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安”是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概念

刘跃进 坡上的国安学 2021-05-14

“国安”是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概念


刘跃进


如果不是从“语词”而是从“概念”上讲,汉语中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概念出现的都很早。古代汉语中“国”字代表的“国”词,有表达现代汉语“国家”一词及“国家”概念的情况;“安”字代表的“安”词,也有表达现代汉语“安全”一词及“安全”概念的情况;汉语中“国安”一词,无论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有表达现代汉语“国家安全”一词及“国家安全”概念的情况。成熟的逻辑学理论早已揭示,概念和语词虽然密不可分,但二者绝不是同一回事,现实中存在着“不同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和“同一个语词表达不同概念”的复杂现象。不仅现代汉语中“国家”一词和其他语言体系中的相应语词可以表达“国家”概念,而且古代汉语中的“国”词和“国家”一词,也可能表达现代汉语中的“国家”概念。与此同时,不仅现代汉语中的“安全”一词和其他语言体系中的相应语词可以表达“安全”概念,而且古代汉语中“安”词也表达了现代的“安全”概念。古代汉语屡见不鲜的“国安”一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国安”一样,虽然不一定都表达了现代意义上“国家安全”概念,但多数情况下确实表达了“国家安全”概念。由此可以肯定,“国家安全”概念在中国古代早已出现,只是当时汉语表达形式是“国安”,而不是“国家安全”。无论“国家安全”概念在其他民族语言史和思想史中出现于何时,当古代汉语出现“国安”一词时,可以肯定“国家安全”概念在中国已经出现。事实上,“国安”一词在先秦诸子百家的遗留文献中,就经常出现。例如,《韩非子》中有“善任势者国安”、“国安而暴乱不起”[1]等句子。公元 2 世纪的汉代,“国家安全”一词在汉文献中出现。据南朝史学家裴骃《史记集解》和隋唐时期史学家颜师古《汉书注》记载,东汉学者应劭说过:“使人君去此心,则国家安全也。”此外,明朝前已传入日本的汉文献中,载有“国家安全,天下泰平”的句子。[2]因此,不仅那种认为“国家安全”概念1943年由美国学者首次提出的观点不成立,而且我们自己这些年一直力图证明的“国家安全”概念最早出现于1934年苏联“国家安全总局”一语中,或最早出现于1936年汉语杂志《世界知识》中,也都不成立。严格来说,这些情况只是证明,1934年苏联“国家安全总局”的出现,表明当时已经有了俄语“国家安全”一词;1936年中国《世界知识》杂志相关文章使用“国家安了全”一词,也只表明当时出现了汉语“国家安全”一词;美国学者1943年使用“国家安全”一词,也只是说当时英语出现了“nationalsecurity”一词。最近几年,还有学者考证出了“国家安全”一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更早使用,这确实证明了“国家安全”语词和概念在人类更早的认识和思想中就已出现,但这都不是“国家安全”概念的最早出现。古代汉语中的“国安”一词,是相对更早的“国家安全”概念,或者说是“国家安全”概念更早形式的语词表达。



[1]韩非子.

[2]刘江永.世界大变局与国家安全学[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9(6),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