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期特刊丨留队

人民武警 2021-09-20



留队

——武警四川总队攀枝花支队执勤中队的建队故事


是情感的不舍,还是价值的实现?选择留队的老兵,自有他们深藏于内心的理由。而作为铁打的营盘,完全可以从这些真实的理由中,去探求环境架设和精神构建的方向与方法……


——题记

 

“我是下士南康宁,服役4年了,选取士官那年,中队15人满服役期,13人递交了留队申请书,最终留下了11人。”

“我是下士阿木拉菲,服役5年了,选取士官那年,中队18人满服役期,18人递交了留队申请书,最终留下了14人。”

“我是上士高正涛,服役10年了,选取士官那年,中队16人满服役期,16人递交了留队申请书,最终留下了14人。”

……

对于仅有几十人的四川总队攀枝花支队执勤中队来说,每年申请留队战士的数字都让人惊叹。

服役13年的四级警士长马骏,是中队服役年限最长的战士,他告诉记者,尽管大家留队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舍不得离开中队。

价值

舍不得离队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哨位。只要站上伫立于滔滔雅砻江之上的二滩水电站大坝,瞬间就能读懂“高峡出平湖”与“当惊世界殊”的豪迈壮阔。

1956年,为适应大西南水电建设发展的需要,一支普查队走进川西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1999年,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网成功,至此,我国20世纪建成的最大水电能源项目——二滩水电站全部投产。它被国外同行誉为中国20世纪建成投产的最优秀水利工程,标志着中国水电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川渝两地也由此告别了电力紧张的局面。 

“执勤中队的官兵,正是随着二滩水电站的建成,走进了群山环抱的峡谷之中。”中队指导员王鹏辉介绍,水电站下游就是盐边县城,大坝的安全关乎数十万群众的安危。

为了守护目标安全,官兵们驻守在大坝的各个关节点上,对进出的人员和车辆检查验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也渐渐形成了“特站排”“洞子”“点上”等中队独有的地名。

哨位不同,酸甜苦辣也不尽相同。作为一名二滩的守坝兵,官兵们首先要克服的是潮湿环境造成的困扰。

“3台抽湿机,平均两班哨就要倒一次水。”新兵上哨,老兵总要交代这一点。攀枝花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营区依江而建,群山环绕,长年空气潮湿。每到雨季,很多官兵的身上都会起疹子,不少人患上了风湿病。尽管支队、中队想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

官兵还要面对一些特殊挑战:“洞子”“点上”多蛇患、“特站排”多滚石……

“夏天雨多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冬天要注意观测山体是否产生裂痕。”中队长冯锐告诉记者,除了在固定哨位上执勤,官兵们还要担负库区巡逻任务,巡逻路线短则有五六公里,长则达二十多公里。

守坝兵像精密的仪表一样履职尽责。凌晨1时30分,记者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同王鹏辉一道,从中队部出发到“点上”查勤。那是一段距离长达5.5公里的上坡路,查完一班哨需要将近两个半小时。

“英雄都忙着拯救世界,却没时间陪家人洗碗。”对于家与国,王鹏辉的微信签名表现出了另一番豁达。他说,即便是大到了天的道理,还是要用平凡的脚步日复一日地去精准丈量。自身职责关乎大坝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官兵上哨就是战斗。

星汉灿烂,百鸟归林。皎洁的月光洒在漫山遍野的芒果树枝头。“应急棍、手电筒是查勤必带装备。”对此,王鹏辉早已习以为常,他向初次进山的记者介绍,这一段山路上,常会遇见诸如眼镜王蛇、赤练蛇、毒蝎子、野猪一类的毒虫野兽,“今天赶上了一个好天气,以往大多都是雨天,一路上还得提防滚石。”

“咚!”王鹏辉话音未落,便听到身后传来山上落石撞击公路护栏的声音,记者全身汗毛瞬间竖起。这时再看路边“当心滚石”的警示牌,内心更多了几分凝重。

“这里是支队的执勤模范哨位,经常得到支队领导表扬。”在与王鹏辉的交谈中,爬坡的路段结束,而后穿过两条隧道,到达中队二排。这是进入大坝的重要哨口,也是任务最繁重的一个哨位。官兵每周进行2-3次的方案演练,哨位的交接、出入人员车辆的登记检查,从未出过问题,支队官兵都称其为“特站排”。

“不是战斗的‘战’,是站立的‘站’。”当班哨兵是2016年从凉山州甘洛县入伍的阿木拉菲,他告诉记者,坝区的岗并不好站,夏天顶着太阳,忍受着40多摄氏度高温的炙烤,脸被晒得黑黝黝的;冬天,太阳落山后江风凛冽,手脚都会生冻疮。

在去年支队组织的执勤评比中,一年的54周里,二排38次被评为先进。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

这个皮肤黝黑、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的彝族战士说,支撑自己的精神动力,不止这个群山环抱的中队,也不止那四季如诗的长河大坝,还有群山后面的家乡。

“满城尽马粪,街角蹲满人;日出路边站,月明酒湿身。”这是幼时的阿木拉菲对甘洛县城的印象。在大凉山深处长大的阿木拉菲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从小就体味了大凉山的贫瘠。

“崭新的柏油马路直通家乡,各类大棚、工厂鳞次栉比,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朗朗读书声……”近年来,凉山州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政府和部队大力发展扶持当地各类产业,为凉山人民送医修路、兴学办厂,昔日贫瘠的家乡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阿木拉菲的亲朋相继脱贫。他也在这样的春风中,同身边的伙伴们一道顺利完成了大专学业。

也正是因为亲历了家乡的巨变,当阿木拉菲穿上军装踏入大山的时候,他就告诉自己,无论遇到任何风雨,都要坚守在战位上。因为,在家乡的那头,同样有一群像自己一样的战士,用青春守卫着一方热土。

2017年6月29日,大雨倾盆,距离中队3公里外的巴斯菁隧道,周围山体因暴雨冲刷发生严重滑坡,大量轿车被埋。

接到命令后,阿木拉菲和战友们紧急前往事发地点展开救援。因为被埋车辆较多,不能使用大型挖掘器械,官兵们只能采取手刨肩扛的方法清理滚石。在清淤搬石的过程中,阿木拉菲不小心掀翻了小拇指指甲,粗糙的掌心上还被划出一道道血痕。

身旁的战友过来劝他休息一会儿,他摇摇头,拼了命一般地在自己负责的区域里搬运着一块块石头。

圆满完成第一阶段救援任务后,泥泞的隧道里,阿木拉菲同战友们席地而睡。看着睡在隧道最外头的王鹏辉,阿木拉菲感到从心底升腾起一股温暖和力量。

任务结束,中队像往常一样召开了复盘会。大伙问阿拉木菲为什么那么拼命?阿木拉菲说起了家乡的变化,说起了初见大坝时的震撼,说起了对指导员为大家遮风挡雨的感动。

阿木拉菲的回答引起大家的共鸣。有哲人说,对一个人而言,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无疑,阿木拉菲和战友们正是找到了这样的快乐,在品味奉献的快乐中体悟了人民子弟兵的价值与荣光。

艰苦的环境,留下了一批批官兵的青春。多年来,哨位上的官兵人人练就了“一口清、一眼明、一看准”的基本功,用青春筑起了一座坚实的“大坝”。

中队的荣誉室墙上记录着中队官兵6次参与抢险、2次参加战斗的历程,以及38名立功受奖的优秀个人名单。

在这里,记者再一次读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宏伟的目标,其实就在每名官兵一次次义无反顾的战斗里,就在似水流年里的站哨中、日复一日的巡逻路上……


情谊

官兵在山间巡逻休息时,总会选一块尽量平坦的区域围坐在一起。山林里不能生火,喝口水、吃点干粮,一边歇脚,一边与战友们交流,是他们的小幸福。

巡逻路上,官兵的口袋里除了必备的物资外,还会带上自己女朋友的照片,而照片的背面常会留下诸如“左手牵你,右手敬礼”一类的“土味情话”。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是别样的陪伴,也是内心的一份承诺。

与其他人不同,在下士南康宁的口袋里,装着的是自己奶奶的照片。其实,记者还未到中队时,就听说了这个战士入伍之初的样子:冷漠孤僻、不善言谈。

可当记者第一次见到南康宁时,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是手机照片里那个眉头紧锁的少年。

正在足球场上挥洒汗水的他,与战友默契配合,你来我往之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停地分析“战场”形势,即使输了球,眉眼间也尽是笑容,简直一个活脱脱的乐天派。大家发现,南康宁已经彻底蜕变。

在“特站排”的前院底下,有一个用铁丝网做成的鸽笼引人注目,那是南康宁的第一件手工作品。为了纪念他的成长转变,冯锐专门将其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每天就想回家,啥也不想干。”生长在甘肃农村的南康宁从小便失去了双亲,由奶奶抚养长大的他性格内向孤僻,最初当兵入伍的打算就是到部队混两年,不用到社会上闯荡。刚到中队时,南康宁甚至连最基础的普通话都说不好,新闻点评憋红脸也冒不出半个字。面对部队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他就想着熬两年就退役,回家照看奶奶。

中队党支部“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冯锐不断发动身边战友走近他,干部负责学习、班长帮带军事、副班长教整内务、老兵士官传授生活常识。王鹏辉还专门加入南康宁的“三互”小组,教他读报,同他谈心,为他申报家庭困难补助……正是在这样的关怀中,南康宁得到了全方面的提升,也逐步敞开了心扉。

南康宁成了中队的水电工,在中队营区各个角落都留下了汗水和足迹。用南康宁自己的话说就是,他只想尽可能地在中队多留几年,力所能及地去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热量,为部队多尽一份力。

“战友情谊并不是靠外在因素催生的,而是从点滴中养成了互相尊敬、关爱之情,彼此温暖、相互鼓舞。”南康宁从王鹏辉那里学会并记住了这样的道理。他说,战友间彼此的关爱都是主动自然的,而他要做的,就是用更多的主动回馈战友的暖意。

与南康宁较大的转变不同,在二滩已经坚守十年的高正涛说,记忆中的每一件小事都直抵心窝,让他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成长。

“小伙子别怕,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这是每年新兵到队后,高正涛对新兵说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他到二滩时听到的第一句话。

“连续几年的先进,五六个人考学提干,这里有啥魔力?”在了解中队队史后,高正涛带着满腹的好奇分到了“点上”。在这里,他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小伙子别怕,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后来,他才知道,自己的班长也是从上一任班长那里听到了这句话,然后就一次次地用在了欢迎新兵的时候。

可是,高正涛最初体会不到中队这个“家”的温暖。荒山野岭的峡谷之中,脚踩着山,背靠着山,出门是山,抬头还是山,满天的乌鸦、遍地的蛇虫鼠蚁,同想象中的部队差距实在太大,他还记得自己曾有多少次想要放弃。在“点上”的日子更是枯燥乏味。执勤点紧邻大山、位置偏僻,到了夜晚,只听那江风呼啸、猫头鹰鸣叫,旁人觉得好像一幅山水画作,可初到此地执勤的官兵感觉到却是毛骨悚然。

最初,单独上哨的时候,高正涛内心害怕却不敢言语,班长看穿了他的心思,专门赶来陪他站了一晚上哨。

然后,就是在一个个他意想不到的地方,班长用自己的行动让他体会到了温暖和力量。“小伙子别怕,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不是说在嘴上,而是体现在一点一滴中。

再然后,就是一个瞬间的触动,让他发生转变。一天训练回来,高正涛突然发现一株仙人掌从楼梯旁的石头缝里钻了出来,并且长得十分茂盛。他一下便想到了身边那群可亲可敬的战友。虽然在艰苦偏远的地方,却热爱着这一片大山,安心二滩建功立业。他决定做一株仙人掌,做一个同班长一样的兵。

2015年,高正涛当了班长,在班上新同志单独上勤的时候,他都一定会去陪着。他所任职的班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有战友回到班里晚了,其他战友都会帮他把被子铺好。到了冬天,大家到齐之后,会一同泡着脚,一起吹着牛,房间里充满暖暖的温情,谁也不计较谁多干了、谁少干了,也不相互埋怨。

“官兵互敬互爱,不是流于形式而是长期以来的传承。”高正涛坦言,在这个中队,关怀战友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职务的义务,而是所有官兵一直坚持做好的事情。2019年,他再次选择留队,就是因为喜欢这里,想要把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

“小伙子别怕,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这句话代表着温暖,伴随一茬茬官兵的军旅生涯,在他们彷徨的时候一次次给予他们力量。

“正是因为这些生活中的点滴,让很多人选择了留队。”高正涛说,每年一到退役季,老兵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舍不得。

比如,中士牛义。“待完两年就走。”最初入伍,牛义完全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那时的牛义,干部骨干管轻了不听、管重了跳脚,谁都不服,就一心想着早点离开,是中队出了名的“刺头”。

中队主官却始终没有放弃他。2016年,支队组织军事比武,牛义义务兵即将服役期满,他想通过这次比武,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一个句号。可平常“得罪”不少人的牛义能不能上?中队干部骨干没有戴“有色眼镜”对待牛义,而是从个人军事素质出发,让他代表中队参加了支队的比武。

这有力且坚定的支持深深触动了牛义,他开始放下自己的“高冷”。一次,400米障碍训练中,班长在讲解跨越矮墙动作要领的时候,自诩聪明的牛义自创招法,结果在跨越时一跤摔在了训练场上。双手磨破的他正准备起身,班长急忙冲过来为他检查伤情,而后又是劈头盖脸一顿数落。看着班长既着急又关心的样子,牛义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那一次比武中,牛义和中队战友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段经历让原先一心要走的他改变了决定:再拼几年。就这样,牛义像变了个人,和战友们相处融洽,训练上也走出了中队,甚至走出了支队,在总队都排得上号。牛义的名气也渐渐传到了一些地方企业老板耳中。前年,当地一家企业以数十万元的年薪邀请他去工作,他的回答却是想再在部队多干两年。

阿富汗裔作家胡塞尼在《群山回唱》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我们在峰峦之巅呐喊,而群山回唱。对于这个中队的战士来说则是:我守在群山之中,青春回响。


底色

走进这青春回响的群山之间,这个中队至真至诚的内部风气,总在无声处打动心灵。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这个中队,记者的感受是:纯洁。四级警士长马俊说,他第一次走进这个中队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感受。

2019年,当兵13年的马俊因为岗位调整,来到中队担任司务长。报到当天,中队官兵帮他提背包、打热水的热情让他恍若回到了新兵连的时光。

一次半夜站岗期间,马骏胃疼,难受得满头大汗,但因为顾虑自己刚来中队,加上又是深夜,就想自己硬扛着。王鹏辉查岗时,察觉到了马骏的异样,便主动接过钢枪,走上了哨台。

一个个暖心举措,让马骏感受到了中队官兵友爱、团结一致的纯洁风气,他渐渐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彻底融入了这个新的大家庭。

很快,马骏又发现一个现象,这个中队各项建设都是大家商量着来,所以谁都想把工作干好。简单的一句“商量着来”,背后体现的是对战士民主权利的尊重,更是对每名官兵的充分信任。

官兵一致,彼此信任,是这个中队的传统,也是战友们每天睁开眼睛看世界时的底色。马骏被这种底色打动、感染,并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底色增光。

在中队工作3个月后,马骏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敢讲敢做的作风,经过官兵一致推选和中队党支部的考察,成为唯一一名士官支委——党支部宣传委员。

“大家不把我当外人,我也把这里看作自己的家。”得到党支部信任的马骏既备感荣幸又深感责任重大。工作中,他不仅积极配合党支部开展各项抓建工作,更是将中队伙食打造成了全支队响当当的“品牌”,到中队尝过饭菜味道的无人不竖大拇指。

现在,作为司务长的马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每到芒果收获的季节,要负责把成熟的芒果分到各班,并精挑细选出品质优异的果子,一个一个整理打包,邮寄到每名战友家里。

马骏说,干部们总是把最好的让给战士,不仅让芒果,还让功。从他的口中,记者了解到,中队从2016年至今,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已有7人荣立个人三等功,但是中队干部却无一人立功受奖。

“好几次中队官兵都一致评选两名主官,但最后党支部决议时,还是上报了全年度量化评比中最优秀的战士。”工作站排头,立功站排尾,中队干部用自己真诚的行动为官兵们树起了好样子,立起纯正的风气。自建队以来,中队从未因为任何一次立功受奖闹过矛盾,也没有接到过任何干扰组织决策的人情电话。

去年夏天,一名战士家长来队探亲,为了在当年9月选取士官时让自家的孩子有“优势”,私底下给两名主官带了一些特产。两名主官第一时间退回后,在军人大会上专门就此事对官兵作了凭工作实绩立身的专题教育。

最后,该名战士还是凭着自己过硬的军事素质成功选取士官,中队官兵无不服气。

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中队始终把战士的意见建议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尺,开设“意见箱”、评选“金点子”,线上线下畅通民主监督渠道,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官兵的意见建议及反映的问题,战士们充满了参与感、获得感、归属感。

中队不仅让战士说话,更让战士说的话管用。

就在几个月前,支队宣传保卫股准备借调大学生士官赵凯到机关帮忙,因为他有过在电台工作的经历。可赵凯却找到王鹏辉,说自己想留在中队好好锻炼。

“这样会不会得罪机关领导?”对此,有战友劝赵凯,不能只打自己的“小九九”,要服从“大局”。谁承想,党支部认识到新时代青年官兵最怕的就是被别人代表,所以不仅不能忽略官兵的个人主体意识,而且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

“原本只是斗胆试试,还担心被领导‘收拾’,没承想竟然得到了认可,我一定安心本职工作。”留在中队的赵凯安心工作。后来,在支队半年考核中,他的军事成绩名列前茅。

“这还算好,高正涛上次提的意见才是辣味十足。”王鹏辉回忆,去年年底,一次关于中队骨干任命的讨论会上,风气监督员高正涛在队务会上当场不同意两位主官的意见。

原来,老兵退役后,中队的骨干一直没有补齐,这给中队管理建设带来不利影响。中队干部的意见是,新骨干配备等支队集中调整时进行,工作先由几名在任骨干进行分担。

“这明显不合适!”对此,较真的高正涛在队务会上对中队干部提出质疑: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明确,党委机关不得干涉和包办应当由基层决定的事项,确保基层对日常工作的统筹安排权,经费、物资、器材的使用支配权,党员发展、骨干配备、义务兵晋衔的决定权。

新下队不久的排长蹇光超直言自己真是开了眼,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战士竟敢对中队主官提出这样的质疑,难道不怕被“穿小鞋”?

“敢听诤言重要,直面问题必要。”之后,中队党支部立即对新任骨干进行了研究,并主动向支队党委报告情况,在征得上级批准后,第一时间补齐了空缺。王鹏辉说,只有鼓励战士们说真话、说心里话,吸纳战士们提出的科学建议,战士们才会觉得组织靠得住,自然也就把组织当作靠山。

中队党支部还多方积极为战士创造成才成长机会,注重发挥战士特长,交任务、压担子、搭梯子,采取以老带新、强弱搭配等方式,让每名战士都能在岗位上强素质、在实践中长才干。

翻开中队花名册,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士,有的出生在繁华都市家庭优渥、有的大学刚刚毕业青春洋溢,有的则是失去了双亲的孤儿,但只要记者问到,在中队最大的感触是啥?他们的回答都是:在纯正的风气中找到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实现了成长成才的愿望。

党支部“一班人”时常在一起真心交流:官兵一致,说来简单,做好却不易;若真正理解了“军官与士兵只有职务分工不同,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这个道理,自然能树立起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意识;持心如衡,以理为平,我们职位不高、责任不小,必须把公平公正贯注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人的心头……

今年,又到一年一度的士官选取时,上等兵冯磊,下士彭豪、汪地天……早早地递交了留队申请书。



采访手记:  让铁打的营盘结满青春的硕果

洪福乐


留队留队,留了对不对?对于不少战士而言,这是一个困扰他们的选择。面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或许军营外的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面对身上的橄榄绿,又似乎留在部队奉献才能照亮整个青春。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这样一句话: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雅砻江,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在一个个官兵留队建队的故事里,记者读到了青春和哨位的味道。山清水秀、秋月春花,再美丽的景色也终将被平凡和重复冲淡。没有黄沙战阵的滚滚硝烟,不能当挽弓杀敌的卫国英雄,大山之中每日两点一线的生活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但正是在这样枯燥的坚守中,战士们把中队当成家,让自己的青春在这铁打的营盘里开出了芳香的花儿、结出了累累的硕果,把平凡的守望化作一道最动人的风景。
无论是彝族战士阿木拉菲的为祖国坚守,还是高正涛想要传承好中队的传统,或者是南康宁的要回报中队战友……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留队原因,但真正让他们留下的,是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锻造出的奉献意识、是人民军队代代相传的红色血脉和优良作风……
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这句话对于中队的官兵而言,不一定人人知道,但他们已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当官兵为实现强军目标全力以赴挥洒青春热血时,人民军队的营盘在一茬茬接续不断的奉献中锻造得坚如磐石。每名官兵的青春都是珍贵的,他们的青春都该听得见回响,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位,他们都值得尊重与铭记。留队,不只是每名战士的人生选择题,更是一线带兵人需要做好的必答题,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文字:张   超、洪福乐、姜永安

供图:张   丹、张在雄、李明志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往期推荐

1、星期特刊丨“豫”见橄榄绿

2、星期特刊丨赴边干部刘祥胜:美丽的新疆我的家

3、星期特刊丨画出最大同心圆

4、星期特刊丨哨位

5、星期特刊丨义务讲解员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别特、王燕婷、袁浩翔

邮箱:wjxinmeiti@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