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傳國玉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大比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璽一枚,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璽。这枚只能称為國璽,不能叫玉璽,因為是銅製。
中华民国之玺是中华民国国祚象徵之一。中华民国国玺有二,刻印之文字分别为「中华民国之玺」与「荣典之玺」。此二国玺分别于民国18年10月10日与民国20年7月1日启用。「中华民国之玺」是在国民政府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后制成,于民国十八年国庆日启用,迄今已有七十余年。
民国37年5月20日,中华民国行宪后第一任总统蒋中正于南京就职。特由典玺官专司保存该两枚国玺,并在用印时负责保全维护等工作。
民国39年,因为国共内战迁徙至台北的中华民国总统府仍将此国玺运至台湾。
民国85年1月24日,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特将其两枚国玺连同其他的中华民国总统官印,职务印章等印信一起改由总统府监印官负责保管,而国玺保存地点则由位于总统府附近之警备总部附设的地下防空堡垒移至府内之保险箱。
「中华民国之玺」质地为翠玉,重三.二公斤,玺身高四.三公分,连玺钮部分全高为十公分,玺面为十三.三公分见方。玺钮上刻有青天白日国徽,并系有宝蓝色丝穗。
「中华民国之玺」为代表国家之印信。盖用于国书、批准书、接受书、全权证书、领事证书、领事委任文凭等文件。
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11月2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议决:“制玉质国玺,文曰‘中华民国之玺”。后来又规定了国玺的尺寸,形状。由于一时缺乏荆山之玉,只好留待日后。
陈济棠派人去缅甸,寻到了一块上好的青翠玉石;以9500元大洋的高价将其购回。并托国民政府文官长古应芬带到南京。经玉石专家鉴定,是块稀世珍宝,决定以此制成国玺,遂将这块缅甸玉石交给印铸局局长周仲良,让其负责刻玺工程。周仲良专门组织了一套人马,自己亲自督制。技正施震华(别号子肩),担负设计绘图,唐源邺(别号醉石)、刘云逵(别号心僧)任监工助理,技正王褆负责监工并篆文,玉匠陈世科、陈燮之父子担负篆刻工作。王褆书写了“中华民国之玺”几个篆字。
刻玺工程从1929年7月1日开始,到10月9日国庆前一日琢刻完竣,成为向双十节献的一份大礼。
1929年10月10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国民政府明令:于国庆日启用国玺。
「荣典之玺」使用的材质是珍贵的羊脂玉(Mutton-fat jade),重4.3公斤,玺身高4.6公分,连玺钮部分全高为11.1公分,玺面为13.6公分见方,玺钮上刻有青天白日国徽,玺钮边并刻有太阳、龙身、祥云等饰纹,钮上系有宝蓝色丝穗。
其来源据说是时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金树仁令和阗县县长陈继善自民间征求玉材,1930年7月委由新疆省政府驻南京代表广禄、张凤水长途跋涉晋京献玉,于翌年元旦上午8时获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接见,亲手受呈。
荣典之玺是在国民政府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后,由文官处印铸局负责设计、琢制完成,1931年7月1日启用,为国家元首授与荣典所用的印信,盖用于勋章证书、褒扬令、褒奖性匾额等文件。
「荣典之玺」质地珍贵,玺面亦较一般印信为大,为避免玺身受损及保持印色着纸均匀,盖用时皆采用类似拓印方式,即先固定玺身,在玺面敷上印色后,将文件覆于玺面预定盖玺的位置,再于文件背面均匀施压而成。
荣典之玺原件目前由总统府第二局(the Second Bureau of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监印官保管,存于向国外特别订制的保险箱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枚印玺被称为新中国第一大印,也是新中国开国大印。印玺为方形圆柄,国印实物印面边长9、章体厚2.5、柄长10.9厘米,铜胎铸字。整体造型有气势,15个字的宋体印文搭配对称、严谨,印痕字迹隽秀清晰、美观大气。印玺完成于1949年10月31日上午九时。并被使用。
其设计、锲刻者是当时名震京城的篆刻大师张樾丞。与金铸玉制、炫耀家天下威权的封建王朝的御玺相比,这方材质普通的印章彰显了共和国权力归于人民的现代国家信念。
中央人民政府印是国家主席或中央人民政府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权力时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齐燕铭为副秘书长。筹备会决定成立6个工作小组,各小组分别承担开国盛典的相关事宜。周恩来委托前清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的陈叔通负责办理国印之事,并让齐燕铭协助陈叔通策划这项工作。
对书法还算精通的齐燕铭,自小就生长在北京,对琉璃厂治印行业颇为熟悉。他邀请张樾丞、顿立夫、唐醉石、魏长青等治印和刻字名家到北京饭店相聚,座谈治国印之事。在众多治印高手中只有张樾丞会刻铜印,由于张樾丞技艺精湛,求印者甚多,曾给宣统皇帝镌刻过八方印,一时名声大噪。至民国年间,张樾丞已是篆刻界蜚声海内外的泰斗级人物了。于是大家一致推举张樾丞担当治国印之重任。
张樾丞接受治制开国国印任务之后,便回家翻资料、找印谱,认真画了四张印样,是隶、宋、汉篆、秦篆四种字体,文字样式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半个月后,张樾丞将印样交给了齐燕铭。齐燕铭立即将印样呈送中央领导人和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们过目、审核。一星期后,齐燕铭高兴地告诉张樾丞,毛泽东主席已经选定了宋体字的印样,新政协筹备委员会正式决定将刻制国印任务交由他来完成。张樾丞激动万分,不住地点头,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送走齐燕铭后,他对家人和伙计们说:“毛泽东这个人真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他却定为宋体。宋体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共产党的心里果然是念着老百姓的。”
10月27日,政府印铸问题最后讨论稿上交,经毛泽东和周恩来审批后,国印即交付刊铸,31日上午九时镌刻完成上交并被使用。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务院为最高国家权力执行机关。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和下属行政机关印信全部上缴给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1959年5月,国务院秘书厅将这批政府印信拨交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找合作就找
玺龙教育商盟
互联网+教育行业商务合作资源对接平台
免费信息发布
海量合作资源
极速双方对接
教育人才推荐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随时掌握教育合作资源
(END)
福!利!來!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填表 即送288元外教体验测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