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天”的故事:从夫妻店到十连锁的创新历程

2017-09-23 盘锦网 今日盘锦

受访者:沈冰

年龄:45岁

从业经历:从事服装经营18年

1999年,在商贸城开了第一家20平方米的夫妻店,11月正式命名为春天服饰。

2007年10月,创建春天第二分店。

2010年12月,创建春天第三分店。

2012年11月,创建春天第四分店。

2013年1月,创建春天第五分店。

2014年10月,创建春天第六分店。

2015年5月,创建春天第七分店。

2015年8月,创建春天箱包店。

2015年10月,创建以经营高档服装为主的美人鱼名店。

2016年4月,投资100多万元创建春天生活会馆。

受访理由:采访春天服饰,不是因为它在服装销售领域规模最大,也不是因为它效益最好。而是笔者在与沈冰的了解过程中,总能听到一些“新颖时髦”的词汇,这些词汇包含了春天服饰经营理念的发展变化,包含了管理和运营机制的不断革新,也包含了沈冰与员工之间的身份,从老板与员工到老板与合作者角色的不断转变。笔者从这些变化中感受了“春天”的一种精神——紧跟潮流、敢于创新、永不懈怠。

一位商会负责人这样说沈冰:在商会几十位企业家里,很多商户都在摸石头过河,沈冰的发展思路十分清晰。“清晰”这个评价似乎不那么耀眼,但在当下,能够保持一个对行业发展思路清晰的状态难能可贵。种种这些,让笔者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有人生存的地方,必需服装。服装行业门槛不很高,小至几平米大到成百上千平,进一些或高或低档次的衣裤,就可以“开业大吉”了。

如果说,服装销售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是沈冰进入的初衷,那么,现在当你与很多服装店老板聊天时,你听到的更多是吐槽:“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在一些档口,“转让”、“出租”的牌子也分外显眼。今年,春天服饰的名字已经在服装销售行业常驻了18年,并由当初的一家夫妻店,扩张到现在的10家连锁店。在盘锦同行业间也有一定的名气,有的同行就开始琢磨,眼看着服装销售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春天”怎么就不断开新店,逆势而上呢?难道真有什么独到的奥秘?


沈冰的人生经历并不复杂,自然也称不上“惊艳”。

1999年,双台子区商贸城建立,沈冰和妻子在二楼租了个二十平的店面,算是正式进入服装行业。

2000年初,服装生意非常红火,在同行怡然自得地守着一家店的时候,沈冰自觉尚有精力,又在商贸城开了第二家店。

陆续地,“春天”增加到五家分店。

2014年,双台子区这个“弹丸之地”已陆续出现了兴隆二百、中百商业城、商贸城、顺地城、玖佰埠地下街等多家商场。分销渠道多了,市场总体份额却没有扩大,一时间竞争更加激烈,“春天”的销售额也明显下滑。


感触到危机的沈冰去到上海,专门学习经营管理,寻找发展新思路。随后,又把员工分批送出去进行培训。一年半的时间,在学习上他投入了四十万。


学习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做法,于是春天服饰出现了一系列的改变:

● 由最初的卖货模式质变为服务模式。

● 服务员从单一卖服装,转型为顾客的造型搭配师,成为顾问式卖手。

●“春天”由以前的夫妻档变为企业式管理。在盘锦的个体服装经营中。

● 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实行退换货制度。

● 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和会员群,只要有顾客投诉或不满意的地方,立刻整治。

“春天”成熟了,做大了,却不再是某个人的“春天”,很多店长、员工成为了某个店的股东。各店长独自经营,按效益分红。店主有权对货品进行选择调整,也可以对店铺的装修、扩张提出建议,沈冰服装供货和监管,大家共同受益。

“春天”财务透明,每个月的销售额,服务员都知道;每个月的经营利润,高层都知道。




记者

自“春天”进入服装销售行业以来,怎么看待行业的变化

沈冰




      九十年代是供需矛盾,买衣服的多,卖衣服的少,好看的衣服紧俏。在娇衫、“女人瓢”鞋流行的时候,淡季进货一双鞋200元,后期就变成了四五百,那时候销售不是问题,有货就能卖,于是,谁有资金和胆量囤货,谁就赚到了大钱。


     2000年开始,信息不对称。看到有的人货品卖得好,却很难探听到进货地。信息闭塞,像杭州市场、重庆市场、北京市场等这些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大家一概不知道。即便他们唯一的进货地广州,也由于各服装加工厂也多为隐蔽的作坊式经营,分散式坐落在村镇里,没有品牌,非常难找,有的呆上十天半个月才摸到几家。


     2010年以后进入网络时代,信息透明化,进货渠道的“窗户纸”被捅破,服装行业也进入经营严峻期。

      

      以前,商家会“打样”,穿衣服好看,能说会道,生意就好。现在货品、价格的竞争优势被大幅削弱。顾客对品牌、对人的信任度决定了他们选择是否购买。






记者

互联网时代有个时髦的名词叫“O2O”,春天是怎么嫁接互联网思维的?

沈冰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改变行业领域模式的大时代,逆势而动肯定是不行的。我举个例子,“春天”有一批特殊的顾客,在北京、在鞍山、在沈阳、在杭州。他们都是到盘锦来探亲时偶尔买了这里的衣服,因为喜欢,只要再来盘锦就会光顾“春天”。由此,我也萌生了将实体店和网店一体化的思路。我觉得,这将是服装行业下一阶段的走向,像美团和饿了么一样。我身边的一些优秀商家,比如荣盛针织,几年前就开始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效果非常好。



记者

前两年你花了几十万去学习,搞全员培训,家里的意见统一吗?

沈冰


      (调侃说)压力更大于“统一意见”。像我们这样的店,一年拿出40万是笔不小的开支,到底能不能学到“真东西”,是不是学了就能用,最开始的时候的确没底。但事实是,春天学到了“干货”,1、发展思路清晰;2、改变管理运营体制,员工参股,他们信任我们与我们共进退共成长;3、这个行业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竞争剧烈。我们也从技术型企业变为服务型企业,用服务用理念抓住了客户。比如说,很多客户看中一件衣服,我们的员工不管你在市区哪个地方,只要你不方便我就送货上门。有的顾客会像串门一样来“春天”,有相中的挑几件,没有可心地就喝口水、和售货员聊聊天,还有的会把葡萄、梨以及自家蒸的花卷送到店里。经营理念服务模式的转变的的确确把我们的客户感动了。


记者

春天现在有10个店了,会不会有所懈怠?

沈冰

     不会,我以前经常看到,隔壁开业的花篮还未撤掉,店主就换了新面孔,惨淡经营勉强支撑的更不在少数。这是很多人把服装行业看得太简单了,以为有几件衣服就可以卖了。一个行业没吃透就贸然闯入,无异于是去交学费。所以我不敢有懈怠之心,还要不断学习,继续努力。


在90年代的商业大潮中,很多人凭借服装销售趁势而起,有的现在已经是盘锦商海中的行业巨头。1994年,一曲《春天的故事》吹响了中国深入开展改革开放的号角。今天,沈冰正在他亲自演绎的“春天”的故事中,绘制画卷,挥洒未来。


大家都在看↓

“世外桃源” 幸福“平安”

夯实农业优势,开拓“新兴”之路

● 《千行百态》之二:幸福的女人心怀晴空

● 情暖中秋,盘锦浙江商会到区、县社会福利院慰问

监制 | 刘宣成   主编 | 张战

编辑 | 杨玉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