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如何回家》——任战敏律师深度解析
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歌词中,家是一个美好的港湾,无论我们在外面经历什么风吹雨打,有个家在那,我们就有了底气。然而现实中,原本幸福的家,因为小额信贷、亲子矛盾、家庭教育不当等原因酿成一个又一个悲剧,成了回不去的家。
所以,该如何回家呢?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谁在说》栏目特邀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律师任战敏帮助这些回不去家的当事人回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024j2sx2j&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说到信贷,立马想起了前几天火爆朋友圈的文章《30万催收大军的撕裂人生:狗咬刀刺3年失去8位同事》。这篇文章中,谈到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团体——催收员。目前我国存在30万左右的催收大军,这个群体通过电话催收、上门催收等手段,给这个不太平静的生活增添了江湖的意味。
而这个群体的产生就是由信贷催生的。我国信贷目前正处于黄金时期,无论从银行贷款、小额贷款还是网络贷款,消费信贷已然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风口。校园贷、校园裸贷这一个个新词汇的产生,都与小额信贷有关,所以由信贷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忽视。
2017年7月10日,据《华商报》一则新闻,为了苹果手机,19岁女孩小敏(化名)从“校园贷”借了12500元。钱还不上,就又从其他校园贷借款,8个月过后,这笔钱“滚”成了23万元。据悉,小敏全家就靠几亩地过活,一年收入不到2万,父亲东拼西凑还了17万,因被催债,小敏想自杀躲债......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一万多元就“滚”成了23万元,小额信贷演变成了高利贷。面对催债人的步步紧逼,小敏一家能怎么办?
任战敏律师认为,第一,得树立一个观念——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第二理清哪些钱需要还,哪些钱不需要还,首先本金没有争议,其次就是利息。利息里根据司法解释,若还贷年利率超过36%以上部分则无需还款,在24%-36%部分若已还款则不予追回。
事实上,银行也有小额信贷类的理财产品,由于手续复杂,很多人不愿意去银行办理,小额信贷就应运而生,但目前市场上的小额信贷公司鱼龙混杂,有正规也有不正规的。
因此,任战敏律师提醒大家,在小额信贷时,首先详细了解小贷公司情况是否正规;第二,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本金、利息等合同内容;第三提前咨询金融方面的专业律师。
事实上,还是有不少人因为急需用钱,来不及规避风险,而是直接借钱,面对催债人催款时又无法还钱,还得面临人身危险等压力。面对不正规的小额贷款,我们该如何维权呢?
任战敏律师认为,催债人上门催债的目的就是要钱,而借款人此时又没有钱,面对这种情况就只能采取迂回战术,比如冠县的辱母案,催债人在上门催债的过程中,催款人有死亡,借款人也因此被判刑,双方都是受害者,所以迂回战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多时候,借款人已经还了本金和一部分利息,但是催款人依然上门讨要高额的利息,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呢?
任战敏律师建议,这种情况就一定要走法律程序,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根据法院判决来还钱。
无独有偶,在前几期节目中,任战敏律师就参与录制过一期关于小额信贷的节目。一个25岁的小伙子因为去旅游借了一万多元的小额信贷,催债人天天上门讨债,导致其和母亲张女士有家不能回。在北京连续几天大暴雨的恶劣天气下,张女士只能躲在桥洞、麦当劳等地方。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儿子造成如今有家不能回的局面,不但没有一丝愧疚,反而对目前的态度非常蛮横。
通过节目组抽丝剥茧,还原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发现,这一切也许还跟儿子的身世有关。
早期,张女士由于不能生育,包养了儿子,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张女士一直觉得对儿子有所亏欠,所以便很宠爱儿子,甚至有些放纵,这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何儿子会不计后果的借款。
尤其在节目录制中,母亲一直在迁就儿子,有什么事都会考虑儿子的感受,完全不是正常母子之间直来直去的交流方式。
就像任战敏律师在节目中所说,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巨婴,他有一种共生意识,一遇到事情,就会找父母帮忙,事实上,从他的心理上,觉得自己和父母是一体的。
这种母子矛盾在收养关系中普遍存在,所以,如何建立良好的收养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在前几期节目中,王女士收养了一个孩子,现在被丈夫起诉离婚,由于没有正规的收养手续,面对财产分割王女士显得很被动。
既然事实已经产生了,如果王女士想要和女儿继续维系母女关系,需要做哪些补救手续呢?
任战敏律师表示,首先这位母亲需要到县级以上政府民政部门进行登记,自登记之日起,收养关系才算成立;第二,准备相关收养材料,比如:户口簿、身份证,证明收养人有抚养和教育的能力;第三,无子女证明、婚姻证明、收入能力、收入证明等。
关于孩子的收养问题,似乎是一个不太愿意被提及的话题,因为害怕会伤害孩子。但有一个母亲,由于一时气急不小心暴露了女儿是抱养的身世,引发了女儿自残、自杀等一系列行为。
小美有两个哥哥,都是养父母亲生的,但她从小就隐约觉得自己不是亲生的,她觉得妈妈似乎更偏爱二哥。在小美14岁那年,和母亲吵架,母亲说出了一句气话“如果不是我们收养,你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14岁的小美无力承受这个像炸弹一样的重磅信息,无法排解心中的痛苦,遂用自残的方式缓解。她也曾试过自杀,但在最后一刻下不了决心。
任律师认为,这个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新颖性。新颖性在于养父母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后面又收养了小美,这其实和安吉丽娜朱莉的家庭有些类似。但是在我国收养法规定,若已经育有子女,原则上不能再收养孩子。
任战敏律师进一步建议道,这个养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注意平均和平衡,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需要讲究均衡。另外,对于小美有自残和自杀的倾向,小美的养父母需要找一个心理专家对其进行长期辅导。
除此之外,任战敏律师认为,首先,养父母需要树立正确的收养观,明白收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出于对一个生命的尊重参与生命的成长,实现这个生命的价值。其次,小美心里有道过不去的坎,主要还是缺乏疏导,养父母需要让她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很幸运的,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享受两份爱,一份爱来自于生父母,另一份爱来自养父母,如果被收养的孩子能这样思考,应该会更幸福,更应该对养父母心存感激,而不是矛盾冲突。
家,一直都在那里,而如何经营好这个家,是一门学问。
问题解答
近日,某小学教室中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一段时长1分27秒的视频里,3名女生至少扇了另一女生25次耳光,踢踹5次。有男生多次高喊"校园暴力"、"双击666"等。目前该地方教体局作出对该校校长立案处理、对负责安全工作的副校长给予免职处理、其他相关责任人立案查处的处理决定。
面对校园暴力,作为父母该如何帮孩子维权?面对校园暴力,孩子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任战敏律师:
校方,包括她的班主任、生活老师,在这方面一定没有履行好教育义务,校方为什么受到了处分,一定是在管理上出现了纰漏。目前侵权责任法第32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其监护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所以视频中被打女生的父母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追究打人的人的相关民事责任。
近日,网友曝光了一段“某公司员工跪地狂扇自己耳光”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男员工赤裸上身,与女员工并排跪在讲台上,一手扶地一手猛扇自己耳光。据悉,这是因为业绩未达到公司要求,近20名员工集体罚跪并自扇耳光,还大声喊叫。
公司是否违反劳动合同法?员工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任战敏律师:
这个公司侵犯了人权,实际上是一种体罚,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如果没有完成业绩受到这种惩罚,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这个合同约定是无效的。作为员工,完全可以不履行。首先公司员工都是成年人,可以选择不履行;第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8条规定,可以对行政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如果员工因工作受到身体伤害,要追究公司的民事赔偿责任。另外,根据劳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用人单位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的,由公安机关对责任人员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或者警告;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媒体报道,ofo被一男孩父母起诉索赔878万元。据悉,该男孩未满12岁,在上海解开了一辆无人管理的ofo共享单车机械锁,在骑行路上与一辆客车相撞身亡。7月初,该男孩父母将肇事司机及车辆所属公司以及相关保险公司起诉至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7月19日,该男孩父母追加ofo为被告,并调整了诉讼请求,要求其共同承担民事赔偿的责任,并共索赔878万元,以及要求ofo立即收回所有机械密码锁具并更换为更安全的锁具。
对于这件事,肇事司机和共享单车方面都承担着怎样的责任呢?
任战敏律师:
他们是不同的法律关系。首先,肇事司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第一,通过事故认定定责;第二,在汽车人有责任的情况下机动车车主仍然承担不超过10%的责任。其次,回到共享单车,现在它的座位上有一个“未满12周岁严禁骑车”,这种提示是建立在共享单车没有故障的基础上,但在本案中,原来用的机械锁,这种锁安全性不高,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能够打开。这种情况下,即使单车上有提示,也是不适用的,因为车本身有瑕疵,所以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最后,这个案件本身是一个悲剧,我们也要注意到孩子的父母也是有责任的,父母对孩子监管缺失,没有提示孩子不要骑单车。所以,这个悲剧的产生,三方都有责任。
栏目: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谁在说》
节目:《我该如何回家 深度解析》
播出时间:2017年7月31日
主持人:刘喆
节目链接:
https://v.qq.com/x/cover/cokadc24nxl1am9.html?ptag=baidu.aladdin.variety
北京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一家电视台,1979年5月16日成立,2001年6月合并了原北京市有线广播电视台,节目覆盖中国、亚洲和北美地区。北京电视台是北京电视产业发展集团的母公司,旗下成员包括北京电视台黄金海岸培训中心、北京电视文化旅行社、北京卡酷动画卫星频道有限公司、北京电视台电视购物。