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从华为与腾讯的数据博弈,看中国、美国在数据争夺上的不同

2017-08-07 刘成军 造奇智能


【聚焦新工业革命、智能制造的原创型产业新媒体】


————————【造奇新媒体导读】————————

华为与腾讯,一个以智能手机为试探,与“社交大王”腾讯在用户数据的博弈,引发了一阵涟漪。本文试图从商业理性出发,而不是道德上的讨论,因为在争夺数据方便,谁有谁比谁更高尚。从数据发掘、数据权利及使用方面看,相信主管部门也愿意给予一定商业博弈空间,但依然要十分警惕假借用户之名的私底操作,这是不被允许的。

 关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垄断”、中小企业数字利益、用户数据保护等方便,造奇新媒体将推出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延伸阅读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数字经济的新驱动要素

李国杰院士:新经济本质上是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过渡


文 | 刘成军,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智能产业深度观察,价值阅读倡导者



此次华为攫取用户数据的一大背景是:全球企业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IT公司,甚至传统设备厂商都开始重金投资和部署AI了,比如联想,7月20日在上海举办Techworld大会,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已经赌上身家性命去押注AI。


 

那进击人工智能,不仅仅是砸钱了事,不仅需要人才,更需要场景和其中的数据,如硬件设备厂商本身的设备数据都是自己的了,但用户在使用设备及设备上的应用时,自然会产生更多数据,而设备厂商也想谋取更多。于是,手伸的太长了,进入别人家的“领空和领地”,引起情绪和利益抗议。

 

[新闻事件回放]: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正在通过其荣耀Magic智能手机收集用户活动信息,以打造其人工智能功能,例如使手机能够基于用户的短信内容推荐餐厅。其收集的信息包括热门社交应用微信(WeChat)的聊天信息。

 

早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那天,菜鸟与顺丰开撕,引发晕轮关注,最终靠主管部门深夜协调才得以熄火。尽管在出事前的5月29日,包括顺丰在内的15家邮政快递企业与菜鸟网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承诺进一步推动数据开放连接,深入运用大数据能力来提升服务品质。根据协议,这15家企业与菜鸟将基于云计算服务,通过电子面单、云客服等产品上的合作来推动行业的信息化升级。

 

经过菜鸟事件的放大,有关“数据垄断”、“数据寡头”等概念陆续被提出。为何类似数据争端事件如此火爆乃至大商家不顾颜面而公开争吵,还是基于当下数据之于未来商业利益和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战略意义。

 

《经济学人》杂志5月份的封面文章《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world’s most valuable)提出一个观察未来数字经济的观点:如果说石油是工业时代最重要的大宗商品,那么数据将是后工业时代,也就是数字经济时代,数一数二的大宗商品。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资源,搜集、提炼、流转、分析乃至消费数据,将贯穿整个数字经济产业链。可以说,谁掌握了数据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就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参与者。

  

因涉及公众利益,以及在移动互联网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对数据越来越强烈的诉求,更多的商业争端会愈加频繁。主流媒体和科技媒体都有介入,作为聚焦智能时代的[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我们亦对此类事件保持密切及时跟进。

 



数据生态链上的参与者:数据权利的“分食者”

 

从数据开始到数据开发利用已经实现了完整的大数据生态系统产业链——这里有用户、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者、互联网平台方、电信运营商,另外还有大数据存储、分析公司和垂直化应用等。 

来自:易观智库

实际上,数据的所有权来自用户,这一点几乎毫无争议。但在数据使用方面、以及交叉使用的现象很多(地图的位置信息和IP机主信息),还有跨平台数据使用的情况(说好的授权呢?),在没有明确法规界定之前,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

 

虽然各家都在喊“数据开放”,但主要意思是让其他家开放,而自己的家园谁也不许动。网友“悟不空的悟空”留言道:“口口声声说用户的数据归用户所有,实际操作中却想删就删、想屏蔽就屏蔽、想封就封”。在菜鸟VS顺丰的冲突中可窥见一斑。

 

智能硬件设备厂商和移动互联网应用之间的博弈亦如此,如果智能硬件设备厂商能够(说的好听叫“在用户授权情况下”)能翻越“山丘”跑到移动互联网应用上获取用户各类数据的口子已经打开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意味着其他所以智能硬件设备厂商都可以效仿啊,那围绕在人们身边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都可以提出此类要求。

 

边界在模糊,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跨越!


其实,这里面会有一些小细节值得琢磨,有多少用户是在明确告知下、明晰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情况下主动而为的,另外不能因为某一部分用户“授权”之后,就自以为其他用户也都允许,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大规模获取。关于数据隐私的最大隐忧就是,你不知何时、在何种应用之下,自己的数据就悄悄被商家攫取,然后以“为你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名义,向你输出他们的产品或服务。

 

经过几次大事件的公开探讨,带来的一大好处是——“数据意识觉醒”。但在没有明确规则的情况下,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在大数据之下‘裸泳’”的现象得到扭转。

 



数据利益博弈:美国、中国各具特色

 

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互联网公司和电信公司在数据上的争夺史,更多请了解《一场争夺互联网未来的较量,正在美国发生》。

 

在美国,在人们的印象和接触中,更多数据经由以Netflix、Google、Amazon、Facebook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应用软件而沉淀在他们的平台上,他们才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王者”。但事实上,这些互联网巨头过得并不安稳,电信运营商是它们最大的威胁。


大家知道,作为信息采集设备的互联网接入和数据传输管道提供者,电信运营商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天然具有数据采集能力。而互联网应用软件和APP store 的使用都是处于电信网络之上,也就是说,互联网公司总有半条命在电信运营商手中,后者掌握着更多的流量分配权,直接影响着互联网应用的使用体验。


虽然从技术上讲互联网企业具有劣势,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是数据收集及商业化的能力,相反,在数据收集和商业化方面,这些天生具有社交、电商基因的互联网企业,具有更丰富的经验和长袖善舞的利益开发,在用户画像构建和个性化营销推送方面,已经走在前面。


当然,在美国商界的利益博弈,不会如单一因素那样简单,在众议院及法律层面更多的展开。博弈之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通过了《宽带客户隐私规则》,该规则是对电信运营商采集和使用客户互联网数据的一道紧箍咒。其实,于2015年6月正式生效《开放互联网法令》也只适用于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企业没有任何约束。




电信运营商不会傻到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地盘被严重侵蚀而无动于衷,在新任总统和新一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Ajit Pai的走马上任,漂亮的反击战就此开打:只用了三个月,AjitPai就一路绿灯地走完所有程序,把刚生效六个月的《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彻底废除,效率让人瞠目。而与此同时,Ajit Pai曾公开发言称2015年通过的《开放互联网法令》亦需要尽快废止了。


文章作者李军(TMT行业资深人士)认为:

奥巴马总统在电信监管领域最重要的两份政治遗产——《开放互联网法令》和《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在特朗普总统上任百日,就面临全面废止。如此全面且快速的朝令夕改,在美国历史上实不多见,这背后是美国电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为赢得数据经济时代的激烈博弈。(但立法者和监管者从拉偏架回到不拉架,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却仍未得到解决。)

 

相对于美国这种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游说方式实现利益诉求,而我们可能来的更加粗暴和直接,尽管冲突爆发当口大家还是顾忌彼此形象,不至于撕的太难看,但通过媒体曝光的路径可以看出,这类因数据引发的冲突已经不是两家公司本身的事情了。

 

从事后来看,此类事件的博弈处理方式是:“媒体公开化——吸引舆论关注——主管部门出面协调——冲突各方顾全大局了事。”但这一次,腾讯主动曝光和喊话主管部门,但据《华尔街日报》称“一位知情人士说,工信部暗示希望腾讯与华为自行磋商解决。工信部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原来解决冲突的“套路”失灵了,既然没有“婆婆”管,那就还是作为商业利益诉求来解决吧。


阿里研究院杨建辉曾刊文对数据争端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主张在处理方式上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更大的开放空间。


“从长远看,数据产业还刚刚起步,各种商业模式还在探索和发展之中,暴露的问题还不彻底,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也还在酝酿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应避免把结论下得太早,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具有更大的弹性和更大的开放空间。”


当然,在利益冲突方博弈期间,关于数据及信息的攫取和“跑马圈占”仍不会就此停止,相反,也许在这个难得的窗口期,各利益方反而加大推进力度,通过投资、并购、合作等方式进行最后的攻占。




更多独家观察和原创文章,造奇新媒体,为您奉献真知灼见。详见:截止2017年7月7日的历史[分类]文章链接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的智能革命,智能时代的生存之道是什么?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      



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并开展运营的智能制造产业新媒体机构,聚焦工业4.0与智能制造时代的价值创造,以“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为使命,联接产业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资本等产业核心力量,通过创新和融合力量,提供深度观察、行业洞见、丰富资讯于一体的原创型、产业新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