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把日子过反了!年轻人在养老,老年人在奋斗!(深度好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国人体质逐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周围童年患白血病的,少年得癌的,学生体测猝死的,青年、中年过劳死的新闻,已经不再是新闻。
江浙某处8成儿童体内兽用抗生素超标,某地8成公务员身体亚健康……
我在评论中认为,饮食垃圾化是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缺乏合适的锻炼,也是诱发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缺乏体质锻炼,不是因为国人懒,而是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把日子都过错了。
人的孩提时代,应该怎么过?
应该是以玩为主,通过玩游戏来认识世界,锻炼体质意志,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兴趣和身体的好底子。
但我们的孩子,现在在幼年时期都在干什么?
小小年纪就在玩命地学习。一句极具煽动性的口号,把全国的儿童都推进了深渊,那就是: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你家孩子两岁学唐诗,我家必然一岁就学,你家孩子一岁学外语,我家孩子胎教就学外语!
总之,恨不能把孩子的起跑线划到妈妈的肚子里。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又是画画,又是弹钢琴,凡是天下的知识,恨不得三岁前全部灌到孩子的肚子里。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锻炼的机会和天性被生生剥夺,太多的孩子还没上学,就已经戴上了眼镜。
谁都知道这不对,但谁都不会带头纠正。因为变态的社会竞争必然带来变态的被动适应,人人觉得危机,便人人不能自拔。
再看看青年人都在干什么?
青春期本来是用来学习的最好时光,可今天的年轻人,都在拼命的玩手机、玩游戏。
正所谓玩物丧志,玩垮了意志,玩毁了青春,也玩坏了体质。
这里也有一句迷惑人的口号,叫“我的青春我做主”。
我的儿子,考取的是国内一流的大学,可自从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就完全沉溺于网络游戏,四年大学,居然只去过两次校内图书馆。
每天晚上,上网玩到深夜两点不睡觉,白天经常因为起不了床而逃课。每门功课基本都是60分万岁。
可怕的是,今天的大学里,基本都是这样。
刚刚走上社会的青年人,为了扩大人脉,适应黑色竞争,争相出入吃喝场所,动不动喝得烂醉如泥,长身体长智慧的年龄,却被活生生地糟蹋掉了。
中年人能顾及一点身体的健康吗?更不能了。
因为上有老要孝敬,下有小要培养,一个家要经营,一套房子的贷款要月供。职场打拼从来就是没有人性可言的,除了拼命赚钱,还能有什么别的奢望?
我们冷静地看看,也只有老年人因为感觉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为了能在这个世上多看几眼,才开始拼命地健身!那帮跳广场舞的老头老太,才是把身体当回事的人。
孩子们该玩,却在拼命地学习;
青年人该学习,却在拼命地游戏;
中年人该顾惜身体,却在拼命赚钱;
老年人该颐养天年,却开始拼命地健身。
中国人从小到大,全把日子过错了,过反了,这不仅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悲哀,更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究竟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想,该有人出来说说了。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家庭观念、最讲究亲情的种族之一,并且深深地为之自豪,但在老外的眼中,却未必如此。
我澳洲的朋友谈起了中国人和澳洲人对家庭的重视。没想到,那几位澳洲朋友说:“你别生气,其实,我们觉得你们中国人并不爱家,并不像你们自己说的这么注重家庭。你们更爱金钱!”
我愕然,于是,我记下了这些真诚的对话:
“无论在澳洲还是在中国当地,你们中国人的确很勤奋,中国人在海外也能比当地人积蓄更多的钱财,但我不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有经商的天赋,而是你们比我们更节俭,更能省,是通过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的金钱积累。你们平时很少上酒吧,周末也很少度假,甚至周末或假期都不休息。衣服都是从中国买了带过去,因为上海这边更便宜,我甚至看到有上海学生带了很多碗过去。
你们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把孩子都交给老人照管,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你们忙得很少和孩子一起玩。圣诞节你们甚至都不休息。
所以,你们华人的孩子尽管学业上很优秀,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很另类,觉得和当地人比起来,父母更关心的是家庭的金钱收入、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分数,而不是他们的快乐。”
是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们中国人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我不知道这个帐是怎么算过来的,怎么还能体现你们自己很自豪的家庭观念。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所以我们被派到海外来,就一定是全家 一起来,我的妻子、孩子都搬到上海来。他们要是不愿意来,我就不可能接受这项工作,家庭比工作更重要呀。我在中国甚至听说过你们的上一辈人,甚至有夫妻几十年都分在两个地方的,到了退休的时候才能生活在一起。这太残酷了。难道你们就不会为了家庭放弃工作吗?工作也还可以再找呀!
我的中国公司里有很优秀的人才,但因为不是上海本地人,家庭就在另外城市,每个月甚至每两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的一方就不能放弃工作呢? 我知道有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他们甚至只能一年回家一次,都说是为了家庭在挣钱,可这样的钱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澳洲,中国人基本都比当地人有钱,但没有人羡慕你们的生活,我认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了一层家庭的色彩。”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 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
又有多少孕妇,“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 生下来更麻烦,还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有多少小孩子家长,“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 上学更轻松不了,各种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
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 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只好等大学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 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了。” 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来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中国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
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
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
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 44 34458 44 15287 0 0 2740 0 0:00:12 0:00:05 0:00:07 3042生。
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要死!
说的太对了!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