训练拓展到夜训,从1公里长跑变为3公里,从分解的作战动作到连贯的战术行动。苦和累在战士们的身体里波动着,有时痛苦如刀割,有时麻木恍惚,有时手脚皲裂。王承遥和战友们一样,变得更加黝黑健壮,因为总是咬牙坚持或用力呐喊,他们的眉宇间有了凝重的线条。他们就这样被部队生活催熟了,变成了一个个勇敢强壮的男子汉。
  
  想要在军营脱颖而出,不但要通过岁月的漫长历练、更要通过极致的痛苦才能抵达。来到新训大队快100天了,王承遥的苦没有白受,他足足瘦了10斤。刻苦训练给自己身体和心理带来的变化,让王承遥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在王承遥的新兵鉴定上,新训干部郑重地写到:你有成为一名优秀士兵的好潜质,祝你成功!
  
  那是王承遥军旅人生获得的第一枚珍贵“勋章”,他捧着那张卡片,久久无言。他把那几句话融入了血液:“我没有给爷爷丢脸。”
  
  12月的京郊,寒风凛冽,像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新兵们顶着严寒向最后的胜利冲刺。距离终点500米,一个瘦小的身影冒了出来。
  
  “王承遥,加油!你就是最优秀的战士!”王承遥咬了咬牙,铆足一股劲加速往前冲。他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迈进,一名又一名战友被他超越。他追赶着,带着美好的愿景,向着优秀士兵的队伍冲刺着……
  


成长,常常是在不断地折腾中挣扎
  
  “嘟——”哨音响起后,新兵们不停地翻折着被子。1分钟后,被子叠完;3分钟时,被子的4个角整整齐齐的;5分钟时,被子的侧棱线条分明……“停,全体起立!”
  
  10月底,新训一大队举行叠被子比赛。整个篮球场上铺满凉席,新兵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床军被,更是一次是否适应部队生活的检验。
  
  杨俊杰看着自己的被子有些激动。入伍两个月,上百次反复叠被子,有时自己感到很满意,但是班长却无情地下了重叠的命令。被子拆了又叠,叠了又拆,杨俊杰逐渐掌握了叠被子的要领,他迫切地想找到一个能够证明自己的方式。这次叠被子比赛,他盼着自己能拿到名次。
  
  成绩当场公布,杨俊杰叠的被子得到了表扬,大队为他颁发了内务标兵的奖状。
  
  当天晚上,杨俊杰通过微信给父母发了两张照片,一张是他叠的被子,另一张是奖状,同时写了一段话:“亲爱的爸爸妈妈,自从来到部队,我学会了照顾自己,请放心。”
  
  在事隔一个月后的授衔仪式上,杨俊杰父母再次感到孩子的拔节成长。
  
  11月25日,大队举办新兵授衔仪式,为了让新兵家长见证这场特殊的成人礼,部队特地利用网络同步直播活动现场。当直播画面切换到双胞胎兄弟被授予列兵军衔时,母亲毛晓颖心中的担心和忧虑烟消云散。“儿子,你们是父母的骄傲!”毛晓颖发送了一条祝福弹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从擦皮鞋到叠被子,军营中的琐碎让杨俊杰感到生活的精致,而过去让他仰慕的军人“标配”渐渐地成为自身的气质,就像打磨被子一样,杨俊杰把自己打磨成最想要的样子。
  
  在新兵连,新战士在折腾中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考验,他们挣扎着,和自己的短板较量着,但最后,他们都挺下来了。叶祥莉也一样,闯过了一关又一关,最终戴上了红肩章,变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11月23日上午,新训十三大队进行了新兵授衔仪式,这是叶祥莉梦寐以求的光荣时刻。在雄壮的军歌声中,栾魏雪给叶祥莉戴上了肩章、领花和帽徽。短短的一分多钟,叶祥莉的思绪高速飞转,惊醒她美梦的哨音、班长反复下达的口令、集体行进时整齐的步伐,还有手上的茧子和脸上的伤疤……叶祥莉出神了。
  
  “叶祥莉,祝贺你,以后再接再厉!”栾魏雪冷峻的脸庞露出了动人的微笑。叶祥莉一下子回了神,看到班长温暖的一面,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女兵爱美,授衔仪式结束后,班里拍了一张“全家福”。叶祥莉拿出入伍第一天时拍的照片作对比,戴上红肩章后,整个人精神了不少。
  
  “来到部队快一百天了,每天都好像闯关,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这些折腾的日子却是刻骨铭心的,一路上在跌跌撞撞中摸索着前进,现在回味起来挺有成就感。”看着照片,叶祥莉发现了身上的学生气已经褪去,眼神中散发出的果敢和刚毅让她军人味十足。
  
  相比杨俊杰和叶祥莉,王承遥的“逆袭”之路,是他笃定用岁月里所有的伤痛与劳苦、忍耐与坚强、汗水与鲜血,一笔一笔勾勒出了自己选择的别样人生。
  
  戴上红肩章后的王承遥静静卧在靶场上,他所有感官都张开了,风抚过皮肤让他推断出风速,草叶斜过的波纹让他看出风力……这一切变成了他瞄准的参数。
  
  “砰——”子弹冲出枪膛,向靶心驰去。
  
  这是王承遥授衔后第一次实弹射击,看到报靶杆显示的成绩,王承遥心想,3个月流的汗都是值得的。
  
  军旅的历练装进心胸,也外化于形。从夏末走到严冬,王承遥总是偷偷地给自己加小操,多跑一公里,多做100个俯卧撑,多练几次擒敌术……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努力在王承遥的身上留下痕迹。在自我折腾中慢慢蜕变,他突破了军姿之痛、长跑之苦,最终成为爷爷眼中的优秀士兵。
  
  “这不是终点,而只是起点,戴上这副红肩章,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重的担子要扛。”再过几天,王承遥要和战友们一道下队,他怀念新兵连里的日子,但更憧憬未来的两年、五年,甚至是一辈子。
  
  在新兵连,有千千万万个像杨俊杰、叶祥莉、王承遥一样的新兵,他们在琐碎、严格、反复的折腾中挣扎,进行着一场关于担当的定义和寻找。而当他们戴上红肩章的那一刻,这批新战士就真正接过了强军接力棒,在军旅路上进入了全新的成长阶段。
  
  “当兵才知道帽徽为什么这样红,当兵才知道肩章为什么这样重……”下队前,叶祥莉经常唱着这首刚学的军歌,摸一摸肩章,心里美滋滋的,肩上沉甸甸的。

  

采访手记: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成长


钱润泽

  

这是一次难忘的采访,短短几天,我聆听了30多个新兵的故事。他们中有曾经是口腔门诊大夫的翟鹏,有细腻敏感的女孩颜文超,还有家境优越却选择吃苦的张峻肖等。他们明明可以选择舒适和安逸,却偏偏走向严格和艰苦。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当穿上绿军装、戴上红肩章时,他们就已经有别于同龄人。正是因为拥有这种敢于向自己发起挑战、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追求更优秀自我的勇气,他们将注定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采访过程中,这30多个新兵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不仅被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而吸引,更被他们的声音深深感动——稚嫩中带着一些沙哑,却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这声音带给了我无限的遐想:可能是刚刚喊完呼号,声嘶力竭;可能是刚结束长跑,浑身疲惫;可能是刚伤心大哭了一场,最后擦干眼泪忍下了那份疼痛……无论如何,这都是成长的声音,充满着希望和力量。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的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只有自己知道,而当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不知道是否有一个冬日晚上,当宿舍的灯已熄灭,新战友在被窝里遥想那些沉默的时光时,会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想会有的,每一个经历过风吹雨打的人都值得被自己感动。    期间,聆听新兵故事的不只是我,还有带兵骨干。他们说,在成长的季节里,也发现了全新的自己。执勤一支队指导员黎淇说,入伍前当过网红主播的李鑫教他如何看直播、刷抖音,他尝试接触新鲜的事物、了解最新的理念,与新战士相处久了,他发现自己与时代更近了。执勤十三支队女兵班长郝皎宇说,时代发展有多快,新兵思想观念变化就有多快,她每带一批新兵,都会研究她们的思想特点,当读懂每一名新兵的内心世界时,她对“带兵”二字都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不管是刚入军营的新战士,还是长久历练的老兵,我们每走一步,都会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喜悦。    聆听了新兵故事后,我也学到了许多。就像杨俊杰、叶祥莉、王承遥那样,他们都是有梦的一代人,当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迅速地调整自我,然后义无反顾地奋斗努力,这一切为的不是成为大人物,只是要在一步步前进中慢慢地靠近梦想,亲自书写命运。而这种与现实、与短板、与自己较劲的劲头,恰恰就是让我热血澎湃的原因。    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走一步,再走一步》,说的是体弱怯懦的小亨特攀登到悬崖时,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后来在父亲的引导下,小亨特一步一步地爬下来,最终得以脱险。正是源于小时候的一次亲身历险,走一步,再走一步,铸造了莫顿·亨特的一生成就。军营中的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最终串成了人生。脚印背后那些关于委屈、挫折、坚持的故事,都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成长。





文字:钱润泽、王 博

供图:程子健、李 岩、李 超、涂家豪、马浚鑫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可能还喜欢

 

1、星期特刊丨快反射击:扣动反恐特战力量转型与重塑的扳机

2、星期特刊丨蒙山脚下,一个英雄辈出的中队

3、星期特刊丨弄堂里的第37家“房客”

4、星期特刊丨一位烈士父母的心路:行走在大义与柔情之间

5、星期特刊丨王宝虎:一名特战队员的人生突击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刘凤桥、贾振雄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张宇、王文

值班编辑:王超、李京哲

邮箱:wjxinmeiti@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