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类型的私募表现更好?
中国私募的八大门派、3-3-2阵型
投资于一级市场的VC、PE偏向项目投资,而投资于二级市场的私募各有特点,按照侧重点不同我们将其分成了八个门派,正好排出一个3-3-2阵型:
1) 专注某一投资品类:股票、债券和期货,占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2) 专注某一投资策略:事件驱动、对冲套利和宏观策略;
3) 杂家,多策略并行:复合策略(自己在多策略间切换)和组合基金(分散投资于其他基金)。
那么,过去几年这里面谁的表现更好呢?
以收益率说话,从细节中看魔鬼
好消息是,不管单看2016年收益率,还是统计2011~2016年的复合增长率,这八大门派都跑赢了A股。特别是股票策略,对比公募基金跑赢指数都不容易,私募这里明显比指数强了一大块,还是体现了自己的价值的。
再展开一点,都说魔鬼在细节里,我们就从上面这个图来分析一些有趣的现象:
3-3-2阵型里的“2”,也就是复合策略和组合基金,在8大门派里垫底。这让我们想起了那个著名的巴菲特赌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Protégé总裁塞德斯以100万美元做赌注,相信自己复杂、高成本的投资策略会战胜巴菲特的懒人投资法。巴菲特当时选择了先锋集团旗下基于标普500指数的保守风格股票配置,塞德斯则利用集团5只基金,投向其他对冲基金。
赌局为期十年,但截至2015年,巴菲特的选择盈利63.5%,而塞德斯的“基金套基金”策略给投资者的回报率仅为19.6%。塞德斯提前认输。”
“事件驱动”策略完胜单纯的股票策略,“事件驱动”策略同样以股票市场投资为主,但并非基于基本面选股,而是专门投资于定向增发、并购重组和大宗交易等偏向于1级半的项目。
从结果来看,不论是收益能力,还是回撤控制,完胜单纯的“股票策略”。所以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何现在定增市场如此火热、以及押注重组概念为何能够成就公募一哥了。
“债券策略”和“对冲套利”策略都属于稳定绝对收益型的优等生,但从2016年的表现来看,债券策略的稳定性还是要好于对冲套利策略。
“宏观策略”、“管理期货”和“事件驱动”策略是典型的“尖子生”,过去六年的平均收益都在10%以上,但除了“管理期货”2016年继续风光之外,另外两者都有小幅的净值损失。混乱的宏观信号和股市大跌显然都使得2016年对这两种策略而言并非好年景。
了解这些策略的上下限
同样的策略,在不同的管理人手上表现可能完全不同。比如下图,是对过去6年,八大策略平均收益、每年排名前1/4基金和每年排名后1/4的复合增长率统计。
在这个图里,上下限越小,我们获得平均收益的可能性就越高,出幺蛾子的可能性也更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收益率垫底的“复合策略”和“组合基金”里面,尽管平均收益率接近,但复合策略的上下限差不多都是组合基金的两倍。从这个角度来看,复合策略的稳定性不够。
债券策略的上下限最为接近、在所有策略中最为稳健,平均收益水平也并不比股票策略低。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可能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怎么说呢,除了上杠杆的管理期货策略和宏观策略,事件驱动策略的上限收益水平是最高的了;下限竟然也低于股票策略和复合策略,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一级半”市场存在明确的alpha。
“管理期货”和“宏观策略”平均收益最高、但同时上下限也是最悬殊的。如果选错了管理人、或者运气不好是可能每年亏损掉20%本金的。考虑到这是两个风险最大的策略,我们认为统计出来的高收益是存在“幸存者”偏差的,即很多清盘基金的负收益并未被包括在统计范围里,实际这两个策略的平均收益预期要比我们看到的统计数据来的低。
结语
从性价比来看,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首选应该是债券基金,管理人就算差一点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个领域目前体现为各种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的火热。如果未来利率来到更低的水平、债券牛市不再,对冲套利策略的竞争力将不断提升。
2016年对高风险偏好策略并不友善,事件驱动策略,如各种定增基金和打新基金,相对性价比较高。当然如果自认为是天选之人,管理期货策略绝对是不二之选。
本文为量信投资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量信投资」获得授权(可在公众号下回复“转载”查看授权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