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科幻基地】灵魂不分优劣——安德鲁·尼科尔《千钧一发Gattaca》

2016-11-26 科幻基地

新西兰作家兼制片与导演安德鲁·尼科尔1997年自编自导的第一部科幻电影《Gattaca》实在是一部天才之作。可怕的是这部1997年的电影所描述的未来基因歧视世界,竟原来绝非天方夜谭。


未来的世界,科技的力量胜过一切,基因决定命运,几乎成为金科玉律。不幸文森特是一个基因不良的人,出生以来就决定了他近视和心脏病的缺陷,他只能活到30岁。于是父母为文森特增添了一个有着优良基因的弟弟。


基因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个性和样貌都是由基因唯一决定的,人的基因有优劣之分,人类应致力于“改良品种”。基因决定论目前仍是生物学界辩论的主题,也有不少知名学者支持基因决定论,比如1998年,美国国家癌症学院生化实验室的基因结构及规范主席,生物学家Dean Hamer在他的著作《与基因共生》中就说每个人的“核心性格”都是“自出生以来便铭刻进身体,就如同自己眼睛的颜色一样,是父母基因的馈赠”。纽约州冷泉港实验室主管,DNA结构的共同发现者James Watson也说过“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基因决定”。


索尼公司在《Gattaca》1997年十月公映之前特意组织了一场面对哺乳动物细胞生物学家学会的试映,在影片结尾,出现了爱因斯坦、林肯和美国最著名的女运动员Jackie Joyner-Kersee的照片,并伴随着字幕:如果基因工程和基因实验早成事实,那么这些名人将都不会出生——他们分别患有阅读障碍,马凡氏症候群及哮喘病。最后的总结字幕则是:“当然,另外一个绝不会诞生的人,那就是你。”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其实不同阶段对“人生意义”之界定并非一成不变。信息革命之前,我们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创造性,人的社会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强调“脑”;信息革命之后,电脑越来越强的模拟人脑,我们又开始强调人性思维中非逻辑的感性成分,强调“心”。无论强调的是“脑”还是“心”,似乎“人生意义”都离不开对人的界定,都在强调我们与这种或者那种存在形式的区别。每当新科技新事物新发现将原有的人的界限变模糊,我们就得恐慌一阵,似乎不证明“人”的优越性,不维持“人” 在宇宙万物中的独特地位,人生便失去意义。而这样“唯我独尊”的阶级观念,又与人类社会内部的种种歧视有何差异?


即使有一天基因科技能够决定我们的“核心性格”,电脑程序能够解释我们的细微情感,生命的意义依然存在:感受,体验,学习,这一切仍须由生命的实体来亲身实现,无法替代。生命的意义,正如罗素所总结,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才是真正的人之灵魂,不能转化为公式,不是符号,不能复制,无法嫁接,不分优劣,没有基因。


《Gattaca》经典台词:

When they look at you, they don’t see you anymore. They only see me.—— Jerome Eugene Morrow

I never saved anything for the swim back.  ——Vincent Anton Freeman

Of course, they say every atom in our bodies was once part of a star. Maybe I'm not leaving. Maybe I'm going home.——Vincent Anton Freem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