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才是法治精神!劝阻吸烟对方气死被索赔,判决不赔偿

2018-02-08 中所法律咨询

2018年1月31日上午,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梁雅丽受邀走进法制晚报直播间,做客法制晚报第117期《法律大讲堂》栏目,就“劝阻吸烟猝死案”改判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15万余名网友通过网络收看了这场生动的法律课。


不久前,郑州“劝阻吸烟猝死案”的二审改判引起广泛关注。杨先生是郑州的一名医生。2017年5月2日,杨医生因在小区电梯里劝段大爷不要抽烟,老人情绪激动心脏病发作离世。家属田某某将劝阻者杨医生告上法庭,要求赔偿40万余元。一审法院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认为,杨医生的行为与老人死亡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在判决中酌定杨医生向老人家属补偿1.5万元,老人家属不服提起上诉。


2018年1月23日上午,此案二审公开宣判。郑州市中级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老人家属田某的诉讼请求,认为劝烟者无过错,无需承担侵权责任。


无过错、不担责,该判决结果一经公开,立刻获得舆论普遍点赞。


梁雅丽律师做客《法律大讲堂》,对“劝阻吸烟猝死案”案一审与二审的判决分别进行了解读,她表示,一审判决适用了“公平原则”,对原告方损失进行分担,而二审认为不宜适用“公平原则”,因此没有判决被告分担原告方损失,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这涉及到在民事案件中“公平原则”如何来确定的问题,公平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有适用前提的,这种前提是有损失产生,但是双方都没有过错。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而且这个损失又过大,法官根据公平原则来进行判定,让双方进行分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因为案件不同以及法官对公平原则掌握的尺度不同,有时会导致适用公平原则反而带来不公平的审判结果。


梁雅丽律师认为,二审改判是对公平原则的适用前提做了一个深究与考量。在全国各地都有禁烟、控烟的相关规定条例的情况下,尤其在电梯这种密闭的环境里吸烟并且不听劝阻的行为,本身是有一定过错的,二审是对适用公平原则的纠正。


可能会有网友认为,段大爷的猝死确实跟杨医生的劝阻行为有关。梁雅丽律师认为,网友应区分生活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和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以及责任认定是非常严格的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承担侵权事责任有4个构成要件:1)具备损害事实的发生;2)致害行为的违法性;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4)侵害人主观上有过错。



在该案中,杨医生的劝阻行为没有任何不当,没有拉扯或者过激行为,是一个正常的劝烟行为,而且杨医生并不了解段大爷的身体状况,也不知道他患有心脏病,因此杨医生主观上没有过错,行为上也没有不当之处,这不符合侵权责任的四个要件。


杨医生自身并未对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为何会改判其无责呢?梁雅丽律师表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二审法院应当围绕当事人的上诉请求进行审理,当事人没有提出请求的,不予审理,但一审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除外。


本案虽是原告方提起上诉,但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杨医生对段大爷在电梯内吸烟予以劝阻合法正当,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一审判决判令杨医生分担损失,让正当行使劝阻吸烟权利的公民承担补偿责任,将会挫伤公民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积极性,既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也与民法的立法宗旨相悖,不利于促进社会文明,不利于引导公众共同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故依法对一审判决予以纠正。



“劝阻吸烟猝死案”的改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也赢得一片叫好声。对此,梁雅丽律师表示,这个案件真正的意义在于给社会做了一个正确引导,彰显了法治精神。司法判决的意义不仅在于定纷止争,还在于为公民提供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彭宇案”出现之后,引起了大家对道德的大争论,老人跌倒了要不要扶,小朋友跌倒了要不要救助,而类似“彭宇案”的司法处理,无疑会对社会风气的引导起到消极作用。


“劝阻吸烟猝死案”的改判,给了大家安全感,做任何事情只要不超过限度,就不至于去承担法律上对自己不利的后果。一个好的判决,对社会风气及社会价值观的引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