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文的「正统」,谁说了算?

T China T 中文版 2022-12-31



事情很清楚,某一种语言的退化

最终来说必然有

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

不会仅仅是这个或那个作家的不良影响。

但是,效果也可能变成原因,

从而加强了原来的原因,

并以加重的方式产生

同样的效果,如此反复循环不已。


—— George Orwell《政治与英语》

刚过去的 5 月,一篇名为《中文大约的确已经死了》的文章在互联网广泛传播,文章批评了中文被滥用、愈发庸俗化的现象。


文章中,作者王左中右指出了中文的幼化 —— 防疫人员叫「大白」、裁员叫「毕业」、消防员叫「蓝朋友」、企业家叫「马爸爸」,以及中文的愈发敏感 ——「杀」字在网络上被迫变成「口」字,于是有了「十步口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滑稽。


他痛心中文失去了创造力 ——「绝绝子」可以形容一切,无人再用成语;他也不愿看到「集美」「沙雕」这样的词语盛行,认为这是思想的懒惰;他怀念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年代。



的确,在今天的中文互联网世界,文字已不再严格遵循语法,但在「中文是否已被污染」的问题上,即便网络流行词汇有其贫瘠或轻佻的一面,那种「言必称尧舜」的保守心态也是一种对语言活力的戕害。毕竟,我们无法真的「怀念」自己未曾经历过的年代,拿「绝绝子」对标唐诗,本来就是强人所难、田忌赛马、囫囵吞枣。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表达。文字固然有美学价值,但首先是用来交流的。语言一直在发展中,从白话文运动到早期的春晚小品,再到互联网流造词运动,这不仅不是思想的懒惰,反而是新思想蓬勃生长的结果。「绝绝子」不美,但也朗朗上口,简单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很容易传递轻松活泼的情绪。网友喜欢用「绝绝子」,但有理由相信,他们并不会在正式的语文考试、在给客户的邮件中、在法院起诉书中使用「绝绝子」。


一方面,也许正是在异常执着于「正统」的古板社会,民间才会衍生出低幼化的表达。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大众有遏制不住的表达和交流的需求,以及敏感词层出不穷的现实,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词汇「被发明」,以弥补交流过程中的凭空出现的坑坑洼洼;也才会出现因为「越来越敏感」而不得不把「死」写成「口」的现象。



中文的低幼化和活性缺失只是结果,而非原因。


事实上,看似一众意见领袖要为中文正法直度,或以正统中文的捍卫者自居,但在中文「死了」(暂且接受这个结论)的过程中,他们并不无辜。王左中右本人就曾深入参与过他如今批判的「歌词越来越口水化,文学越来越网络化,诗歌越来越浅显化,大众词汇越来越庸俗化」的现象。


早几年,他画过名人「变态字」,其中李开复的「复」字戴了一顶博士帽,而女星柳岩的「岩」字却变成一对巨大的乳房,主持人谢娜名字的「女」字旁也被写成了「男」字。这些创作都为他带来不少关注。


如果说今天存在严重的「语言污染」现象,语言使用者(尤其是意见领袖)的投机、缺乏为之坚守的价值观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部分自媒体带有强烈的流量动机,他们没有自洽的价值观,在同一议题中,他们前后的表现往往是分裂的。这种做法当然是聪明的 —— 对舆论情绪的准确把握,让这些意见领袖在每次事件中都能有所收获,左右逢源。


而这种投机的语言能得到回报,也充分说明大环境鼓励的是浮躁和暴戾。



站在大环境的一边,粗口也可以被认为是最「动听」的中文。站在大环境的对立面,任何语言都是错误。


在种种关于「中文已死」的讨论中,中文文字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常被混为一谈。仅仅用常识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看似废话的文字可以蕴含先锋思想和拥有惊人的力量(如「躺平」),而美也完全可以是迂腐的。


刚刚结束的高考语文考试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例子。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题中,出现了《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一个情节:大观园竣工后,欲给亭子上的匾额题名,在出现两个候选后,贾政给贾宝玉出了题,贾宝玉答出「沁芳」二字,「贾政点头默许」,因为这个名字「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贾宝玉的创造力和思虑周全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他爹贾政的意志。这个故事发生在元妃省亲之前,建成大观园,命名「沁芳」亭,都是为了迎接、讨好元妃,而贾宝玉在这个故事中不仅表现出绝佳的诗词水平,更有过人的审时度势的能力,完美满足了贾政的要求。但这些都是梦幻泡影,元妃后来在皇宫中去世,贾府也迅速衰败。


当下「中文捍卫者」对正统文字的执着,也是一种贾政式的出题逻辑:表面上看鼓励创造,但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把语言污染的原因简单地归纳为年轻人思想越来越懒惰,将矛头指向普罗大众,这毫无疑问是极为不公允也不准确的。这样的指责本身是在重构一种语言的权力,造成语言使用者内部的分裂,也没有指明造成语言污染背后的真正成因,更无益语言真正的发展。


就像贾政和贾宝玉在大观园的牌匾上大做文章,对贾府真正的危机却毫无觉察。牌匾上的名字起得好不好如此重要,远甚于对元妃省亲本身的悲剧性的讨论,远甚于对贾政的古板意志的反思。更糟糕的是,贾宝玉式的聪明和思虑周全,在一道今天的高考作文题中依然作为正面例子出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