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安全困局来自何方

刘建飞 坡上的国安学 2021-05-19

国际安全困局来自何方

刘建飞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2017-06-26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不久前,某学院邀请我去做一个讲座题目是“国际安全困局与治理”。乍看到题目,觉着很有意思,可讲的东西很多,但仔细一琢磨,想讲清这个“困局”还真不容易。


近年来,每到年终,一些媒体都会发一些总结当年国际形势的文章。多数文章的基调都是:天下很不太平,要么是乱,要么是变,总之是不确定性大。甚至有人将“不确定性”说成是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特征,而这种“不确定性”在国际安全上表现得尤为显著。


那么,当今的国际安全局势真的那么糟吗?我一直认为,尽管国际安全不断出现各式各样的乱局和变局,但是纵向比较,总体上还是好的,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并未被颠覆。虽然2016年“黑天鹅事件”频发,各种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兴风作浪,特别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面临内政外交的重大变局,但是认真审视起来,国际安全状况也并未比过去恶化多少。上述这种认识也得到国际智库研究数据的印证。据澳大利亚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与去年相比,世界和平状况改善了0.28%。出现这种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机器的暴力活动有所减少,以及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带来的促进和平的滞后效应。尽管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有所增加,但尚未能抵消国家机器暴力活动减少等正面因素的影响。


如果从长时段来考察,那么国际安全形势可以说是今非昔比。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017年4月8日的文章指出,在20世纪,全世界平均5%的死亡者死于暴力,而当今这一比例仅有大约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字,2015年全球总共死亡5600万人,其中约60万人死于暴力,相当于总数的1%;死于暴力的60万人中,47万人死于犯罪,而由战争杀死的只有11.9万人;相比之下,自杀的人数达79万,是战争受害者的6倍多。


既然和平状况有明显改观,那么国际安全困局又从何而来呢?笔者以为,所谓困局更多是人们主观认识上的东西,是对国际安全局势的一种研判、认知。困局并不等于乱局,不意味国际安全局势的绝对恶化。虽然同过去相比,世界和平状况有明显改善,但是,当今的国际安全局势却更为复杂,更加难以把控,从而使不确定性凸显。这种复杂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非传统安全;二是大国战略博弈。


和平不等于安全。和平只是解决了传统安全问题,但是像恐怖主义这样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和平的作用就相当有限。美国小布什政府打了8年反恐战争,推翻了两个国家的政权,但是恐怖主义并未被有效遏制,恐怖组织还竟然建立了能撑住数年之久的“伊斯兰国”,有了自己的地盘。与此同时,暴恐袭击事件在欧洲频频发生,被袭击国家政府好像又拿不出有效的应对办法。恐怖主义似乎越反越恐,这恐怕是一些人形成“困局”认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按说,“伊斯兰国”凭其实力无法同中东地区大国抗衡更不用说美国、俄罗斯这样的世界级大国了,然而,“伊斯兰国”竟然坚持了如此之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那些反对“伊斯兰国”的国家们不能齐心协力,它们在打击“伊斯兰国”时都各怀心事,都试图借打击“伊斯兰国”来实现自己的战略利益。环视那些困扰国际社会的安全问题,凡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能够携手共进的就会取得明显成效,比如签署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反之则陷入僵局或困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国际安全困局主要是大国合作不畅造成的,或者说是大国合作的困局促成了国际安全困局。而大国关系受传统现实主义权力政治思维影响的现实又使许多人对大国关系的前景不看好,“修昔底德陷阱”和“金德尔伯格陷阱”在他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由此可见,解决国际安全困局的根本之道是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大国合作。在全球化时代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核时代、网络时代,大国必须以合作为主要相处之道,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利益,特别是要通过合作来避免冲突对抗。中国倡导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可谓是顺应时代潮流,也为破解国际安全困局提供了根本路径。



 小编:lt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观点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170626;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平台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