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越级提拔干部的“欠条”

人民武警 2021-09-21


摘一朵天边的云献给祖国
——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武警青海总队执勤支队执勤二大队大队长杨富祥(上)

 

茫茫雪域,巍巍昆仑,天高地阔,风卷云涌。


“敬礼——”一座孤零零的二层小楼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招展,杨富祥和几名官兵正在举行每周一雷打不动的升旗仪式。


这座小楼是青海总队执勤支队执勤二大队执勤七中队2号哨,海拔4868米,是武警部队海拔最高的固定目标执勤哨位,挺立高原、屹立云端。


自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以来,执勤二大队一茬茬官兵便担负起沿线重要目标的守护任务。现已成为该大队大队长的杨富祥,是第一批官兵中的一员。站立在“云端哨卡”,杨富祥说,他想摘一朵天边的云献给祖国,因为洁白的云里有官兵最单纯、最清澈的爱……


有一种牺牲叫坚守


一年用坏4个高压锅、全年365天需要使用电暖气、人站立不动相当于负重20公斤……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


执勤二大队驻守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当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人在这里常常彻夜难以熟睡,普通感冒都可能引发肺气肿、脑水肿,被称为“生命禁区”。


回忆起今年年初在该大队蹲点的日子,该支队副政委魏山摆摆手说:“那种头疼胸闷的感觉,真的让人难以忍受。”


由于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官兵吃的用的只能定期定量配送,想收寄个快递或是探亲休假都要费一番周折。


“除了护路工人、送菜司机外,几乎见不到外人。”杨富祥说,长时间待在山上,很难与外界交流,孤独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挑战。


铁路上,往往白天通过的是货运列车,夜间通过的是客运列车。于是,很多战士反而喜欢上夜哨,“就想看看车厢里面的人”。


00后战士喻政文是怀着“特战梦”参军入伍的。显然,这里没有想象中的战火硝烟、枪林弹雨,日子平淡且枯燥,他用网络流行语“躺平”来形容自己所处的“尬境”。


然而,官兵面对的真正“劲敌”远不止艰苦和孤独。


2014年夏天,因突降暴雨,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北出口发生严重山体滑坡,落石和泥沙将铁轨掩埋了20多米。


杨富祥带领官兵赶到时,滑坡仍未完全停止,可是距离下一趟列车经过只剩下不到1个小时。


时间就是生命,情况万分紧急。


“拼了!”为了抢时间,杨富祥全然不顾可能被落石砸伤的危险,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带领官兵靠肩扛手抬移石清泥,拼命与时间赛跑。


仅用20分钟,他们就顺利排除了险情,这时大家才发现自己的手上、胳膊上、脚踝上都是伤。


杨富祥计算过,这里每天通过约30列火车,每年约1万列。“青藏线是国家的一条生命线,哪怕有一列火车因我们的疏忽而通行受阻我们都难辞其咎。”杨富祥常这样教育官兵。


一次沿线巡逻途中,一头受惊的野牦牛突然撞破护栏闯入铁道。而此时,一列货车正从远处疾驰而来。


危急时刻,带队的杨富祥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带领战士冲过去与野牦牛展开周旋,及时将那头倔强的野牦牛赶出铁道。


可就在放松下来的一瞬间,杨富祥因剧烈运动而呼吸困难,顿感天旋地转,晕倒在地。过了好一阵子,他才苏醒过来。一身铁骨,满腔热血。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中,他不断积蓄着向险冲锋的力量。


15年间,他带领官兵累计巡逻3万多公里,排除各类险情100余次,守护15万余趟列车平安穿行雪域高原。



有一种信仰叫执着


受气候、土壤等各种因素影响,无人区几乎见不到一棵自然生长的树。


2012年,杨富祥看到有战士挖来野生植物种到纸杯里,放到窗台上,爱不释手、精心呵护。这个细节,杨富祥默记在心里,由此萌发了种树的念头。


一个星期后,经杨富祥多方联系协调,第一批108株树苗终于运到了山上。


“种树?”官兵纷纷摇头。经验告诉他们,在这片高原冻土上,这是一种奢望。


杨富祥不善言谈,总是说干就干。他拎起树苗、拿起工具,说:“走!”


不出大家所料,108株树苗一株都没有成活。第二年,结果还是一样。“咱们的任务是守护铁路,树种不活就算了……”有人忍不住劝杨富祥别再坚持。


但杨富祥还真较上了劲。在云南的战友告诉他,同样的海拔高度,那边树木很繁茂,冻土肯定不行,弄点营养土试试。


于是,杨富祥带着官兵翻松地表、浇透水,再从山下运土,掺入捡来的牛羊粪,像对待金子般呵护着树苗。他的执着打动了官兵,再也没人打退堂鼓,种树成了大家的一项使命,把树种活成了大家的共同梦想。


执着地种树,一如执着地带兵。“大队长憨厚朴实的外表下是一颗永不言败、决不放弃的心。”执勤五中队中队长张龙说。


2017年,杨富祥被破格由中队长提升为大队长。而就是在那年年底,大队因军事训练成绩下滑丢了先进的牌子。在杨富祥看来,这是“难以抹去的羞耻”。


“明年夺不回先进,我自己主动请辞!”军人大会上,杨富祥的话掷地有声。


应对高原缺氧,重要的是提升心肺功能和基础体能素质。杨富祥和官兵摸索出“闭气练习”“腹式呼气”“厌氧对抗”等训练方法。为了调动官兵训练积极性,他和教导员分别奔走于各个营区点位间,给官兵打气鼓劲,和官兵一起摸爬滚打。


付出必有回报。这几年,执勤二大队每年军事训练都是先进。“多年来的坚守,磨砺出杨富祥坚韧的品格。”支队长代绪升这样评价。


令人欣喜的是,去年三岔河营区种下的600多株树苗,奇迹般成活了200多株。看到一棵棵白杨、红柳、榆树冒出新芽,曾在这里工作多年的大队原教导员王万清有些不敢相信,“总觉得这种绿有些不太真实”。


那一年,树林旁的文化石上,官兵用朱漆写上了“昆仑绿洲”几个字。


“我们还要继续种,还要在更高海拔的营区把树种活,更要像树一样顽强扎根、顽强生长。”杨富祥坚定地说。



有一种大爱叫守望


营区的山下,与青藏铁路并行的是青藏公路,也就是国道109线。执勤支队副支队长第旺军介绍,这些年,随着经济和自驾游快速发展,109国道线上车辆越来越多。由于道路狭窄,加之坡度大、弯道多,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救援十分困难。


杨富祥清楚地记得,2015年的元宵节那天,他和官兵正其乐融融地吃着元宵,值班室突然报告:山下发生一起三车相撞事故,有乘客被困车内。


“快,拿工具!”杨富祥本能地扔下筷子。


到达现场后,杨富祥迅速进行分工:破窗救人、准备纱布药品氧气、疏导交通、联系专业救援力量。不到半个小时,官兵成功救出了2名被困群众。“真没想到,在无人区还能见到人民子弟兵!”一名获救群众握着杨富祥的手激动不已。


“群众有需要,我们义无反顾。”为了及时地给过往群众提供帮助,杨富祥和官兵制作了“有困难找武警”助民牌并标注求助电话。


山上的风很大,甚至能达到10级,时间不长就能把助民牌吹破,有时一阵风就把牌子掀飞了,平均算下来一年得换两次。


一块大的助民牌20多平方米,连喷绘带运送安装需要3000元。刚开始,司务长提醒杨富祥:咱们没有这方面经费。


“我自己掏钱也得做!在茫茫戈壁看到这样的一块牌子,那就是希望,就是依靠!”后来,杨富祥向支队反映该情况,第二年便列入了专项经费保障计划。


“人民武警为人民”,杨富祥用这句口头禅融化了昆仑山的冰雪。


2019年,大雪封山,路上堵车达40公里。不少小车司机由于经验不足,携带的食物和饮用水很快就消耗殆尽。


杨富祥说,其实当时中队所剩的水和库存食品也不足了,但他还是决定先救助群众。


杨富祥给官兵下令:停止除饮用外一切用水,全体用雪水加热野战食品,携带铁锅、灶具、水、方便面等前出帮助群众。


当他们烧好热水、泡好方便面端给其中一辆货车司机时,司机打开车门跳下车,竟“扑通”一声跪下了。


驻守“生命禁区”,杨富祥更加懂得如何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国道上难免有野驴、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被撞伤,杨富祥早就把它们当成了“邻居”“朋友”,力所能及地提供救治。现在,三岔河营区还时不时有收留过的野生动物回来“探望”。


“早些年,野生动物对人类避之不及,现如今,我们越来越亲近。”杨富祥高兴地说,“在‘生命禁区’,任何生命都显得格外珍贵。”


这些年来,杨富祥先后参与处置90多起交通事故,为群众解决困难100多次,救助野生动物120余只“,有困难找武警”已成为千里青藏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又是一个普通的周末,难得的晴空万里、白云朵朵,杨富祥和官兵围坐在昆仑山隧道旁的山坡上,一起哼唱起那首属于他们的《云端哨卡》:“任寒风吹过绿色的记忆,让雪山见证信仰的海拔……”

 

一名越级提拔干部的“欠条”
——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武警青海总队执勤支队执勤二大队大队长杨富祥(下)

 

“您快50岁了吧?”第一次见到杨富祥的人,很难把他与80后联系在一起。


黝黑的皮肤、发紫的嘴唇、后移的发际线……15年来,雪域高原的雨雪风霜在39岁的杨富祥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昆仑无言,巍然屹立。杨富祥带领官兵在生命禁区扎下了根。疾病赶不走、意外打不倒、困难吓不退,杨富祥把自己锻造成一颗铁轨上的道钉,铆进了无人区、铆在了青藏线。


“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武警部队优秀“四会”教练员、优秀基层主官,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入伍19年来,杨富祥取得了令人羡慕的荣誉,并在2017年从上尉中队长被破格提拔为少校大队长。


“用生命践行使命”,杨富祥做到了。可是他依然觉得,在这座高原上,自己还有很多事没做到、没做够、没做好。那些夹杂着遗憾和愧疚的情感如同一张张“欠条”,印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为了你的生命着想,你必须马上下高原”

在执勤支队政委贺永军眼里,遂行各项任务毫不含糊的杨富祥,却是落实定期体检工作的“困难户”。


“身上的小毛病我自己心里清楚,在高原待10年以上的人谁没点心、肺、脾方面的问题?就不用去医院了,万一真查出啥大问题,反倒给自己增加压力,容易耽误工作。”杨富祥总是这样推脱。


2019年,杨富祥的岳母“逼”着正在西宁休假的他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为了你的生命着想,你必须马上下高原。”拿着检测报告,医生不无担忧地对杨富祥说。


长期处于高原缺氧的环境,人体各种机能会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尤其是呼吸和循环系统更为明显。这些年,杨富祥逐渐患上红细胞增多、痛风和类风湿等多种高原性疾病,抽屉里药品的种类越来越多。


杨富祥在日记本的扉页写下这样一句话:向有限的生命打张欠条,把无限的忠诚献给祖国。面对领导多次让他交流到低海拔地区工作的建议,杨富祥总是婉拒:“和完成好守护青藏线的任务比起来,这点病不是什么大事。”


从海拔4050米的三岔河到4533米的沱沱河,再到4868米的昆仑山,杨富祥的脚步越走越高。他像一面鲜艳的旗帜,始终飘扬在风雪高原。


在上士伏旭峰看来,杨富祥是一个敢“豁命”的干部。遂行任务时,他总是不惧危险、身先士卒。2010年9月,一伙盗猎分子频繁出没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猎杀藏羚羊。时任排长的杨富祥带领8名官兵,在海拔4500米的无人区,忍受着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连续蹲守15个小时,一举抓获盗猎分子3人,缴获猎枪2支、子弹20发、管制刀具3把。


2011年1月,一个盗矿团伙潜入昆仑矿区疯狂盗抢,时任副中队长杨富祥带领官兵在海拔5000米的山地追击10多公里,将21名不法分子全部抓获,收缴炸药、雷管等各类作案工具10余件。


在执勤七中队中队长张恒眼里,杨富祥又是一个“惜命”的领导。身为大队长,他总是反复叮嘱教育官兵注意自身防护:“干部骨干要主动贴上去关心关爱,想办法为战士们搞好保障、解决困难,决不可把吃苦当成绩。”


“我的健康有些还不上的‘欠账’,这是我的选择,不后悔。官兵们来自五湖四海,把青春都献给了高原,我不能让他们带着遗憾离开。”杨富祥说。

 


“爸爸,啥时候你再来我们家玩呀”

 

有一次,支队准备拍摄反映杨富祥先进事迹的汇报片,宣传干事在文字脚本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但尽平生戎马志,不负家国不负卿。”


杨富祥坚持删掉这一句,他说:“我哪有那么高的觉悟,我亏欠了家人,一辈子也还不完。”


2010年9月,杨富祥的妻子张小红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左腿高位截肢。在这个家庭最需要他的时候,杨富祥却因担负铁路沿线设卡任务,只能忍着悲痛坚守一线,直到任务结束才赶到医院。


“咱俩离婚吧,你本来就那么苦、那么累,现在还要加个我拖累着你。”听到妻子的话,杨富祥心如刀割。他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帮她鼓起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你在山上守着国,我在山下守好家”成为这对夫妻的约定。


2016年,杨富祥的家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2018年,张小红获得武警部队“十佳军嫂”殊荣;2019年,杨富祥和张小红的事迹还被改编拍摄成电影《我为你牺牲》,在各大院线上映,感动了万千观众。


2012年,杨富祥的儿子出生。人们都说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可杨富祥心有余而力不足。8年来的每一个春节,杨富祥都是和战士们一起度过的。他光荣地完成了保卫国家守护人民的职责,却缺席了自己孩子的成长。第一次爬行、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走路……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杨富祥渐渐成了视频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次探亲回家,杨富祥一进门就主动要求去接儿子。到了幼儿园,他却傻了眼:由于长年不在家,儿子坚决不和“陌生人”走。丈夫接孩子许久未归,焦急的张小红独自坐着轮椅赶来。看着残疾的妻子和不愿跟自己回家的儿子,杨富祥的泪水夺眶而出。


为了和儿子亲近,杨富祥休假时几乎与儿子寸步不离,“在家里我从不玩手机,为的就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妻子和孩子。”渐渐地,孩子也和他熟络起来。杨富祥归队的那一天,儿子挥着小手说:“爸爸,啥时候你再来我们家玩呀?”一句话,说得杨富祥既激动又心酸。


杨富祥常把这个故事讲给大队里和家属闹别扭的干部听:“咱们在一线为国家站好岗,爱人在家里忙里忙外,她们的付出同样艰辛和不易。如果大家都能相互理解支持,有什么疙瘩不能解开呢?”杨富祥在大队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是家属来队,中队官兵敲锣打鼓在国道旁迎接。大队领导只要有时间就一定要亲自给家属介绍部队情况,和他们谈谈心、鼓鼓劲。在杨富祥的关心和调解下,大队没有一个干部家庭感情破裂。有的家属来队之后深受感动,临行前抱着丈夫痛哭:“我以后再也不和你吵架了,我会永远支持你!”

 


“老领导,你还要在昆仑山当多少年‘兵’”

 

每一年,大队都会迎来不少从这里退役的战士回“家”看看。


再上昆仑山,除了看一看当年的哨位、尝一尝中队的饭食,他们做得最多的事,就是问一问杨富祥:“老领导,你还要在昆仑山当多少年‘兵’?”


杨富祥总是笑,不回答。有时退役老兵问得多了,他就会说:“山上的兵都像我的家人一样,我欠他们太多,让我一个人下山,我舍不得。”


15年间,一茬茬官兵来到青藏线、走下青藏线,又来了、又走了,杨富祥却始终留在这里。


“这些娃娃可爱得让我心疼。”杨富祥回忆,有一次他检查哨位,发现哨兵脸上有泪痕。经过询问得知,这名战士刚看见一辆挂着自己家乡车牌号的货车从路上驶过,思乡的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抹掉眼泪,哨兵却坚定地对杨富祥说:“报告大队长,我不想家!”


“人们常形容这里气候条件恶劣: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可是这些官兵每当被家人问起苦不苦的时候,总是回答‘不苦’。我每次听到他们这样说,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总觉得亏欠了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很多,总想着自己能为他们多做些什么。”


杨富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平整障碍训练场的地基,杨富祥带头挥镐挖开1.4米深的冻土,坚硬的风化石土层崩锩了镐头,他用石头砸平继续抡,再锩、再砸……终于赶在天黑前完成了任务。那把破损的镐头被官兵放进了中队荣誉室。


为了让官兵能够与家人通上视频电话,杨富祥积极向支队申请,并与当地相关部门协调,终于在营区附近竖起信号塔,结束了官兵“举着电话开免提、漫山遍野找信号”的历史。


为了改善官兵伙食,杨富祥在大队提出“共享美食”的思路,不仅亲自下厨,还号召各中队炊事员相互学习交流自己的拿手菜。此外,他还组织开展“故乡味·妈妈菜”活动,请官兵的母亲每人提供一道家乡菜的菜谱,让大家每隔几天就能尝到“家的味道”。


为了使官兵文化生活不再枯燥,杨富祥借助武警部队开展“数字边疆万里行”的机会,为官兵置办各类设备。如今,VR体验、唱吧、数字电影、电子阅读等装备陆续进了营区,就连昆仑山隧道守护中队2号哨单独执勤点上,官兵每周也能读到最新的报纸杂志。官兵们都说,尽管身处无人区,但是并没有感到与时代脱节。


杨富祥说,他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自己带的兵从没有一人主动申请调离青藏线。


15年来,杨富祥的足迹踏遍了昆仑山、可可西里周边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他默默地把自己打下的“欠条”收起,义无反顾地继续在这片雪域高原奉献着青春、创造着业绩,书写着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来源:人民武警报
记者:迮方宁晨、王金兵、郭紫阳、杨浩

往期推荐

1、带上奖章去当兵

2、壁纸,又双叒来了

3、节奏“炸裂”,这样练兵真带劲!

4、这首歌唱出昆仑卫士的血性担当

5、90秒,带你感受特战武警的火力全开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王超、王燕婷、袁浩翔
邮箱:wjxinmeiti@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