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品还没上市,却能撬动35亿+美金,李斌带领蔚来汽车走向哪里?

2017-08-26 刘成军 造奇智能

有态度 | 有深度 | 有力度的原创型产业新媒体




造奇新媒体导读

笔者今天聆听了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的分享,原来不是分享他们是如何造车的,而分享他们将打造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以及背后的核心理念。李斌,作为互联网领域连续创业者,愈发淡定与从容,这次分享有利于打开创业者的认知格局及分析章法。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来自混沌大学,PP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 | 刘成军,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智能产业深度观察

 




今天线下分享的是李斌,蔚来汽车创始人,先来了解他


李斌其人:

连续创业者,易车网、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任摩拜单车董事长,中国互联网汽车行业领军人物,共牵动35亿+美元融资,同时也投资了30余家互联网汽车服务企业。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出行和互联网行业趋势的变化,于变化的节点建立起引人注目的事业。


这是第一次邂逅李斌,之前只是在听说蔚来汽车有关的故事,这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温和而友好,谦和而不做作”。也许是连续性创业者的缘故,对行业及公司的逻辑思考缜密,表达清晰,也是小女生人见人爱的“大叔”形象吧。


笔者在现场




由于这次是以培训为基调的分享,李斌分享了其心中的“模式创新——重新定义用户体验”的思路与分析框架,非常适用于想创业的小伙伴去沿着其中的逻辑思考和领悟。李斌,作为互联网领域连续创业者,这次带着自己理念冲进汽车产业领域,必须能够超越汽车及出行本身的思考,才有可能在一群大咖级玩家里突出重围。

 

有必要值得一提的是,不是为了重新定义而去定义,也不是为了单纯的模式创新,“定义”是方法论和工具,开拓“模式创新”是寻求突破路径,最终要回归是:你要做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你如何看待用户和整个市场?你将拥有核心竞争力,赢得客户认可并买单?

 

笔者觉得有必要先把[蔚来汽车]的愿景表达出来,然后依据结果与分析过程的交叉进行,会更容易理解。蔚来愿景,是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




李斌曾在一次论坛上表示:一个电动汽车公司,首先要做出好的产品,必须把自己看成是能源公司,还必须把自己看成是技术公司,看成是生活方式的公司,不能把自己看成是出行工具的公司,要成为一家“用户企业”

 



好,我们从头来理一理,“重新定义用户体验”分析框架来源及具体操作方式。

 

先上两张图,第一张为1997年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第二章则为2017年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现实很残酷吧!全球商业战场上,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往日的大佬余威还在,却光芒散漫,却已不在大商业的中心。人群在变,资源在变,技术在变,生活方式与追求在变,可以说新时代成就了它们,也相同,正是它们的存在,让新时代增辉。

 

这两张图会有各个层面不同的解读,有人会说是工业时代向互联网时代的变迁,也有人从投资者的视角看到公司估值与市值的变化,而,李斌,则从技术视角和用户体验视角进行了“定义”。

本文最核心的分析框架 

这张图有必要进行重点理解和把握,这个分析模型不仅可以分析以往及当下正在进行的公司案例,而且可以拉回到自己所在的行业进行思考,这就是分析框架的应用所在——尤其适合于To C级产品,比如智能硬件类产品哦。

 

大家可以看到,横轴代表着“与创新技术有关的强弱相关性”,也就是技术的迭代发展与新兴技术的创新,如果能有效组合运用产品和服务中去,有可能带来异乎寻常的效果,这其实就是技术驱动的效果。


值得一说的是,对技术的考察,不仅要考察其先进性和新颖性,也要强化对其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注,这往往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要素之一。

 

竖轴代表着人们对于产品/服务的追求——从“功能体验”到“情感体验”的变迁。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新鲜,很多人都会有感触,但笔者给大家提醒的是,虽然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认知,但由于人们在分析和判断时给予不同的权重,自然会导致在推出产品/服务时,各不相同的实际体验——到底是停留在口号上,还是落实到行动上。


从李斌和蔚来汽车的实际来看,“情感体验”已经被提高到至高无上的高度——公司的理念及核心竞争力上。

 

另外,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功能体验(如产品质量)是一个基础项,做好了不一定销量好,但做不好销量一定不好;而情感体验是一个增值加分项,在这点主观感受上只要超越客户期望,那就能获得加分,自然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多收益。


“用户痛点是功能体验,是解决没有被满足的刚性需求,这是公司存在的必要条件,但不足以形成对行业的变革”,


“真正伟大的公司,都是既迎合了技术创新、趋势变化,又能够真正触动用户的内心,将用户情感体验做到机制的公司。”——李斌 


这一点在很多管理理论上具有相同性,比如公司管理上的激励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隐私;又如,公司领导、中层管理和基层员工对于专业技术、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上的不同权重,是不是一个理啊~

 

接下来分享几张利用此分析模型对数个行业中不同公司的呈现:



还有很多行业都可以利用此分析框架剖析

 

­­­­­­

为何大家看上去想法都差不多,但在实际中的表现却千差万别???

 

这其实说明一个惯常的说法,就是你认可什么,就会选择什么,然后就拥有什么行动,继而产出什么结果。

 

那如何利用“创新技术相关性”与“情感体验”框架来重新定义一个新行业(如汽车行业),明确公司战略核心走向和发展路径的同时,能够与行业内竞争对手进行有效区隔,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李斌分享了两大步骤:一是拆解(解构);二是重构。也就是只有先行拆解,然后才有重构的可能,拆解是为了更好的重构。

 

  • “拆解”(解构)意味着:忘掉商业模式、忘掉技术、忘掉标杆,并切换到用户视角。

 

想想用户与你家产品/服务从认知、接触、体验、使用及其生活状态的全过程(类似于端到端的说法),真心为用户着想,细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要和心理感受,而不是一开始想怎么从用户手中挣到钱。李斌现场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单车必须在固定桩上换车,这其实反人性的设计,注定会遭遇商业上的失败。





  • 当要进行重构的时候,就是充分利用以上分享框架,将自己产品/服务向“创新技术强相关”和“情感体验”区进行发力,自认而然进入“第一象限”,如蔚来汽车,“Beyond the car”。




更多独家观察和原创文章,造奇新媒体,为您奉献真知灼见。详见:截止2017年7月7日的历史[分类]文章链接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      



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并开展运营的智能制造产业新媒体机构,聚焦工业4.0与智能制造时代的价值创造,以“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为使命,联接产业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资本等产业核心力量,通过创新和融合力量,提供深度观察、行业洞见、丰富资讯于一体的原创型、产业新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