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期特刊丨画出最大同心圆

人民武警 2021-09-21



画出最大同心圆

——武警河南总队南阳支队机动二中队指导员阿迪力江·阿合买提江的军营成长经历


正如同心圆只有一个圆心,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虽然每个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但血脉相连,心朝着同一个核心。这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成长起源于团结融合,壮大归结为同心归一。聚情能同心,聚力能同行。人人努力、守正创新,民族团结同心圆将越画越大。


——题记

 

仲夏时节,伏牛山腹地一片郁郁葱葱,有“中华玉都”之称的河南省南阳市石佛寺镇熙熙攘攘,一派祥和景象。

阿迪力江像往常一样带着官兵们来到天下玉源社区,教驻地少数民族群众学汉语。

知道官兵要来,维吾尔族大姐阿扎提古丽早早就在桌子上摆好了馕、馓子、干果等美食。官兵一进家,她就忙不迭地招呼着,嘴里是道不尽的感激话:“从新疆来到河南这些年,多亏你们帮助,我们的日子才越过越好,谢谢你们!”

在第二故乡与老乡把手言欢,阿迪力江宛若回到了故乡新疆。但眼前的一切告诉他,这里是中原腹地,是他军校毕业后来到的地方。6年来,他扎根驻地,守护着第二故乡各族群众的幸福与安宁。

完全陌生的选项

那是盛夏的武警警官学院操场。看台上,阿迪力江一个人呆呆地坐着,他的心似被太阳炙烤的大地般焦灼。

和所有面临毕业分配的学子一样,让阿迪力江焦灼的是一道叫作“去哪里”的选择题——

回新疆,回到他生长的地方,羊肉串、手抓饭、油塔子……家乡的美食让他魂牵梦萦,父母的怀抱让他思念渴望。那里有他熟悉的一切,还有他从小就坚定的长大后要建设边疆的理想。 

去河南,一个对自己来说全然陌生的地方。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甚至饮食习惯全都不一样不说,还将面对远离亲人,远离朋友,远离家乡的现实考验。

选择题也是必答题,这个完全陌生的选项来自一次试探性的谈话——

选岗之前,学员队领导把阿迪力江叫到办公室。

“现在河南总队需要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希望我们推荐个人选。从学员队的情况来看,我们觉得你最合适,想听听你的想法。”

教导员面前的小伙儿,眼神从明朗变得迟疑。阿迪力江努力地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口。

教导员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先好好想想,毕业分配是人生的大事,和家里好好商量商量。”

阿迪力江走出办公室,却没回宿舍。面对组织挑选,他内心难以抉择。之前也曾产生过回新疆的想法,他已经把一些平常用不上的物品都提前寄回了家。

坐在操场看台上,阿迪力江拨通了父亲的电话,旋即又挂断;微信聊天窗口里反反复复地打字,而后又删去。爷爷年事已高,数着日子盼着他回家;母亲早就计划好了,等着他一回新疆,就让他成家。毕业分配前,学院一再教育大家,“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现在如何选择的现实问题真实地摆在了面前,怎么能让父母替自己做这个决定?

阿迪力江想起了入伍前,爷爷拿出一个包了一层又一层的小盒子,把珍藏在里面的一枚已经褪了色的党员徽章送给了他。

那天,爷爷拉着阿迪力江的手,讲了很多很多——

讲起自己幼时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一直到新疆解放,才居有定所。

讲起生产建设兵团如何克服新疆恶劣的自然环境,积极兴修水利、开荒种田,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讲起当得知兵团建设需要帮助时,自己如何从喀什地区伽师县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图木舒克市当起了志愿者,一边巡诊看病,一边投身生产。

讲起得到组织认可,入党的那一天,佩戴党员徽章时的激动和欣喜。

……

“到部队以后要争取入党,咱家世世代代都要记党的恩、听党的话。”爷爷一遍一遍地重复着这句话,直到阿迪力江该动身出发。从那时起,阿迪力江就把这枚党员徽章带在了身上。他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如今的自己。

16岁那年,阿迪力江幸运地考入了上海的内地新疆高中班,这机会来自于国家为加快新疆各民族人才培养步伐而出台的政策。再后来考上大学、参军入伍,阿迪力江知道,自己一直受益于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政策。

从衣兜里掏出党员徽章,阿迪力江耳边又响起爷爷那句话——“要记党的恩、听党的话。”

握紧党员徽章的一瞬,阿迪力江感觉就像有一道电流穿过身体。

拨通家里的电话,阿迪力江想宽慰父母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却听到了父亲支持他的话:“孩子,我由衷地为你感到骄傲。你的选择是对的,如果是我,也会这样做。去吧孩子,向组织汇报你的决定。”

父亲挂了电话,他一向是那样雷厉风行。这个坚定地支持儿子选择的汉子,是一名当时已有34年兵龄,多次被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和“民族团结典范”,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的老兵。也是一个和天下所有父亲一样,想让子女常伴左右的父亲。

阿迪力江清楚地记得,当年,父亲因为工作表现优异被选调到京工作,原本有机会留下,但他选择回疆。他常说:“党培养我是为了让我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得更好,我应该回到民族团结工作更需要我的地方。”

回宿舍楼的路上,阿迪力江又收到了父亲的信息:孩子,在组织需要的时候,你听从了召唤,这就是咱当兵的人。

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去,父亲选择了回疆,阿迪力江选择了离疆。

再次进入教导员办公室的阿迪力江目光坚定、声音洪亮,“报告,我申请去河南总队。”

教导员站起身来,看着他说:“你真的想好了吗?”

阿迪力江大声地回答:“是!”


最朴素的“成功学”

来到武警河南总队南阳支队以后,阿迪力江才深切地感受到,3000公里代表的不仅仅是距离。

气候环境不一样,生活饮食有差异,语言交流有障碍……可能上军校的时候,因为总想着毕业了就会回到家乡,所以不适感总能自我消解。可一旦家乡彻底成了只有休假时才能短暂驻足的“他乡”,阿迪力江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助。那些昔日从容应对的困难,如今好像很难再克服。

更难的,是融入。

“怎么来了个少数民族排长?”

“这么胖,训练能不能跟得上?”

……

阿迪力江发现,中队的战士对他不仅仅是好奇,也对他能否适应基层工作充满了怀疑。

“我要找个机会证明自己。”和所有渴望踢开头三脚的新排长一样,阿迪力江迫切地想要站稳脚跟。可他万万没想到,不光没站稳不说,还一跤摔了下去。

支队组织军事技能比武,阿迪力江被抽中参考。400米障碍场上,当他使出全力冲锋,一心想要大显身手时,却因为过于心急,从独木桥上意外摔下,左膝重重磕在地上,鲜血当即渗出了作训服。首次亮相就以失利告终。

虽然被勒令躺在床上好好休养,可阿迪力江全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在叫嚣着不甘。还没彻底痊愈,他就申请跟队训练,想要寻找机会“伺机再战”。

中队是机动中队,执行任务较多。一天,正当阿迪力江带领官兵执行巡逻任务时,突然接到命令参与联合处置行动。

到达现场后,阿迪力江主动请缨,发挥自身优势,对少数民族犯罪嫌疑人实施政策攻心,协助公安成功实施抓捕,圆满完成了任务。因在处置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阿迪力江被支队推荐为“优秀基层干部”候选人。

此役过后,阿迪力江对自己的职责又多了几分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越画越密,自己要在党赋予的岗位上深耕尽责。

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参加总队选拔考核过程中,阿迪力江因为膝盖摔伤后还没完全康复,3000米跑越跑越慢,每跑一步都能感受到膝关节的疼痛。虽然咬着牙坚持到了终点,但只是及格的成绩怎么看也离“优秀基层干部”都有很大差距。

参评失败,阿迪力江感觉自己瞬间泄了气。那些雄心壮志突然变得和家乡一样远,想要证明自己的渴望竟是那么遥不可及。

这时,前来中队检查的支队领导却为阿迪力江打了一针强心剂。

本以为在考核中给支队丢了脸,肯定被领导“记了一笔”。没承想,离别之际,支队长特意走到他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中队唯一一名少数民族干部,一定要把这些少数民族战士带好。”这是嘱托也是期许。

人生就是这样,在你倍感无助的时候,引领你走向光明的可能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

看着那些稚嫩的少数民族战士,一股使命感在阿迪力江心底升腾。他意识到,只有当好主心骨,才能凝聚战斗力、画好同心圆。

那个干劲满满的阿迪力江又回来了。

每天天不亮,阿迪力江就起床,提前叠好被子,穿上装具开始负重晨跑训练。为了督促自己,每天跑完10公里他都会发朋友圈进行打卡。他说,“晒”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激励的过程,“一日不打卡,就总觉得少点什么。”

没有巡逻任务时,阿迪力江坚持参加军事课目训练,战士练什么他就练什么,肩扛沙袋练负重、垒着弹壳练瞄准、抱着装备研性能……

看到阿迪力江如此拼命,战士们也都像是嗷嗷叫的小老虎。官兵训练成绩一同提升,让阿迪力江以满满的获得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尝到了示范引领的甜头,阿迪力江也对如何带兵有了自己的感悟:干部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半年多的时间,阿迪力江累计跑步1850公里,体重从106公斤减到74公斤。军事素质突飞猛进不说,还掌握了中队所有武器装备的操作。他先后带队巡逻2000余次,协助公安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数十起,为驻地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阿迪力江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2018年,被推选为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和武警部队第三届党代会代表。

“一切成绩的取得=‘不教一日闲过’的耕耘+‘一个汗珠子摔八瓣’的拼搏。”2018年年底,阿迪力江作为“标兵基层干部”代表走上讲台,向全总队官兵分享自己扎根基层、锤炼本领的励志故事。

听完阿迪力江的经历,当时还没下队的总队新兵团列兵李云龙在日记中写道:阿迪力江的经历让我明白,原来,奋斗才是最朴素的“成功学”,才是迈向目标最可靠的阶梯。


没有焐不热的心

2017年新兵下队时,已任中队指导员的阿迪力江注意到了总是“冒泡”的姑娘——崔小宇。当年9月,满族姑娘崔小宇从辽宁鞍山入伍。天性活泼好动的她对部队的严格管理很不适应,对待工作也总是粗枝大叶。班长艾克担“软硬兼施”,但毫无效果。阿迪力江一边安抚艾克担,一边思量着崔小宇的思想转化工作该怎么开展。

通过阅读崔小宇的自传,阿迪力江发现崔小宇非常喜欢唱歌。他决定就从唱歌入手。

当听阿迪力江说要组建一支乐队,邀请自己担任主唱,和中队其他几名爱好音乐的少数民族战士一同进行音乐创作时,崔小宇的眸子里闪着悦动的光。接下来,崔小宇展现出细致严谨的一面: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抠,一个音准一个音准地过,努力地让乐队展现出完美。

第一次演出是在中队的烧烤晚会上。乐队首次亮相就燃爆全场。战友们的欢呼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走下舞台,崔小宇向乐队成员们一一表示感谢,说正是因为大家的衬托,今晚的她才会像花朵一样娇艳。这时,阿迪力江趁热打铁地说,“你看,一个好的乐队不光需要个人能量的充分释放,也需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要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崔小宇郑重地点了点头,对阿迪力江说,“指导员,我明白了,要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打胜仗。”

从此,大家发现崔小宇明显变了,工作上变得积极主动、严谨认真。一切的转变艾克担都看在眼里,也就此记住了阿迪力江分享给她的一句带兵心得:只有尽不到的情,没有焐不热的心。

2019年4月,上级选拔参加国庆70周年大阅兵女兵方队的人员。在艾克担的鼓励下,崔小宇鼓起勇气报了名。

40秒不眨眼、2小时不能动……150多个日日夜夜,崔小宇克服种种艰难,甚至后背被枪背带铁环烫伤,伤口感染、剜肉清创后,依旧坚持训练。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都会想起阿迪力江为她送行时说的话,“全中队官兵都等着从电视上看到你的飒爽英姿。”

受阅归来,崔小宇把阅兵纪念徽章放到中队荣誉室,她说,正是因为组织的关怀和培养,自己才能拥有这份荣光,也希望这份荣光能激励更多战友前行,给大家带来力量。

崔小宇的破茧成蝶也让阿迪力江深刻意识到,基层带兵讲究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中队这么一个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多民族官兵以及男女兵都有的大家庭,想要画出最大同心圆,就必须定好向、掌好舵、把好帆,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样不仅能密切内部关系,更能提升部队战斗力。

一天,维吾尔族战士吐尔逊江敲开了阿迪力江办公室的门。

“指导员,我觉得很委屈,我和同班的维吾尔族战友习惯用维吾尔语交流,可汉族战友刘嘉伟却在背后说我们搞‘小团体’,说我们不想被别人听到谈话内容时,就自动切换成维吾尔语。”吐尔逊江的眼神里满是失望和伤心。

当晚,阿迪力江把刘嘉伟找来了解情况,刘嘉伟话里话外也带着情绪,“有时候屋子里就我们三个人,他们两个说维吾尔语聊得热火朝天,我一句都听不懂,他们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躺在床上,阿迪力江久久不能入眠。“维吾尔族战士说维吾尔语有错吗?可同在一个屋檐下,汉族战士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难免会多想,这难道有错吗?”

支委会上,阿迪力江提出了这个问题。党支部决定,在中队内部搞一次问卷调查,把问题汇总,而后深研深究,真正找到解题之策。

统计结果出来后,阿迪力江发现,像吐尔逊江和刘嘉伟这样,因为语言不通而引起隔阂、甚至矛盾在中队并非个例,关键是不同民族官兵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没有从同一个“圆心”出发。

同心圆贵在同心。只有同心、向心、齐心,才能固守圆心。联系的纽带越坚固,黏合性就越强;半径延伸得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

在广泛征求官兵的意见后,阿迪力江提出了开展双“三学”活动的倡议,利用饭前饭后、课间休息等小块时间,帮助少数民族战士学习汉语、古诗词、歌曲,帮助汉族战士学习少数民族语言、风俗、歌舞,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认同,在中队营造团结一心、亲如一家的浓厚氛围。

如今,吐尔逊江和刘嘉伟已经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老家在广东的刘嘉伟不光教吐尔逊江学说普通话,还搞起“小班教学”,单独传授粤语。中队的元旦联欢会上,他们两个联袂献唱,用一首维汉双语版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赢得了满堂彩。吐尔逊江更是在电话中和妈妈说,下次休假想邀请刘嘉伟来家里做客。


延长同心圆的半径


民族团结的动听旋律不光奏响在营区。

在驻地居民肉孜·买买提的家中,一块写有“‘3+1’军警民共建模范家庭”的奖牌格外显眼。这块奖牌不仅见证了肉孜一家人一步步克服难关、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历程,也见证了阿迪力江同驻地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

5年前的一次巡逻中,阿迪力江认识了肉孜。那时的肉孜刚从和田来到南阳,不仅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还常常因为语言不通没法和顾客顺畅交流,孩子因为跟不上课堂节奏和授课进度成绩明显下滑,妻子因为重病常年卧床身边离不了人,自己是每天家里、店里、学校三头跑,身心俱疲的他产生了回新疆的想法。

了解情况后,阿迪力江主动联系社区,对肉孜一家的情况建档立卡,主动与肉孜结成帮扶对子,教他学习汉语。与此同时,他还安排品学兼优的维吾尔族战士利用周末时间帮肉孜的孩子辅导功课。中队的卫生员也定期去肉孜家里,帮肉孜的妻子量体温、测血压。

“多亏有你们。”如今,肉孜不仅汉语水平明显提升,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孩子的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一家人和中队官兵之间更是结下了真挚友谊。

解决了肉孜一家的难题,阿迪力江并没有停下为民服务的步履。他意识到,中队驻扎在“中国玉雕之乡”石佛寺镇,来这里做生意的少数民族群众络绎不绝,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像肉孜一样,需要去面对陌生的环境,克服语言障碍。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在阿迪力江的动员下,中队先后有20多名文化基础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战士投身到针对驻地少数民族群众开设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的教学工作中,担任语言翻译和助教,通过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汉语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工作。中队还先后与多家维吾尔族商户结成共建互助对子,签订《维护民族团结公约》。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阿迪力江在部队学国家政策、学创新理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想要把民族团结同心圆越画越大,就要让各族群众都向圆心聚合,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才会同心同向,行动上才能同心同行。

每逢节假日,阿迪力江都会带领官兵们深入社区为少数民族群众宣讲红色故事,并把收集整理的党的创新理论要点翻译成维吾尔语,制作成理论手册,发放给少数民族群众,供他们学习。中队宣传小分队还在社区设置了有关党的民族政策的维汉双语宣传展板,做好宣讲普及工作。“武警官兵亚克西”“有困难找武警”这两句来自驻地少数民族群众心窝窝的话,也在当地渐渐流传开来。

阿扎提古丽一家的生活原本幸福美满,但儿子却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四处奔波治疗不说,巨额的医疗费更是让一家人喘不过气。阿迪力江发动中队官兵积极捐款,又协调驻地政府和社区帮助孩子安装了心脏支架,让一家人渡过难关。

近年来,驻地各族群众主动向中队官兵寻求帮助50余人次。“为他们办一件实事,解决一件难题,虽然算不上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却关系到党和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阿迪力江说,聚情能同心,聚力能同行,就是要竭尽全力把民族团结同心圆越画越大。在他的带领下,中队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他本人也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节日,官兵都会收到邀请,到群众家中一起欢度佳节。中队也会在节日期间组织“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文艺活动,与各族群众共同编排节目、携手演出,进一步加深了解和信任,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又是一年古尔邦节,中队官兵到驻地维吾尔族群众家里做客。这边,汉族战士邢诗晗和瑶族战士雷浩都是第一次过古尔邦节,看着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美食的场景,眼中充满了好奇。另一边,壮族战士韦文福和维吾尔族战士古力帕丽都觉得对方的民族乐器很好听,正尝试着让天琴和都塔尔合奏,共同为驻地群众和战友们献上更动听的乐音。

水饺、羊血肠、糯米粑粑……在阿迪力江的精心策划下,来自各个民族的官兵也都带来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特色美食,与维吾尔族群众分享。

金黄的馓子又酥又脆,晶莹的葡萄又酸又甜,一道道美食端上餐桌,官兵和驻地群众一起载歌载舞、大快朵颐,拉家常、做游戏,欢乐的气氛让每个人的心挨得更近了。 



评论:  凝聚团结向心力

王国强


上世纪50年代,维吾尔族大叔库尔班·吐鲁木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毛主席的故事轰动全国,至今仍在天山南北传颂。他留给人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阿迪力江的爷爷也反复和家人说一句话,这句话是“记党的恩、听党的话”。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屈、饱尝艰辛而不衰,原因就是根植于人们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阿迪力江的爷爷开垦戍边,以苦为乐;父亲从军报国,兢兢业业;阿迪力江携笔从戎,扎根中原,一家三代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维护民族团结,回报党的恩情。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只有在平时工作中付出真情、献上真心、以心换心,充分互相尊重和包容,才能消除隔阂、增进理解、拉近距离,筑牢民族团结的情感根基。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阿迪力江既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受益者,又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力行者。多年来,他自觉肩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的重任,以实际行动为画出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奋力拼搏,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共同维护和推动民族团结。当个人利益和组织需要发生冲突时,他始终义无反顾做出党员应有的选择。他面对困难挫折不迷失自我,坚守平凡岗位不忘记初心,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用真情关怀和无私大爱增进驻地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认清军队在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使命和作用,始终把各族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践行者、引领者,延长多元一体的“半径”,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画出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文字:刘俊耀、翟小伟、栗森阳

供图:刘   鑫、汪   炜、翟小伟、刘俊耀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往期推荐

1、星期特刊丨哨位

2、星期特刊丨义务讲解员

3、星期特刊丨党员

4、星期特刊丨先进典型离我们有多远?

5、星期特刊丨战场上,请把背后交给我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王超、梁太成、袁浩翔

邮箱:wjxinmeiti@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