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里萧涧秋真爱陶岚吗?
谢铁骊导演的电影《早春二月》像一首隽永的诗,清新淡雅又不失激情。电影讲述了一个旧中国时期,进步青年与封建势力抗争的故事。通过萧涧秋教育兴国和扶助贫困寡妇文嫂行动的失败,说明了个人力量的渺小和改良主义的无效,只有投身到广大人民的革命洪流中去,才是进步青年的正确道路,也才是推动中国强盛的必由之路。
在这一主题下,影片还有一条笔墨很重的情感线,就是萧涧秋与陶岚之间的爱情。情感线与抗争线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强化了电影主题。
仔细品味会发现,萧涧秋与陶岚的交往在影片中的描写是很多的,可谈情说爱的场景却不多见,而萧涧秋对陶岚的情感表达就更少了,这与萧涧秋含蓄的性格和陶岚的主动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的。但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来说,影片最后萧涧秋决绝地离陶岚而去,我还是有些难以认同,情侣间怎能如此?萧涧秋到底爱不爱陶岚?
我们还是从影片的细节中,来探求一下萧涧秋与陶岚的情感发展历程吧。
一、萧涧秋与陶岚的第一次相见
在陶慕侃的家中,萧涧秋与陶慕侃的妹妹陶岚初次相见。陶岚对萧涧秋说了如下一番话:“我哥哥常说起你。他说你学问好,又走过很多地方。以后,我什么都要来向你请教。你能不客气地指教我吗?”这段话的潜台词是:“我对你仰慕已久,现在求交往。”
从影片后面的表现来看,陶岚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而且学识也很好,所以她此时口中的“请教”二字更多的是为了达成交往的借口。这是陶岚主动接近萧涧秋的开始,但我想,此时她还并不确定萧涧秋是否值得自己去爱。而萧涧秋对此的应对,则是面对初次相识之人的正常的礼节性客套,他没有听出陶岚的潜台词。
陶岚可不会轻易放过萧涧秋,先提哲学,后说钢琴:“听说你钢琴弹得很好,能教教我吗?”好了,载体都想好了,交往是一定的了。
二、萧涧秋的接风晚宴上
在当晚给萧涧秋接风的晚宴上,陶岚进来坐在一边,听他们的谈话。我想,要是没有萧涧秋,她才不屑于在场呢。陶岚是想进一步了解萧涧秋。
谈到为革命捐躯的李志豪时,萧涧秋与在座同仁的表现截然不同,他们是“不谈这些了,干了这杯”,萧涧秋则是心情沉重地放下了酒杯。陶岚看到这一幕,开始真正对萧涧秋另眼相看了。
三、陶岚第一次造访萧涧秋的宿舍
陶岚第一次造访萧涧秋的宿舍,请他去教钢琴,这是他们俩间的第一次交往。陶岚的这次不速之访,显示出陶岚等不及了,萧涧秋这个榆木脑袋,对“求交往”的暗示毫无回应。这场戏中,有两个细节很有意思。
细节一:“哎,你坐呀。”猜猜这是谁说的?是陶岚,颇有些反客为主的味道,也反映出萧涧秋略显拘谨的状态。
细节二:陶岚请萧涧秋介绍一本哲学的书籍给她看,萧涧秋从书架上选了一本问:“你看这本可以吗?”陶岚看了一下封面就说“可以。”
回想陶岚刚刚才说过:“你的书我几乎都翻遍了。”我不禁要掩口而笑,都“翻遍了”还不知道哪本书适合你?这本书就放在书架上只被一本书压住,你早就应该看到了,还不直接点名借,翻都不翻就说“可以”,看来这本书就是用来打酱油的。
我不由想起钱锺书在《围城》里说的那段话:“借(书)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可不是吗,陶岚的借书为后续的交往打下了局面。
在这次造访与交谈中,特别是从对李志豪遗孀文嫂的态度上,陶岚对萧涧秋的学识和人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想正是从这时起,陶岚的一缕情丝牵在了萧涧秋的身上,但萧涧秋还有些浑然不知呢。
四、萧涧秋在陶岚家教钢琴
萧涧秋应陶岚之邀,到其家去教陶岚弹钢琴。但整场戏没有教授弹琴的内容,陶岚只是在聆听萧涧秋弹奏的乐曲声,然后就是交谈。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此片,看到这儿时,你八成会感到奇怪:钢琴是这样教的吗?
其实,请教钢琴是名,约会交往才是实。
后面,陶岚在文嫂自尽后愤懑弹琴的情节漏了底,陶岚的钢琴水平不低呀。
五、萧涧秋和陶岚在桃园中的谈心
陶岚到学校去给萧涧秋还书,俩人在桃园中漫步谈心。期间,陶岚把萧涧秋比作大雁,萧涧秋回答说:“我不是大雁,我只是一只孤雁。”有意思的是,萧涧秋很快补充了一句:“我的意思是说,孤雁常常离群。”陶岚听后敏感地追问:“你为什要解释呢?”萧涧秋略有些囧地回应:“这不是解释。”然后,俩人就一路默默无言。
这不是解释是什么?!陶岚已经爱上了萧涧秋,开始频繁地与他主动交往,借书、还书、还有弹钢琴那是经常的了,这可以从陶岚此次还的是另一本厚书的细节看出。萧涧秋不是傻子,他感受到了,然而他并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反而还生怕自己的言谈举止给陶岚造成某种误解。这段对话反映出了萧涧秋的这种心态,当他说出自己是孤雁时,立刻意识到,这可能会让陶岚以为自己再暗示想结束单身生活,于是赶紧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就是萧涧秋拒绝陶岚追求的一种含蓄的表露,虽然可能是无意识的。
这是表现萧涧秋心理的一段重要情节。
陶岚听出了这弦外之音,但她是不会放弃的。可毕竟心里还是有些小受伤,所以,这次还书,陶岚没有进萧涧秋的屋。
陶岚本来一直不想到学校任教,现在忽然主动向他的校长哥哥提出要来教书,就是为了能与萧涧秋朝夕相处。陶岚为了爱情,还真是蛮拼的。
六、钱正兴求婚风波
由于陶岚以前的一句戏言,引来了本镇富二代钱正兴对陶岚的求婚。陶岚当然是不愿意,萧涧秋受陶慕侃之托,来劝陶岚。在陶岚的闺房,萧涧秋一言不发,显得此事与他毫无关系。萧涧秋坐在离陶岚最远的椅子上,这也是他与陶岚在心理上的距离。
其实这时候,陶岚也对自己能否赢得萧涧秋的心有了一些怀疑,一方面是萧涧秋三锥子扎不出血的表现,另一方面是镇子上流传的他与文嫂间的流言蜚语。这次萧涧秋应托来劝陶岚,没说出什么响话,倒是让陶岚澄清了对他的疑虑,坚定了追求他的决心。
七、雨中萧涧秋随陶岚去她家吃饭
陶岚请萧涧秋去家中吃饭,在路上,陶岚主动谈起了钱正兴给哥哥陶慕侃的辞职信。陶岚一面说着哥哥不让她将信告诉萧涧秋,一面还将信的内容告诉了他,借钱正兴之口说出了“我已经爱上了你”。
如果说这种爱的表达还算委婉的话,那下面这一段话绝对是火辣辣的真情告白:“不知怎么的,在你面前就像在上帝面前一样,一点儿不能隐瞒。我知道说了你会烦恼,可是,这有什么办法。”说完,陶岚羞涩地地下了头。
面对萧涧秋的种种无动于衷,陶岚实在忍不住了,这好趁此机会将“我爱你”直接说了出了。
而萧涧秋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你放心吧,对于钱正兴我并不介意。”
我去!这可不是陶岚想要的回答,陶岚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不介意”表示萧涧秋问心无愧,也就是他不认为他与陶岚之间有爱的关系。要是陶岚是个暴脾气的女汉子,听到这话,大耳刮子恐怕就抽上去了。一个真爱陶岚的人会怎么说?要是我一定会说:“我哪里会烦恼,我简直是高兴得很,因为我终于知道,你是爱我的。岚,我也爱你。”
我认为,在此时,也就是在电影进行了将近一半儿时,萧涧秋仍然还没有爱上陶岚。只能这么理解,如果有爱情,就算萧涧秋再含蓄、再优柔、再木讷,此时此刻也绝对不会是这种表现,因为他是个聪明人。
这又是一段阐述萧涧秋与陶岚关系的重要剧情。
这段剧情中还有一个细节:起先,萧涧秋与陶岚是各自打伞的,途中,陶岚主动将自己的伞收了起来,萧涧秋才被动地将自己的伞移了过去。
这也体现出了陶岚的主动性和萧涧秋的避嫌心理。
八、萧涧秋与陶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一次课间与学生们打完篮球后,陶岚到萧涧秋宿舍里进行梳洗。萧涧秋有些痴痴地看着正在擦洗的陶岚,按萧涧秋自己的话说:“我还从来没有这样看过你。”
递手巾时,萧涧秋握住了陶岚的手。这应该是萧涧秋与陶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这是本片第三段涉及两人关系的重要剧情,也是本片唯一的一处萧涧秋对陶岚的主动情感表达。
我想,这是陶岚的青春活力终于在萧涧秋的心里激起了涟漪。然而最终将他们的心灵拉在一起的,是这份《新青年》。在经过了窗前、塘边的讨论、长谈后,相同的思想让萧涧秋接纳了陶岚。
对,是“接纳”,从这儿以后,萧涧秋接纳了陶岚的爱情,但他给予陶岚的爱情是源自内心的吗?很值得怀疑。
九、萧涧秋对陶岚说出了救助文嫂的根本方法
支撑我这个疑问的证据,是影片后段的这个矛盾冲突高潮:文嫂因儿子的死而失去了生活的信念,萧涧秋为了救助文嫂,向陶岚提出一个根本的方法,就是他要娶文嫂为妻。
看看萧涧秋是怎么说的:“我相信你是会同意,也会谅解的,因为你和我具有同样的思想。”这种思维逻辑,哪里像是出自情侣,分明是出自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嘛。真挚的爱情怎能如此抛舍?!
面对萧涧秋的决定,陶岚质疑他对文嫂的不是爱,可他给陶岚的又何尝是爱情呢?
总结陈词:综合以上细节分析所探究出的,萧涧秋与陶岚的情感发展历程,可以说,萧涧秋自始至终,都没有对陶岚产生过发自内心的真挚爱情,他一直在回避陶岚的追求,最后对陶岚爱情的接纳,与其说是把她当做情侣,不如说是当做志同道合的伴侣更合适。
萧涧秋没有对陶岚付出真爱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萧涧秋一贯奉行的独身主义,电影中通过陶慕侃的口说了出来;二恐怕是他更喜欢柔弱温顺的女子吧,陶岚有些主动强势了。
只看电影,也许你还不太同意我的看法,那咱们就再看看小说吧。《早春二月》是根据左翼作家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改编的,编剧也是谢铁骊。对照原著来看,《早春二月》的改编是出色的,在忠于原著故事主干和思想内核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恰到好处地减省与合并,使其更符合电影化的叙事与表现。但在两点上改编较大:一是将萧涧秋的思想脉络显性化,原著在这方面表现得很隐晦,同时还增加了王福生贫困失学的剧情,减少了萧涧秋的软弱性,从而将故事的主题由人道主义升华为革命主义;二就是在萧涧秋对陶岚的态度上,电影改得温情了许多。是的,原著中,萧涧秋对陶岚更加逃避和决绝,而且写得明明白白。
小说中,陶岚在第一次造访萧涧秋的宿舍后,就爱上他了(电影也是如此表现的)。随后,陶岚就给萧涧秋写了第一封信,将自己对萧涧秋的爱直白地说了出来。萧涧秋当然感受到了陶岚的爱意,而且还被深深地打动,他“心里急烈跳动起来,似乎幸福挤进他底心,他将要晕倒了!”但由于他的独身主义及了解到钱正兴在追求陶岚,所以,他在第一封回信中就明白地予以了回绝:“你还是做我底弟弟吧……请你制止一下你底红热的感情……而且这样的社会,而且这样的国家,家庭的幸福,我是不希望得到了。”陶岚很伤心,她回信中写道,“叫我向何处去哭呢?……这是人间最苦痛的人吧?”然而,陶岚还是锲而不舍地苦追萧涧秋。可萧涧秋在后面的信中进一步表明自己独身的原因:国家积弱,前途茫茫,“现在不是一个追求幸福之量加增的时候。”在钱正兴求婚事件之后,萧涧秋更是当面对陶岚说出了这样的话:“我们始终做一对兄弟罢……恋爱呢,我实在不愿意说它。结婚呢,我根本还没有想过。”由此可见,萧涧秋自始至终在抵御着陶岚的爱,而只是把她当作自己的红颜知己。
小说结尾时萧涧秋的信,更是表明了自己的心历路程。
先看电影里的信是怎么说的:“……我一踏进芙蓉镇,就像掉进了是非的漩涡,我几乎在这个漩涡里溺死。文嫂的自杀、王福生的退学,像两根铁棒猛击了我的头脑,使我晕眩,也使我清醒,从此终止了我的徘徊,找到了一条该走的道路。我将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没有涉及陶岚,只为点明主题——“将投身时代的洪流中”,即投身革命。
而小说中的这封信,除了含蓄地表明了自己将去追求真理与光明的志向外,更多地是回顾了他与陶岚的关系,并向陶岚告别。信中写道:
“……我从一脚踏到你们这地土,好像魔鬼引诱一样,会立刻同情于那位自杀的青年寡妇底命运。……但社会是喜欢热闹的,……因此我们三人所受的苦痛,精神上的创伤,尽有尽多了。……我常以人们底无理的毁谤与妒忌为荣;你底妹妹也不介意的,……不料孩子突然死亡,妇人又慷慨自杀,……她为什么死?……她为爱我和你底妹妹而出此的。
你底妹妹是上帝差遣她到人间来的!她用一缕缕五彩的纤细的爱丝,将我身缠得紧紧的,实在说,我已跌落你妹妹底爱网中,将成俘虏了!我是幸福的。我也曾经幻化过自己是一座五彩的楼阁,想象你底妹妹是住在这楼阁之上的人。……学生们…来喊我,我才自己恍然向自己说:‘醒了罢,拿出点理智来!’…‘是的,她不过是我底一位弟弟。’
……你底妹妹对我的情义,叫我用什么来接受呢?心呢,还是两手?我不能拿理智来解释与应对的时候,我只有逃走之一法,
现在,我是冲出围军了。我仍是两月前一个故我,孤零零地徘徊在人间之中的人。……我歌,我笑,我声接触着天风了。
采莲的问题,恐怕是我连累了你们。……待我生活着落时,我当叫人来领她,我决愿此生带她在我身边。
我底行李暂存贵处,……假如你和你妹妹有什么书籍之类要看,可自由取用。
……我想…到上海去。此后或南或北,尚未一定。人说光明是在南方,我亦愿一瞻光明之地。又想哲理还在北方,愿赴北方去垦种着美丽之花。时势可以支配我,像我如此孑然一身的青年。
此信本想写给你妹妹的,奈思维再四,无话可言。望你婉辞代说几句。不过她底聪明,对于我这次的不告而别是会了解的。希望她努力自爱!……”
萧涧秋的信就是一个自白,将他努力摆脱陶岚的爱、而意愿孑然一身去面对时势的支配的决心表露无遗,此外他的“楼阁住妹”的想象,多少暴露出他潜意识里对柔弱温顺的女子渴望。
回来继续说电影。既然如此,那《早春二月》中,萧涧秋为什么又接纳了陶岚的爱呢?我想,除了有着共同的思想外,外界的舆论压力及钱正兴对陶岚的无耻追求,反而使萧涧秋渐渐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将他与陶岚越推越近,这恐怕还是更主要的原因吧,当然,陶岚的青春活力也是很吸引人的。
所以,萧涧秋并不是真爱陶岚,他最后的决绝离去也是可以理解的了。钱正兴也许有一句话说得是对的:萧涧秋“是完全不懂得爱的人”。
在电影最后,萧涧秋与陶岚分别时说:“等着吧!我们会有长长的未来的!”,萧涧秋说这话时,并不是如小说中描述的“伤感似地说”,而是充满坚定。这给陶岚,也给观众留下了长长的希望。
谨以此文纪念柔石先生蒙难八十五周年
暨谢铁骊先生逝世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