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新新书《钱从哪里来?》精选文摘50:阿玛尼、LV、香奈儿..会死吗? | 立新说

2017-11-16 王立新 立新说

您对立新最好的支持是转发,最大的打赏是买书! 





立新说

把旧元素进行新组合连接,产生新的关系、用途和价值,这是最好用的创新方法,也叫做创意。




《钱从哪里来?立新说·营销的本质与未来》精选文摘:


第六章  分钱与赚钱

营销与商业模式



阿玛尼、LV、香奈儿..会死吗?



业模式创新的第七种思路是按照颠覆性科技的突变,企业要顺应大趋势进行跨文明的商业模式转型。

当折叠纸扇取代大蒲扇时,这只是新产品替代旧产品的升级,对生产方式会产生变革,对商业模式不会形成本质的影响。当不需要人力的电风扇取代传统扇子时,这是一种新文明的飞跃。而空调的发明正在消灭“扇子”的概念,它创造了一个人类从未有过的全新制冷产业。当核心技术的驱动从产业的颠覆,上升到对人类文明的颠覆,这必然对商业模式带来“毁灭性的创新”。


我们就拿服装产业的发展为例来看看商业模式的文明变迁过程。



第一阶段:家庭作坊模式



第一阶段是自给不能自足、手工制作、供不应求的家庭作坊模式。


从考古发掘中发现人类最早出现的“服装”大约在7万多年前。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遗址中,曾经发现了一枚骨针。这枚骨针长82毫米,针身最粗处直径3.3毫米,针身圆滑而略弯,针尖圆而锐利,针的尾端直径3.1毫米处有微小的针眼,这枚骨针也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早的缝纫工具。概括而言,从原始人类的“茹毛饮血、而衣皮苇”到农业文明的养蚕缫丝、麻棉的种植与纺织应用,在长达几万年的漫长历史中,人类对服装的经营模式就是“自给自足”的手工制作方式,全靠人的体力生产,成本很高,价格昂贵,主要矛盾是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


第二阶段:市场化经营模式



第二阶段是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模式。


近代服装产业的质变发源于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英国工业革命:1764年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把纺纱效率提高了八倍。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了卷轴纺纱机。它以水力为动力,不必人工操作,而且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解决了生产纯棉布的技术问题。但是水力纺纱机体积很大,必须搭建高大的厂房,又必须建在河流旁边,并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塞缪尔·克隆普顿于1779年发明了走锭精纺机。它结合“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特色,又称“骡机”。这种机器纺出的棉纱柔软、精细又结实,很快得到应用。到1800年,英国已有六百家“骡机”纺纱厂。1785年,牧师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使织布工效提高了四十倍。到1800年,英国棉纺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纺纱机、织布机由水力驱动,使工厂必须建造在河边,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节差影响,造成生产不稳定,这就促使人们研制新的动力驱动机械。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作纺织机械的动力,并很快推广开来,引起了第一次技术和工业革命的高潮,人类从此进入了机器和蒸汽时代。到1830年,英国整个棉纺工业已基本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在原料方面,除了麻、棉、毛、丝之外,1900年,人类首次通过化学的方法生产出了人造纤维,这种纤维的原料仍然是木质纤维素和棉短绒,人们只是使用了化学手段把它们溶解并加工成纤维,因此把它们称为“再生纤维”更为确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专门用于代替蚕丝生产长筒丝袜的合成纤维——Nylon66(尼龙、锦纶)。这是人类第一次采用非纤维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的化学纤维。此后,聚酯纤维(涤纶)也闪亮登场,并且很快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纺织纤维。除了锦、涤之外,人们又逐渐发明了维纶、氯纶、氨纶、腈纶、丙纶以及以这些原料为母体的各种改性合成纤维。


依靠发动机的驱动和标准化流水线的方式去生产服装,利用化工科技不断创新材料,这都极大地降低了服装的生产成本,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在穿衣领域的“供过于求”。但是由于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服装业最大的成本痛点集中在渠道中介加价和没有卖掉的过季时装库存太大,这两大成本使得我们买到的服装价格是其生产成本的至少15倍以上,若不以此定价,服装生产厂家就会亏损倒闭。因此,从“如何生产”转向“为谁生产”才是一切传统产业开创新商业模式的根本。


第三阶段:低成本的私人定制模式



第三阶段是目前正在出现的互联网+传统服装业转型,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匹配的按需生产,消灭传统渠道中介和库存,实现低成本的个人服装私人定制服务模式。


2014年10月,一家名为“领御”的服装定制公司在上海正式注册成立,英文名叫“Cybespoke”,意即信息技术(Cyber)与定制(Bespoke)的结合,目前产品主要是男士西服、衬衫、正装配饰和鞋履。使过去只有少数人能享有的私人定制服装穿在更多人身上,是这家公司的商业理想。经过一年多运营,这家名为“领御”的公司已建立起从量体、设计、打版到制造的智能化系统。据杭华介绍,领御的三维精准扫描量体技术,一分钟即可获得客人形体的200万个点云数据,半小时就可建立起准确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从面料到纽扣等诸多细节均可由客人自由定制,相关供应商和制造商均是世界顶级成衣品牌的长期合作伙伴;还可以在定制服装上绣制客人的名字或是有特殊意义的字符。一周时间,客人就能穿上定制的服装。


同样,2014年5月,山东一家名为“红领”的服装公司影响力突然爆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也两次报道了红领服饰的个性化定制模式。它主要为用户量身定做西装。用户如果知道自己的量体数据,甚至可以自己在互联网上下单。红领将订单交由自助改造的大规模定制生产线,7天完成生产,然后交由UPS全球航运,两周之内交付用户。这种转型不但具有巨大的核心价值,而且拥有超高壁垒,同行或行业无法简单地进行模仿。具体包括以下流程:第一步,量体和网络下单。红领定制主体用户大多来自欧洲和北美,这类用户一般对自己的量体数据比较了解,他们大多习惯到红领网站上选择参数直接下单。而国内的用户大多还需要亲身量体,可以由用户自己到红领加盟门店量体,也可以约定时间请量体师傅上门量体,得到量体数据后再在线下单。如果是用户自助下单,他可以在线选择定制西装的各种细节,例如面料、款式、肩型、驳头、里料、扣子、刺绣等几十项细项进行个性化选择。第二步,人工核对下单个性化订单。首先进入红领的订单系统,这个系统自动进行排单处理,接着进行板型匹配和工序拆分。制作这个订单需要的布料、辅料、人手也会由系统计算出。在红领员工上班后,首先会进行订单细节的人工核对。这时的订单还未进入生产。核对细节的红领员工就像一般的白领职员,他们每人面对一台电脑,工作台上干净整洁。每件衣服要核对的数据超过50项,如果有问题可及时调整,如果无误则进入下一步流程。第三步,制作电子标签。核对完订单细节后,红领员工会点击按钮,由系统制作生成一张射频卡。这张射频电子卡记录用户订单所有信息的详细数据,除了用户自助录入的数据,还包括红领订单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种生产数据。卡的表面贴有一个不干胶,上面打印有用户姓名、单号、款式、线型等基本数据。这张射频电子卡会跟随一套定制服装生产的全过程。在生产的每个环节上,红领的员工刷这个卡获取自己的工序所需要的数据,也记录新的数据,直到400多个环节全部完成。一套定制服装准备装箱航运前,这张卡才被取下回收,而用户和服装生产的数据永久记录在红领生产服务器里。第四步,自动裁剪布料。完成板型匹配的订单正式进入生产系统,首先是由物料部门裁剪布料。这个部门的员工只需要将布料放到电脑控制的裁床上,由智能系统自己计算最节省布料的裁剪方案,再把裁好的布料与电子标签一块挂到一个吊挂上,然后进入后续生产工序。第五步,工人在线生产。吊挂系统是服装生产的流水线,与电气制造流水线不同的是,吊挂流水线是在生产车间的上方,服装半成品就夹在每一个吊挂夹子下。吊挂系统下面是工人的工作台,工人完成当前工序的工作,将吊挂推进到下一环节。每个环节的吊挂,非常像荷叶边折叠的窗帘。正常开动中的吊挂流水线上,根据工序复杂度和工人熟练程度的不同,有的工序上累积了几个待加工的吊挂,有的只有一个,还有的没有吊挂。在红领的服装定制车间,除了有智能化的吊挂系统,每个员工工作台上都有一台电脑。有的电脑只是一个显示屏幕,有的电脑是跟数字缝纫机集成在一块,这些电脑都与红领的生产服务器相连。所有员工接到一个新吊挂后,先拿吊挂上的电子卡在电脑上扫描,电脑屏幕只列出这位员工当前工作需要的数据。第六步,个性化加工。在用户所有的定制细节中,往往还会有一些个性化的小工序,例如在袖口、衣领或内衬胸口处绣上用户指定的个性化文字或图案。红领的智能生产系统会直接控制数字刺绣机完成布料刺绣工作。第七步,25个环节的质检。所有的生产工序环节完成后,服装进入总共25个环节的质检。质检员工将衣服穿在3D衣架上,对照电脑屏幕,逐一查验显示数据。发现问题,即时处理。第八步,成品上挂等待交付。质检完成后的服装作为成品上挂,等待UPS空中航运最终交付给用户。用户从下单到拿到定制服装,不超过两周。现在红领的定制生产过程为7天,这个过程还可以压缩到5天。


第四阶段:自己的服装自己做



第四阶段是“自己的服装自己做”。


利用互联网+3D打印技术实现智慧化的服装“自造”模式才是未来一切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2013年3月7日,著名脱衣舞女郎蒂塔·万提斯(Dita Von Teese)在纽约试穿了全球第一件3D打印礼服。这条礼服是设计师迈克尔·施密特(Michael Schmidt)在iPad上设计的。他介绍说,这件裙子的骨架在印刷公司Shape ways用粉状尼龙3D打印出来,再仔细地涂满黑漆,最后镶嵌上约13 000颗黑色水晶。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在家里为自己量身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服装。用3D打印衣服,可谓是解决人们挑选衣服时遇到困境的万能钥匙。2013年11月15日,法国巴黎上演了第一场别开生面的3D打印时装秀,可以说是开创了时尚与科技融合的一个崭新时代。


服装业从农耕文明的“自给不能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开始,经过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模式,正在进入定制化的精准服务模式,最终通过云计算智能系统的支撑重新回归“随心所欲,自力更生”的自造化模式。历史真的是以一种盘旋循环上升的方式重现的吗?


立新说:农业文明的跨规模生产是土地和劳动力越多越好。工业文明的跨规模生产是劳动力越少,标准化产品满足的顾客越多就越好。信息文明的跨规模是机器人生产,能精准满足的顾客细小到每个人最好。在全球74亿人中找到你想服务的那个人,从最大规模到最小个体,从“怎么生产”到“为谁生产”,这是与传统规模化经营完全不同的模式。


规模定制的特点



一是省掉中间环节。

红领的模式基本是直销的方式。用户直接与红领打交道,不需要与代理销售沟通。这样的好处是利润全是红领自己的。在保有直销利润的同时,还避免了多环节信息失真为用户和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是服饰产品更贴身。

用户如果买商城里的成衣,虽然能做到大体尺寸相差不大,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一点点不如意,例如袖子长点儿短点儿,肩膀肥点瘦点儿。要使消费者满意,只有量身定做。


60多岁的红领董事长张代理曾说:“为什么要穿定制衣服?如果不穿定制衣服,大家觉得我70多岁。如果穿定制衣服,大家觉得我60岁。”


服装的个性化定制,符合互联网时代用户转型的特征。


三是零库存不压货。

服装行业是一个高库存风险的传统行业。中国现有的服装行业整体库存可以卖3年。现在的每一家传统服装生产企业都处于前有狼后有虎的煎熬中,旧有的库存压力巨大。但不设计生产新品,现金流就会戛然而止。回款难的同时,还要应付骤然猝死。

红领的模式,首先没有库存风险,每一个进入生产线的订单都已经有买主,而且已经有了用户的部分付款。每一件定制的服装都可计算利润。另外,红领的模式还可以极大地节约物料资金,对面料、辅料的库存做到了灵活智能供应。物料数据都实时在线,不会出现因物料不足而取消用户订单的遗憾。


四是积累用户数据。

用户在红领定做的服装数据会永久地存储下来,用户再次定做时,很多数据都可以重新使用。这些数据表面上看反映用户的身材尺寸,但长期积累来看就是用户的喜好和行为习惯。


红领的智能定制系统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以说,红领的整套定制流水线会越用越智能。因为其在不断地积累用户数据和生产数据,这些数据会为日后效率的提升做储备,红领可以以此改进和优化生产流程。


五是超高的内生性壁垒。

红领之所以能够大规模定制服装,依赖于其2012年打造的智能生产系统,这是一条对传统服装生产线完全再造的智能系统。这套系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单系统,甚至也超越了生产型企业ERP的范畴,它将用户数据、生产数据、库存数据、各种模型数据都有机地整合起来,现在他们将这套系统命名为“酷特”。

这是个很怪的名字,甚至有点儿拉低红领智能生产平台的气质。即使如此,不难发现,这套系统才是红领模式的核心价值。



《钱从哪里来?立新说·营销的本质与未来》



立新亲笔签名,表达无限感激。

买好书送亲友,启迪智慧商机。


扫码下单 购立新叫兽签名版!





点叫兽 收看本期文摘配套视频



下期预告

【经典回顾】王健林董事长的面相真代表财运吗?

11月18日和君公开课直播

 

往期回顾(点击蓝色文字收看)

他欠药神一只鸡,人类欠他一个正义? 

苏格拉底怎么识别优秀弟子?

和君公开课 | 《钱从哪里来?》之10句话听懂营销

本期制作

剪辑制作 I 陈睿博

责任编辑 I 左奕航

统        筹 I 屈亚星




长按左侧二维码
或点开大图扫码
进入
立新的店




长按左侧二维码
或点开大图扫码
收听每期节目音频





长按左侧二维码
或点开大图扫码
关注
立新说



本公号原创内容归北京立新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未经允许,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

本公号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所有者如需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